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重点复习

发布 2022-10-16 22:56:28 阅读 1930

主动性、可重复性、精确性。

第二章。一。 什么是感觉和知觉?

(一)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作用:感觉是人类一切知识的**,是机体同外部世界保持信息平衡的重要条件,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的心理现象的基础。

(二)知觉是人脑在感觉基础上形成的对事物整体的认识,是对感觉信息的综合与解释。

作用:是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反映,属于对事物感性认识的范畴;

二。 感受性和感觉阈限的关系

e=1/re代表绝对感受性,r表示绝对感觉阈限)

k= i/i

i表示原刺激量, i表示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增量,k为常数,也叫韦伯分数---韦伯定律)

三。 遗忘及其规律。

遗忘。一)遗忘曲线 p52

二)影响遗忘的因素。

1. 识记材料的性质和数量(越多忘得越快);

2. 学习程度(过度学习与低度学习);

3. 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从最开始和最后的材料开始比较好,中间开始的较差);

4. 记忆的线索(人对于时间的记忆依赖于学习时的情景和回忆时的情景的一致性)。

三)如何组织有效的复习。

1. 及时复习;

2. 多样性复习;

3. 合理地分配复习时间;

4. 阅读和尝试回忆交替进行;

5. 根据个人特点选择适合的学习方法;

6. 合理分配记忆材料,避免相互干扰;

四。 问题解决。

一)问题解决及其特征。

1. 含义:问题解决是指由一定情景引起,按照一定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技能,经过一系列思维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

2. 问题解决的心理过程。

1)桑代克的试误说:问题的解决要经过一系列尝试和错误;

2)苛勒的顿悟说:问题解决不是尝试和错误的渐进过程;

3)邓克尔的三水平模式。

一般范围;功能解决;

特殊解决;4)纽威尔和西蒙的信息加工论:在问题空间进行探索、运用一系列认知操作以达到目标的过程;

5)我国学者的问题解决的四阶段模式: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和验证假设;

3. 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

1)情境因素;

刺激模式:刺激模式和人的认知结构差异越大,问题就难以解决;

问题的信息量:问题情境中所含的信息量太少或太多都不利于问题解决;

问题的具体性:将问题描述具体化,有利于问题解决;

2)心理因素。

认知因素:问题表征、知识、生活经验、定势和功能固着;

情绪与动机因素:愉快强度与操作效果呈非线性关系,痛苦强度与操作效果呈线性关系;

3)人格因素;

五。 智力与创造力。

一) 智力与能力。

1. 智力:认知方面的各种能力,即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的综合,其核心是抽象思维能力;

2. 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的个性心理特征,是顺利完成活动必要的心理条件。一是已经表现出来的实际能力;二是潜在的尚未表现出来的心理潜能;

二)智商的计算。

iq=(ma(智力年龄)/ ca(实际年龄)) 100

韦克斯勒于2024年发表了第一个智力量表。

三)离差智商的计算。

iq=100+15z

z=(x-x ) sd

x 代表个体的测验分数,x 是改年龄组总体的平均分数,sd 代表团体分数的标准差)

第三章。一。 情绪和情感。

一)什么是情绪与情感。

情绪与情感是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方式。

二)情绪和情感的种类。

1. 情绪的种类:心境、激情和应激;

2. 情感的种类: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

三)情绪调节的策略:

1. 认知转换法:

1)情绪abc理论;

2)非理性信念的三个特征;

3)理性情绪行为**的**模式;

2. 情绪宣泄法;

3. 自我安慰法;

4. 自我暗示法;

5. 自我放松法;

6. 注意转移法。

四)大学生常见的情绪问题与调节。

1. 焦虑:(1)要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建立符合自己实际水平的抱负水平;

(2)正确对待考试。

2. 抑郁:(1)纠正认识偏差;

(2)客观评价自己;

(3)积极参加实践活动,扩大交往范围;

3. 愤怒:(1)要加强个人修养;

(2)学会合理宣泄;

(3)调整认知;

(4)加强自控能力,掌握自控技巧;

4. 嫉妒:(1)认识嫉妒的伤害;

(2)将心比心,利用角色互换;

(3)充实自己的生活;

(4)要有充分的自信;

(5)主动帮助嫉妒者;

(6)主动求助于嫉妒者;

(7)适当与嫉妒者交流感情;

5. 羞怯:(1)要有战胜自己的信心;

(2)要有不怕议论的勇气;

(3)要不断扩大知识面,提高自己的能力;

(4)适当进行强化训练;

二。 动机冲突及其应对。

动机冲突的类型。

一)从形式上看:双趋冲突、双避冲突和趋避冲突;

二)从内容上看:原则性的动机冲突和非原则性的动机冲突;

第四章。一。 人格概述。

一)人格的基本特征:独特性、稳定性、整体性和社会性;

二)人格的倾向性:

二。 需要、动机与自我意识。

一)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需要是按低级到高级的顺序排列的,低一层次需要的满足时高一层次需要发展的基础;

二)动机。1. 动机是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力,它是内驱力与诱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2. 动机对行为推动的积极作用:激活功能、定向功能、维持功能和强化功能;

