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心理学

发布 2022-10-17 23:36:28 阅读 6503

第一章体育心理学概述

一)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

1 .了解体育心理学与运动心理学、锻炼心理学的关系。

2 .了解体育心理学的多维性。

3 .理解学习体育心理学的意义。

4 .了解中外体育心理学发展的历史

5 .了解体育心理学的发展方向。

二)教学内容与考核要求

第一节体育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领会)

1 .体育心理学与运动心理学、锻炼心理学的关系。

2 .体育心理学的定义。

3 .体育心理学的多维性。

第二节学习体育心理学的意义(识记)

1 .体育实践工作的需要。

2 .体育科学研究的需要。

第三节体育心理学的简史和发展方向

1 .体育心理学的简史(识记)。

2 .体育心理学的发展方向(领会)

1 )体育心理学、运动心理学和锻炼心理学的分工将更为明确。

2 )运动心理学的专业领域将进一步细分。

3 )体育心理学的质性研究方法将得到更为广泛的运用。

4 )体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将更加广泛。

三)教与学的建议

1 . 第一节应重点掌握体育心理学的定义;了解体育心理学与运动心理学、锻炼心理学的关系,了解体育心理学的多维性。

2 .第二节应重点了解体育心理学对体育实践活动与体育科研的重要性。

3 .第三节应重点了解体育心理学发展史上的一些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了解未来体育心理学的发展方向。

第二章体育学习的心理学基础

一)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

1 .了解行为主义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建构主义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其对体育学习的影响。

2 .认识上述理论的主要区别与联系,以及它们各自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二)教学内容与考核要求

第一节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与体育学习 (识记)

1 .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2 .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其在体育学习中的应用。

3 .对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的评价。

第二节认知心理学理论与体育学习 (领会)

1 .认知心理学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2 .认知心理学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其在体育学习中的应用。

3 .认知主义心理学理论的评价。

第三节建构主义心理学理论与体育学习 (领会)

1 .建构主义心理学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2 .建构主义心理学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其在体育学习中的应用。

3 .对建构主义心理学理论的评价。

第四节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与体育学习 (识记)

1 .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2 .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其在体育学习中的应用。

3 .人本主义心理学学习理论的评价。

三)教与学的建议

1 .第一节应重点了解程序教学理论和实践对体育学习中运动技能的学习产生的重要影响。

2 .第二节应重点理解加涅和奥苏伯尔的有关理论;对认知理论在体育中的应用有正确的认识和评价。

3 .第三节应重点理解建构主义心理学理论的主要观点;理解该理论对当前体育教改的意义。

4 .第四节应重点理解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的主要观点,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学会尊重学生, 重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

第三章运动兴趣

一)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

1 .理解运动兴趣的定义。

2 .理解运动兴趣的品质和分类。

3 .理解运动兴趣的重要性。

4 .了解影响运动兴趣形成的因素。

二)教学内容与考核要求

第一节运动兴趣的概述 (领会)

1 .何谓运动兴趣?

2 .运动兴趣的品质

1 )运动兴趣的倾向性。

2 )运动兴趣的广泛性。

3 )运动兴趣的稳定性。

4 )运动兴趣的效能。

3 .运动兴趣的分类

1 )物质兴趣和精神兴趣。

2 )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

3 )广泛兴趣和中心兴趣。

4 )有趣、乐趣和志趣。

第二节培养****兴趣的重要性(综合应用)

1 .强大的动力作用。

2 .培养学生的**学习和创新能力。

3 .最终实现终身体育。

第三节影响运动兴趣水平的主要因素 (领会)

1 .运动需要的满足。

2 .现有的运动技能水平。

3 .运动内容的新奇性与适合性。

4 .成功体验的获得。

5 .融洽的师生关系。

三)教与学的建议

1 .第一节应重点掌握兴趣、运动兴趣的定义;重点掌握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的含义以及区别与联系;了解运动兴趣的品质。

2 .第二节应重点了解运动兴趣对学生实现终身体育的重要性。

3 .第三节应重点了解成功体验的获得对****兴趣形成的影响。

第四章运动动机

一)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

1 .掌握运动动机的定义、功能和种类。

2 .了解动机理论及其在体育运动中的应用。

3 .初步具备培养和激发青少年****动机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考核要求

第一节运动动机概述 (领会)

1 .运动动机的定义。

2 .运动动机的功能

1 )发动功能。

2 )选择功能。

3 )强化功能。

4 )维持功能。

3 .运动动机的分类

1 )生物性动机社会性动机。

2 )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3 )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

第二节动机理论及其在体育运动中的应用

1 .动机的本能论 (识记)。

2 .动机的行为论 (识记)。

3 .动机的人本论 (识记)。

4 .动机的社会学习理论 (领会)。

5 .动机的认知 (领会)

第三节运动动机的培养与激发(综合应用)

1 .充分重视和利用学生的各种需要

1 )提高学生的内部动机。

2 )激发学生的外部动机。

2 .提高学生的体育成就动机

1 )什么是成就动机?

2 )体育成就动机的培养。

3 .适当展开竞争,积极组织合作

1 )适当展开竞争。

2 )积极组织合作。

4 .及时反馈,肯定评价。

5 .端正体育态度

1 )什么是态度?

