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

发布 2022-10-17 19:23:28 阅读 6878

第一章理论与对象方法任务。

第一节理论。

一、 早期理论。

1、 结构主义。

1) 创始:

a、 冯特:2024年,在德国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b、 铁钦纳:2024年,在内省法基础上发展出结构主义心理学。

2) 理论:

a、 对象:经验结构。

把经验分解成基本要素,就像建筑结构中的一块快砖。

b、 方法:内省法。

探察自己对不同刺激的反应,并反思自己的体验。

c、 任务:描述个人体验。

3) 影响:

a、 局限性:用内省法得到的结果常常不一致。

b、 功劳:促进有关催眠、药效、沉思、问题解决、情绪等课题的研究。

2、 机能主义。

1) 创始:威廉詹姆斯。

2024年,出版了《心理学原理》

2) 理论:

a、 对象:心理机能。

b、 方法:(略)

c、 任务:解释心理机能的用途。

以自然选择原理为基础,研究心理机能或功能在人对环境的适应过程中是如何起作用的。

3) 影响:

a、 局限性:(略)

b、 功劳:

引入了动物心理学的研究。

促进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

刺激了工业心理学的研究。

3、 精神分析。

1) 创始:弗罗伊德。

2024年,发表第一批研究成果,并在2024年出版了《梦的解析》

2) 理论:

a、 对象:无意识。

人的精神中,不能被知觉到的那部分意识,如:无意识思维、欲望等。

b、 方法:精神分析法。

利用无意识来解决冲突和情绪问题的心理**方法。

c、 任务:解释无意识精神。

3) 影响:

a、 局限性:(略)

b、 功劳:将心理**方法引入了对精神病的**。

4、 行为主义。

1) 创始:

a、 巴甫洛夫:2024年,做了有关条件反射的研究报告。

b、 华生:2024年,提出行为主义的观点。

c、 斯金纳:制作出“斯金纳箱”,用于进行动物操作反应实验。

2) 理论:

a、 对象:外显行为。

外显的、可观察的行为。

b、 方法:观察法。

观察刺激与动物的反应,解释刺激与反应的关系。

c、 任务:解释行为(用条件反射的概念)

条件反射是指对特定刺激的一种习得的反应。

3) 影响:

a、 局限性:强调对外部可见的行为的研究,被称为“失去意识的心理学”

b、 功劳:发现许多有关学习的规律,及条件反射与奖励和惩罚的应用方法。

5、 格式塔主义。

1) 创始:沃特海默。

2024年,提出“完形”的观点。

2) 理论:

a、 对象:格式塔。

强调将知觉、思维和学习作为整体进行研究,而不是分解开,并称“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b、 方法:(略)

c、 任务:解释知觉中的幻觉、问题解决和社会行为。

3) 影响:

a、 局限性:(略)

b、 功劳:促进知觉和个性研究,且是心理**中一种主要方法的理论基础。

6、 人本主义。

1) 创始:

a、 荣格:2024年,提出泛指所有动机的“里比多”

b、 马斯洛:2024年,提出需要层次理论。

2) 理论:

a、 对象:自由意志。

反对精神分析中人的个性受意识力量的控制、行为主义中人的行为受环境控制的“宿命论”,而强调人有自己主动选择的能力。

b、 方法:收集检验。

自我形象:对自己的身体、个性及能力的知觉。

自我评价:对自己消极或积极的情感的知觉。

自我实现:充分发展个人潜能并获得最高个人成就。

c、 任务:找到能够帮助人们发挥出这种潜能的方法。

3) 影响:

a、 局限性:(略)

b、 功劳:(略)

二、 后期理论。

1、 生物主义。

1) 理论:

a、 对象: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

人类和动物的行为都是内部生理、化学和生物过程的结果。

b、 方法:(略)

c、 任务:解释行为。

在生理学、遗传学、生物化学及进化论的基础上解释行为。

2) 影响:

以中性的、机械论的和还原主义的眼光看待人的本性。

2、 认知主义。

1) 理论:

a、 对象:认知过程。

b、 方法:信息加工。

c、 任务:解释行为。

在计算机信息加工的基础上解释行为。

2) 影响:

以中性的、看待计算机似的眼光看待人的本性。

第二节对象方法任务。

一、 对象。

1、 过程:

1) 认识——意识状态。

a、 感知: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和整体的反映。

b、 注意: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

c、 记忆:对感知过的客观事物在眼前和不在眼前的反映的重现。

2) 思维——解决问题。

a、 抽象:舍弃非本质的特性而分出本质的特性的过程。

b、 联想:由当前感知的事物回忆起有关的另一件事物,或由想起的一件事物又想起另一件事物的过程。

c、 想象:改造记忆中的表象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3) 行为——言语技能。

a、 需要:对内部的某种缺乏和不平衡状态的反映。

b、 情绪:对客观事物态度的反映。

c、 意志: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支配行动以实现目的的过程。

2、 特征:

1) 能力:顺利完成某种活动的心理特征。

2) 气质:与生俱来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3) 性格:对现实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了的行为方式。

