《幼儿教育心理学》要点总结

发布 2022-10-19 01:20:28 阅读 1462

注:本部分内容上课时基本都已经划到,复习时可按平时划的层次进行,第二章学习理论可结合此文件后面的附表复习。

一。 幼儿教育心理学是——幼儿教育学与幼儿心理学的交叉学科 ★

二。 幼儿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心理学的基础上形成与发展的。

三。 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是2023年美国的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的《教育心理学》

四。 1913-2023年,他又将书发展成三大卷《教育心理学大纲》,这一著作标志着作为独立学科的教育心理学的产生。提出了“学习个别差异理论”

五。 游戏是幼儿学习的基本方式。好奇心、兴趣是激发幼儿学习的主要动力。

六。 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行为主义-教学控制、认知主义、构建主义。

七。 幼儿教育心理学以心理学为基础,研究幼儿学习和有效教学的各种问题的学科。

八。 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三大变量★:幼儿学习者、幼儿教育者、环境与教学。

九。 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一) 萌芽期1700s-1940s/1950s

1. 法国-卢梭《爱弥儿》——儿童宪章和儿童权利宣言”;最的幼儿教育心理学思想。

2. 德国-福禄贝尔——最早研究幼儿心理的先驱者之一;2023年第一所幼儿园;为幼儿专门设计了一套玩具“恩物”;“游戏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基本形式”

3. 意大利-蒙台梭利——“儿童之家”;《吸收性心智》;“蒙台梭利教学法”

二) 初创期 1960s-1980s (选)★

1. 直接教学方案——贝雷特、英格曼(行为主义)——早期补偿教育。

2. 认知主义教育方案——“奥苏贝尔方案”

3. 建构主义教育方案——凯米。德芙里斯、海伊。斯科普。

三)发展期 1980s-现在。

第二章学习理论(详细见后面**)

一、 美国,华生《行为主义者心目中的心理学》,标志着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正式诞生。

二、 斯金纳的最大贡献是提出了操作性条件作用原理、程序教学与机器教学。

第三章幼儿学习心理概述。

一。 1.学习是由练习带来的经验而产生的

2.学习需要过程

3.幼儿行为的变化并非必然意味着学习的发生

4.学习不仅指有组织的知识、技能、策略等的学习,也包括态度、情感、行为准则等的学习。

二。 [使幼儿因经验而引起的思维、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等持久而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不是因成熟或是某种原因而导致的暂时性的改变。

三。 脑科学研究表明,有“学习关键期”。1岁儿童能学会辨认物体的数量、大小、形状、颜色和方位。

2-3岁是个体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4-6岁是儿童图像视觉辨认、形状知觉形成的最佳期。5-5岁半是掌握数概念的最佳年龄。

5-6岁是儿童词汇能力发展最快的时期。

四。 脑功能的单侧优势可以影响儿童的个性和学习方式。

五。 美国的斯佩里提出:左半球是进行抽象和逻辑思维的中枢,右半球是处理表象,进行了具体思维、形象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中枢。

六。 幼儿的学习障碍:1.学习困难 2.多动症。

七。 [儿童智力正常,但因各类精神卫生问题引起学业失败。

八。 影响早期脑机能发展的因素:1.孕妇吸烟 2.孕妇饮酒 3.孕妇的饮食与营养。

九。 0-3岁婴儿学习的主要方式:

1. 习惯化与去习惯化习惯化和去习惯化是婴儿最的学习方式(填)

2. 经典条件作用。

3. 操作条件作用。

1 经典条件作用以基础反射为重点。

2 操作性条件作用以某种行为作为重点。

3 操作条件作用表现出婴儿学习的主动性。

4.模仿模仿是婴儿学习的一种特殊方式。

一十。 婴儿学习的其他方式:1.学习图示 2.因果关系 3.使用工具 4.理解空间。

一十一。 3-6岁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简、论)

1. 观察模仿学习。

2. 操作学习操作学习是最重要的学习方式。

操作学习的作用:(简)

