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心理学

发布 2022-10-17 01:59:28 阅读 3249

第一章。心理活动包括: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前苏联教育学家维果茨基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

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界定为“学校教育情境中学生学习与教师教育的基本心理学规律”

教师威信对教育效果的影响可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威信效应,即教育者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对教育效果的影响。两个人宣传同样的内容,由于他们在听众中的威信不同,效果也不同;二是名片效应,所谓“名片”即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双方一致的观点。

若教育者在论述自己的基本观点前,先亮出这种“名片”,会起到较好的教育效果。“话不投机半句多”从反面证实了这种效应;三是“自己人”效应,若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有若干相似之处(如职业、专业、性别、籍贯、年龄等),会使受教育者把教育者当作“自己人”,由“自己人”所论述的观点,较易接受,这就是“自己人”效应“;四是好感效应,如果受教育者对教育者有好感,他们会更容易接受教育者的观点;相反,若受教育者对教育者有反感,他们就会拒绝教育者的观点。

教师的三种教学水平。

尝试式教学(教师虽然已经掌握了某些学科的专业知识,知道应“教什么”,但是由于没有掌握基本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常规,不了解学生心理,不懂得“如何教”,其教学效果必然是少慢差费,学生学习负担重;二是因循式教学,比尝试式水平高,懂得教育的基本常规,知道“如何教”,但是针对性、灵活性和创造性不够,还是不能充分地提高教与学的质量;三是策略式教学,不仅关注“教什么”、“如何教”,更关注“如何有效地教”。它不仅让学生“学会知识”,而且让学生“会学”(即进行策略性的学习)、“会创造”。这是教师教育所追求的目标。

第二章。大学生学习的基本特点。

一是学习内容上的特点:a. 专业化程度高,职业定向强 b.

实践知识丰富,动手能力较强c. 学科内容的高层次性和争议性;二是学习方式的特点:a.

自学方式日益占有重要地位b.学习的独立性、批判性和自觉性不断提高 c. 课堂学习与课外和校外学习相结合。

桑代克尝试错误说,学习律:准备律,联系律,效果律。

美)布鲁纳认知发现学习理论的基本内容?

一是强调教学应让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他把学科的基本结构放在设计课程和编写教材的中心位置,成为教学的中心。他所谓的学科基本结构,就是指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态度及方法。二是强调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要性他认为掌握学习的过程比掌握学习的结果更重要,认为学习是一个过程,课程的学习要反应认识过程本身的性质。

学生的学习过程应该是积极主动地获得智慧的过程。三是教学应遵循四个学习原则 a. 动机原则认为动机是推动人的行为的动因,学习动机是激发人去学习的动因,要使学生具有爱学习的内部状态 b.

结构原则认为学习既要考虑知识本身的结构,也要考虑学生的知识、年龄等结构,学生掌握知识就是理解知识结构的各个部分 c. 程序原则认为心智的发展很像一座很抖的楼梯,很像有多次“冲刺”和“歇息”的长跑赛 d. 反馈原则要给学生以反馈,使他们了解自己对所学知识掌握的情况四是提倡发现学习布鲁纳是发现法的倡导者,所谓的发现法就是在教师引导下的发现学习,认为发现法包括用自己的头脑获得别人未曾发现的知识也包括用自己的头脑获得别人已经发现的知识。

五是鼓励学生进行直觉思维强调直觉思维在学习上的重要性,认为直觉思维与分析思维不同,它不根据预先规定好了的步骤,而是采取跃进、超级和走捷径的方式来思维的。

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先行组织者概念:这种预先提供的起组织作用,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的引导性材料就是先行组织者。根据组织者的作用可分为:陈述性的组织者和比较性的组织者。

第三章。奥苏伯尔提出的动机类型,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以下三个方面的内驱力组成,即认知的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附属的内驱力。

耶尔克斯—道德森定律美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在一般情况下,动机水平增加,学习效果会提高,两人认为: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同时发现,最佳的动机激起水平与作业难度密切相关:

任务较容易,最佳激起水平较高;任务难度中等,最佳激起水平也适中;任务越难,最佳激起水平越低。即便是耶—道定律(简称倒“u”曲线)。

激励力量=效价×期望值。

阿特金森,个体的成就动机分两类1力求成功的动机2避免失败的动机。

美国的马斯洛提出的,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学习动机的教育激励措施一是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确立合适的学习目标二是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三是激发学生学习的成功感四是利用争强好胜心理,妥善组织学习竞赛五是利用反馈信息,合理进行奖惩六是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第四章。知识学习的过程:知识学习的准备,知识的感知,知识的理解,知识的巩固,知识的应用。

灵活运用多种直观形式: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言语直观。

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经常用到的感知规律主要有:一是强度律被感知的事物必须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使学生清晰地感知到,在此,强度主要指相对强度。教学中要求教师讲述的阴凉要适中,音量太抵,学生会听不清或听不见,音量太高,音量太高,会造成学生的疲劳,降低教学效果;教师的板书字迹、直观教具等大小要适中,应当保持一定的强度以便学生能看得见、看得清。

教室应尽可能有充足的光线,官衔太暗既影响学生感知的清晰度,又有损学生的视力。二是差异律即对象与背景之间差别的知觉规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力求使对象与背景在颜色色调、声音强度、形状大小、线条粗细、材料内容和性质等方面有明显的差异,差别越大,越易使对象从北京中区别出来,从而使得感知对象能被学生清晰地感知。三是活动律一般来说,活动的对象更容易被我们感知,教师在直观教学方面应多采用教具活动模型及现代化的视听穿没,从而使教学更加生动形象,提高知识学习的效果。

