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期末复习。
第一章绪论。
1.fuller 的教师成长关注理论:根据教师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把教师的成长分成3个阶段,所有专家型教师的成长之路要经历3个阶段,人们称之为“关注理论”新教师的思想和关注点主义集中在自我生存适应,而后逐渐转向关注教学任务和关注学生。教师成长发展的阶段实质上是教师从新手成长为专家型教师的过程。
1.生存阶段:教师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和自己内心的安宁,胜过对教学任务和对学生的关注(特征)
2.任务阶段:教师关注教学任务本身。这一阶段的教师开始对班级的日常事务管理感到自信,也能处理各种各样的行为问题。
3.影响力阶段:关注自己的教学对学生产生的影响,这时候老师自然而然的将学生作为独立个体看待,考虑学生个别差异,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潜力的实现。
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学生学习的内在过程、特点及规律,探索影响学生学习的内外部因素。这一规定的特点是,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学。
3.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简史:大致分为三个时期:初创时期、发展时期、成熟与完善时期。
1.初创时期:2024年,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教学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教育心理学之父)
2.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的以后,儿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
比钠(法)首创智力测验。40年代,弗洛伊德的理论广为流传,有关儿童与社会适应以及心理卫生的内容进入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在这期间,学习理论一直是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
杜威,以实用主义为基础的“从做中学”为信条,进行改革教学的实践活动,对教育产生了相当深远的影响。
3.成熟与完善时期:20世纪60年代,布鲁纳发起课程改革运动,至此,美国教育心理学逐渐重视**教育过程和学生心理,重视教材、教法和教学手段的改进。
70年代,加涅认知积累说,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说等相继出现。80年代,信息加工的认知心理学成了美国当代心理学的主流,信息加工的认知理论也成为教育心理学的基础理论。这一时期,教育心理学越来越注重与教学实践相结合。
4.教育心理学发展趋势:
1.转变教学观念,关注教与学两方面的心理问题,教学心理学兴起。
2.关注影响教育的社会心理因素。
3.注重实际教学中各种策略和元认知的研究。
4.年龄特点、个别差异、测量及个别化教学相继收到重视。
5.教育心理学的理论体系将进一步完善。
基本概念: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一门阐明学生学习的内在过程、特点及规律,探索影响学生学习的内外部因素的科学。
(书)教育心理学是一门提示教与学相互作用过程中的基本规律的科学。(笔)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教与学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第二章研究方法(23)
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变量:刺激变量、机体变量和反应变量。
1.刺激变量s:指对机体的反应发生影响的刺激条件,包括研究者可以操纵和控制的环境特征。
2.机体变量o:指个体自身的特征。
3.反应变量r:指刺激引起在行为上发生变化的反应种类和特征。
2.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步骤:(24)选题并提出假设→设计研究方案→收集资料→整理分析资料→解释结果、检验假说和撰写研究报告→选题并提出假设。
3.设计研究方案的步骤:确定各个变量、选定被试、选择研究方法。
4.描述性研究模式:观察法、调查法、访谈法、个案研究。
观察法:主要目的是提供描述性信息,这些信息能够深入解释个体或群体在某特定场合下的自然行为表现提供条件。分为自然观察和参与观察。
在自然观察中观察者不与被观察者发生任何实质性接触,(零结构化)
调查法:是收集观察对象的客观资料、外显行为。向被研究者或相关人员了解某种心理活动的发生及其条件,从而了解这种心理活动。可以取得大量数据,但不够严谨和准确。
访谈法:是研究者通过与研究对象的交谈来收集有关对方心理特征与行为的数据资料的研究方法。
个案研究:是对一个人或者一组人的问题进行研究的方法。
5.实验性研究模式:实验室实验法、自然实验法。
实验室实验法:现在大量地采取以计算机控制的实验。
自然实验法:兼具观察法和实验法之长处,既注意到自然条件,能较好的反映教育实际情况,又注意到控制一定的变量,力求科学性。当然,由于是在自然条件下进行,有时条件的控制不易十分精确。
缺点在于条件控制不严格,比如,中间的某些变量(如内部动机,原有知识基础等)是难于绝对控制额外干扰变量,这对实验研究的效度产生了影响。
基本概念:观察法、调查法、访谈法、自然实验法。
观察法:观察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提供描述性信息,这些信息能够为深入解释个体或群体在某特定场合下的自然表现提供条件。
调查法:通常是观察对象的客观资料、外显行为。
访谈法:是研究者通过与研究对象的交谈来收集有关对方心理特征与行为的数据资料的方法。
自然实验法:在教育实际情况下按照研究的目的而控制某些条件,变更某些条件,以观察被试者心理活动的变化。
第三章学习的基本原理。
1.学习的界定(42)
结果论:个体的学习必须产生一定结果的变化才能被称为学习。
过程论:这类定义主要强调作为过程的学习,因而也强调对学习过程的研究,强调学习过程中存在着不同的步骤和阶段。
活动论:学习作为人类的一种认知活动,它既包括活动的过程,也包含活动的结果。
2.学习的分类:
学习的主体分类:动物、人、机器。
