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心理学考试重点

发布 2020-02-28 06:01:28 阅读 4211

心理学。

第一章。一、名词解释:

记忆是指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在脑中的反映。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它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和事物间规律性的联系。

二、简答(一)、高中生的认知发展总体上来说有哪些基本特点?

1、高中生认知结构的完整体系基本形成2、高中生认知活动的自觉性明显增强3、认知与情意、个性因素协同发展(二)、高中生思维发展的特点有哪些?

1、高中生抽象逻辑思维占优势并向理论型思维发展2、高中生辩证逻辑思维的发展。

3、思维的完整结构基本形成,并趋于稳定(三)、人格健全者有哪些特征?如何培养高中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特点:1、正确的自我认识2、和谐的人际关系。

3、宁静的心境4、有效地运用个人的能力培养高中生形成健全的人格的途径:

1、正确调控情绪2、勇于面对挫折。

3、克服自卑,接纳自我4、提高学生认知水平及道德判断和推理能力。

三、论述(一)、如何训练和培养高中生的记忆力?

1、增强有目的识记,提高记忆自觉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向学生提出明确、具体的记忆任务,根据课程标准提出相应的记忆要求,为学生的记忆作心理上的准备。

2、在理解基础上识记,提高记忆效果。

在教学讲解过程中,要尽量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识记,以提高记忆效果3、重视及时复习,提高记忆效率。

教师在教授新内容后应及时组织复习,复习必须在遗忘尚未大量开始前进行,这样可以使复习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4、调动多种感官参与记忆活动。

教学中教师尽量要求学生做到:手到、眼到、耳到,并以多种形式理解教学内容,以增强记忆效果(二)、如何培养高中生的良好情绪?

1、培养正确的人生观。

教师应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遇到困境和挫折事件的时候,能勇敢地面对现实,辩证地看待客观事件,避免产生不良情绪体验。2、正确评价自我保持心理平衡。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客观地评价自己,以取得的进步作为衡量成功与否的标准,正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努力发扬优点,改进不足,对未来持乐观的态度。3、培养挫折耐受力。

教师要帮助学生在面对挫折的过程中学习战胜挫折的技巧,形成勇敢面对挫折、正视挫折的积极态度,提高学生对挫折的容忍力,增强毅力,提高挫折耐受力,使之在战胜挫折中获得积极情绪模式。

心理学考试重点。

4、掌握不良情绪的调适方法。

1)合理疏泄、消除压抑(2)自我暗示、增强信心(3)放松调节、有益身心(4)积极交往、寻求支持。

第二章。一、名词解释:

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指人们在认知活动中所偏爱的信息加工方式。二、简答(一)、教师应如何根据学生的人格差异进行因材施教?

1、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人格类型。

2、对不同**特质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策略。3、在集体中形成良好的人格。(二)、教师应如何根据学生的认知方式差异进行因材施教?

1、有针对性的实施强化2、采用匹配性的教学策略3、采用失匹性的教学策略4、采用不同的策略训练。

第三章。一、名词解释:

心理年龄特征人的一生包括不同年龄阶段,每一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都表现出相应特征,这些特征。

被称为心理年龄特征。

心理健康特征是教育者根据个体心理特点与规律,运用心理学业方法,设计各种方案来实施,以促。

使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形成或调节其不良的心理状态。

二、简答(一)、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有哪些?

1、智力正常2、情绪适中3、意志健全4、人格统一完整5、自我意识正确6、人际关系和谐。

7、生活平衡积极8、社会适应良好9、心理特点符合年龄特征(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有哪些?

1、心理健康教育课程2、学校心理咨询与辅导。

3、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教学渗透4、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外教育活动渗透5、心理健康教育的家庭教育渗透(三)、试分析考试焦虑症的症状以及对其进行调适的策略和方法?

1、考试焦虑症的症状可表现为:

第一,由于植物神经系统活动增强所产生的生理反应,如心跳加快、呼吸加剧、恶心、呕吐、腹。

泻、多汗、尿意频繁、头痛、失眠等等。

第二,行为表现出烦恼、焦躁、心神不定、好发脾气、多余动作增加,或发呆愣神、思维停滞、

晕眩等等。第三,临场情绪紧张、面红耳赤、心跳加速、血压升高、心神不定、紧锁眉头。第四,出现感知觉障碍、思维障碍和回忆障碍。2、调适的策略和方法:

第二,正确看待三个问题。首先要客观地看待考试,其次正确看待紧张,再次要解决心理动机过强的问题。

第二,掌握三种方法。首先心理暗示法,其次教会学生正确地做比较,再次掌握应试技巧。

心理学考试重点。

四)、影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哪些?

1、生物因素遗传。

2、社会因素家庭、学校、文化与传播媒介、生活事件3、心理因素心理冲突、挫折、人格特征、认知因素。

第四章。一、名词解释。

学习有机体经由练习或经验,在知识、态度(含情绪)、行为(含品行)或行为潜能上发生相持。

久的变化。观察学习亦称为替代学习,即学习者通过对他人的行为及其强化性结果的观察而习得新行为的过程。意义学习实质是指符号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和非人为性。

的联系的过程。

二、简答(一)、建构主义学习论的基本教学观和教学模式有哪些?基本教学观:1、注重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2、注重在实际情境中进行教学3、注重协作学习。

第五章。一、名词解释。

智力技能指借助于内部语言在头脑中进行的智力活动方式,它包括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等认。

知因素,其中抽象思维占据着最主要的地位。

学习策略是人们有效从事学习活动的程序、规则、方法、技艺以及调控方式。元认知策略即监控策略,指学生对自己学习过程的有效监视和控制。二、简答(一)、陈述性知识的学习包括哪些阶段?

