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4年,出版了一本教育心理学。这本书奠定了西方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这本书的作者是(桑代克)。
2.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点中阶段论(属于前运算阶段儿童的成就的最大特征)。
3.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青少年期的主要矛盾:(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
4.哪种学习属于有意义接受学习:(弄清概念的含义)。
5.桑代克的理论被称为(尝试错误说)。
6.个体学习对某一特定条件刺激作出条件反映后,其它与条件刺激构成类似的刺激也能激发其条件反应,这句话指的是(刺激泛化)。
7.在孩子表现良好行为后,免除他做家务劳动,可使其良好行为概率增强,这种属于(负强化)。
8.奶奶对偏食的小明说:“你吃完了吃鸡腿”。奶奶的教育使用了(普雷马特原理)。
9.一个孩子怕兔子,可先看**——再远处观望——走到近前——摸兔子——抱兔子,这种消除他害怕兔子的方法属于(系统脱敏法)。
10.提出最近发展区的心理学家是(维果斯基)。
11.科尔勃对道德认知的研究方法是通过道德两难法:(海因斯盗药)。
12.心智技能:(配平化学方程式)。
13.比规则学习更高级的学习是(问题的解决)。
14.扇贝效应出现在(固定方程间隔)。
15.奥斯贝尔强调学生的学习是:(接受有意义学习)。
16.桑代克学习的解释应包括某种动机原则所对应的学习规律:(准备率)。
17.心理学研究指出:通过听觉能记住百分之15,视觉百分之25,结合百分之85, 教学应遵守(丰富性原则)。
18.买彩票的人受到(可变心率强化)影响。
19.某学校课堂教学进行评价时,将结果作为教师晋级、降职、聘的依据是(奖惩性评价)。
20.得到别人赞许的行为就是好的,持有这种观点的个体道德行为属于:(好孩子定向阶段)。
21.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中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主动感对内疚感)。
22.小李在教师提问时,感到紧张,这属于(学习的结果)。
23.安德森吧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24.(共同要素说)强调两种任务中的共同要素在学习迁移中的应用。
25.处于同一概括水平经验之间,属于(横向迁移)。
26.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学习所迁移的不是两个学习情境中的共同成分,而是学习情境中的(共同关系)。
27.谐音联想法属于(精加工策略)。
28.部分强化的连续强化下的行为更有(抗消退能力)。
29.管理良好的课堂意味着有效学习时间更多,能使学习产生更多的学习实际行动,课堂管理目标应是(争取更多的时间学习)。
30.后天习得的与文化知识、经验积累有关,一生都在增大的智力:(晶体智力)。
ps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教育心理学》,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奠定了西方教育心理学发展基础,桑代克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
2、皮亚杰的认识发展观,同化(个体对环境的适应机能):“把外界元素整合到一个正在形成或已经形成的结构中”如:学会抓握的婴儿抓玩具。
3、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里,前运算阶段:儿童的语言与概念以惊人的速度增长,心理表象是只觉的物的图像,思维方面存在自我中心。出现集体独白、不可逆性、物体守恒和集中化。
“你踩在小草上,他会疼哭”“我一走路,月亮就跟我走。”特点是:“①泛灵论。
②自我中心主义。③不能理顺整体和部分的关系。④思维的不可逆性。
⑤缺乏守恒。”
4、埃里克森的人心里发展理论阶段。
主动感对内疚感(3-6/7岁):儿童开始追求出于自我利益和动机的活动“想象自己扮演成年人的角色并感到愉悦,如父母做饭时儿童递过一把勺子,感觉自己发挥了重要作用。”
勤奋感对自卑感(6—12岁):开始体会到持之以恒的能力与成功之间的关系,开始形成一种成功感。面临家庭学校同伴的压力,同伴间的相互作用越来越重要。
角色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 岁):这一阶段大体相当于少年期和青春初期。此时个体开始体会到自我概念问题的困扰,体验着角色同一与角色混乱的冲突。
“角色统一性迷乱,然后不知道想干什么,但是又不希望别人指使他。”