四是组合律感知对象时空上的接近、形态上的相似都容易被知觉为一组对象 ,因此,在知识教学过程中,直观材料和教学内容应力求在时间、空间上组成有意义的或有规律的系统,以便于学生整体失去知觉。教师的板书应力求布局合理,位置顺序排列得当,主次分明,重点突出。五是对比律凡是在性质或强度上具有对比关系的刺激物,当他们同时或相继作用于感觉器官时,往往能使学生对他们的差异感变得更加清晰,从而提高感知的效果。

变式就是将概念的正例加以变化。

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遗忘的进程:先快后慢。

知识应用的基本过程:审题,课题归纳,重视知识,解题。

动作技能形成的过程一是认知阶段,这是动作技能形成的重要环节;二是动作分解阶段;三是动作联系阶段;四是自动化阶段。

动作技能形成的特征一是动作的有意识控制减弱;二是利用线索的减少;三是动觉控制的加强;(只答前3点)四是运**式的形成;五是预见和应变能力的增强。

第5章。元认知就是对自己的认知过程和结果的认知,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元认知监控。

学习策略就是学习者为有效地达到学习目标,在认知与元认知的基础上对学习方法和学习心态的选择与调控。

组块:这个词既可作为一个名词,指记忆容量单位,又可作为一个动词,指将输入的看似分散无关的信息加工组合成一个记忆“块”或记忆单元,从而扩大记忆容量的一种策略。

记忆术:是一种通过在本无内在联系的项目间建立联系,以增强项目的意义性的策略。

迁移含义及类型 (含义)学习迁移(简称迁移)是指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类型)一是按照迁移的性质可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三、按照迁移的顺序可分为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

学习迁移的基本理论一是形式训练说。

教学如何促进学习迁移? 一是科学选择教学内容(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材料是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教材内容的选编除了保持学科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相对稳定外,还必须用科学研究的新成就来代替陈旧的教材,使教材内容得到不断更新);二是合理编排教学内容(如何合理的编排材料?

基本准则就是要使教材结构化、一体化、网络化);三是改进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在呈现教材内容时,应遵循从一般到个别、从整体到局部的“不断分化”的原则,同时,应遵循“综合贯通”的原则);四是训练学生掌握学习策略,使学生掌握学习策略,学会如何学习,促进学习的迁移。

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独特性成品的的能力或特性。创造是指一种最终产生创造成品的活动或现象,有真创造和类创造之分。

创造力的特征: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

创造性与智力发展的关系:是一种相互独立,在一定条件下又有相关的非线性关系。

1低智商不可能有高创造性;2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3低创造性的智商水平任意;4高创造性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这种非线性的关系分布表明,高智商是高创造性的必要条件,而非高创造性的充分条件。创造性决不仅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人格特征,一种精神状态,一种综合素质。

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问题表征(问题的表征反映对问题的理解程度,问题表征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解决方案,它直接影响着问题的解决);情绪状态(个体在怎么样的情绪状态下进行问题解决对活动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消极情绪下会抑制大学生的思维活动,积极的情绪状态为问题解决思维活动提供良好的情绪背景);动机强度;定势作用(定势是由先前活动所形成的并影响后继活动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定势在问题解决中的作用有积极与消极之分);功能固着(功能固着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只看到某种事物的通常功能,而看不到它其他方面可能有的功能);原型启发(原型启发是指在其他事务或现象中获得的信息对解决当前问题的启发)

第七章。品德的心理结构分为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

皮亚杰的研究方法采用观察法和对偶故事法对儿童的道德判断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

柯尔伯格的研究方法采用了两难故事法研究儿童道德

社会学习论(班杜拉):人的行为是可以通过观察学习获得的,该过程实质就是替代强化,道德行为的学习也是如此。影响道德行为的因素有社会环境、文化环境、客观条件、榜样强化等。

在研究方法上,社会学习论注重实验室实验。

品德形成的基本过程:态度定势的形成;道德观念的确立;道德情感的培养;道德信念的形成;道德意志的锻炼;道德行为的养成。

过矫正:要求不良行为者通过自身的努力消除不良行为所造成的后果,恢复并改善原有的状况,同时还要进行适当的练习。

第八章。

高等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 复习笔记。注 考试题型 客观题20分 其中单选题 10题10分 判断题 10题10分 简答题60分 10题 论述题20分 2题 1 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 情绪 情感 过程和意志过程三个方面。简记 知情意 p2 2 精神分析学派代表人物为弗洛伊德 行为主义学派代表人物为华生 斯金纳 人本主...

高等教育心理学

3 斯金纳 强化说。基本学习观 学习是有机体通过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建立,形成情境刺激与反应间的联结,从而获得行为经验的过程。s r联结建立的过程是一个强化的过程。强化的种类 正强化负强化。斯金纳的行为主义。强化 使行为出现的机率增加。阳性强化 行为伴随喜爱的刺激出现阴性强化 行为伴随讨厌的刺激解除惩罚...

高等教育心理学

高等教育心理学 一简略。1 1.简论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p32 34 1 促进教改,改善和提高师资水平 2 改善和提高高校德育水平 3 提高,促进大学生学习效率 4 促进相关学科的发展。2 2.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p31 32 1 学生的心理特点 2 高校学生学习心理研究 3 德育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