3. 动机强度与活动效率的关系:

三)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的种类:交往动机、成就动机和求知动机;

三。 气质与性格类型。

一)什么是气质。

气质在心理学上界定为人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包括心理活动的速度、强度、敏捷性、灵活性和指向性等特点。

二)气质与性格的区别与联系。

1. 区别。

1)二者反映的是人格结构中的不同侧面。气质反映的是心理活动的动力特点,而性格反映的是个体对客观现实的态度与惯常的行为方式;

2)二者的决定因素不同。气质主要是由先天遗传因素所决定的,而性格更多地是由后天社会文化环境和教养条件所决定的;

3)气质不具有道德评价性,而性格则有好坏之分;

2. 气质与性格的联系。

1)气质使性格带上独特的色彩;

2)气质影响性格的形成和发展的速度;

3)性格对气质有制约和改造的作用;

第五章。一。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一) 学校心理教育的内容:自我意识教育、学习心理教育、人际关系调适,生活和社会适应和心理健康知识;

二) 学校心理教育的分类:

1. 从任务来看:心理素质培养和心理健康维护;

2. 从性质来看:发展性教育和补救性教育;

3. 从形式来看:团体性教育和个别性教育;

第六章。一。 社会认知。

一)印象行程中的社会认知效应。

1. 首因效应:又称第一印象,指的是人们会重视最先得到的信息的作用,并据此对他人作出判断;

2. 近因效应:我们获得的他人的最新信息对于形成对他的印象有重要的影响;

3. 晕轮效应:也称光环作用,是指我们一旦发现或认为某人身上具有某一种突出的性质,就会认为他一定拥有其他方面的关联特质;

4. 社会刻板印象:人们对具有某种共同特征的一群人形成一种固定的概括化的印象的现象;

5. 投射效应:是指人们在社会认知中,假定对方与自己有相同之处的一种倾向;

6. 宽大效应:又称正性偏差、积极偏见、仁慈效应等,指的是当我们评价别人的品质时,所给出的积极评价往往多于消极评价;

7. 负性效应:是指在同等情况下,负性因素比正性因素更能影响人们的印象形式;

二。 人际交往。

一)什么是人际交往。

1. 人际交往的定义。

人际交往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可能进行非物质性的信息交流,也可能进行物质交换,还可能在交换信息和物质的过程中结成关系;

2. 人际交往的功能。

1)人际交往与个性发展:人际交往是个性发展的必要前提;

2)人际交往与心理健康:健康积极的人际交往能够增进心理健康;

3)人际交往与幸福: 健康积极的人际交往有利于提升幸福感;

4)人际交往与自我肯定:健康积极的人际交往有利于自我肯定;

3. 人际交往的有限性。

二)人际交往的原则。

1. 交互原则。

1)表现:在一方发出的态度与行为会对对方回应态度和行为产生交互影响的效果;

2)基本方式:一方积极的态度和行为引发对方积极的回应态度和行为,一方的消极态度和行为引发对方消极的回应态度;

2. 功利原则:不仅仅指物质方面的或者社会资源方面的收益,也包括心理和情感方面的收益;

3. 自我价值保护原则:每个人都要保护自己的个人价值和尊严,得到对方的尊重,至少是不受到威胁的倾向;

4. 情感控制原则。

三)人际沟通的工具。

四)人际沟通的策略。

1. 真诚对待:交往的双方应该真诚诚恳地相互对待;

要求: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既不能欺哄骗对方,也不能自我欺骗,即使是在印象整饰的过程中是一样 ;

2. 积极回应:沟通需要双方的共同参与协作。

要求:(1)至少要及时地回应对方;

2)实用积极的方式促进双方的人际交往和沟通向着积极互动的方向发展;

3)先听后说,适可而止;

3.准确表达。

1)要求:在与人沟通的过程中用最贴切的词语、最得体的非语言工具对信息进行正确而且充分的表达;

2)常见问题:表达有误、表达不足和表达过于冗长;

4. 举止得体:人际交往和沟通中普遍使用的策略;

要求:正确使用各种非符号语言系统进行沟通;

心理学复习重点

1 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概念 例子。条件反射 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后天训练和学习建立起来的反射活动。望梅止渴 谈梅生津。非条件反射 是人和动物通过遗传而来的本能反射。食物反射 防御反射 性反射。2 马斯洛的5个需求层次。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 马斯洛于1943年提出,将人类需求象阶梯一样从低到高...

心理学复习重点

第一章。心理学 以科学的方法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以及它们活动规律的科学。反射 有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内外刺激作出的规律性的反应。第一信号系统 以具体事物作为信号刺激所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第二信号系统 以语言,文字作为信号刺激所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个体心理学 1,心理过程 认知活动情绪活动意志活动 2,心...

心理学复习重点

一,掌握名词。23 无意注意 是一种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作任何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注意 有意注意是指具有预定目的,需要作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后注意 有目的性,又不需要作较大努力的注意,叫有意后注意。30 直觉 是一种非逻辑思维,是人们在面临新问题 新事物和新现象时能迅速理解并作出判断的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