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心理学

发布 2022-10-17 23:54:28 阅读 2759

第一章体育心理学概述。

第一节体育心理学学科性质。

一学校体育心理学与运动心理学、锻炼心理学的关系:

学校体育心理学与运动心理学、锻炼心理学的关系是三门不同的学科,这三门学科自成体系已初见倪端,也是发展方向。

二三门学科各自研究的侧重点及目的。

1学校体育心理学侧重研究体育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心理特点和变化规律,促进运动技能掌握及心理健康的获得。

2 运动心理学侧重研究竞技运动训练和比赛中的心理现象,特别是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和变变化,为获得优异成绩提供依据。

3 锻炼心理学侧重研究体育锻炼过程中的心理现象,促进锻炼者生理、心理健康的获得。

三本课程为何取名“体育心理学”

本书所讲的“体育”是指广义的体育,包括学校体育教育,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

四体育心理学的定义。

是研究人在体育活动中的心理现象特点及其规律的学科。

心理现象:心理过程:认知过程(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情感过程(情绪情感)、意志过程。

个性心理: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态度)、个性心理特征(气质性格能力)

五体育心理学主要研究任务。

1 研究人在体育运动中心理过程特点,规律及人的个性差异与体育运动的关系。

2 研究体育活动对人的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产生的短期和长期影响。

3 研究掌握运动知识,形成运动技能,进行技能训练的心理学规律。

4 研究运动竞赛中人的心理状态问题。

第二节学习体育心理学的意义。

一体育实践工作的需要。

一)体育教学实践的需要。

1可以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特征和需要,有助于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

2 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区别对待。

3 可以采用一些心理技能训练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运动技能和调节情绪状态。

4 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合作能力,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完善人格。

二)学校运动队训练和比赛的需要。

1 通过心理学的手段和方法提高训练水平。

2 通过心理学的手段和方法使运动员处于最佳比赛状态,充分发挥最大潜力,获得优异的比赛成绩。

3 通过心理学的手段和方法消除疲劳,调节情绪,恢复良好的身心状态。

二体育科学研究的需要。

1 体育教师不仅是一名叫学者,也应是一名研究者。

2 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产生许多复杂的心理活动需要,体育教师运用体育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去思考,研究。

3 加强体育教学心理学的研究,体育教师有许多方面的优势。

第二章体育与感知觉。

第一节感知觉的概念及其特征。

一感觉。一)定义。

1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如:看颜色,听声音,热)

2 感觉的意义:感觉是认识客观世界的开端,是知识的源泉。感觉虽然是一种简单的心理活动,但却十分重要。

首先,感觉向大脑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通过感觉人可以了解外界事物的各种属性,保证机体与环境的平衡。其次,感觉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的心理活动的基础。

人的复杂的人事活动都比学借助于感觉提供的材料才能顺利的进行。

二)感觉的分类。

1 外部感觉:由机体以外的客观事物的不同属性引起的。(包含:视觉,听觉,**感觉)

2 内部感觉:(包含:动觉,平衡觉、内脏觉)

1)动觉:含义:动觉也叫运动觉或本体觉,它负责将身体运动信息传入大脑,使个体对身体各部分的位置,运动和肌肉紧张程度有所觉察。

动觉的意义:动觉由肌觉,腱觉,关节觉和平衡觉结合而成。身体活动是,肌肉与肌腱的扩展与收缩,及关节之间的压迫产生刺激并引起神经冲动信号传入中枢神经,中枢系统综合信号,又通过传出神经对肌肉、关节等进行控制调节。

因此,动觉是所有运动项目进行有效运动操作的基础,提高对发展高水平运动机能具有重要意义。

2)平衡觉:涉及身体着呢个体的位置和运动,告诉人躯体尤其是有不在环境中的相对重力方向,提供身体是否旋转,加速,倾斜等信息。

3)内脏觉:人的机体内部器官的活动和变化引起机体感觉的刺激因素。

感受性及变化规律。

一) 感受性与感受阈限。

感受性是指分析器对刺激物的感受能力,它是用感受阈限的大小来度量的。

1 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受阈限:(跑得最快,用时最少)