5、卡尔特的流体智力:需要较少的专业知识,包括理解复杂关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文化学习无关,发展趋势不同)
晶体智力:指对从文化中习得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运用的能力,是在实践(学习、生活和劳动)中形成的。(后天形成)
6、普雷马克原理:在强化时,可以使用这样一个原则——普雷马克原理(premack principle),即用高频的活动作为低频活动的强化物,或者说用学生喜爱的活动去强化学生参与不喜爱的活动。如“你吃完这些青菜,就可以吃肉。
”7、扇贝效应:部分强化有分为四类:固定比率强化:
如计件工资。可变比率强化:如买彩票。
固定间隔强化(部分强化):如每周六检查卫生。在这一强化程式下会出现扇贝效应。
在一次强化后,个体的反应就会暂停,然后在下次强化到来之前反应率达到高峰,这一现象称为扇贝效应。可变间隔强化:不定期抽查卫生。
8、正强化:个体在作出某种反应之后,给予一个愉快刺激(如某种奖励、奖品等),从而增强其类似行为出现的概率。
负强化:个体在作出某种反应之后,让孩子摆脱厌恶刺激(撤销惩罚如免做家务),从而增强其类似行为出现的概率。
9、替代强化是指学习者通过观察他人行为所带来的奖励性后果而受到强化。如:教师表扬一个学生助人行为,班上其他人也花时间相互帮助。
看见广告明星穿某衣服迷人,你知觉到明星因受到注意而感觉愉快。
10、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学习所迁移的不是两个学习情境中的共同成分,而是学习情境中的(共同关系)
11、有意义的学习:奥苏贝尔提出:实质是符号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任意性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新的符号代表的观念与认知结构中的有关观念具有实质性的联系。“九八七十二和**七十二是相等的”
12、安德森将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关于是什么的知识,对事实、定义规则等描述)和程序性知识(关于怎么做,怎样进行推理、决策和解决问题。)
13、横向、纵向迁移:加涅把正迁移又分为横向迁移和竖向迁移两种。横向迁移,是指处于同一概念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
也指个体把已学到的经验推广应用到其他在内容和难度上类似的情境中。而竖向的迁移,是不同难度的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影响。
14、共同要素:伍德沃斯将形同元素改为“共同要素说“指在两种活动中有共同的成分才能发生迁移。
15、心智技能:一种调节和控制心智活动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有别于操作活动方式和外部语言,具有内潜性、简缩性、观念性的特点。
16、问题解决:指形成一个新的答案,超越过去所学规则的简单应用而产生一个解决方案。(加涅;关于三角形定理的推论)
17、精细加工策略:想象、口述、总结、做笔记、类比、答疑等。“学习医生讨厌律师这句话,我们可以附加一句律师对医生起诉了,来加强记忆。”
18、道德两难:科尔伯格开创道德两难故事法,是研究道德发展问题的重要研究方法。他设计了九个两难故事,包含两种尖锐对立的不同价值选择。“海因茨为救病妻偷药。”
19、人际协调的定向阶段。科尔伯格讲道德发展氛围三种水平六个阶段,其中习俗水平中人际协调的定向阶段:个体按照人们所称的“好孩子”去做,以得到赞许。“偷是不对的,互助是对的。”
20、丰富性原则:教学物理环境的创设要运用多种刺激方式,尤其要注意借助丰富多彩的教学物理设备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以及利用丰富多彩的大自然,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充分开发大脑左右两半球的功能,实现整体教学。
名词解释和简答。
1、最近发展区:在说明教学和发展的关系时,维果斯基提出最近发展区。指在确定儿童发展水平及其教学时,必须考虑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指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的帮助可以达到的水平,或是借助于他人的启发帮助可以达到的较高水平。
这两者之间的差距,即儿童的现有水平与经过他人帮助可以达到的较高水平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
2、多元智力理论 :2024年,加德纳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他认为智力由七种独立成分或模块构成,分别是:语言智力、逻辑—数学智力、**的智力、空间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关系智力、反省智力、自然观察能力。
