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心理学

发布 2022-10-17 00:48:28 阅读 5276

: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它是学校教育心理学的重要分支。

基本任务,归纳起来有两个方面:一、探索、构建本学科的理论任务;二、用理论知识教育教学,以提高教育效率、学生素质以及教师教育水平的教育实践任务。

]: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它以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为研究对象。

]:学习:即人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以语言为中介,通过思维自觉地、有目的地、有计划地掌握社会历史经验和个体经验的过程。

狭义的学习是指学生的学习,是人类学习中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

]:发现学习,就是让学生独立思考,改组材料,自行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原则。强调的是一种方法。

]:教师将学习内容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给学生,教师传授,学生接受。它一直是课堂学习的主要形式。

奥苏伯尔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接受学习,而不是发现学习。接受学习不同于机械学习,它可以在短时间内使学生获得大量的系统知识,这正是教学的首要目标。

]:是引起并维持人们从事某项活动,以达到一定目标的内部动力。

具体来说包括:一、对人的行为发动、维持和促进的能量,直接影响行为的强度和效果;二、具有某种动机的行为总是指向某一目标,而忽视其他方面,使行为表现出明显的选择性。

动机与需要、行为和活动都有十分密切的关系。结构:需要是动机形成的内在基础;诱因是动机形成的外部条件。

2)功能:①激活功能②指向功能③强化功能。动机是活动的直接动力,是其维持、完成的重要条件,它必然影响效果。

一般情况下,具有良好、强烈的动机,可以有效地达到目标;反之,积极性低,目标难以或无法达到。

]: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心理特点,它是在学习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活动,并力图促使学习活动趋向教师所设定的目标的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它的结构: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

]:是在人的成就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激励个体乐于从事自己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工作,并力求获得成功的一种内在驱动力。

]:是指在一种情境中获得的技能、知识或形成的态度对另一种情境中的技能、知识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的影响。其本质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它是一种普遍的现象,贯穿于整个教学系统。。

类型:(1)普遍迁移与特殊迁移;(2)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3)侧向迁移和纵向迁移;(4)低路迁移和高路迁移;(5)两类知识迁移:陈述性和程序性知识。

①程序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迁移;②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迁移;③程序性知识向陈述性知识迁移;④陈述性知识向陈述性知识的迁移。

意义:(1)对大学生来说,可以促进理论知识的学习和运用,使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变得事半功倍;也将对毕业后的工作和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做到学以致用。(2)对大学教师来说,学习迁移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也是整个学习和教学理论研究的核心和突破口。

]:问题:即疑难、疑惑或难题,就是个体所遇到的不能用已有知识经验直接加以处理的疑难情境。

问题解决是由一定情境疑难引起,需要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对这一情境予以顺利排除的过程。

四个基本特点:问题情境性、目的指向性、操作序列性、认知操作性。

影响因素:①情绪与动机;②对问题情境的知觉;③定势;④功能固着;⑤原型启发。

]是指问题解决者所要解决的问题的客观情景或刺激模式,通常称为问题条件。

]: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身心状况、自己与周围世界关系的认知、情感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意向。

首先,它是人的意识活动的一种形式;

其次,它是人的心理区别于动物心理的基本标志;最后,它作为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个性形成水平的标志。

自我意识发展:自我中心期、社会自我发展期、心理自我发展期。

自我意识的功能:提高认识水平、丰富情感世界、发展意志能力、促进道德形成。

自我意识发展特点:自我认识的充分性、完整性与社会性;自我体验的丰富性、波动性与敏感性;自我控制的自觉性、独立性与自主性;自我规划的稳定性、长远性与现实性。

]: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高等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主要内容包括:环境适应、学习活动、人际交往、恋爱于性、求职就业。

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有着这样的目标:

1。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和欣赏自己,建立健康的自我形象;

2。促进自信,培养独立自主的能力;

3。学习与他人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

4。学习与异性相处,对恋爱、婚姻、家庭有正确的观念态度;

5。在学习上奠定稳固的基础;

6。为将来的工作做充分的准备。

]:广义的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狭义的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知、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

心理健康的标:智力正常、情绪适中、意志健全、人格统一完整、自我意识正确、人际关系和谐、社会适应良好、心理特点符合年龄特征。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本体因素:生物遗传因素、心理活动因素;诱发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

]:是指个体无法应付外界超出个人能量和资源的要求时,所产生的生理、心智、情绪情感、行为等方面的身心耗竭状态。是一种工作重压下的身心俱疲的状态,是身心能量被工作耗竭的感觉,也叫职业枯竭。

症状主要表现为持续的精力不济、自我效能感的下降、烦躁、易怒等。

]:又称精神卫生,它是以增进人们的心理健康为目的,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预防和**心理疾病;二是促进和提高人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就是模拟与人的心理的功能系统平行的系统,以找出能与心理的关键性特征一一对应的物质系统。

](228):即道德品质,指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和规范行动时,对社会、他人、周围事物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品德的心理结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

](92):人类学习(广义学习)指,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的和个体的经验的过程。

学生学习(狭义学习)指,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系统地进行的,是在较短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并由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学习作用:获取知识、发展智能、提高素质。

, 教师角色即指其是一种社会角色,又指其是这种角色的承担者,指受过专门教育而向学生传递人类科学方法和技能,发展学生体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高尚审美情趣,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专业人士。, 是指社会和教育对学生学习的客观要求在学生头脑中的反映,是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

](109):能够激发大学生学习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其学习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

](110):在大学生学习过程中,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学校对学生的要求,对自己力图达到的学习目标的自我评价与判断,是个体对自己能力、经验、客观条件、目标难度等方面加以权衡、考虑之后的综合预想水平。

]:在人的认识、情感、意志行动方面表现出来的心理活动,经常处于动态变化过程中。

]:人在心理过程的发展和进程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点。

](3):在心理活动进程中,或从心理过程到个性心理特点形成的过渡阶段,常常出现的一种相对持续的状态。

]:效能感指自己进行某种活动的能力的主观判断,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这种判断,会影响教师对自己学生的期待、对学生的指导等行为,从而影响教师的工作效率。

](33):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

](36):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目的,在教学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

](71):指个体从出生到成年期间所发生的积极变化,意味着人对客观现实反映活动的扩大、改善和提高。

](96):即就是结合,、关系、倾向,指的是某种情境只能唤起某种反应,而不能唤起其他反应的倾向。

](98):是动物头脑中形成的对环境的综合表象,包括路线、方向、距离,甚至时间。

高等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 复习笔记。注 考试题型 客观题20分 其中单选题 10题10分 判断题 10题10分 简答题60分 10题 论述题20分 2题 1 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 情绪 情感 过程和意志过程三个方面。简记 知情意 p2 2 精神分析学派代表人物为弗洛伊德 行为主义学派代表人物为华生 斯金纳 人本主...

高等教育心理学

3 斯金纳 强化说。基本学习观 学习是有机体通过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建立,形成情境刺激与反应间的联结,从而获得行为经验的过程。s r联结建立的过程是一个强化的过程。强化的种类 正强化负强化。斯金纳的行为主义。强化 使行为出现的机率增加。阳性强化 行为伴随喜爱的刺激出现阴性强化 行为伴随讨厌的刺激解除惩罚...

高等教育心理学

高等教育心理学 一简略。1 1.简论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p32 34 1 促进教改,改善和提高师资水平 2 改善和提高高校德育水平 3 提高,促进大学生学习效率 4 促进相关学科的发展。2 2.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p31 32 1 学生的心理特点 2 高校学生学习心理研究 3 德育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