刚刚能反映最小刺激量的能力,叫做绝对感受性。

刚刚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称为绝对感受阈限。

二者在数量上成反比关系,即对感受性越敏感,绝对感受阈限越小。

2差别感受性与差别感受阈限:

刚刚能反映刺激物最小差别的能力,叫做差别感受性。

刚刚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最小差别量,叫做差别感受阈限。

二者之间亦成反比关系,即对差别性越敏感,差别感受阈限越小。

二) 感受性变化规律。

1适应:指在刺激物体持续作用下引起感受性的变化。

其变化规律为:弱刺激的持续作用可以提高感受性; 强刺激的持续作用可以降低感受性)

2对比:由于感觉的相互作用,使同一分析器产生不同感觉的现象。

3联觉:指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他是感觉相互作用的另一种表现。

4补偿:当某种感觉受损或缺失,其它感觉会过度以及进行补偿。

二知觉。一)定义。

1.定义:是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时,人脑对事物整体属性的认识和理解,包括获取感官信息,理解信息,筛选信息,组织信息。

2 感觉与知觉的联系与区别。

1)直觉和感觉一样,是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产生的,同属于对现实的感性认识形式,离开了感官的直接作用,既没有感觉,也没有知觉。

2)感觉发生在前,直觉发生在后,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感觉的延续,感觉与直觉有本质的区别,在运动活动中,感知觉是统一的,连贯的过程,没有感觉的直觉和没有知觉的感觉是不存在的。

3)知觉以感觉为基础,但他不是个别感觉信息的简单总和。它是一定的方式来整合个别的感觉信息,形成一定的结构,并根据个体的经验来解释由感觉提供的信息;此外,直觉活动还有思维记忆等参与,因而,知觉对事物的反应更加深入,完整。

二)特点。1 知觉得选择性:是指个体根据当前需要,对刺激物有选择性的作为知觉对象进行组织加工。

蓝色乒乓球台配黄球,易被人知觉)

2 知觉的整体性:刺激物在空间距离或形状上相似时,容易被知觉为统一的整体。

团体操,集体跳伞,花样游泳这样编排)

3 知觉的理解性:个体在知觉当前事物时,总是通过以前的知识经验对外界刺激进行判断、理解,知识经验越丰富,知觉的速度,准备性越高。

4 知觉的恒常性:指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知觉的映像仍然保持不变。

球场上任意位置,球的大小不会变)

三)运动知觉。

1 定义:是人脑对外界运动物体和自身运动在时间、空间上的反映。

2 运动知觉分类:

