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心理学

发布 2022-10-17 23:50:28 阅读 8290

一、目标定向。

概念:成就目标定向是一种重要的动机变量,它是指个体参与某一活动时所依据的成就目标取向。它不是具体要达到的行为的数量标准,而是个体内心中追求的成就取向。

分类:学习目标定向、成绩目标定向。

学习目标定向:指通过学习新的技能、控制新的环境来发展自己的能力。

成绩目标定向:指通过寻求有力的评价和避免负面的评价来显示和证明自己的能力。

二、运动兴趣:是人们积极地认识、**或参与体育运动的一种心理倾向,是获得体育与

健康知识和技能,促进身心健康的重要动力。

三、物质兴趣: 是以人的物质需要为基础的兴趣,主要表现在对运动用品的兴趣。

精神兴趣: 是以人的精神需要为基础的兴趣,表现为对运动的偏好和渴望。

四、志趣:是完成状态的高层次兴趣,即对体育运动技能及其基本用途的兴趣。志趣是乐趣与志向的结合,是推动人实现远大理想目标的迷恋性的、最稳定的动力倾向,是学生获得好成绩的最宝贵的心理动力。

五、生物性动机:指为了获得刺激,眩晕,运动欣快感觉和宣泄身心能量,满足个体的生理性需要而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机,也称为原发性动机。

六、 社会性动机:指为了在体育活动中与同伴接近、交往,得到认同、发展友谊、追求完美、施展才能、获得成功、赢得荣誉,满足个体的社会性需要而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机,也称为继发性动机。

七、成就动机:指个体积极主动地从事自认为重要或有价值的活动,并力求达到完美,取得友谊成绩的心理倾向。

体育成就动机的培养:产生意识化→获得检验化→形成概念化→变常模参照为自我参照→获得更多的成功机会。

八、归因 :是指个体对自我或他人行为结果的原因进行分析,解释和推测的认知过程。

九、 weiner的成败归因论三个维度: 包括内外源维度,稳定性维度,可控性维度。

十、内外源维度: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内部原因即个人自身的原因,如个人的能力、努力等;外部原因即个人自身之外的原因,如任务难度、运气等。

十。一、习得性无助感:指个体经历了失败与挫折后,面临问题时产生的无能为力,丧失信心的心理状态和行为。

十。二、再归因训练的方法:包括团体发展法、强化矫正法、观察学习法。

十。三、唤醒:指机体总的生理性激活的不同状态或不同程度,是由感觉兴奋性水平,腺和激素以及肌肉的准备性所决定的一种生理和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

唤醒的三种表现: 脑电唤醒(刺激使脑电出现去同步化的低压快波)、行为唤醒(非麻醉动物唤醒时伴随的行为变化)、植物性唤醒(较高水平刺激时植物性神经系统的行为变化)

十。四、焦虑:是个体在担忧自己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而感到自尊心受到持续威胁下形成的一种紧张不安、带有惧怕色彩的情绪状态。

焦虑分为:特质焦虑和状态焦虑。

特质焦虑:是指不同个体在焦虑倾向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差异,属于个性心理的特征部分。

状态焦虑:是一种在强度上有变化、随时间而波动的短暂情绪反应。

十。五、多维焦虑理论(p124):竞赛焦虑分为认知状态焦虑、躯体状态焦虑和状态自信心。

认知状态焦虑:是指在竞赛时或竞赛前后即刻存在的主观上所认知到的对某种危险或威胁情境的担忧。

躯体状态焦虑:是指在竞赛时或竞赛前后即刻存在的对自主神经系统的激活或唤醒状态的情绪体验。

状态自信心:是指在竞赛时或竞赛前后运动员对自己的运动行为所抱有的能否取得成功的信念。

十。六、心境状态:是由环境刺激而引起的情绪或情感的唤醒状态,是具有感染力的微弱而。

持久,但并非永久的情绪状态。

十。七、心境状态与运动员的成就水平:优秀运动员的心境状态剖面图呈冰山状。

十。八、技能:通过练习熟练掌握某种技术而形成的属于个体的一种身体和智力的操作系统。

十。九、心理技能:是通过练习形成的能影响个体心理过程和心理状态的心理操作系统,是一种与人类的生活、学习、工作、劳动、身心健康以及调节与提高人体身心潜能相关的, 在人脑内部进行与形成的内隐技能。

二十、 生物反馈:是利用仪器将与机体内心理生理过程有关的某些生物学信息进行选择性处理,并以视觉或听觉的方式显示给人们(即信息的反馈)。

二。十一、模拟训练概念:模拟训练也称“比赛模式化训练”、“比赛适应性训练”,是指训练中模仿比赛条件,用于运动员演练技术、战术和比赛应对策略的一种训练方法。

作用:模拟训练主要针对比赛中即将出现或可能出现的情况和问题进行模拟与演练,特别是对那些可能使运动参与者心理、生理产生不良影响的刺激进行模拟,以增强排除干扰、适应内外环境的能力。

分类:根据被模拟的实现方式,可将模拟训练分为言语图像模拟训练和实战情景模拟训练两类。

二。十二、表象训练:是人们有意识的利用自己头脑中已经形成的表象,对技术动作或运动情景进行回复、重复和丰富发展,从而唤起运动感觉,强化肌肉本体感觉,提高运动技能和情绪控制能力的方法和过程。