1、陈述性知识的领会2、陈述性知识的巩固3、陈述性知识的迁移(二)、促进陈述性知识迁移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1、教师要有意识地注意归纳所学习的陈述性知识之间共同点2、注意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习的陈述性知识的理解3、注意对所学习的陈述性知识的概括提高4、注意培养学生陈述性知识学习的心向(三)、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从哪些方面对学生的智力技能进行培养?

1、促进条件化知识的形成2、促进产生式知识的自动化3、加强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4、科学地进行练习(四)、策略学习的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哪些方面?

1、明确策略学习的条件2、做好策略学习的教学工作。

第六章。一、名词解释。

品德是个体社会行为的内在调节机制,是个体依据社会的道德原则或规范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个性心理倾向和特征。二、简答。

高中生品德形成有何特点?

1、认同社会主流道德规范,务实倾向明显2、道德品质日趋成熟3、道德意志有待加强4、道德言行时有脱节。

心理学考试重点。

三、论述。高中生良好品德培养有哪些心理学技术?p77

第七章。一、名词解释。

学习动机指激发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其行为朝向一定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认知内驱力以获得知识和解决问题作为目标本身,是指向学习任务本身的一种动机。二、简答(一)、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内在因素有哪些?1、学生的唤起水平2、学生的需要3、学生的目标定向4、学生的归因(二)、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外在因素有哪些?

1、教师的特征:示范、热情、关心和期待2、课堂气氛:安全有序、成功、理解和挑战性3、教学活动:课堂导入、内容生活化、及时反馈。

三、论述。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p81

1、提高学习动机——学生内在因素的作用2、提高学习动机——学生外在因素的作用。

第八章。一、名词解释。

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指在一种情境中获得的知识、技能、或态度对另一种情。

境中知识、技能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的影响。

学习定势又称学习心向,就是习得的学习方法的态度倾向。二、简答。

影响迁移的因素有哪些?

1、学习材料之间的共同因素2、知识经验的概括水平3、对材料之间知道的理解程度4、定式作用5、认知结构的清晰性和稳定性。

三、论述。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学习的迁移?p91

1、在真实生活中学习2、注意最初的学习程度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4、教授学习方法。

第九章。一、名词解释。

人际关系是人们在交往活动中建立起来的相互联系,是种心理关系。

人际吸引是指个人间在感情上的相互喜欢、亲和的现象,它是人际关系的一种积极心理状态。人际交往是指社会活动中人与人之间信息交流和沟通情感的联系过程。二、简答(一)、人际交往的技艺有哪些?

1、聆听的技艺2、运用语言的技艺3、非言语交往技艺4、适当的自我表露(二)、竞争对个体心理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书p207

心理学考试重点。

第十章。一、名词解释。

教师职业生涯发展是指教师的职业素质、能力、成就、职位、事业等随时间轨迹而发生的变化过程及相应的心理体验与心理发展历程。

职业倦怠是指助人行业中的个体在面对过度工作需求时,所产生的身体和情绪的极度疲劳状态。二、简答。

教师职业生涯发展需要经过哪些阶段?

1、生存阶段2、任务阶段3、影响力阶段。

三、论述。新手教师如何才能成长为一名专家型教师?书p2241、系统理论学习2、教学观摩3、教学与科研相结合4、教学反思。

第十一章。一、名词解释。

教师的职业价值观是教师对所从事的职业和自身发展的认识和评价,主要体现在对教师职业的评价取向、职业选择要求、职业报酬的期望等问题的认识与评价上。

教学监控能力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的成功而对教学活动进行积极主动脉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二、简答。

教师角色的多重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1、学习的指导者2、行为规范的示范者3、班集体活动的领导者4、心理健康的维护者5、教育科学研究者。

三、论述。促进教师角色形成的条件有哪些?p108

1、全面正确认识教师角色2、树立教师榜样。

3、参与教育教学实践4、破除传统的角色期待。

第十二章。一、名词解释。

教师的工作压力指的是教师在工作活动中,由于不能满足某种需要而受到的紧张或焦虑的状态,从而造成与其工作要求不符的一系列不良反应,是教师对来自教育、教学情景的刺激而产生的消极情绪反应。

教学效能感是教师对自己教学能力的认知和评价,也是教学自信的重要条件。二、简答(一)、面对压力,常见的心理防御应对方法有哪些?

应对方法有:1、合理化2、否认3、反向4、认同5、设射(二)、面对压力,常见的直接应对的方法有哪些?

1、调整认知方式2、高速个人的期望水平,制定合适的工作目标3、善于寻求和利用社会支持4、掌握调控方法,学会心理放松,缓解不良情绪。

三、论述。教师职业本身带给教师的压力包括哪些方面?p1171、人格特征2、教学效能感3、归因模式4、认知方式。

心理学考试重点5

心理学考试重点

冯特 1879年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精神分析学派由弗洛伊德创立。行为主义 1913年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在 心理学论坛 上发表了题为 一个行为主义者眼中的心理学 的 正式举起了行为主义的大旗。人本主义心理学 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罗杰斯于20世纪50年代创立的。客观性原则 就是坚持实事求是的...

心理学考试重点

第一章。1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发现,发展与变化规律的科学。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创建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时,心理学开始有了自己的体系,科学事实和研究方法,心理学才从哲学的怀抱里解放出来,成为一门真正独立的科学。3 心理的实质 1 心理是人脑的机能。2 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心理现象具有...

心理学考试重点

心理学成为独立科学的标志 1879年,德国冯特,第一个心理实验室,著作 生理心理学原则 注意 是个体的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的种类。无意注意 是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注意 是指有预定目的,又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后注意 是在有意注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有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