1)运动空间知觉:是指人脑对外界运动物体和字很运动状态空间特征的直观反映。

a.运动空间知觉:是指人脑对外界运动物体和自身运动状态空间物征的直观反映。

b.运动距离直觉:是从直觉者自身或某一标准物,被另一被知觉对象之间运动距离的判断,也称为运动深度知觉。

2)运动时间知觉:是指人脑对主体,客体运动状态时间持续长短和顺序性的直观反映。

a.运动时间间隔知觉:是指人脑对主体,客体运动状态时间持续长短的直观反映。

b.运动时间节奏知觉:把客观上相等的各种时间间隔,有规律的配合并连续呈现,就会产生各种时间节奏知觉。人脑对运动技术动作时间间隔的直接反映称为运动时间节奏知觉。

3)专门化运动知觉。

是运动员在运动实践中经过长期专项训练所形成的一种精细的综合性知觉,能对自身运动和环境线索作出敏锐和精确的识别与察觉。如:手感,冰感。

综合性:往往依赖各种分析器的同时活动,且与运动的表象、运动经验思维和想象相联系。

专项性:不同的运动专项需要的专门化运动知觉各不相同。

动觉主导性:在所有项目中(不含棋类),动觉都是专门化知觉的主要因素。

第三章表象、想象,思维与体育。

第一节表象、想象与体育。

一表象与运动表象。

一)表象定义及特征。

1 定义:表现是人们对感知过事物形象的反映。它是在感知觉基础上形成的,包括视觉、听觉、味觉的表象。

2 特征:直观性:表象是头脑中具体生动的形象展现,因此,其具有直观性。

概括性:表象代表事物大体轮廓和主要特征,是关于某种或某类事物的概括形象。

可操作性:人们可以根据目的,对头脑中的具体形象进行操作,因此,表象具有可操作性。

二)运动表象。

1 定义:又称动作表象,指在运动感觉的基础上,在大脑中重现出的动作形象或运动情景,它反映的是动作在时间、空间,力量上的特点。

2 主要运动表象形式:

与其他表象相比,视觉、动觉表象在体育运动中更为重要,随着运动技能的提高视觉表象作用会下降,动觉表象作用上升。

1)视觉表象:视觉感受器感感知过的客观事物重现在脑中的视觉现象。(外部)

2觉表象:动觉感受器感感知过的肌肉动作重现在脑中的动觉现象。(外部)

3 运动表象在体育中的作用。

帮助学习,掌握技术动作(动作学习的初始阶段,首要目的是建立正确视觉动作表象)

辅助运动技能练习(表象训练)

促进技、战术策略的掌握与执行。

集体注意力、建立信心(临场比赛时表象练习)

三) 运动表象的形成。

运动表象的形成过程一般分为,表象的确认和表象的确定两个层次。

教学训练中,学生掌握动作首先从建立视觉表象开始,学生通过观察教师的示范或**电影、录像等,在头脑中建立起该动作的视觉表象,即形成表象的确认层,然后学生依靠教师示范所形成的表象为线索进行模仿性练习。

学生最初形成的视觉表象时不明晰的动摇表象,随着教师讲解和练习,学生视觉控制成分逐渐减少,动觉控制成分逐渐增加,表象的明晰性、稳定性都相应的得到改善,是表象明晰性确定下来,这事就进入了表象的确定层的阶段。

二想象与体育运动。

一)想象概念。

是大脑对己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基本特点:形象性、新颖性。 竞技体育实质“不断实现想象”。)

二)想象的分类。

1 有意想象:再造想象:是根据语言的描述或图样的示意,在人脑中形成相应的新形象过程。

2 有目的自觉的想象:创造想象: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幻想:是创造想象特殊形式。指向未来,并与个人愿望相联系的想象。

体育心理学

填空 选择。1.运动心理之父是科曼。格里菲思1925年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建立了第一个运动心理学实验室。2.50年代末,体育运动心理学被作为一门学科正式列入体教专业课程。1942年吴文忠 萧忠国编译了 体育心理学 3.感觉包括 要求 理解区分内外部感觉1.接受外部刺激 反映外界事物特性的外部感觉,如视...

体育心理学

一 养成体育锻炼的方法指导。指导学生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不是任何一种活动都是体育活动,也不是任何一种体育活动都能锻炼身体和增强体质,不懂得用科学的方法锻炼身体,不仅会影响锻炼效果,还有可能损害身体健康。只有懂得和运用锻炼身体的基本原理和科学锻炼的方法,才能达到预期的锻炼效果。还是围绕篮球的教学,...

体育心理学

行为目标是以显性的 具体的 可操作性的行为描述形式来展示课堂目标。行为目标的早期倡导者博比特认为,科学的时代要求准确性和具体性,由此而言,课堂目标必须具体化 标准化,具有某种程度的客观性,并试图为确定课堂目标提供一套操作程序。研究原因 在体育教学中常会面临设置行为目标的问题,正确设置目标可以帮助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