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第一章概论。
第二章注意。
第三章感知觉。
第四章记忆。
第五章思维和想象。
第六章情感情绪。
第七章人格倾向性。
第八章人格心理特征。
第一章概论。
一、心理现象:
1、心理过程:认知、情感、意志(给自己定目标,调节中行动)
2、人格心理:人格倾向性(自己的心理成分动力)、人格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自我意识。
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可从上面六个方面回答。
二、心理实质: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
第二章注意。
一、定义: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选择性和集中性。
特点:指向性(对一件事的选择)、集中性(对一件事的集中)
注意的外部表现。
1)感官朝向(如眼睛看黑板)
2)无关动作停止(不转笔、没有小动作)
3)神态特征(听课沉浸中)
4)内脏器官做适应性变化(呼吸过程和循环过程)
通过四种外部表现可判断学生是否认真听课。
二、注意的功能:选择(选择信息)、保持(对此活动保持认真)、调节(对此活动的调节)、监督(对活动监督着完成)
注意和认知的关系。
注意是心理状态不是心理现象。注意存在于认知、注意影响认知效果(认真背书效率高)
3、注意的种类和规律。
无意注意:没目的没意志努力(如在安静教室内室外的一声巨响);有意注意:有目的有意志努力(遇到问题时,专心解决问题);有意后注意:有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1)无意注意。
1形成:客观刺激物的特点强度刺激物的对比刺激物的变化新意性(强逼变心)、
人自身的状态:需要、情绪、兴趣、态度。
2利用有意注意组织教学。
避免干扰(如外界环境、老师着装);多样性教具;培养兴趣(直接兴趣)
二)有意注意:有目的的付出意志努力。
1保持有意注意需要四点。
a确定目的性。
b稳定的间接兴趣。
c良好的意志品质(如自觉性)
d活动的组织性(可以劳逸结合)
2利用有意注意组织教学。
教育学生有一定的学习目的;正常组织课堂教学;老师对学生应严格而适当。
三)有意后注意。
四、注意的品质。
1、注意的广度(即范围):主体在同一时间所能觉察到的客体的数量(如老师看到学生的数量)
影响注意广度的因素刺激性的规律性;主体的知识经验;活动任务的复杂性。
2、注意的稳定性:注意在某种客体或活动上保持时间的长短。
影响注意稳定性的因素刺激物的特点;主体的精神状态状态;主体的意志力水平。
3、注意的分配: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分配到两种或几种不同的对象或活动上。如上课边听边做笔记。
4、注意的转移:主体及时有目的的将注意从一个对象转向第二个对象。
影响注意稳转移的因素:对原活动的注意集中程度;新主义对象的吸引力;明确的信号提示;个体的精神类型和自控能力。
分心指注意涣散不是注意转移。
第三章感知觉。
一、 感觉;:
1、定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应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2、分类外部感觉:视、听、嗅、味、肤觉(温冷痛触);内部感觉:动觉(对自己肢体的感觉)静觉(姿态感觉如晕转是静觉的不良反应) 、机体觉(温、饿)
3、感觉的基本特征。
1)感受性和感觉阈值。
感受性是对于刺激物的感觉能力,用感觉阈限来衡量。
绝对感受性:对最小刺激量的感应能力。
绝对感觉阈值: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差别感觉阈值: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刺激物的最小差别量。
2)感觉现象。
1)感觉适应:如明、暗适应;
2)感觉后象电视屏幕影像出现是有间隔的但眼睛感觉不到;
3)感觉对比苦的甜的感觉对比;
4)感觉相对影响视听觉影响。
感觉补偿如盲人触觉好。
感觉协作吃饭需要视觉触觉味觉动觉机体觉。
感觉联觉文字上的通感红色暖色调。
二、知觉。1、定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应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的反应。
2感知觉的关系
3知觉特征。
1)知觉的选择性在众多刺激对象中进行选择。
2)知觉的整体性如听见某人的声音就知道是某人在说话。
3)知觉的理解性人在知觉某一客观对象时,总是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认识它。
4)知觉的恒常性在10米 100米处去**一个人这个人的身高形象不会改变。
4知觉的种类。
1)空间知觉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深度知觉、方位知觉。
2)时间知觉某事物的节奏或速度能感觉出相对性。
3)运动知觉人脑对物体空间移动和移动速度的知觉。
5知觉的正确性:真觉、错觉。
第四章记忆。
一、记忆。1定义: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再现。
2过程:识记、保持、再现。
3种类。1)按记忆内容分。
1)形象记忆。
2)逻辑记忆。
3)情绪记忆。
4)运动记忆。
2)按保持时间长短分。
1)瞬时记忆。
2)短时记忆。
3)长时记忆。
4记忆表象。
二、 记忆过程:识记、保持和遗忘、再认和回忆。
1、 识记:是人们获得经验的过程,是记忆的首要环节。
2、 分类。
按识记的目的是否明确分: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
按识记材料的性质不同分: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
3、 影响识记的因素。
4、 保持和遗忘。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提出"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5、 遗忘的理论解释。
1)痕迹消退说。
2)干扰说。
3)动机说。
4)同化说。
6、影响遗忘的原因。
5)时间因素。
6)识记材料的性质和数量。
7)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近因效应和首因效应。
8)学习的程度。
9)识记者的态度。
7、再认和回忆。
再认:经验过的事物再度出现,有熟悉感并能被识别和确认的过程、
回忆:过去经验的事物不在眼前,可以重新回想起来的过程。
三、 记忆品质。
四、 学生记忆能力的培养。
1、明确记忆目的,加强记忆自觉性。
2、在理解基础上记忆。
3、正确组织复习和练习。
4、让多种感官参加记忆活动。
5、对记忆结果进行自我检查。
第五章思维和想象。
一、 概述。
1、 定义: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概括的、间接的反应。
2、 思维和语言的关系。
3、 思维分类。
1)根据思维要解决的问题的内容。
动作思维。形象思维。
逻辑思维。2)根据思维探索答案的方向。
聚合思维。发散思维。
3)根据思维的独创性。
常规思维。创造思维。
4、 思维的一般过程: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具体化与系统化。
