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复习大纲

发布 2022-10-17 09:52:28 阅读 1264

桑代克(美):2024年著成《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标志着科学教心的创立的标志。

观察法:指在自然条件下,对表现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从中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性。有自然观察和实验观察。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儿童的认知或思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每个阶段都以思维方式的质的不同为特征: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思维的萌芽期,心理发展决定着心理演进的整个过程。九个月以后他们已经获得了客体永久性。

2、前运算阶段(2-7岁)语言能力迅速发展象征性游戏(假装游戏)出现、延迟模仿、语言符号灵活运用。

主要认知特点 a、自我中心 b、不可逆性 c、直觉性。

d、泛灵论 e、自我中心言语。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以“守恒”的出现为标志。

数目守恒(6-7岁)②物质守恒(7-8岁)③长度守恒(7-8岁)

面积守恒(8-9岁)⑤重量守恒(9-10岁)⑥体积守恒(12-13岁)4、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后)

感知动作阶段是智慧的萌芽。

前运算阶段出现表象和直觉思维。

具体运算阶段出现初步的逻辑思维。

形式运算阶段出现抽象的逻辑思维。

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出发,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了“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心理发展的文化历史理论)

最近发展区:维果茨基认为人的心理发展具有两个水平,一个是现有发展水平,即一个人已有的心理行为发展水平,已经具备的能力和机能;另一个是可能达到的水平,即借助别人的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这两者之间存在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

埃里克森的社会化发展理论。

1.信任对怀疑(0-1.5岁)2.自主对羞怯(1.5-3岁)

3.主动感对内疚感岁)4.勤奋感对自卑感(6-12岁)

5.角色统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6.友爱亲密对孤独(18-30岁)

7.繁殖对停滞(30-60岁)。 8.完美无憾对悲观绝望(60岁以后)

认知风格指个体感知、记忆、思维、问题解决、决策以及信息加工的典型方式。其主要特征是持久性与一致性。

类型:(1)场依存性和场独立性。

2)反思型和冲动型。

3)整体性和系列性(同时性和继时性)

4)深层加工和表层加工。

学习是个体(人或动物)以自己现有的知识、技能、态度等心理结构为基础,通过与客体信息进行的双向的相互作用来形成、充实或调整自己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而这种变化会对个体以后在相关情景中的活动的水平和方式产生影响。

学习的分类。

一)学习主体分类。

1. 动物学习:2. 人类的学习:

二)学习水平分类。

加涅根据学习的繁简水平不同,提出了八类学习。

1. 信号学习 2. 刺激-反应学习 3. 连锁学习 4.言语联想学习。

5. 辨别学习 6.概念学习 7. 规则学习 8. 解决问题的学习。

2024年做了修正:连锁学习、辨别学习、具体概念学习、定义概念学习、规则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学习六类。

三)学习结果分类。

1. 言语信息的学习 2. 智慧技能的学习。

3. 认知策略的学习 4. 态度的学习 5. 动作技能的学习。

四)学习性质与形式分类(奥苏贝尔)

学习进行的方式: 接受学习发现学习。

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 机械学习意义学习。

五)学习的意识水平分类。

内隐学习外显学习:

第五章行为学习理论。

刺激泛化:在巴甫洛夫的实验中,当狗学会对一个高音产生唾液分泌反应以后,一个稍低一点的音调也会诱发它的唾液分泌反应,这种cr自动扩展到cs以外的其他刺激上的现象,叫做刺激泛化。

刺激分化: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cs和与cs相类似的刺激做出不同反应的过程,称为刺激分化。

华生认为习惯的形成遵循频因律和近因律。

桑代克的学习律(1)准备率(2)练习律(3)效果律。

斯金纳把条件作用也分为两类:应答性条件作用和反应性条件作用。

操作学习与反射(经典)学习的不同。

反射学习是s-r的过程,而操作学习是(s)-r-s的过程,重要的是跟随反应之后的刺激。

在刺激的作用上,经典条件作用是特定s产生r;操作性条件作用是无特定s产生r。

在反应的特点上,经典条件作用的反应是诱发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反应是自发的。

强化与惩罚的区别。

强化程式原则。

1、教新任务时,进行即时强化,不要进行延缓强化。

2、在任务的早期阶段,强化每一个正确的反应,随着学习的发生,对比较正确的反应优先强化,逐渐地转到间隔式强化。

3、强化要保证做到朝正确的方向促进或引导,不要坚持一开始就做到完美。

参与性学习与替代性学习。

参与性学习:是通过实做并体验行动后果而进行的学习,实际上就是做中学。

替代性学习:是通过观察别人而进行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没有外显的行为。

观察学习经历四个过程:

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复制过程动机过程。

动机过程包括直接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格式塔学派的完形-顿悟说主要观点:

