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1强化:正强化是当幼儿做出某种积极行为时,得到了教师的奖励性刺激。
;负强化是当幼儿做出某种积极行为时,他原先不喜欢的厌恶性刺激得到了接触。两种强化技术塑造与消退。
2什么操作性条件反映,应答性条件反映:个体主动发出的、收到强化的反应称为“操作性反应”。;由外在刺激而引发的反映称为“应答性反映”。
3学习:是幼儿因经验而引起的思维、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等持久而深刻的变化。
4自我效能感:只指儿童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的进行某一种行为的主观判断。
5习得性无助:是指经历消极体验之后,再面临类似的情景时个体产生了一种无能为力的行为表现。
5关于幼儿学习困难、障碍:是指儿童智力正常,但因各类精神卫生问题引起学业失败。
6习惯化和去习惯化:习惯化是个体不断的收到某种刺激而对该刺激反应逐渐减弱的一种现象。去习惯化是对熟悉刺激的反应恢复和增加。
7替代学习:不必亲身经历,只凭观察所见,即产生的学习的现象。
8班级管理只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协调课堂内各种人际关系,吸引学生积极参加活动,使班级环境达到最优化的状态,从而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协调过程。
9微格教学:只把复杂的教学过程分解成许多容易掌握的单一教学技能。20世纪60年代。
10教学实践:
11 儿童多动症:是儿童注意力缺乏,活动过多、冲动性强和延迟满足困难等一系列问题的总称,它是儿童期最常见、最复杂的心理行为障碍之一。
12正迁移和负迁移:正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积极、正向的影响。包括一种学习使儿童具备了进行另一种学习活动的良好准备状态, 一种学习节约了另一种很学习所需要的时间。
负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消极影响,或是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干扰、阻碍。
13补偿模式:通常幼儿在某一方面会有所不足,改由另一方面的长项去补偿。
简答题。1关于幼儿学习的主要特征:。
2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3幼儿的主要模范对象有那几类:
4幼儿学习动机的主要特征:1内在动机以好奇与兴趣为主2外在动机逐渐成长3较稳定的学习成败归因的形成。
5幼儿园教育活动的主要特点:1广域性2参与性3多元性4生成性。
6幼儿酒精综合症的主要特征。
1头小,大脑体积小、智力低下2两眼距离近,上唇薄、鼻梁歪3动作迟缓、缺乏机警反应。
7微格教学的主要程序:1明确选定教学的行为作为着重分析的问题2**有关的教学录像3实习生和教师制定维格教学计划,以一定数量学生为对象,实际进行微格教学,并录像。4和指导者一起**,分析自己的教学行为5在以上的分析和评论基础上,在此进行教学。
6进行另外学生为对象微格教学,平录像。7和指导第二次分析教学。
8幼儿园创造性学习的特征:1强调学习的主动性2离不开学习的动机3追求有创意的学习目标。
9教师在幼儿语言学习中的角色:1经验明朗化2灵活运用教学的策略3模范示范者4自我提升协同教学。
10儿化语言的主要特征:音韵特征、简化特征、丰富化特征、词汇内容特称。她能吸引婴儿的注意。
调节婴儿的激动水平,与婴儿良好交流感情。儿化音的音韵修饰有利于婴儿的语言加工和理解。
11幼儿社会能力发展主要影响因素:1幼儿自身因素2同伴3教师4文化差异。
12幼儿教师的职业特点:1幼儿教师的完整教育观2民主儿童观3反思与监控3教育机智。
13有效的班级管理方法:1全面关注2平行处理3过渡环节的高效4让每一幼儿参与进来5激发幼儿兴趣和热情。
14什么是支架教学,基本环节:
15什么是档案评价法:是真实性评价的一种重要方法,它通过收集并分析儿童的作品,对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做出评定,是一种在幼儿的学习和发展的过程中给幼儿提供帮助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儿童的作品,各种形式的系统观察记录以及全面各种类型的测验。
论述题。1幼儿教师专业成长分为哪些阶段?每个阶段有什么特征?
如果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答1新手—动机阶段2适应—观念困惑的阶段3稳定—行为缺失阶段4停滞—缺乏动力阶段5更新—动机增强阶段。
2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的内容及其幼儿教学实践的启示:每个儿童所具有的独特能力的组合存在着质的不同,难以从量上加以排序分类。每个儿童都拥有相对于自己或者是他人的智力强项。
启示:教育旨在帮助儿童发现、培育自己的智力优势,并加以强项带动弱项学习,建构自己的优势智力组合,实现自身全面、和谐发展。
3惩罚对于负强化吗?惩罚对于幼儿身心发展有何重要影响,如何让恰当使用惩罚措施。谈谈看法。
4创造力与学习成绩的关系。
5如何理解蒙台梭利的感知训练对幼儿创造力发展的影响:
6庞丽娟将幼儿同伴关系分为哪几种类型,如何帮助被忽视性的幼儿更好的融入到同伴集体中:
幼儿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教育心理学:应当定义为“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
学规律的科学。”这一定义包含两层含义:第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是学校教育学情境中的人(教师与学生)的心理现象。
人是活动的主体、行为的承担者,是教育心理学研究关注的重点;第二教育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是揭示教与学的基本心理学规律。
直观教学法:裴斯泰洛齐把“遵从儿童天性的教育方法”付诸实践,创造了以直观事物为出发点的教学方法,即直观教学法。
幼儿教育心理学:研究幼儿教育,特别是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学习与教育的心理现象及其基本规律的科学,它是一门偏社会科学,偏重应用性的综合科学。
客观性原则:是指研究者必须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反映客观事实,按照心理的本来面目加以考虑,并给予科学、合理的解释,反对主观臆断,妄自论断。
发展性原则:是指把人的心理活动看做一个动态的变化发展过程的研究原则,它表明在对个体进行相关研究的过程中应取动态的、发展的观点来加以分析。
教育学原则:是指研究者要以有效地提高幼儿教育质量和科学性水平为宗旨,选择富有教育意义的课题,在研究过程中尽量使研究活动和教育活动达到和谐统一,有益于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防止和避免研究工作对他们造成不良影响。
