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概念、例子。
条件反射: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后天训练和学习建立起来的反射活动。望梅止渴、谈梅生津。
非条件反射:是人和动物通过遗传而来的本能反射。食物反射、防御反射、性反射。
2、马斯洛的5个需求层次。
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于2023年提出,将人类需求象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
3、心理科学独立的标志:2023年德国的心理学家、哲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研究室,用实验的手段来研究心理现象。
4心理学过程的定义:是指人对客观事物不同方面及相互关系的反映过程。是心理现象的动态形式,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5、主要心理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观点。
精神分析心理学派:由奥地利精神病学家弗洛伊德(1856-1939)于19世纪末在精神疾病的**实践中创立的一种独特的心理学理论。主要包括潜意识论、泛性论和人格论等。
认为人的心理可分意识和潜意识两部分, 还认为,人的一生行为都带有性的色彩,受“里比多”性能的支配, 把人格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本我与生俱来,即先天本能和原始欲望;自我处于本我和外部现实之间,对本我作缓冲和调节;超我是“道德化了的自我”,即良心和自我理想两部分,以指导自我去限制本我的冲动。
行为主义心理学派: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华生(1879-1958)于20世纪初创立的一个西方心理学的主要流派。它的发展经历了两个时期:
早期行为主义时期(1913-1930)和新行为主义时期(2023年以后)。早期行为主义完全排斥对人的心理和意识进行内省研究,主张心理学应对环境操纵与人的行为变化之间的关系进行客观研究,并把心理现象过度地简化为刺激—反应模式,即s—r模式。新行为主义者修正了s—r模式,在s—r之间增加了一个中介变量o——代表反应的内部过程,形成s—o—r模式。
人本主义心理学派: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1908-1970)和罗杰斯(1902-1987)于本世纪50年代所创建的一个心理学流派。它既反对精神分析学派贬低人性、把意识经验还原为基本驱力,又反对行为主义把意识看作行为的副现象,主张研究人的价值和潜能的发展,被称为心理学的第三势力。
认知心理学派:是本世纪60年代在西方兴起的一个心理学的新流派,并已成为当前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向。侧重研究人的认识过程,但目前在西方大多数指狭义的认知心理学一一用信息加工的观点研究人的认知过程的科学,因而也叫认知加工心理学,它强调人已有的认知结构对当前认知活动的决定作用,并且通过计算机和人脑之间进行类化。
代表人物皮亚杰。
6、测验法的定义:测验法也叫心理测验,它是研究者利用一定的测验量表来测定人的智力和心理特征等个性差异的方法,包括智力测验、人格测验、能力倾向测验、气质类型测验等。
1、人的神经系统分为周围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两种。
1、感觉、知觉的定义。
感觉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是天生的反应。
知觉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往往是多种感受器共同活动的结果。知觉是后天学习的结果。
2、感知觉的规律。
首因效应:是人与人第一次交往中给人留下的印象,在对方的头脑中形成并占据着主导地位的效应。
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成见效应”、“光晕现象”,是指在人际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夸大的社会印象。如情人眼里出西施。
刻板印象:也叫“定型化效应”,是指个人受社会影响而对某些人或事持稳定不变的看法。它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如重庆美女火爆脾气理工科书呆子。
联觉现象:联觉是指一种感觉兼有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颜色感觉容易产生联觉,如,红色象征革命和吉庆,因此,红色的旗帜会使人感到威武庄严。
联觉现象在绘画、建筑、花布设计、环境布置等方面经常得到应用。
感觉后象:外界刺激停止作用后,还能暂时保留一段时间的感觉形象叫感觉后象。如电灯灭了,眼睛里还保留着亮灯泡的形象;声音停止后耳朵里还有声音的余音在萦绕。