5、 思维品质。
二、 想象。
1、 定义:头脑中加工旧形象形成新形象。
2、 种类。
三、 掌握概念。
1、 定义:人脑反映客体事物本质特征的思维形式用词来标识,包括内涵和外延。
2、 功能:称谓功能、系统化功能。
3、 学生概念的掌握。
四、 解决问题。
1、 定义;不能直接用已有知识处理但可用间接已有知识处理的情境。
2、 问题解决的特点:
1)目的性问题解决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它总要达到某个特定的目标状态。
2)认知性通过内在的心理加工实现,整个过程依赖于一系列的认知操作来完成。
3)序列性问题解决包含一系列的心理活动即认知操作,而且这些认知操作是存在一定的序列的,一旦出错就无法解决问题。
3、 过程: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
4、 影响因素。
1)问题的特征。
2)已有的知识经验。
3)定势与功能固着。
五、 创造性思维:以新颖、独创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
阶段:准备、酝酿、领悟、验证。
特点;: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
创造思维与智力。
1、低智商不可能有高创造性。
2、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有可能有低创造性。
3、低创造性者的智商水平可能低也可能高。
4、高创造者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第六章情感情绪。
一、 概述。
1、 定义:个体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2、 关系:区别:情绪--生理需要、情感--社会需要;情绪:
情绪性、激动性、暂时性,情感:稳定性、深刻性、持久性;情绪出现早,情感出现晚。联系:
情感要通过情绪体现,情绪的表现依赖情感。
二、表情。1、定义:与情绪情感相联系的外部特征。
2、分类:面部表情、体态表情、言语表情。
三、功能:动机功能、感染功能、调节功能、信号功能。
四、种类:1、基本情绪体验:快乐、悲怒、悲哀、恐惧;2、基本情绪状态:心境、激情、应激;3、高级社会情感:道德感美感、理智感美感。
第七章人格倾向性。
一、概述。1、定义:一个人的整体精神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2、个性的特点:独特性与共同性的统。
一、稳定性和可变性的统。
一、自然制的性和社会制的性的统一。
二、需要。1、定义:个体与社会的客观需求在人脑中的反应,是个人心理与行为的基本动力。
2、特点:对象性与依赖性、紧张性与趋动性、起幅性与渐进性、社会性与历史性。
3、种类:按起源:生物性、社会性;按指向对象:物质需要、精神。
4、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由下到上: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安全需要、生理需要。
特点:1)随层次上升需要的力量减弱。
2)要产生高级需要必须在一定层次上满足低级需要。
3)只有人类才有自我实现需要。
4)低级需要直接关系到个体生存。
5)在个体发展中。高级需要出现较晚。
二、动机。1、定义: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将这一活动指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
2、功能:起动、维持、定向。
3、学习动机:求知动机、成就动机、胜任动机、交往动机、获得奖励再学习动机、理想信念动机。
4、培养动机:小步子动机原则、适度期望值原则、合理监督原则、及时反馈原则。
三、兴趣。1、定义: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事物活动的内在倾向性、与肯定___相联系。
2、分类:直接兴趣、间接兴趣;由效能分:积极兴趣、消极性趣(男生踢足球自己看)
3、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
1)搞好理想与目标教育。
2)积累知识和发展能力相结合。
3)增强学生的自我体验。
第八章人格心理特征。
一、能力。1、定义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保证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
2、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
区别:本质不同,发展进程不同(前者由升到降,后者直升)。联系:互相促进。
3、 分类。
一般能力(如智力)和特殊能力(如弹跳力)
按创选性: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
能力的差异:水平差异、类型差异、时间差异。
影响能力的因素:遗传因素、环境和要领、个人努力勤能补拙。
二、气质。1、定义:不以活动目的和内容为转移的心理活动的典型的心理特征。
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
三、性格。1、定义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比较稳定的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
2、结构:性格的态度特征、理智特征、情绪特征、抑制特征。
3、特点:整体性、复杂性、稳定性、可塑性。
4、影响因素:遗传、家庭环境、社会文化、学校、自我教育。
普通心理学心理学
普通心理学 generalpsychology 研究心理学基本原理和心理现象一般规律的心理学分支。心理学有许多分支,除普通心理学外,还有生理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和医学心学理等。每一分支从不同的角度来研究心理现象。但是任何一个分支都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对心理和生理现象的总的看法,如心理学的...
普通心理学
青年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语言艺术修养的途径。内容摘要 教学语言艺术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选择完美的语言培养人才的技能和技巧。教学语言艺术反映了教师的能力和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教师的教学效果。因此,我们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课堂教学语言艺术修养。提高课堂教学语言艺术修养的途径有 提高自...
普通心理学
创造性思维。引言。创造性思维是应用新方法,新程序,创造新产品的心理过程,它是一种高级复杂的心理过程。然而,创造性思维也并非是与生俱来的天赋思维,它也是有规律可循的,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如果能培养一个良好的创造性思维,能使我们的为人处事以及学习有个好的提高。关键词 思维 创造性思维 培养。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