一)学习的实质在于构造一种完形,而非形成s-r联结。

二)学习是一个顿悟过程而非试误过程。

试误往往是顿悟的(前奏),而顿悟则是试误练习到某种程度时出现的(结果)。

托尔曼的符号学习理论。

学习是有目的的行为,而非盲目的;

学习是对“符号-完形”的认识,在头脑中形成一幅“认知地图”;

s—r之间存在中介变量。s-o-r,o代表机体的内部变化;

潜伏学习的实验认为,外在强化并不是学习产生的必要因素,不强化也会出现学习。

认知发展经历了三种表征系统。

动作表征:又称表演式再现表象,映象表征:又称肖像式再现表象,符号表征:又称象征性再现表象,发现学习的优点(作用)(书164

提高智力的潜力。

使外部奖赏向内部动机转移。

学会将来作出发现的最优方法和策略。

帮助信息的保持和检索。

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任意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客观:学习材料必须具有逻辑意义。

逻辑意义指的是材料本身在人类学习能力范围内的与有关观念可以建立非任意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主观:学习者必须具有积极主动地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以往的适当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心向);

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

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他认知结构中有关的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

有意义学习的类型:表征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

三种同化方式: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上位学习组合学习。

先行组织者——奥苏伯尔对知识教学的独特贡献。

先行组织者是指在教新的学习材料之前,先给学生一种引导性材料,它要比新知识更抽象、概括和综合,并且能清楚地反映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与新学习任务的联系。

建构主义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p185

知识观。建构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对知识的客观性和确定性提出了质疑,强调知识的动态性:

知识并不是现实的准确表征或最终答案,而只是一种解释或假设。

知识不能精确概括世界法则,具体问题中需要有针对地再创造。

知识不能以实体形式存在于具体个体之外,不同个体对命题的理解只能由个体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取决于特定情景下的学习历程。

学习观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

学生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

学习是主动的,知识或意义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间的互相作用形成。

学习者的这种知识建构过程具有三个重要特征: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情境性。

教学观学生已形成了丰富的经验,而且有自己的认知能力,不能无视背景经验。

应以合作互动的方式,在社会文化参与下内化相关知识。

知识不能脱离情景抽象存在,人们应把学习与情景化社会实践活动联系在一起。

激进建构主义的两条基本原则(书187):

知识不是通过感觉和交流而被个体被动接受的,而是由认知主体主动建构起来的,建构是通过新旧经验的相互作用实现的。

认识的机能是适应自己的经验世界,帮助组合自己的世界,而不是去发现本体论意义上的现实。

学习动机是指激励并维持学生朝向某一目的的学习行为的动力倾向。

学习动机的作用。

、引发作用2、定向作用3、维持作用4、调节作用。

动机与学习效率的关系。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是一种倒u形曲线关系。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任务的完成。

各种活动都存在一个最佳的动机水平,它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变化。较容易的任务中,效率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动机的最佳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

学习动机的分类。

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分为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

奥苏伯尔将学校情境中的学业成就动机分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

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是班杜拉在社会学习理论中提出的一个概念。是人们对自己在特定情景中是否有能力操作行为的预期。

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主要有:个人自身的成败经验、替代经验、言语劝说和情绪唤醒。

韦纳对行为结果的归因六个因素,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机遇)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等。

三个维度:控制点、稳定性、可控性。

德伟克的能力理论。

能力实体观:认为能力是稳定的,不可改变的特质。根据这个观点,有些人会比另一些人更加聪明,但是每个人的能力的量都是固定的。

能力增长观:能力是不稳定的,是可以控制的,是可以随着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培养而加强的。

学习动机的激发。

第。一、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第。二、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第。三、充分利用反馈信息,给予恰当评定。

第。四、妥善进行奖惩,维护内部学习动机。

第。五、合理设置课堂环境,妥善处理竞争和合作。

第。六、恰当进行归因训练,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教育心理学复习大纲

1.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概述 1.1.发展概况。1.1.1.初创时期 1903年 20世纪20年代以前 美桑代克 教育心理学 西方第一本。1.1.2.发展 20世纪20年代以后弗洛伊德。1.1.3.成熟 20世纪60年代 70年代末布鲁纳。1.1.4.完善 20世纪80年代。1.2.我国第一部自编廖世...

教育心理学复习大纲

1.自我同一性 是个体面对新环境时将过去经验延续下来的。感觉,是对自己目前的知觉与对未来期望的统整,同时接受自己和自己所在的群体。2.流体智力 是指与基本心理过程有关的能力,几乎可以参与到一切活动之中,大多是先天的,依赖于大脑的神经解剖结构,如知觉 记忆 推理能力等。3.晶体智力 是在一定社会文化背...

教育心理学复习大纲

第一章 绪论。一 心理学的定义。研究心理现象发生 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人的心理现象,就是指心理活动经常表现出来的各种形式 形态或状态。二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认知过程 感知 记忆 思维 想像等。心理过程情感过程 喜 怒 哀 乐 爱 憎 惧等 意志过程 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决断和坚持等。个性差异个性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