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重点

发布 2022-10-16 22:54:28 阅读 1688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1.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景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学科。

2. 学习与教学的主要构成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教学环境。

3. 学生作为学习中的个体与主体,存在着群体差异,即年龄、性别、和社会文化差异等;存在着个体差异,即已有知识经验、智力、学习风格、兴趣爱好差异等。

4. 教学环境它可分为物质环境与心理环境。

5. 学习与教学的过程主要包括: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6. 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核心内容。

7.教育心理学研究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和控制作用。

8.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1)帮助教师准确了解问题(帮助教师**并干预学生)

2)为教育教学实践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提供各种研究方法和角度)(3)帮助教师**并干预学生。

4)提供各种研究方法和角度。

9.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1)教育心理学的创建(20世纪20年代以前)

2)教育心理学的发展(20世纪20年代-500年代末)

3)走向成熟的教育心理学(20世纪60年代-70年代末)

4)教育心理学的完善(20世纪80年代以后)

10. 西方公认的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2024年著书《教育心理学》后扩充三卷本的《教育心理学大纲》“《人的本性》、《学习心理》、《个性差异与测量》”。

11. 2024年廖世承为师范教育的需要编写了我国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12. 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受精卵开始一直到死亡过程中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心理变化过程。

第二章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1. 心理发展的几个基本特征:(1)具有连续性与阶段性。

2)具有方向性与顺序性。

3)具有不平衡性。

4)具有个体差异性。

2. 少年期心理发展阶段岁)“矛盾期”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整个少年期充满着独立性与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交织的矛盾。开始出现反省思维。

3. 学习准备是学习者在从事新的学习时,其身心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合性。

4. 格赛尔双生子爬楼梯表明:个体的成长是受生理和心理成熟机制制约的。

5. 五岁以前是人类语言能力尤其是口语能力全面发展的时期。

皮亚杰,瑞士心理学家认为发展就是个体与环境不断相互作用的一种建构过程。把认知发展分为具有不同的质的四个主要阶段:(1)感觉动作阶段(2)前运算阶段(3)具体运算阶段(4)形式运算阶段。

前运算阶段是指2-7岁的儿童的认知发展阶段,儿童出现了象征思维和直接思维。

a. 直觉思维:指儿童思维受到直觉表象的限制,表现出集中化、不可逆化、和自我中心化,泛灵论。

b. 集中化即儿童只集中注意事物的单一维度;不可逆性指儿童无法改变思维的方向,使之回到起点。

c.具体运算阶段指7-11岁年龄儿童的认知发展阶段,最突出的成就是获得守恒概念。分类序列能力。

d.形式运算阶段是指从11岁到15岁:1、个体认知已超越现实而无需以具体的实物为中介。2归纳概括3、提出假设、检验假设4、命题与命题直接的关系。

6. 维果斯基被公认为当今学习理论中社会建构主义和情境学习理论的先驱。更强调社会文化在认知发展中的作用;强调人的思维与智力是在活动中发展起来的,是借助于语言等符号系统不断内化的结果。

维果斯基提出“最近发展区”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他断言“唯一好的学习时先于发展的学习”认为学习先于发展并促进发展。

7. 教学的重要任务就是创造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是学习先于发展并促进发展,教育于发展之前。

8. 埃里克森《儿童期与社会》一书中把人格的发展分为8个互相联系的阶段。(婴儿期、幼儿期、儿童早期、儿童晚期、青少年期)

1)幼儿期(1-3岁)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感。

2)儿童早期(3-6岁)主动感对内疚感。

3)儿童晚期(6-12岁)勤奋感对自卑感。

4)青少年期(12-18岁)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9. 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

1)家庭教养方式(2)学校教育(3)同辈群体。

a .家庭教养方式:**型、威信型、放任型、忽视型。

b、学校教育:首先教师的品德修养,知识经验等,其次,友爱和谐、平等互助的班级环境。随着年龄的增加同伴影响越来越强,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超过了父母的影响。

10 .形式上看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

11. 内容上看自我意识分为:生理的自我、心理的自我、和社会的自我。

12 . 从观念上看分为:现实的我、投射的我、理想的我。

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指导:(1)帮助小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

2)帮助小学生获取积极的自我体验。

13 .小学生的认知差异分为:认识方式差异、认识能力差异。

a. 认知方式差异(场独立型、场依存性;冲动型与沉思型;整体型与序列型。)

14 . 智力差异分为个体差异与群体差异。

智力的个体差异主要表现在量和质的不同,大量研究表明,人们的智力水平呈正态分布。iq超过130的人为智力超常。

a . 其中智力:言语—语言智力;**—节奏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智力;身体—动觉智力;自知—自省智力和交往—交流智力。

b . 男女智力总体水平大致相等,但男性智力分布的离散程度大于女性。

c. 简答认知差异的教育意义:(1)创设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

2)采用适宜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3)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