运动表象的分类:1、从视觉通道上来分:视觉表象和运动表象。

2、从表象中自己所处的视觉来分:内部表象和外部表象。

二十三、 动作技能:是指通过练习而巩固下来的,自动化的,完善的动作活动方式。

二。十四、反馈分为自然反馈和追加反馈。

追加反馈:是指动作执行后所获得的信息是凭借外力和外物对于动作结婚所外加的。

信息,如计时和评分结果等。追加反馈分为“结果反馈”和“绩效反馈”。

二十五、 体育教学目标:是指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所期待的学生的学习结果或学习活动预期。

应达到的标准。

二。十六、能力分组: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特点,结合学生体育能力的水平分成若干小组,或由学生根据自己学习的情况与能力来选择学习小组的方式。

能力分组的作用:有利于教师提出练习的不同教学要求和标准,便于因材施教,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

二。十七、体育教学策略的涵义:是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有计划的指导学生学习,为达成体育教学目标和石颖学生体育学习需要所采用的教学程序谋划和措施。

二。十七、体育团体凝聚力的概念:是指为了实现目标和为了满足成员的情感需要,团体粘合在一起、保持一致性倾向的动态过程。分类:任务凝聚力和社交凝聚力。

二。十八、攻击性行为:是指有目的地伤害另一生命体的行为。其含义如下:

1.有目的。

2.包括语言活动和身体行动。

3.以外显行为为标志。

4.总是指向有生命的对象。

5.既可以指向他人,也可以指向自己。

二。十九、元认知:在整个体育学习策略教学过程中具有启动、维持情意系统,分析、监控、调整学习任务与活动,以及评价体育学习过程的作用。

三十、 体育态度:是指个体对体育活动所持有的认知评价、情感体验和行为意向的综合表现。

三。十一、认知心理学理论与体育学习。

1.强调学习内容的基础性和呈现方式的多样性。

2.注意建立学习内容的层级结构。

3、重视发挥学生已有知识和技能的作用。

三。十二、建构主义心理学理论与体育学习。

1.强调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体育学习。

2.强调“自上而下”的学习策略 “支架式” “抛锚式”

3.注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

三。十三、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与体育学习: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应从学生的心理需要出发,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的潜能,增强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健康、充实、快乐的人。

1、重视学生的健康、全面、和谐发展。

2、重视意义学习,强调非认知因素的重要性。

3、重视学习的方法,强调学习的过程。

4、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十四、体育活动中有效目标设置的原则。

1.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设置目标。

2.设置明确、具体、可测量且容易观察的目标。

3.设置既有挑战性又有可实现性的目标。

4.设置长期与短期相结合的目标。

5.既要设置目标又要提供反馈。

6.应尽量设置技术动作完成目标,而不是结果目标。

7.教师与学生共同制定目标。

三。十五、影响运动兴趣水平的主要因素。

1.运动需要的满足。

2.现有的运动技能水平。

3.运动内容的新奇性与适合性。

4.成功体验的获得。

5.融洽的师生关系。

三。十六、运动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一)、充分重视和利用学生的各种需要。

1.提高学生的内部动机。2.激发学生的外部动机。

(二)、提高学生的体育成就动机。

(三)、适当的展开竞争,积极组织合作。

(四)、及时反馈,肯定评价。

1.运用多种反馈形式。2.恰当的使用表扬与批评。

五)、端正体育态度。

三。十七、体育运动中的归因训练。

1.进行积极的反馈。

2.增加成功的体验。

3.建立成功与失败的恰当标准。

4.明确各种影响因素的可控性。

5.设置明确与具体的目标。

6.强调个人努力。

7.谨慎地比较个体之间的差距。

8.实事求是。

三。十八、体育活动的心理健康效益。

(一)、体育活动对认知功能的影响。

1.体育活动与认知过程之间存在的是相关关系,但不能被看作因果关系。

2.体育活动与认知过程的关系在不同年龄人群的身上有不同的体现。

3.不同的锻炼项目、运动负荷及坚持年限对认知功能的影响也不相同。

4.体育活动能延缓或预防中老年人认知功能的衰退。

5.体育活动对正常人群和有心理障碍的认知功能的影响也不相同。

(二)、体育活动对情绪的影响。

1.体育活动的抗抑郁效能。

2体育活动降低焦虑的效能。

3.体育活动提高主观幸福感的效能。

体育心理学

填空 选择。1.运动心理之父是科曼。格里菲思1925年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建立了第一个运动心理学实验室。2.50年代末,体育运动心理学被作为一门学科正式列入体教专业课程。1942年吴文忠 萧忠国编译了 体育心理学 3.感觉包括 要求 理解区分内外部感觉1.接受外部刺激 反映外界事物特性的外部感觉,如视...

体育心理学

一 养成体育锻炼的方法指导。指导学生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不是任何一种活动都是体育活动,也不是任何一种体育活动都能锻炼身体和增强体质,不懂得用科学的方法锻炼身体,不仅会影响锻炼效果,还有可能损害身体健康。只有懂得和运用锻炼身体的基本原理和科学锻炼的方法,才能达到预期的锻炼效果。还是围绕篮球的教学,...

体育心理学

行为目标是以显性的 具体的 可操作性的行为描述形式来展示课堂目标。行为目标的早期倡导者博比特认为,科学的时代要求准确性和具体性,由此而言,课堂目标必须具体化 标准化,具有某种程度的客观性,并试图为确定课堂目标提供一套操作程序。研究原因 在体育教学中常会面临设置行为目标的问题,正确设置目标可以帮助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