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考试重点

发布 2022-10-16 22:58:28 阅读 1401

第一章概论。

第一节心理学的概念。

一、什么是心理学。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规律的科学。

二、心理学的科学性质。

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是自从2023年德国学者冯特(w. wundt.1832-1920)受到自然科学的影响,建立心理实验室,使之脱离思辨性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开始的。

【单选】心理学是一门科学,其准确的属性是兼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性质。

第二节心理学的厉史发展与流派。

【单选】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是2023年德国冯特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单选】“格式塔”是德文“gestalt”的译音,其含义是整体。

第三节心理学的主要分支。

一、心理学的理论领域。

一)实验与认知心理学。

二)人格与社会心理学。

三)发展心理学。

四)心理测量学。

五)生理心理学。

二、心理学的应用领域。

一)临床与咨询心理学。

二)教育与学校心理学。

三)工业与组织心理学。

四)广告与消费心理学。

五)法律与犯罪心理学。

【单选】对学习困难、适应困难或具有某种问题行为的中小学生,进行诊断和辅导的心理学分支学科属于应用领域。

【简答】什么是临床心理学?它与咨询心理学有什么区别?

临床心理学涉及对心理障碍者的评估、诊断与**,同时涉及轻度行为和情绪问题的处理。主要工作方式包括面谈、实施心理测验和提供集体或个人心理**。咨询心理学与临床心理学相近似,主要区别在于它面对的心理障碍者症状较轻,不仅是做出诊断,相对的更具有指导方面的意义,如一些家庭咨询、婚姻咨询和职业指导。

第四节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观察法。

二、测验法。

【简答】什么是心理研究的测验法?使用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测验法是指使用特定的量表为工具,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间接了解,并做出量化结论的研究方法。使用时应注意:(1)测验目的及适用性;(2)遵循规定的实施方法。

三、实验法。

名词解释】实验法是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行为,或者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

论述】某教师在甲班试用新的教法,在乙班用传统教法,一学期后进行比较,以验证新教法效果。在试验期间,他既不告诉学生,也不告诉班主任,不允许班主任参与任何工作。你认为该教师做得对吗?

请用实验法理论加以分析。

1)该教师的做法是对的。

2)实验法是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行为或者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在实验研究时必须考虑到自变量、因变量和控制变量。

3)教师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排除自变量以外的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作用,即控制实验研究中的控制变址。

单选】按照研究目的有计划地严格控制或创设条件去主动引起或改变被试的心理活动,从而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是实验法。

单选】在实验过程中,由实验者操纵刺激条件或实验条件以引起被试反应的因素是自变量。

四、调查法。

单选】教师想了解学生对作文的态度,让学生填写了问卷,与部分学生座谈,与个别学生谈话,找到了问题及原因。他用的是调查法。

第五节学习心理学的恋义和作用。

简答】学习心理学的意义和作用。

1)认识内外世界;

2)调整和控制行为;

3)直接应用在实际工作中。

第二章意识与注意。

第一节意识的性质。

一、什么是意识。

【名词解释】意识指个人运用感觉、知觉、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对自己内在的身心状态,和还境中外在的人、事、物变化的觉知。

二、意识的状态。

(一)可控制的意识状态。

(二)自动化的意识状态。

【单选】一个人有时候对自己的行为似乎有所意识,但又不太清晰,这种意识状态属于自动化的意识状态。

(三)白日梦状态。

四)睡眠状态。

第二节注意。

一、注意与意识的关系。

注意和意识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首先,注意不等同于意识。一般说来,注意是一种心理活动或“心理动作”,而意识主要是一种心理内容或体验。

其次,注意又和意识密不可分。注意的分配和紧张程度的不同,显示了个体处在什么样的意识状声。

二、注意的种类。

一)不随意注意。

二)随意注意。

单选】在心理学中,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称为随意注意。

三)随意后注意。

第三节生转节律、睡眠与梦。

一、 生物节律。

人的心理活动体现着周期性变化,这些节律称为生物节律。

【单选】在四种典型的生物节律中,对人的心理状态影响最大的是日。

日节律在人和动物身上都存在,它的主要表现为睡与醒的周期性循环,此外,也还有一些生理方面的节律变化。

【单选】飞行时差常常导致旅行者在到达目的地后出现较长时间的身心困扰,原因在于人自身生物节律被干扰。

二、睡眠与失眠。

一)睡眠。人的整个睡眠过程可以分为五个阶段,在不同的阶段脑电波有不同的形态变化。第一阶段为过渡期,呼吸和心跳变慢,肌肉变松弛,体温下降。第二阶段为轻睡期。第。

三、四阶段是沉睡期,梦游、梦吃和尿床等现象多在此时出现。然后到睡眠的最后一个阶段,称为“快速眼动睡眠阶段”

单选】人在整个夜晚的睡眠过程中,从慢波睡眠到快速眼动睡眠要经过数次循环,在每次循环中,快速眼动睡眠持续时间变化的特点是早期所占时间较短,后期所占时间逐渐延长。

(二)失眠。

【简答】失眠的类型。

按照失眠的原因,可划分为四种:

1) 情境性失眠;

2)假性失眠;

3)失律性失眠;

4)药物性失眠。

单选】有些学生在高考前夜常常由于紧张而难以入睡,这样的失眠称之为情境性失眠。

第四节意识的特殊现象。

【名词解释】催眠是一种类似睡眠又实非睡眠的恍惚状态。这是在一种特殊情境下,由催眠师诱导形成的。

【简答】人在催眠状态下通常会表现出哪些心理特征?