1. 操作活动是幼儿探索世界的主要方式。

2. 幼儿的操作学习还可以拟补语言理解和表达的不足。

3. 幼儿的学习很多体现在运动方面,而操作学习时提高幼儿运动技能最为重要的方式。

4. 操作学习会使幼儿获得成就感与自我价值感。

3. 语言理解的学习。

4. 综合性的学习方式。

5. 交往中的学习。

1. 交往能满足幼儿的认识性动机。

2. 交往能满足幼儿得到认可与支持的需要。

3. 促进幼儿自我意识的生成。

4. 交往能促进幼儿主动性与创造性的发展。

6.游戏活动游戏是幼儿进行学习和发展社会性、情绪及认知能力的重要方式。

一十二。 幼儿学习的主要特点★

1. 容易被扼杀的学习主动性。

好奇好问好**好模仿

2. 从兴趣出发的学习积极性。

3. 学习的无意性与内**。

内隐学习是在偶然的、意想不到的条件下,尤其是刺激结构高度复杂,关键信息不明显的情况下产生的,他是在无意识状态下,无目的、自动化的加工活动,具有随意性,学习活动能自发进行,无需耗费心神。

4. 经验学习与体验作用的显著性。

5. 语言指导下的直观形象性。

6. 对环境的极大依赖性。

7. 不容忽视的个别差异性。

第四章幼儿学习的动机与学习的迁移。

一。韦纳受到海德尔的影响,是归因理论的集大成者,提出了情境归因、性格归因

二。韦纳提出了三维度归因论:因素**稳定性可控制性。

三。 “迁移”可以理解为“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第五章幼儿学习的个别差异与适宜性教学。

一。幼儿学习中的差异:

学习类型差异——邓恩夫妇

二。适宜性教学——年龄适宜、个别差异适宜(填)

第六章幼儿社会性学习与教育。

一。个体在幼儿阶段,由于社会文化、教育等因素的影响,使其在对待自己与对待别人的行为,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产生变化的历程。

二。社会能力的构成★(填、选):社会交往能力、亲社会能力、社会适应能力。

三。社会能力的价值(简)

1.社会能力有助于幼儿建立积极的同伴关系。

2.良好的社会能力有助于幼儿情绪感情、人格的积极发展和心理健康。

3.社会能力还有助于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

四。社会能力的影响因素(简)

1.幼儿自身因素对社会能力发展的影响。

1.幼儿的人格、个性特征是影响其社会交往主动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2.观点采择能力是影响幼儿社会能力,特别是亲社会能力的重要影响因素。

t': span', c': 观点采择', r': r_43'}]幼儿区分自己与他人的观点,以及发现这些不同观点之间关系的能力。

3.社会信息加工机能是影响幼儿社会能力的重要认知因素。

2.同伴对幼儿社会能力的影响。

3.教师对幼儿社会能力的影响。

4.文化差异对幼儿社会能力的影响。

五。教师在幼儿社会能力学习中的指导。

1.通过理解能力指导促进幼儿社会能力的发展。

2.通过交往能力指导促进幼儿社会能力的发展(简)

1.教师应知道幼儿用正确的言语表达自己的想法。

2.教师应该给予幼儿轮流活动的指导。

3.教师应给予幼儿角色扮演的指导。

4.教师还要给予分组配对的指导。

六。社会测量法——同伴关系测量的重要手段。

1.同伴提名法。

2.同伴行为描述法。

3.同伴等级评定法。

七。同伴关系的五种类型。

1.受欢迎者 2.被拒绝者 3.被忽略者 4.有争议者 5.一般者。

八。科尔伯格是道德发展心理学的建立者,建立了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理论——三水平六阶段道德发展理论。

1.前习俗道德水平 2.习俗道德水平 3.后习俗道德水平。

九。幼儿社会性教育的原则(简)

1.情感支持性原则。

1.建立接纳与关心的情感联系。

2.积积的情感投入和情感激发。

2.行为实践原则。

3.榜样作用原则。

1.教师应当非常重视自身对幼儿的榜样作用。

2.教师对待他人与幼儿的情感态度是其榜样作用的重要组成部分。

3.幼儿同伴间的影响日益赠大。

4.一致性原则。

1.教师自身态度的一致性。

2.幼儿园园内教师间的一致性。

3.家园一致性。

5.随机教育原则。

一十。幼儿社会行为的评定。

1.康奈尔儿童行为问卷 2.阿肯**儿童行为量表。

第七章幼儿创造性学习与培养。

一。吉尔福特,2023年,《创造性》提出创造力包括: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

二。幼儿根据一定的目的或意愿,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用新颖、独特的方法产生具有个人价值的产品的心理品质。

三。2023年,高尔顿,《遗传与天才》

四。幼儿创造性的表现(简)