小学生的性格差异:(1)性格的特征差异 (2)类型差异。

3)性格的性别差异 (4)性格差异的教育意义。

15 .心理学家将性格分解为态度特征、理智特征、情绪特征和意志特征。

16.类型差异:(1)机能类型说;(2)向性说;(3)独立-顺从说。

17.性格差异的教育意义:(1)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

2)影响学习的速度和质量(3)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选择。

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

1 .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由经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相对持久的变化。

2 .人类的学习即在社会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和个体经验的过程。

3 . 学习的一般分类: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和学习结果分类。

a、加涅的学习层次分八类:1、信号学习2、刺激-反应学习3、连锁学习4、言语联结学习5、辨别学习6、概念学习7、规则学习8、问题解决学习。

4 .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1、言语信息学习。2、智慧技能学习3、认知策略学习4、动作技能学习5、态度的学习。

5. 联结学习理论,桑代克的科学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失误论”学习即联结,形成盲目的尝试并逐步淘汰错误而习得的。学习的基本规律:

效果律,练习律,准备律。桑代克认为学习的实质是联结学习的过程是尝试错误;刺激反应联结。

6. 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先有刺激后有反应。(条件反射)

例如:狗样虎儿子。

基本规律:获得与消退;泛化;辨别。

泛化:即对相似的刺激以同样的方式做出反应。

辨别:指对相似但不同的刺激作出不同的反应。

7. 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斯金纳认为:

个体的行为分为两类:应答行为和操作性行为。人的行为大多数都是操作行为,它是受强化规律的制约。

分为:1、强化2、逃避条件作用3、回避条件作用都属于负强化)4、消退5、惩罚。

8 . 正强化即跟随某一行为后并能增强该行为反应的发生。(积极强化)

负强化指通过警告或移去令人厌恶的刺激来加强某一行为的过程。撤消厌恶刺激。(消极强化)

消退即一种无强化的过程。当个体做出以前曾被强化的反应后,没有强化物相伴随,此类反应再发生的可能性便会降低。

惩罚指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使受罚者在接受此刺激时不得不暂时停止正在进行的反应。

说明:慎用惩罚,多用强化和消退。

9. 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论,10. 联结学习论的基本思想是:强化是影响学习、行为的重要因素。具体操作方式有:1、普雷马克原理;2、行为塑造。

11. 普雷马克原理是可用高频的活动作为低频活动的有效强化物。

行为塑造也称连续接近法,指通过强化每一个小的进步来达到预期行为目标的有效方法。

a、消除不良行为:根据联结学习原理,可采用多种策略来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餍足、代价、孤立。

b、餍足即让学生持续某一行为,直到他们厌倦为止。(吸烟、零食、喝酒、上网)

c、代价即个体发现,如果违反了某一规则,将失去一些强化物(金钱、时间、权利、快乐)

12. 苛勒是格式塔理论的代表人物,完形与桑代克失误论相反的格式塔-顿悟学习论。

13. 布鲁纳的认知发现理论,他主张通过学习,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由此他的理论被称之为认知—发现学习论。学习观、教学观。

1. 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形成认知结构。2、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

a、获得即新信息与已有知识、经验、认知结构发生联系,理解新知识所描绘的事物或现象的意义,并与已有知识建立起各种联系,b、转化,指对新知识的进一步分析和概括,使之转化为更抽象的形式,超越给定信息以适应新的任务,获得更多的知识。

c、评价即对新知识转化的一种检验。

14. 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从学习内容与学生认知结构分为: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并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1)简答、论述填空选择:意义学习的实质和条件:

a、意义学习即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实质性的联系。

b、所谓实质性的联系,指非字面的联系,即用不同的词语表达,实际意义都是同样的。

c、所谓非人为性联系,指内在的、非任意的联系,是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的观念建立起某种合逻辑关系的联系。

d、实现意义学习的主要条件:1、学生必须具有意义学习的心向。2、学习材料具有逻辑意义。3、学生认知结构中具有适当的观念。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否则就不能构成意义学习。

教育心理学重点

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重点。考试题型 名词解释20 5个4 问答题30 6 5个 论述题 25 1个 案例分析题 25 1个 1 什么是心理结构 p4 心理学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现象。把心理现象分为两个部分 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1 心理过程。心理过程是人的心理现象和发展的动态活动过程,它由认识过程 感觉 ...

教育心理学重点

一 单选。1.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与集中。2.与注意的稳定性相反的注意品质是注意的分散。3.学生一边听讲一边记笔记体现的是注意的哪一品质 注意的分配。4.感觉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5.表象是指人脑 现的客观事物的具体形象。6.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

教育心理学重点

教育心理学。条件反射以无条件反射为基础。例如,狗吃到食物能够分泌唾液。心理活动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这被认为是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科学的标志。1913年,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发表了 从一个行为主义者眼光中所看的心理学 宣告了行为主义的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