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心理学

发布 2022-10-17 23:31:28 阅读 7283

攻击性行为:是以故意伤害他人的身心健康为目标的由外显的语言或身体动作的行为。

生物反馈训练:是通过生物反馈达到控制生物指标的变化维持这种变化的过程。

运动兴趣:人们积极的认识,**或参与体育运动的一种心理倾向是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促进身心健康的重要动力。

运动表象:在运动感知的基础上在大脑中重现出来的动作形象或运动情景。

心理技能训练:就是有系统、持续化的心智或心理技能的练习。

1.体育教学中课堂心理气氛分哪几种?如何创设和谐的体育课堂心理气氛?

和谐型一般型冷漠型。

运用教学技巧,通过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手段的运用,组织好课堂心理气氛的基本要素;

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美化体育课堂环境;为学生创设适宜的学习目标;对学生积极的期望。

2.什么是体育运动能力?构成是怎样的?

定义:是由知识、技术、技能和智力构成的一种个性身心品质综合体。

构成:体育运动能力由(心理运动能力)(身体的熟练运动能力)

心理运动能力分(一般体育能力)(特殊体育能力)】

竞赛焦虑分(认知状态焦虑)(躯体状态焦虑)(状态自信心)】

心理技能分(一般心理机能)(专业化心理技能)】

3.根据凯尔曼的态度改变三阶段理论,不良体育态度分哪几个阶段?

服从阶段认同阶段内化阶段。

4.影响运动攻击性形成的内外因素有哪些?

个体内部因素:唤醒内疚人格特征。

个体外部因素:环境的温度噪音拥挤的人群对受害者意图的感知害怕报复比赛的结构。

5.避免和防止体育中攻击行为的方法与途径?

对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进行体育道德教育,弘扬奥林匹克精神,树立典型,发挥榜样作用,严惩一切不道德行为。提高运动员与教练员的自身修养,培养良好的个性,加强心理训练提高适应能力,情绪控制能力和对挫折和失败的心理承受能力,提高裁判员的道德修养和裁判员的水平。

创造良好的比赛情绪,形成适当的心理定势及**导向,加强赛场管理,采取有效措施,防患于未然。

加强对观众的管理,特别是球迷,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观赏水平,净化赛场风气,严肃赛场纪律。

6.唤醒、焦虑与运动表现的关系理论?

驱力理论:操作与唤醒水平的关系是直线的,如果优势反应是正确的,唤醒水平增高会引起操作水平提高;反之下降。

倒u形假说:人处于较低唤醒水平时,工作效率低;人处于中等唤醒水平时,工作效率高;人处于较高唤醒水平时,工作效率下降。

个人最佳功能区理论:完成体能成分为主的任务时,最佳唤醒水平要求处于较高位置;技能成分越多越复杂的任务时,最佳唤醒水平要求处于较低位置。

多维焦虑理论:认知焦虑状态焦虑躯体焦虑特质焦虑等。

7.体育运动能力可概括为那四个要素?内容如何?

学生体育能力概括(体育认识能力)明确体育学习目的,较强的体育意识。

身体运动能力)学生动作技能和身体运动能力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自我锻炼与评价能力)独立进行锻炼并对锻炼效果进行自我评价的能力。

自我调节能力)因地制宜科学有效地进行体育活动。

体育心理学

填空 选择。1.运动心理之父是科曼。格里菲思1925年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建立了第一个运动心理学实验室。2.50年代末,体育运动心理学被作为一门学科正式列入体教专业课程。1942年吴文忠 萧忠国编译了 体育心理学 3.感觉包括 要求 理解区分内外部感觉1.接受外部刺激 反映外界事物特性的外部感觉,如视...

体育心理学

一 养成体育锻炼的方法指导。指导学生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不是任何一种活动都是体育活动,也不是任何一种体育活动都能锻炼身体和增强体质,不懂得用科学的方法锻炼身体,不仅会影响锻炼效果,还有可能损害身体健康。只有懂得和运用锻炼身体的基本原理和科学锻炼的方法,才能达到预期的锻炼效果。还是围绕篮球的教学,...

体育心理学

行为目标是以显性的 具体的 可操作性的行为描述形式来展示课堂目标。行为目标的早期倡导者博比特认为,科学的时代要求准确性和具体性,由此而言,课堂目标必须具体化 标准化,具有某种程度的客观性,并试图为确定课堂目标提供一套操作程序。研究原因 在体育教学中常会面临设置行为目标的问题,正确设置目标可以帮助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