2 )体育态度的认知基础。

3 )体育态度的端正。

三、教与学的建议

1 . 第一节应重点掌握运动动机的定义和功能、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直接动机与间接动机的区别与联系。

2 .第二节应重点理解动机的社会学习和动机的认知理论;了解动机的行为论和动机的人本论。

3 .第三节应重点理解成就动机的含义和培养学生体育成就动机的方法;了解竞争与合作、反馈对****动机的培养与激发的影响;掌握态度和体育态度的定义,了解体育态度的认知基础和端正体育态度的方法。

第五章体育活动中的目标定向和目标设置

一)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

1 .了解目标定向、目标设置的理论,理解并掌握目标定向、目标设置的概念。

2 .理解不同的目标定向对于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行为和认知方面产生的影响。

3 .了解恰当的目标设置所能够产生的作用。

4 .掌握目标定向、目标设置的原则及方法,并能够将其运用到体育教学以及运动实践当中去。

二)教学内容与考核要求

第一节体育活动中的目标定向

1 .何谓目标定向 (领会)

1 )目标定向的概念

2 )目标定向的分类

2 .体育活动中的学习目标定向和成绩目标定向 (领会)

1 )看待成功。

2 )运动的目的。

3 )运动道德和攻击性行为。

4 )运动的快乐感。

5 )学习策略。

3 .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目标定向(综合应用)

1 )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2 )合理的评价方式。

第二节体育活动中的目标设置 (领会)

1 .何谓目标设置?

2 .目标设置的作用。

3 .体育活动中有效目标设置的原则

1 )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设置目标。

2 )设置明确、具体、可测量且容易观察的目标。

3 )设置既有挑战性但又有可实现性的目标。

4 )设置长期与短期相结合的目标。

5 )既要设置目标又要提供反馈。

6 )应尽量设置技术动作完成目标,而不是结果目标。

7 )教师与学生共同制定目标。

第三节体育活动中团队目标设置的方法 (识记)

1 .何谓团队?

2 .团队目标的作用。

3 .团队目标的设置方法

1 )计划阶段。

2 )执行阶段。

3 )检查阶段。

4 .设置团队目标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三)教与学的建议

1 .第一节应重点掌握目标定向、学习目标定向和成绩目标定向的概念;了解体育活动中的不同目标分类;掌握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目标定向的方法。

2 .第二节应重点掌握目标设置的概念;了解目标设置的作用;掌握体育活动中有效目标设置的原则。

3 .第三节应重点掌握团队的概念;了解团队目标的作用、设置团队目标时应该注意的问题;掌握团队目标的设置方法。

第六章运动归因

一)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

1 .掌握维纳的归因理论,了解其它几种归因理论的要点。

2 .能利用维纳的归因理论对运动情景中的胜败结果进行有效地分析。

3 .了解影响运动归因的主要因素。

4 .能利用归因训练的方法帮助青少年克服运动中的习得性无助感,提高运动中的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与考核要求

第一节归因理论

1 . heider 的理论 (识记)。

2 . jones 和 d**is 的相应推断理论 (识记)。

3 . kelley 的三度理论 (识记)

1 )区别性。

2 )一贯性。

3 )一致性 。

4 ) weiner 的成败归因理论 (领会)。

第二节运动中的归因

1 .内部、外部归因 (领会)

1 )内外源。

2 )协变性原则。

2 .归因与情绪反应

1 )归因与情绪反应 (领会)。

2 )直觉-反映评价模型 (识记)。

3 .稳定性 (领会)

1 )期望与归因。

2 )习得性无助感。

第三节影响运动归因的因素 (领会)

1 .内部因素

1 )个性特征。

2 )成就动机。

3 ) 自我效能感。

4 )性别。

5 )年龄。

2 .外部原因

1 )社会文化背景特征。

2 )运动项目特征。

3 )训练年限。

体育心理学

填空 选择。1.运动心理之父是科曼。格里菲思1925年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建立了第一个运动心理学实验室。2.50年代末,体育运动心理学被作为一门学科正式列入体教专业课程。1942年吴文忠 萧忠国编译了 体育心理学 3.感觉包括 要求 理解区分内外部感觉1.接受外部刺激 反映外界事物特性的外部感觉,如视...

体育心理学

一 养成体育锻炼的方法指导。指导学生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不是任何一种活动都是体育活动,也不是任何一种体育活动都能锻炼身体和增强体质,不懂得用科学的方法锻炼身体,不仅会影响锻炼效果,还有可能损害身体健康。只有懂得和运用锻炼身体的基本原理和科学锻炼的方法,才能达到预期的锻炼效果。还是围绕篮球的教学,...

体育心理学

行为目标是以显性的 具体的 可操作性的行为描述形式来展示课堂目标。行为目标的早期倡导者博比特认为,科学的时代要求准确性和具体性,由此而言,课堂目标必须具体化 标准化,具有某种程度的客观性,并试图为确定课堂目标提供一套操作程序。研究原因 在体育教学中常会面临设置行为目标的问题,正确设置目标可以帮助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