1)感觉麻痹;

2)感觉扭曲和幻觉;

3)解除抑制;

4)对催眠经验的记忆消失。

【单选】在催眠状态下,有些被催眠者可能会根据催眠者的指示,去做那些在一般情况下依据社会准则不能做的事情,该催眠状态下的心理特征是解除抑制。

第三章感觉与知觉。

第一节感觉概述。

一、感觉的一般概述。

感觉是人们的感官对各种不同刺激能量的觉察,并将它们转换成神经冲动传往大脑而产生的。

二、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感受性是指人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不同的人对刺激的感受性是不同的。

名词解释】感觉阈限:是人感到某个刺激存在或刺激发生变化所需刺激强度的临界值。

单选】感受性与感觉阈限之间的关系是反比关系。

第二节视觉。

一、基本的视觉现象。

一)视觉适应。

视觉的适应现象最常见的有明适应和暗适应两种。

二)色觉。颜色感觉具有三种属性:色调、饱和度和亮度。色调是颜色的基本特征或表现;饱和度与光的强度有关;亮度指构成该颜色的全部光波的总强度。

二、视觉的机制。

一)眼睛。单选】暗适应主要是帮体细胞的功能。

二)色觉理论。

1.三原色说。

2.拮抗理论。

第三节听觉。

一、听觉刺激。

二、基本的听觉现象。

一)声音的属性。

声音具有三个属性,即音强、音高和音色。音强是指声音的大小。音高是指声音的高低,最低20赫兹听到20000赫兹。音色是人能够区分发自不同声源的同一个音高的主要依据。

(二)听觉的适应与疲劳。

(三)声音的混合与掩蔽。

【单选】当两个强度相差较大的声音同时到达耳朵相混合时,我们只能感受到其中的一个较强的声音。这种听觉现象称为声音的掩蔽。

三、听觉的机制。

一)听觉与耳。

二)听觉的理论。

1.位置学说。

2.频率匹配学说。

第四节知觉—感觉的整合。

一、知觉的一般概念。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的反映;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对感觉信息的整合和解释。

二、知觉的特性。

一)知觉的整体性。

论述】当我们**足球比赛时,往往把身穿相同颜色和款式服装的运动员归为同一少球队,而不会把身着不同服装的运动员归为同一球队。问:这种现象说明了知觉的哪一种特性?

并阐述这一知觉特性形成的规律。

(1)这种现象说明了知觉的整体性。

2)形成知觉整体性的规律主要有:

接近性:距离上相近的物体容易被知觉组织在一起。

相似性:凡物理属性相近的物体容易被组织在一起。

连续性:凡具有连续性或共同运动方向的刺激容易被看成一个整体。

封闭性:人们倾向于将缺损的轮廓加以补充使知觉成为一个完整的封闭图形。

良好图形:具有简明性、对称性的客体更易被知觉。

二)知觉的选择性。

【单选】人在知觉事物时,从复杂的刺激环境中将一些有关内容抽出来组织成知觉对象,而其他部分成为背景,反映了知觉的选择性。

三)知觉的理解性。

四)知觉的恒常性。

【单选】知觉恒常性通常包括三类:大小恒常性、形状恒常性和颜色恒常性。

三、几种复杂的知觉及其机制。

一)深度知觉。

1.来自刺激方面的深度线索。

【单选】平行的铁轨向远方延伸时,看起来趋向于相交,因此一,在画面上两条直线越趋向接近,就表示距离越远,这是线性透视在起作用。

2.来自视觉线索本身的深度线索。

【简答】用适当的知觉知识解释立体电影的原理。

立体电影是利用双眼视差的知觉现象使人获得深度知觉而制作的。双眼视差指由于两个眼睛位置不同,同“物体投射到两眼的图像存在差异;大脑把两个眼睛的不同信息结合起来使人知觉到一个具有深度的立体。立体电影是将两种稍有差异的图像分别同时呈现给两个眼睛,引起了立体的视觉效果。

(二)运动知觉。

(三)时间知觉。

第五节社会知觉。

一、社会知觉的一般概念。

社会知觉是指个人在社会环境中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做出推测与判断的过程。

二、社会认知的过程。

【论述】有人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让两组大学生分别看一张女童的**。其中一张长相丑陋,另一张长相甜美;**下面有同样一段文字,说明该女童有些过失行为;然后,请大学生对女童的日常行为作出推测性描述。

结果发现,长相丑陋的女童,大学生倾向于认为她平时就是一个“问题儿童”;长相甜美的女童,大学生则认为其平时行为良好,纵有过失也情有可原。请结合此实验分析人的社会认知过程。

(1)社会认识过程分为两个子过程:搜集、选择信息,整合信息;

(2)人要做出社会判断,必须要获取足够的信息;社会信息的搜集和选择,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制约;

心理学考试重点

冯特 1879年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精神分析学派由弗洛伊德创立。行为主义 1913年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在 心理学论坛 上发表了题为 一个行为主义者眼中的心理学 的 正式举起了行为主义的大旗。人本主义心理学 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罗杰斯于20世纪50年代创立的。客观性原则 就是坚持实事求是的...

心理学考试重点

第一章。1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发现,发展与变化规律的科学。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创建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时,心理学开始有了自己的体系,科学事实和研究方法,心理学才从哲学的怀抱里解放出来,成为一门真正独立的科学。3 心理的实质 1 心理是人脑的机能。2 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心理现象具有...

心理学考试重点

心理学成为独立科学的标志 1879年,德国冯特,第一个心理实验室,著作 生理心理学原则 注意 是个体的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的种类。无意注意 是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注意 是指有预定目的,又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后注意 是在有意注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有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