感觉对比:感觉对比是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的剌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感觉的对比可以分为两种:
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几个刺激物同时作用于同一感受器时产生同时对比现象。例如,一个肤色较白的人穿一身黑色衣服会显得更白,这是衣服和**颜色对比的结果。
剌激物先后作用于同一感受器时产生继时对比现象。例如,吃了糖之后,接着吃广柑,觉得广柑很酸,吃了苦药之后,接着喝口白开水也觉得有甜味。
感觉的适应:由于刺激物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从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的适应。视觉的适应可分为明适应和暗适应。
如从亮处走进暗室,开始什么也看不清楚,隔了一段时间之后,通过对弱光的感受性的逐步提高,视觉慢慢恢复,能逐渐分辨出物体的轮廓,这一过程就是暗适应。当从黑暗的电影院走到阳光下时,在最初一瞬间感到耀眼发眩,什么都看不清楚,只要稍过几秒钟,对强光的感受性降低后,视觉随即恢复正常,就能清楚地看清周围事物了,这种现象叫明适应。听觉的适应:
听觉的适应所需的时间很短,几乎立刻就恢复。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很少觉察到听觉的适应现象。嗅觉的适应:
“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这是嗅觉的适应;嗅觉的适应是比较迅速的,但有一定的选择性。对一些东西如碘酒,只要4分钟就可以完全适应;而对大蒜的气味要经过40~45分钟以上才能完全适应。味觉的适应个体差异很大。
如有的厨师长期品味,并不会或者说不会有显著的适应;有的厨师则较易产生适应,于是,当他认为正合适时,对没有这种适应的客人来说,可能是太咸了、太甜了……触压觉的适应相当显著。只要三秒钟左右,触压觉的感受性就下降到相当低的水平(约为原始值的25%)。触压觉适应时间与刺激的强度成正比,与受刺激的表面的大小成反比。
我们经常看到有些老年人把眼镜移到自己的额头上到处寻找他的眼镜,这是触压觉的适应;温度觉的适应:温度觉的适应现象是很显著的:我们在热水中洗澡的时候,开始觉得水很热,但经过。
三、四分钟后,就不再觉得澡盆中的水是那样的热了,这是肤觉适应。痛觉的适应则极难产生。在痛觉刺激持续作用的过程中,痛觉感受阈值并不增高;相反,多次重复的痛刺激反而出现敏感化现象,这一特点是其他感觉所不具备的。
3、知觉的整体性的概念理解。
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对象具有不同的属性、由不同的部分组成,但是人并不把知觉的对象感知为个别的孤立部分,而总是把它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这种特性称为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整体性还表现在对于知觉过的对象,以后只有对象的个别属性发生作用时,也能产生完整的映象。
如对一块曾经知觉过的大理石,只要看一眼,就知道它是光亮的、坚硬的、冰凉的。
1、记忆的概念:记忆是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2、记忆的环节(记忆过程中的三个环节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识记是记忆过程的开端,是对事物的识别和记住,并形成一定印象的过程。保持是对识记内容的一种强化过程,使之能更好地成为人的经验。回忆和再认是对过去经验的两种不同再现形式。
3、记忆表象与感知形象的对比。
1).表象没有感知形象鲜明、具体、生动,具有暗淡性、模糊性。
2).表象不如感知形象完整,具有片断性、零碎性。
3).表象不如感知形象稳定,具有动摇性、可变性。
比如我们站在天安门广场上看到的天安门形象是具体的是具体的、完整的、稳定的,而当我们回忆天安门的时候,头脑中所出现的表象,其清晰性、完整性等各方面就比较差。
4、瞬时记忆的定义、特点:瞬时记忆又叫感觉记忆,这种记忆是指作用于人们的剌激停止后,剌激信息在感觉通道内的短暂保留。信息的保存时间很短,一般在~2秒之间。
瞬时记忆的内容只有经过注意才能被意识到,进入短时记忆。
5、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在识记之后最初一段时间里遗忘量比较大,以后逐渐减小。即遗忘的速度是先快后慢的。
1、注意的概念: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2、注意的两大特性: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基本特性。所谓指向性,是指在某一瞬间,人们的心理活动有选择地朝向一定的对象。
在千变万化的世界中,有各种各样的信息作用于人,但人们不可能对所有的信息都做出反映,只能选择一定对象做出反映,这样才能保证知觉的精确性和完整性。所谓集中性,是指心理活动停留在一定对象上的强度或紧张度。注意集中时心理活动会离开一切无关的事物,并且抑制多余的活动,这样就保证了注意的清晰、完善和深刻。
