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需要:有机体感到某种缺乏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倾向,它是有机体自身与外部生活条件在头脑中的反映。
2.动机: 动机是引起、维持个体活动并使活动朝某一目标进行的内在动力。
3.注意:注意是指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基本特性。
4.思维:思维是对客观事物间接地、概括的反映,它所反映的是客观事物共同的、本质的特征和内在的联系。
5.记忆:记忆是过去经验在头脑中的反映,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6.情绪:情绪是人类对于各种认知对象的一种内心感受或态度。它是人们对于自己所处的环境和条件,对于自己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对于他人行为的一种情感体验。
7.智力:智力是包含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能力。
8.人格:人格是个人在各种交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内在动力组织和相应行为模式的统一体。
9.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指在一种情境中获得的技能、知识或态度对另一种情境中技能、知识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的影响。
10.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与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11.气质:是指那些主要是与生俱来的心理和行为特征,也就是那些由遗传和生理决定的心理和行为特征。
12.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调查法、个案法、实验法。
13.心理学流派:构造主义、机能主义、格式塔心理学的“完形心理学”、行为主义-心理学第一势力、精神分析学派-心理学第二势力、认知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心理学第三势力。
14.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求知的需要、审美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15.动机理论:是心理学家对动机做了系统的理论的解释,包括:强化动机理论、成就动机理论、期望理论、归因理论、自我效能感理论。
16.自我效能感:是指人对自己能否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它与自我能力感是同义语。
17.强化动机理论: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提出,基本观点:人类一切行为都是由刺激(s)—反应(r)构成的,在刺激和反应之间不存在任何中间过程或中介变量。
18.感知觉:感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当前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人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过程, 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反映。
19.情绪的的理论: 詹姆斯—兰格的机体知觉即是情绪的理论; 巴甫洛夫的动力定型理论;坎农—巴德的丘脑情绪理论;沙赫特的激活归因理论;阿诺德—拉扎鲁斯的认知评价情绪理论;
20.个体智力测验:生理计量(高尔顿)、比纳-西蒙量表(1905)、斯坦福-比纳量表(1916)、韦克斯勒智力量表。团体智力测验:陆军甲种和乙种测验、瑞文推理测验。
21.遗忘是指经历过的事物不能重现和再认或者是错误地重现和再认的现象。
影响遗忘的因素:时间、材料的重要性、材料的性质、材料的数量、学习程度、材料的序列位置。
增进记忆的方法:直观形象法、图表法、谐音记忆法、归类比较法、联想法、歌诀法。
22.人格形成理论:遗传的作用【艾森克的理论(跨时间、跨文化的研究)】、气质是人格形成的原始材料之。
一、双生子研究;环境的作用【产前环境、出生过程、家庭环境、学校教育、社会阶层、和社会文化。】;
23.情绪和情感的区别:
区别:1 以产生需要不同,情绪主要是生理性的,情感是社会性的;
2 产生时间不,情绪早,情感晚;
3 强度表现不同,情绪强,情感具有弥散性;
4 稳定性不同,情感稳定,具有深刻性、社会性、持久性。
联系:1.历史上统称为感情;2.相互依存,不可分离,情感在情绪基础上形成,通过情绪表达;
24.人格理论:是心理学家对人性及其差异进行描述和解释所使用的概念体系,人格心理学家用来描述完整的人,描述和解释个体差异的一套假设系统。
一、精神分析理论:【(一)本能与压抑、(二)人格结构、(三)人格发展与健康( 心理性欲阶段、恋母情结、 固着、退行)】。
二、行为主义:代表人物:华生、斯金纳;反对将人格看作稳定的类型或特质,人格只是因独特的强化经历而形成的一贯的行为模式。
将人格看作是条件反射的结果。环境是人格形成的决定因素。
三、人本主义:一个人仅仅免于心理疾病还远远不够,应该去充分实现人所具有的潜能,成为真正健康的、富于创造性的、具有自由意志并能发现生命意义的自我实现的人。【(一)马斯洛的自我实现论、(二)罗杰斯的自我论】。
四、认知与社会认知理论:【(一)凯利的个人建构理论、(二)班杜拉的社会认知理论】
25.感觉和知觉的区别:
区别:1.从定义上看,感觉指客观存在的物质对象作为刺激物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时,在大脑中对特定对象的个别属性的直接反映。如外在的色彩、声音、味道、触摸到东西、嗅到气味等;内在的饥饿、疼痛等。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它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2.感觉是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对事物整体的反映。
3.感觉的产生依赖于客观事物的物理属性,相同的刺激会引起相同的感觉。知觉不仅依赖于它的物理特性,还依赖于知觉者本身的特点,如:知识经验,心理状态,个性特征。
知识经验的映像比较突出。4.感觉是某个分析器活动的结果。知觉是多个分析器活动的结果。
联系:1.感觉是最简单的过程,是知觉的先导。2.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形成的,多种感受器的信息加工之后才形成知觉。
3.眼、耳等有关感官将外界对象的个别属性的信息传送到大脑,于是便产生了视、听等感觉。但是这些原始的个别的感觉属性并不是我们实际上形成的那种有意义的和连贯的现实映像,因为大脑是在经过来自各感受器的信息加工之后,才形成知觉的。
26.智力理论。
1 智力因素理论——二因素论。斯皮尔曼:人类智力的内涵包括一般因素( g-factor)和特殊因素(s-factor)。
2 智力因素理论——群因素论。瑟斯顿(louis thurston,1938):群因素论模型——若干种心理能力具有共同因素,但不是所有的心理能力具有一个共同因素。
3 智力因素理论 ——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理论。卡特尔:一般智力包括两个相对独立的成分。
26.智力结构理论 ——层次结构理论。弗农(智力的结构是按层次排列的。
4 智力结构理论 ——三维结构理论。吉尔福特提出智力结构的三个维度:操作(5种)、内容(5种)和产物(6种)。
5 信息加工理论——多元智力理论。加德纳(向偏向认知的传统智力论提出了挑战。
6 信息加工理论——三元智力理论。成分、背景、经验智力。信息加工理论——pass模型戴斯和纳格利里:“计划-注意-同时性加工-继时性加工”。
普通心理学心理学
普通心理学 generalpsychology 研究心理学基本原理和心理现象一般规律的心理学分支。心理学有许多分支,除普通心理学外,还有生理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和医学心学理等。每一分支从不同的角度来研究心理现象。但是任何一个分支都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对心理和生理现象的总的看法,如心理学的...
普通心理学
青年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语言艺术修养的途径。内容摘要 教学语言艺术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选择完美的语言培养人才的技能和技巧。教学语言艺术反映了教师的能力和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教师的教学效果。因此,我们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课堂教学语言艺术修养。提高课堂教学语言艺术修养的途径有 提高自...
普通心理学
创造性思维。引言。创造性思维是应用新方法,新程序,创造新产品的心理过程,它是一种高级复杂的心理过程。然而,创造性思维也并非是与生俱来的天赋思维,它也是有规律可循的,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如果能培养一个良好的创造性思维,能使我们的为人处事以及学习有个好的提高。关键词 思维 创造性思维 培养。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