二、 方法。

1) 内省观察:

a、 内省法:探察自己对不同刺激的反应,并反思自己的体验的方法。

b、 观察法:对被观察者的行为作系统地观察记录的方法。

2) 定义问题:(略)

3) 提出假设:(略)

4) 收集检验:

a、 相关法:调查法:通过问问题,要求被调查者就某个或某些问题回答自己的。

想法的方法。

测验法:通过标准化的量表,测量被试者的个性特征的方法。

b、 实验法:在控制的情景下,通过系统地操纵某种变量的变化,研究其变化对其他变量所产生的影响的方法。

c、 临床法:通过个案研究,对一个被试的各方面情况做深入的了解的方法。

5) 发表结果:

a、 摘要:

b、 前言:

c、 方法:

d、 结果:

e、 讨论:

6) 建立理论:(略)

3、 任务。

1) 描述:根据对典型行为的观察和详细记录,描述行为“是什么”

2) 解释:根据对行为的详细描述,说明行为“为什么”

3) 预控:准确地预报行为“怎么样”,并根据预期结果改变影响行为的条件。

第二章模型与生理心理机制。

第一节模型。

第二节生理心理机制。

一、 生理机制——兴奋抑制。

1、 刺激过程。

1) 外变与内变:

2) 冲动与传入:

2、 中枢过程。

1) 扩集与互诱:

2) 分析与综合:

3、 效应过程。

1) 冲动和传出:

2) 外变与内变:

二、 心理机制。

1、过程。1) 认知——意识状态。

产生:结构:水平、状态、内容。

特征:a、感知。

感觉:选择:筛选信息形式(绝对阈限与差别阈限)

分析:找出信息特征。

编码:转换神经信息。

知觉:假设:组织猜想。

组织:图形-背景组织、图形组织原则。

保持:映象恒常。

b、注意。状态:指向与集中。

特征:广度:稳定与紧张、分配与转换。

类型:无意与有意。

c、记忆。识记: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再认:回忆:保持与遗忘。

2) 思维——问题解决。

表征:表象、概念(问题)、语言。

方法:机械式、理解式、启发式、顿悟式。

障碍:知觉特点、定势影响、酝酿效应、动机强度。

a、抽象。抽象:分出本质特征、舍弃非本质特征。

概括:提出共同特征、舍弃不同特征。

b、联想。联想:接近与相似、对比与联系。

推断:肯定与否定、前提与结论。

c、想象。想象。

创新。3) 行为——言语技能。

言语:获得、形式、基本技能。

技能:形成(条件、过程)、特征、相互作用。

行为:一系列具体动作。

a、动机。需要:基础需要(生理、安全)、心理需要(归属、自尊)、自我实现(潜能发挥)

内驱力:解除匮乏、恢复平衡。

外诱因:外部刺激。

b、情绪。产生:外周主义(机体反应)、中枢主义(丘脑发动)、认知主义(标签解释)、当**论。

结构:强烈度、紧张度、快感度、复杂度。

表达:面部表情、体态语言。

c、意志。采取决定:动机取舍、手段选择、目的确定。

执行决定:意志努力、意志坚韧。

2、特征。1) 气质——气质评定。

表现:感受性、耐受性、兴奋性。

方法:问卷调查、作业测验。

a、形成:基本特性、特性组合。

b、结构:体液学说:抑郁质与胆汁质、黏液质与多血质。

人格划分:内倾型与外倾型、稳定与不稳定。

c、发展:掩饰、改变。

2) 能力——智力测量。

条件:信度(折半、重测、评分者)、效度(内容、结构、效标)、常模。

测量:个体测验(斯比测验、韦氏测验)、团体测验。

差异:智力落后、智力超常。

a、形成:遗传、环境。

b、结构:因素说、形态说、结构说、三元说。

c、发展:实践活动、个性品质。

3) 性格——性格鉴定。

表现:外貌、言语、活动。

方法:自陈量表(经验量表、因素量表)、投射测验(主题统觉、罗夏墨迹)

a、形成:心理状态、动机泛化。

b、结构:静态结构:理智性、情绪性、意志性。

动态结构:相关性、变异性、可塑性。

c、发展:情景制约、内心制约。

普通心理学心理学

普通心理学 generalpsychology 研究心理学基本原理和心理现象一般规律的心理学分支。心理学有许多分支,除普通心理学外,还有生理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和医学心学理等。每一分支从不同的角度来研究心理现象。但是任何一个分支都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对心理和生理现象的总的看法,如心理学的...

普通心理学

青年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语言艺术修养的途径。内容摘要 教学语言艺术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选择完美的语言培养人才的技能和技巧。教学语言艺术反映了教师的能力和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教师的教学效果。因此,我们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课堂教学语言艺术修养。提高课堂教学语言艺术修养的途径有 提高自...

普通心理学

创造性思维。引言。创造性思维是应用新方法,新程序,创造新产品的心理过程,它是一种高级复杂的心理过程。然而,创造性思维也并非是与生俱来的天赋思维,它也是有规律可循的,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如果能培养一个良好的创造性思维,能使我们的为人处事以及学习有个好的提高。关键词 思维 创造性思维 培养。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