指向和集中是同一注意状态下的两个方面,两者是不可分割的。
3、注意的3种类型其概念、例子。
根据注意时有无目的性和意志努力程度的不同,可以把注意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随意后注意三种。无意注意是一种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做出任何意志努力自然发生的注意。由于它不受人的意识调节和支配,所以无意注意又叫做不随意注意。
无意注意是一种初级的、被动的注意。这种注意一般都能导致探索行为的出现,有利于人们正确地认识周围环境,但也容易使人分心。例如,正在上课时突然有人走进教室,大家就会不由自主地把目光集中在进来的这个人身上。
有意注意是自觉而有预定目的,必要时还需做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由于它是受人的意识调节和支配的,所以,有意注意又叫随意注意。例如,学生听到上课铃响,立刻走进教室,努力把自己的心理活动从课外游戏内容转向并集中于教师所讲授的课程内容上。
有意后注意是指自觉的、有目的的,但无需特别的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后注意是有意注意转化而来的无意注意,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注意,它兼有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的特征。例如,人们熟练地阅读课文、骑车、织毛衣等。
1、解决问题的定义:解决问题是由一定的情境引起,按照一定的目标,通过各种认识活动和技能、技巧,使问题得以解决的思维过程。
2、解决问题的过程:提出问题明确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
3、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1)迁移作用:迁移是指已有的知识经验对解决新课题的影响,或者说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积极的,即已有知识经验能促进新课题的解决,称为正迁移。
如汉语拼音学得好,发音准确,则有利于国际音标的学习。这种影响也可能是消极的,即已有知识经验阻碍着新课题的解决,称为负迁移。如一个方言很重的人,学习汉语拼音和国际音标就比较困难。
2)原型启发: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因受到某种事物的启发而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的现象叫做原型启发。其中具有启发作用的事物叫原型。
某橡胶厂,因受面包放入发酵剂而多孔、松软的启发,制成了泡沫橡胶;鲁班因茅草划破手,受茅草叶齿的启发而发明锯子等都是这方面的具体例证。原型对解决问题能否起到启发作用,一是看原型与要解决的问题之间有无特征上的联系或相似性。相似性越强,启发作用越大。
二是看主体是否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若主体不能积极主动地联想、想象和类比推理,即使事物间相似性很大,也难以受到启发。
心理学复习重点
第一章。心理学 以科学的方法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以及它们活动规律的科学。反射 有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内外刺激作出的规律性的反应。第一信号系统 以具体事物作为信号刺激所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第二信号系统 以语言,文字作为信号刺激所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个体心理学 1,心理过程 认知活动情绪活动意志活动 2,心...
心理学复习重点
一,掌握名词。23 无意注意 是一种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作任何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注意 有意注意是指具有预定目的,需要作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后注意 有目的性,又不需要作较大努力的注意,叫有意后注意。30 直觉 是一种非逻辑思维,是人们在面临新问题 新事物和新现象时能迅速理解并作出判断的思维...
心理学重点复习
主动性 可重复性 精确性。第二章。一。什么是感觉和知觉?一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作用 感觉是人类一切知识的 是机体同外部世界保持信息平衡的重要条件,是一切较高级 较复杂的心理现象的基础。二 知觉是人脑在感觉基础上形成的对事物整体的认识,是对感觉信息的综合与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