观察法:指通过感官或借助一定的仪器设备,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自然状态下发生的现象或行为进行系统、连续的考察、记录、分析,从而获取事实材料的研究方法。
实验法:是研究者根据研究假设,运用一定的人为手段,主动干预或控制研究对象的发生发展过程,并通过观察、测量、比较等方式探索、验证教育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
调查法:是研究者根据研究的目的和课题的需要,有计划地对事实的考察、现状的了解、材料的搜集来认识教育问题或**教育现象之间联系的研究方法。
测量法:是研究者根据研究的需要,采用标准化得测量工具,按照规定的程序,通过对研究对象的实际测定来收集有关的数据资料并加以分析,来揭示教育活动的效果,探索教育活动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试误说:桑代克通过著名的动物学习实验——猫的迷笼实验,描述了动物学习的“尝试错误”过程,认为学习就是神经系统中情境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结的形成或改变,并提出了学习的三大定律和若干副律。这个学说通常被称作“试误说”。
学习:从广义上讲,学习是人和动物在生活中通过实践和训练而由经验引起的相对持久的心理变化过程。
学生的学习:是人类学习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以掌握书本上的间接经验为主的为参与未来生活实践作准备的。
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特殊认知活动。
机械学习:是指获得任意的人为的和字面的联系的过程。
意义学习:其实质是以符号为代表的新知识和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符号学习:也称代表性学习是指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所代表的事物和意义。
概念学习:是用某种符号概括同类事物的共同本质特征的过程,它是以符号学习为前提,又为命题学习奠定基础,因此它是意义学习的核心。
命题学习:就是学习若干概念组成的句子的意义,通过句子来理解各个概念的含义及其结构关系。
上位学习:原有知识为下位观念,知识的概括和包容水平比原有知识高,新旧知识之间构成总括关系,又称上位关系,这种学习成为上位学习。
下位学习:原有知识为上观念,其概括和包容水平高于新知识,新旧知识之间构成类属关系,又称下位关系,这种学习成为下位学习。
并列结合学习:原有观念与新知识是并列的,既非属类关系,又非总括关系,但彼此确有相互制约的关系或具有某些共同本质关键特征时,便产生新旧知识的并列结合关系,这种学习成为并列结合学习。
学习准备:又称学习的准备状态或学习的准备性,指的是学习者在从事新的学习时,他原有的知识水平和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合性程度。
关键期:在儿童的发展过程中同样存在一个最容易学习和获得某种心理与行为反应并且一旦错过就难以弥补的特定阶段,值就是儿童行为学习的关键期。
敏感期:是指儿童学习某种知识或行为比较容易,心理某方面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错过了敏感期,则学习起来较为困难,发展比较缓慢。
最近发展区: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认为,儿童的发展任何时候都不仅仅是由成熟决定的,至少可以确定儿童的两个发展水平。第一个水平是现有发展水平,由已经完成的发展程序形成,表现儿童能独立自主地完成任务;第二个水平是潜在发展水平,是那些尚处于形成状态、心理机能的成熟正在进行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儿童还不能独立地完成任务,须在**的帮助下,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模仿和自己的努力才能完成。
介于这两个水平之间的幅度就成为“最近发展区”。
教学最佳期:教学也存在一个最低教学界限(以现有的发展水平为基础)和一个最高教学界限(以潜在的发展水平为基础)。这两个教学界限之间的期限就是“最佳教学期”。
准备律:是对学习者学习动机的描述,是指学习者在学习开始时的预备定势,而不是指学习者的知识或成熟准备,学习者是否会对某种刺激作出反。
应,同他是否已作好准备有关。
练习律:是指反应重复的次数越多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便越牢固。
效果律:是桑代克三大定律中最主要的定律,因为决定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学习者的行为后果,凡是导致满意行为反应后的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就会加强,凡是带来令人烦恼的行为反应后果的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就会被削弱。
实质性联系:是指新知识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网络(即认知结构)中已有的符号、表象、概念和命题建立联系。
非人为联系:是指新知识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中有关观念建立合理的或合乎逻辑的联系。
认知内驱力源于学习者自身需要的内部动机,是一种要求掌握知识、技能和阐明、解释学业问题的需要。
自我提高内驱力:是一种外部动机。
幼儿教育心理学
第三章幼儿学习心理概述。1.行为主义学习观 学习是刺激 反应之间联结的加强 2.认知主义学习观 学习是认知结构的改变 3.人本主义学习观 学习是自我概念的转变4.建构主义学习观 学习是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 学习是学习者在某种特定情境中行为的改变,它源于在这一情境中反复的练习与实践经验。这种改变...
幼儿教育心理学
第二章学习理论。一 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 从经典行为主义到新行为主义。经典行为主义,华生,美国心理学家在1913年做了题为 行为主义者心目中的心理学 的演讲,这标志着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诞生。斯金纳的操作学习理论,从经典行为主义s r到新行为主义 即操作行为主义 r s 托尔曼的信号学习理论被视为新行为主...
幼儿教育心理学
幼儿教育心理学 模拟训练3 姓名 总分题号一二三四五六得分。一 填空 本大题共16小题,每空2分,共60分。1 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主要为发展的速度等。方面都表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模式。2 幼儿教育包括 教育和 教育。3 经典性条件反射的提出者是生理学家4是结束游戏的主要内容。5 创造性想象表现在两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