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科学,具体来说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2.人的心理过程分为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个方面。
第四章。1.一般根据产生和保持注意时有无目的以及意志努力程度的不同,把注意分为: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有意注意(随意注意)、有意后注意(随意后注意)。
2.注意的特征:(1)稳定性(2)广度(3)分配(4)转移。
一般每一次起伏周期平均约8—10s
3.注意的认识理论。
1)过滤器理论。这个过滤器相当于一个开关,它按照“全或无”原则工作,接通一个通道,通过一些信息,这些信息便得到进一步的加工处理;其他信息道则被阻断,信息不能通过。
2)衰减理论。没有受到注意而设想必关闭的通道中的信息知识被衰减,并没有完全被阻断。其中重要的信息仍可通过而得到高级加工,并被反映到意识中。
3)注意的完全加工理论。人们能够不受限制或很少限制地同时对大量信息进行分析,而人类信息加工受阻于个人不具备记住这种结果的能力。
4)注意的智源限制和资源限制理论,注意的智源限制任务是指,注意是一种非常有限的心理资源,所以执行了这项任务,另一项任务就会受到智源限制。资源限制任务是指任务的执行不是受智源的限制,而是受到资源质量问题的影响。
第五章。1.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2.绝对感觉阈限,又“绝对阈限”是指刚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
第六章。1.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反映。(感觉是个别反映)
2.知觉的基本特征:人的知觉过程是一个有组织、有规律的心理活动过程,表现为知觉整体性、知觉选择性、知觉理解性和知觉恒常性特征,保证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
第七章。1.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再现(回忆或再认)。
2.记忆是通过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三个基本环节在人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3.记忆的分类:
1)根据记忆的内容不同,分为形象记忆、情绪记忆、逻辑记忆和动作记忆(2)根据记忆是意识参与的程度,分为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3)根据信息加工处理与存储方式,分为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
4.保持是记忆过程的第二个基本环节,它是以识记为前提的,保持的效果是在回忆和再认中得到证明和体现的。
保持是人的知识经验在头脑中的储存和巩固的过程。
6.遗忘:随时间的推移,保持的量日趋减少,其中一部分会回忆不起来或回忆发生错误的现象。
7.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特点:遗忘速度先快后慢,先多后少。
8.影响遗忘的因素:(1)识记材料的意义和作用(2)识记材料的数量(3)学习程度(4)识记材料的序列位置。
10.有效组织复习五点注意(1)及时复习(2)合理分配复习时间(3)试图汇集与反复阅读相结合(4)动员多种感官进行多样化的复习(5)活动有助于记忆。
14.记忆术:(1)pq4r法:预习、提问、阅读、复述、回忆、复习。
第八章。1.表象是当感知过的事物不在眼前是,人们的头脑**现的关于该事物的形象。
表象是由人脑中刺激痕迹的**所引起的,它以知觉提供的材料为基础,但又不是知觉的翻版和重复,是知觉痕迹加工后的产物。
2.表象的特征。
(1)、直观性。表象和感觉、知觉一样具有直观形象性,是人脑对外界事物的感性反映,但它所反映的通常只是事物的大体轮廓和主要特征。
(2)、概括性。表象往往反映同一事物或同一类事物在不同条件下所表现出来的一般特征,而不是某一次感知的个别特征。
3)、可操作性。表象的可操作性可以用“心理旋转”的实验加以说明。
3.随意想象的三种形式: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幻想。
4.幻想是一种与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于未来的想象【看104页幻觉和错觉的区别】。
5.幻想可分为科学幻想、理想、空想三种形式。
第九章。1.思维的分类。
1)根据思维过程中的凭借物不同,可将思维分为为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
动作思维是以实际动作作为支柱的思维,也称操作思维或实践思维。
形象思维是以事物的具体形象和表象为支柱的思维。抽象思维是以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进行的思维。
2)根据思维探索目标的方向不同,分为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
3)根据思维结果是否经过明确的思考步骤和对过程是否有清晰的意识,分为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
4)根据思维的创新程度,分为常规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2.概念是人脑对现实的对象和现象的一般特征和本质特征的反映。