1.幼儿创造性的前提:了解和接触事物的“心向”——好奇心。

好奇心是幼儿创造性的重要前提。

2.幼儿创造性就是善于阻止自己的“材料”

3.幼儿的创造性突出表现在想象力。

4.幼儿的创造性常常体现于游戏活动中。

五。幼儿在学习活动中所具有的独创性人格特征与创造性思维过程(填)

六。幼儿创造性学习的特征(简)

1.创造性学习强调幼儿学习的主动性。

2.创造性学习离不开学习动机。

3.创造性学习追求有创意的学习目标。

4.幼儿创造性主要表现在自我表现性创造。

七。吉尔福特认为创造性思维有三个主要特点:流畅性、灵活性、独特性。

八。创造性测量工具。

1.创造性思维测量 2.创造性人格测量。

九。制约儿童创造性学习的因素。

1.过于重视幼儿模仿,使其不能创造性的自由学习。

2.限定幼儿的思路,使其不能创造性的自由思维。

3.过于苛求秩序,使其不能创造性的自由探索。

一十。幼儿创造性的教育培养★(简)

1.创设情境,激发求知欲求知欲是内部动力。

2.营造宽松的活动环境。

3.有意识支持并促进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1.展开联想,培养发散思维的流畅性。

2.克服思维定势,培养发散思维的变通性。

3.肯定幼儿超常思维,培养发散思维的独特性。

4.培养幼儿的好奇心与想象力。

5.蒙台梭利的感知训练与幼儿创造力。

第八章幼儿的语言学习与教学。

一。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幼儿学习能力的差异。

二。幼儿语言学习理论。

一) 幼儿语言学习的传统理论(填、选)

1.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强化。

2. 乔姆斯基先天论。

假设人生来就具有复杂的语言结构,这些结构组成了“语言获得装置”

3. 皮亚杰认知理论观点。

4. 维果斯基的社会学习理论。

二) 读写萌发理论。

三) 全语言教学理论(简):强调语言是“完整”的,不可简单的割裂成语音、字词和句子等片段。

1. 全语言教学观(整体语言教学)

2. 以幼儿为中心的语言学习理论。

3. 让幼儿成为早期的阅读者和书写者。

4. **要经常为孩子朗读故事书。

5. 教师的态度是幼儿语言学习的关键。

三。幼儿语言教学的策略(简)

1.温馨、丰富、真实的语言环境。

2.师生共同确定主题、共同计划。

3.经常给予阅读、书写示范。

4.倾听、积极反馈。

5.鼓励尝试使用语言。

6.肯定期待。

四。教师在幼儿语言学习中的角色(简)

1.经验明朗化。

2.灵活运用教学策略。

3.榜样示范者。

4.自我提升、协同教学。

5.寻求专业的协助。

五。影响婴幼儿语言发展的内外因素。

1.内在因素——正常发育的大脑。

2.外在因素——良好的语言环境。

第九章幼儿园班级管理与环境创设。

一。教师鼓励幼儿课堂学习的行为和活动,即教师为了有效利用时间、创设愉快和富有建设性的学习环境以及减少行为问题,而采取某种方法来组织活动、教学、自然环境等的诸方面因素。

三。有效班级管理的方法(简)

1.全面关注。

2.并行处理。

幼儿教育心理学

第三章幼儿学习心理概述。1.行为主义学习观 学习是刺激 反应之间联结的加强 2.认知主义学习观 学习是认知结构的改变 3.人本主义学习观 学习是自我概念的转变4.建构主义学习观 学习是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 学习是学习者在某种特定情境中行为的改变,它源于在这一情境中反复的练习与实践经验。这种改变...

幼儿教育心理学

第二章学习理论。一 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 从经典行为主义到新行为主义。经典行为主义,华生,美国心理学家在1913年做了题为 行为主义者心目中的心理学 的演讲,这标志着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诞生。斯金纳的操作学习理论,从经典行为主义s r到新行为主义 即操作行为主义 r s 托尔曼的信号学习理论被视为新行为主...

幼儿教育心理学

幼儿教育心理学 模拟训练3 姓名 总分题号一二三四五六得分。一 填空 本大题共16小题,每空2分,共60分。1 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主要为发展的速度等。方面都表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模式。2 幼儿教育包括 教育和 教育。3 经典性条件反射的提出者是生理学家4是结束游戏的主要内容。5 创造性想象表现在两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