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心理学

发布 2022-10-20 04:03:28 阅读 5434

一、 名词解释。

是学前教育领域一门新兴学科,是幼儿教育与心理科学结合、幼儿教育走向科学化的产物,是运用心理学原理探索幼儿学习与教育规律的一门心理学的应用科学。

2、 智慧技能=智力技能=认知技能。

运用符号办事的能力,包括理解运用概念和规则、进行逻辑推理。

3、 认知策略。

个体对自身的认知加工过程进行内部调节与控制的能力。

4、 元认知。

个体能够有计划地监控成功学习以及修正错误的认知。

5、 学习关键期。

最初是由动物心理的实验研究提出的,指个体早期生命中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将会很小,甚至没有。

6、 最近发展区(维果茨基)

儿童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是儿童能够独立完成任务的现有发展水平,二是在**的帮助下才可以完成任务的潜在发展水平,介于二者之间的区域称为最近发展区。

7、 映像性表征=肖像表征=肖像式再现表象。

又称肖像式再现表象,儿童开始形成图像或表象,去表现他们的世界中所发生的事物。

8、 先行组织者。

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要比学习任务本身有较高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并且能清晰的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

9、 潜伏学习。

动物在未获得强化前学习已出现,只不过未表现出来,即对环境有关信息的获得过程。

10、观察学习。

一个人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其强化结果而习得某些新的反应,或使他已经具。

有的某种行为反应特征得到校正,在这一过程中,观察者并没有对示范反应做出实际的外显操作。观察学习的核心是替代性学习和替代性强化。

11、替代性强化。

观察者因看到榜样受强化而自己也受到的强化。

12、学习动机。

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导致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13、内部动机。

儿童对学习活动本身发生兴趣而产生的学习动机。

14、习得性无助。

个人经历了失败与挫折后,面临问题时产生的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

15、正迁移。

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作用,如加法的学习促进乘法的学习。

16、负迁移。

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干扰、阻碍。

17、动作技能。

完成动作所需要的一系列身体运动的知识和进行那些运动的能力。

18、概念同化。

在学习前人已经形成的概念基础上通过下定义方法来掌握新概念。

19、作品分析法。

通过幼儿按要求完成的作品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从而鉴定其创造性水平的方法。

20、移情。

是个体对另一个人产生同感的情绪反应,是对另一个人内在状态的认知觉察。

21、行动模式。

也称为认知学徒法,常用于培训情境,强调的是模仿学习和遵循示范,即当学徒。

22、个性化教育。

承认儿童的能力差异,并按照不同的能力制定不同的教育目标,充分发挥每一个儿童的可能性,发展每一个儿童能力的教育活动过程。

23、皮格马利翁效应=罗森塔尔效应。

教师的期望或明或暗地传递给儿童,儿童会按照教师期望的方向来塑造自己的行为,罗森塔尔借用古希腊神话中的典故,把这种期望的自我预言效应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

24、自我效能感。

个体在执行某一行为操作时,对自己能够在什么水平完成该行为活动所具有的信念、判断或主体自我把握与感受。

二、 填空。

1、 福禄贝尔,作为幼儿园运动的倡导者,开办了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

2、 欧文,进行教育史上第一次幼儿教育实验,并为工人阶级开办了学校。

3、 奥苏伯尔意义学习的分类: 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

4、 幼儿社会性学习特点:(1)随机性和无意性(2)长期性和反复性(3)实践性。

5、 幼儿概念学习的特点:(1)概念学习的操作化(2)概念学习的个性化(3)概念学习的情绪化。

6、 幼儿概念学习水平的检测方法:(1)分类法(2)排除法(3)解释法(4)守恒法。

7、 幼儿教育活动指导的趋势是由具有传统教育理念的典型特征的指令性指导,到作为现代教育发展基本趋势的指向性指导过渡。

8、 个性化教育存在着两种不同倾向的指导原理,即掌握学习原理和继续进步原理。

9、 师生互动行为的主导内容是传授固有知识技能、维护既存规则规范。

10、 互动主体的主导行为是高控制、高约束对高服从、高依赖。

11、 社会性发展阶段理论(埃里克森)的学前教育时期的三个阶段:(1)信任对不信任(2)自主行动对羞怯怀疑(3)主动自发对退缩愧疚。

三、 简答。

1、 幼儿教育心理学发展趋势。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幼儿教育心理学研究出现了研究课题的多元化,研究手段的现代化,研究程序的规范化,研究内容的本土化等趋势。