3.问题解决是指一系列有目的的指向性的认知操作过程。
4.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1)问题情境(2)认知结构的限制(3)定势(4)功能固着(5)动机与情绪状态。
5.创造性思维的过程。
1、准备期 2、酝酿期 3、豁朗期 4、验证期。
第十一章。1.最典型的情绪状态有心境、激情、应激。
2.心境是一种深入的、比较微弱而持久的、影响人的整个精神活动的情绪状态。
3.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短暂的、爆发性的情绪状态。
4.应激是在出乎意料的紧张与危急状况下出现的情绪状态,是人对意外的环境刺激作出的适应性反应。
5.情绪的认知理论,阿诺德和拉扎勒斯的认知—评价理论的主要内容,即(1)情绪刺激必须通过认知评价才能引起一定的情绪(2)大脑皮层兴奋对情绪的产生具有重要作用。
第十二章。1.意志行动的基本阶段包括采纳决定阶段和执行决定阶段;
采纳决定阶段,包括动机斗争、确定行动目的等环节。
执行决定阶段,包括行动方法和策略的选择、克服困难和实现做作出的决定。
2.动机斗争是个体在确定木的是对自己各种动机进行权衡并作出选择的过程。
它的四种形式:(1)接近—接近性冲突,又“双趋冲突”(2)回避—回避型冲突,又“双避冲突”(3)接近—回避型冲突,又“趋-避冲突”(4)多重接近—回避型冲突,又“多重趋-避冲突”
3.意志品质的特性: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自制力。
第十四章。1. 个性指一个人的整个心理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个性是复杂的、多侧面多层次的统一体。个性的心理结构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大部分。
2. 个性具有整体性、稳定性和可塑性、独特性、社会性和生物性。.
3. 马斯洛的需要理论。 他把人类的需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基本需要,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
另一类是成长性需要,包括认知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马斯洛认为:人类的需要具有层次性,人类各种基本需要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和彼此重叠的,是一个按层次组织起来的系统。
4. 兴趣的品质:倾向性、广泛性、持久性、效能。
第十五章气质。
场依存性的人。独立性差,并且容易受暗示;场独立性的人,有极大的独立性,并且不易受暗示。
第十六章性格。
性格的形成和发展。
一、 家庭在性格形成中得作用。
1、亲子关系 2、家庭气氛和父母榜样 3、家庭结构 4、出生顺序 5、独生子女。
二、 学校在性格形成和发展中得作用。
1、课堂教育 2、班级集体 3、教师。
三、 社会实践在性格形成和发展中得作用。
四、 主观因素在性格形成和发展中得作用。
第十七章能力。
1.能力是指人们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
2.加德纳的多重智力理论:2023年指出智力是个体用以解决问题和创造物质财富的能力。
他提出七种不同的智力:(1)空间智力(2)**智力(3)言语智力(4)逻辑数学智力(5)人际智力(6)内省智力(7)身体运动智力。
3.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
(1)、遗传因素在能力发展中的作用。
1、在智力的形成和发展中,遗传因素的作用是重要的。
2、在智力的形成和发展中,环境因素的作用是存在的。
2)、环境因素在能力发展中的作用。
3)、实践活动和个性品质在能力发展中的作用。
普通心理学心理学
普通心理学 generalpsychology 研究心理学基本原理和心理现象一般规律的心理学分支。心理学有许多分支,除普通心理学外,还有生理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和医学心学理等。每一分支从不同的角度来研究心理现象。但是任何一个分支都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对心理和生理现象的总的看法,如心理学的...
普通心理学
青年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语言艺术修养的途径。内容摘要 教学语言艺术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选择完美的语言培养人才的技能和技巧。教学语言艺术反映了教师的能力和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教师的教学效果。因此,我们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课堂教学语言艺术修养。提高课堂教学语言艺术修养的途径有 提高自...
普通心理学
创造性思维。引言。创造性思维是应用新方法,新程序,创造新产品的心理过程,它是一种高级复杂的心理过程。然而,创造性思维也并非是与生俱来的天赋思维,它也是有规律可循的,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如果能培养一个良好的创造性思维,能使我们的为人处事以及学习有个好的提高。关键词 思维 创造性思维 培养。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