加涅的分类:(126)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连锁、言语的联想、辨别学习、概念学习、原则学习、问题解决。
冯忠良的分类:(138)结构—定向教学理论。结构化教学、定向化教学。
基本概念:学习:是一种多层次、多侧面、适应性的心理活动,它使个体获得经验,并导致个体已有的心理结构发生适应性的变化。
第四章经典学习理论与实验。
1.桑代克的联结学习理论:经典实验、学习的实质、学习的规律(效果率、准备率、练习率)(76)
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刺激—反应联结(无需观念作媒介)学习的过程是尝试与错误的渐进过程。
效果率:刺激—反应之间联结的加强或减弱受到反应结果的影响,喜悦的结果加强联结,厌烦的结果减弱联结。因此,有无奖励、成功和失败是选择更适合反应机制。
准备率:①包括学习者准备行动时,给以行动则产生满意的结果;②学习者准备行动时,不让其行动,将会产生烦恼的结果;③学习者不准备行动时,强迫其行动,将会产生烦恼的结果。后来演变成学习的动机原则。
练习率:是指刺激—反应联结的强度决定于使用联结的频率,即反应重复的次数越多,刺激—反应的联结就越牢固。
2.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学说:学习的实质、经典条件反射建立的过程(81)
学习的实质:学习就是形成条件反射。
经典条件反射建立的过程:涉及变量:无条件刺激与条件刺激(自)、无条件反应和条件反应(因)
3.柯勒顿悟学习理论:经典实验、基本观点 (88)
经典实验:叠箱问题、棍子问题。
基本观点:1.学习就是知觉的重组,一个人学习的方式,通常是从一种混沌的模糊状态,转变成一种有意义的、有结构的状态 2.学习的过程是顿悟:
4.托尔曼的目的学习理论:潜在学习实验、位置学习实验、主要观点(90)
主要观点:学习不仅仅是一些混乱的、无序的行为,而是有目的的、导向的行为。
位置学习实验:设计位置学习的目的是要证明,迷津学习者并不是按一系列固定的肌肉或转变的运动,从起点走到终点,而这正是坚持按反应中所包括的精确肌肉组织来规定反应的观点所预期的。
潜在学习实验:潜在实验表明,在没有食物等奖赏的情况下,动物在迷津中到处探索,这其实也是学习,因为在以后用食物等作为奖赏时,有过探索的动物比没有迷津探索过的动物能取得更好的成绩,它们的成绩有时甚至能赶上经过多次奖赏练习的动物。
位置实验证明:迷津学习者并不是按一系列固定的肌肉或转变的运动,从起点走到终点,而这正是坚持按反应中所包括的精确肌肉组织来规定反应的观点所预期的。(认知地图)
基本概念:效果率:刺激—反应之间联结的加强或减弱受到反应结果的影响,喜悦的结果加强联结,厌烦的结果减弱联结。因此,有无奖励、成功和失败是选择更适合反应机制。
准备率:包括学习者准备行动时,给以行动则产生满意的结果;学习者准备行动时,不让其行动,将会产生烦恼的结果;学习者不准备行动时,强迫其行动,将会产生烦恼的结果。
潜伏学习:是指学习已经发生,尚未表现出来,而是一直保持静止不动,直到在适当条件下用到它时,这种学习才能转变成为现实,在实际中表现出来。
第五章现代学习理论与实验。
1.斯金纳操作条件反射学说:学习的实质、强化安排程序(101)
学习即反应概率的变化。
强化安排的程序:
连续强化:指每一次正确反应之后都给予强化,如斯金纳箱中的白鼠每一系按压杠杆之后都可以得到食物。
固定比例强化:指若干次正确反应之后给予强化,如固定每三次正确反应后给予一次强化,或固定每五次正确反应后给予一次强化。斯金纳曾经进行了196:1的固定比例,依然有效。
固定时间间隙强化:就是每隔若干时间对正确反应给予强化,如每隔30秒或5分钟必须给予强化。
变化比例强化:跟固定强化一样,变化比例强化也是在若干次正确反应之后给予强化,但不同是比例是经常变化的,以至于有机体不知道哪一次反应之后会得到强化。
变化时间间隙强化:实验者随机安排时间给予强化,有机体无法预料。
2.负强化与惩罚的区别:(103)负强化是加强某种适当行为,惩罚是制止某种不当行为,这是两者的主要区别。从奖惩的目的来看,奖励的目的只有积极性的一面,而惩罚的目的除了制止某种不当行为的消极目的之外,另外带有使受惩罚者知错就改的积极目的。
如果学生因为犯错而受罚,但事后不再犯错,而且在同样情形下学到以适当行为代替不当行为,则对该生实施的惩罚在性质上就带有负强化的意义。由此可见,在教育上使用惩罚时,只有在积极的目的之下,使之符合负强化的原理,惩罚才会产生教育价值。
3.班杜拉的观察学习过程:(108)
注意过程:学习从观察榜样的行为开始,但是,仅仅引起学习者的注意还不足以建立有效学习,学习者必须注意到榜样行为的关键特征。
保持过程:学生注意到榜样行为的关键特征时,还必须将这些特征转换储存到记忆中。这种转换包括对榜样特征的某些方面进行心理描述或视觉表征的过程。
产出过程:把符号的表象转换成适当的行为。经过观察和保持,从理论上讲,学习者就会用他们自己的方式再生榜样的行为,储存在大脑中的信息会知道学习者的各种外在行为。
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
1.教育心理学概述 学生与学习心理 识记教育心理学的定义与发展历程 理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及其基本作用。2.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识记心理发展 自我统一性 学习准备 最近发展区和关键期等基本概念。理解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心理发展与教学的关系,自我意识及其发展。理解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点,认知...
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
教育心理学。1 心理学 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2 心理动力 系统决定着个体对现实世界的认知态度和对活动对象的选择与偏向。它主要包括 动机 需要 兴趣 和 世界观 等心理成分。3 心理过程包括 认知过程 情绪过程 和 意志过程 4 认知过程包括 感觉 知觉 记忆 思维 和 言语 等。5 情...
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
名词解释 个体社会化 指个人逐渐接受一定的社会或群体所要求的知识经验 行为规范 价值观体系以及适应社会的能力过程。儿童心理年龄特征 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从每个年龄阶段中许多具体 个别的儿童心理发展的事实中概括出来的一般的 典型的 本质的心理特征。人类的学习 在社会生活和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