2、 个体社会化的内部动因。

1) 模仿——模仿是个体通过对榜样学习和认同而获得社会行为方式,进而内部为人格品质。

2) 认知加工——认知加工指个体根据已有的认知发展水平及价值取向,同化和顺应社会规范,有选择地吸收,然后加工改造构成自己人格的一部分。

3) 社会角色扮演——所谓角色扮演,是指个体通过扮演社会角色获得相应的社会规范,形成自我概念,达到自我定向。

4) 自我强化——自我强化充分体现了社会化过程中主体的监控地位,对自己的某些行为给予暗示。

5) 社会合作——个体通过人际交往,参与群体活动,建立人际关系,即个体从人际关系沟通和群活动中获得社会规范及价值标准。

3、 社会化学习具体的教育指导方法。

1) 观察学习法——社会性学习实际上就是指观察学习,亦称模仿学习,即人可通过观察模仿习得新的行为模式。正面的榜样有助于促进儿童的亲社会行为。

2) 强化评价法——强化评价法指幼儿在社会性学习中是通过**和同伴的强化、评价、把别人肯定、认可的行为保留下来并发扬光大,把否定、批评的行为逐渐抑制,最后消退。

3) 体验思考法——体验思考法是指幼儿在实践中,在与他人交往中有许多体验,幼儿对这些体验通过思考后调节自身的行为,从而获得社会化过程。

4) 语言传递法——语言传递法是指通过语言向幼儿介绍社会行为规范、社会知识,解释道理和理由,以使幼儿获得社会化发展。

5) 角色扮演法——角色扮演法就是创设现实社会中的某些情境,让幼儿扮演一定的社会角色,表现出与这一角色一致且符合这一角色规范的社会行为。

6) 移情训练法——移情训练法就是通过故事、情境表演等形式使幼儿理解和分享别人的情绪体验,以使儿童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地、习惯地理解和分享他人类似的情绪体验。

4、 桑代克提出的学习三大定律。

1) 准备律,指学习者在学习开始时的预备定势,而不是指学习者的知识或成熟准备。

2) 练习律,指反应重复的次数越多,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便越牢固。

3) 效果律,指凡是导致满意行为反应后果会使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加强,凡是带来令人烦恼的行为反应后果会削弱刺激与反应的联结。这是桑代克学习三大定律中最主要的定律。

5、 奥苏伯尔有意义学习的两个标准。

1) 新的符号或符号代表的观念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的有关观念具有实质性练习。

2) 新旧知识的非人为的联系,即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有关观念在某种合理的或逻辑基础上建立联系。

6、 归因理论的主要内容。

1) 原因因素——韦纳认为,儿童对自己学业成绩的原因归类,分为四个方面:一是能力,评估自己是否胜任此项工作;二是努力,自己在此项工作上是否尽了力;三是工作难度,判断该项工作对自己的难易程度;四是运气,这项工作成败是否取决于机遇与幸运。

2) 归因的维度——a、内控和外控b、稳定性与不稳定性c、可控性和不可控性。

7、 学业习得性无助的表现和成因。

1) 表现:学业习得性无能更多表现为:认知上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觉得自己难以应付课堂学习任务;情感上心灰意懒、自暴自弃,害怕学业失败,并由此产生高焦虑或其他消极情感,行为上逃避学习。

2) 成因:学业不良儿童习得性无助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幼儿经常失败而习得的行为方式:一是失败的信息引起的消极的情感体验,经常受到**指责,而是为了维护自尊而产生消极防御,其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就是逃避学习;二是失败的信息通过归因的中介影响自我信念的确立,进而构成消极的自我概念。

8、 影响幼儿学习迁移的因素。

1) 幼儿原有的认知结构。

2) 先后两种学习任务之间相似性。

3) 学习的心向与定势。

9、 影响幼儿动作技能形成的因素。

1) 影响幼儿动作技能形成的内部因素——成熟与经验、智力、个性。

2) 影响幼儿动作技能形成的外部因素——有效地指导与示范、练习与反馈。

10、 幼儿错误概念的成因及纠正方法。

1) 幼儿错误概念的成因——①儿童可能接受错误的信息。**有时传递给儿童一些错误信息,或儿童有时不能理解信息。②迷信会赋予错误的概念。

迷信来自于具有权威的**,比起同伴的信息更让儿童坚信不移。③受经验局限,儿童有时不能很好判断事物。④缺乏识辨能力,容易受骗。

⑤错误的推理产生错误的概念。如冬天为什么比夏天短。⑥活跃的想象。

⑦语言理解错误。

2) 幼儿概念学习的教育指导——①确定概念类型法②例证法③变式法。

11、 如何提供给幼儿自我表现的材料。

自我表现的材料是指教师为发展创造性而给幼儿提供的绘画、描图、泥工、绣花、舞蹈等活动材料。

1) 教师在自我表现材料的活动中应尽量不干预。

2) 教师应理解和尊重幼儿的现有发展水平,以重视幼儿操作活动的过程为主,而不是结果。

3) 教师应给幼儿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并给予正确的评价。

4) 教师应给有疑虑的幼儿不参与活动的权利。

5) 教师要对自我表现本身进行评价。

12、 幼儿教育活动设计的模式。

1) 递进式——将一个内容分成若干阶段,逐步推进的教育活动设计模式。

2) 放射式——指通过各种渠道完成一个主要内容的教育活动设计的形式,其主要内容含义与深化式设计模式相同。

3) 立体式——指将一个主要内容分解成为若干个子内容,子内容再分解为若干个次子内容的教育活动设计形式。

4) 网络式——指将递进式、放射式和立体式结合起来形成的教育活动设计形式。

13、 如何建立和谐的师幼互动。

1) 改变教学理念——①从偏重关注事务到兼重关注情感。②从教师单一主导到师幼双重主体。幼儿既是教育对象,又是学习与自我发展的主体。

③从严格控制约束到适度自主自由。④从谋求整齐划一到崇尚个性差异。⑤从单纯重视知识传授到促进全面成长。

2) 有效的互动教师的心理特征——①教师对儿童宽容、尊重。②教师在情绪上的安全感。③教师的职业态度。④教师的教学风格。⑤灵活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四、 论述。

1、 如何培养幼儿的学习动机。

答:幼儿学习动机的产生,是以生理、安全、爱与归属、尊重等需要的满足为基础的。幼儿的学习动机主要和自己的需要、直接兴趣有关。

幼儿动机的培养不是孤立的,应放在整个个性的整体结构之中。

幼儿教育心理学

第三章幼儿学习心理概述。1.行为主义学习观 学习是刺激 反应之间联结的加强 2.认知主义学习观 学习是认知结构的改变 3.人本主义学习观 学习是自我概念的转变4.建构主义学习观 学习是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 学习是学习者在某种特定情境中行为的改变,它源于在这一情境中反复的练习与实践经验。这种改变...

幼儿教育心理学

第二章学习理论。一 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 从经典行为主义到新行为主义。经典行为主义,华生,美国心理学家在1913年做了题为 行为主义者心目中的心理学 的演讲,这标志着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诞生。斯金纳的操作学习理论,从经典行为主义s r到新行为主义 即操作行为主义 r s 托尔曼的信号学习理论被视为新行为主...

幼儿教育心理学

幼儿教育心理学 模拟训练3 姓名 总分题号一二三四五六得分。一 填空 本大题共16小题,每空2分,共60分。1 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主要为发展的速度等。方面都表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模式。2 幼儿教育包括 教育和 教育。3 经典性条件反射的提出者是生理学家4是结束游戏的主要内容。5 创造性想象表现在两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