加德纳强调,这几种都是各自独立的、不同类型的智力,而不是同一种智力的不同成分,每一种智力代表了以大脑为基础的一个能力的模块,这也是加德纳和传统智力理论的一个根本区别。评价:加德纳智力理论的创新在于突破了传统的智力范畴,提出了多维智力的理念,并相应引发了人们对教育、人才、智力开发、教育评价的思考;另外,既注重神经生理学证据,又不忽视社会文化作用,也使得其理论更具说服力。
因此,其理论在世界范围内对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都有极大的影响力。
3、教师期望效应:也叫罗森塔尔效应或皮格马利翁效应。人们基于某种情境的知觉而形成的期望或预言,会使该情境产生适应这一期望或预言的效应。
有两类教师期望效应,第一类为自我应验效应。即原先错误的期望引起把这个错误的期望变成现实的行为。第二类维持性期望效应,在此老师认为学生将维持以前的发展模式。
4、普雷马克原理:在强化时,可以使用这样一个原则——普雷马克原理。即用高频的活动作为低频活动的强化物,或者说用学生喜爱的活动去强化学生参与不喜爱的活动。
如“你吃完这些青菜,就可以吃肉。”
5代币制:斯金纳的强化理论中,将强化分为一级强化和二级强化。一级强化指满足人和动物的基本生理需要,如食物、水、安全、温暖、性等。
二级强化是指任何一个中性刺激如果与一级强化反复联合,它就能获得自身的强化性质。如:金钱,对婴儿它不是强化物,但当小孩知道钱能换糖时,就能对儿童的行为产生效果。
二级强化物也称为代币,使用二级强化物来塑造行为的方法叫代币制。
6、扇贝效应:在固定间隔强化(部分强化)中这一强化程式下会出现扇贝效应。在一次强化后,个体的反应就会暂停,然后在下次强化到来之前反应率达到高峰,这一现象称为扇贝效应。
7、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正强化、负强化与惩罚的区别)
1)正强化与负强化。正强化:个体在作出某种反应之后,给予一个愉快刺激(如某种奖励、奖品等),从而增强其类似行为出现的概率。
负强化:个体在作出某种反应之后,让孩子摆脱厌恶刺激(撤销惩罚),从而增强其类似行为出现的概率。回避条件作用与逃避条件作用都是负强化的条件作用类型。
2)惩罚和消退惩罚: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之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如体罚、谴责等)以消除或抑制类似反映的过程,称作惩罚。惩罚与负强化有所不同,负强化是通过厌恶刺激的排除来增加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而惩罚则是通过厌恶刺激的呈现来降低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
消退:有机体做出以前曾被强化过的反应,如果在这一反应之后不再有强化物相伴,那么,此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便降低,称为消退。因此,消退是减少不良行为、消除坏习惯的有效方法。
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
教育心理学 期末复习。第一章绪论。1 fuller 的教师成长关注理论 根据教师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把教师的成长分成3个阶段,所有专家型教师的成长之路要经历3个阶段,人们称之为 关注理论 新教师的思想和关注点主义集中在自我生存适应,而后逐渐转向关注教学任务和关注学生。教师成长发展的阶段实质上是教师从新...
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
1.教育心理学概述 学生与学习心理 识记教育心理学的定义与发展历程 理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及其基本作用。2.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识记心理发展 自我统一性 学习准备 最近发展区和关键期等基本概念。理解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心理发展与教学的关系,自我意识及其发展。理解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点,认知...
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
教育心理学。1 心理学 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2 心理动力 系统决定着个体对现实世界的认知态度和对活动对象的选择与偏向。它主要包括 动机 需要 兴趣 和 世界观 等心理成分。3 心理过程包括 认知过程 情绪过程 和 意志过程 4 认知过程包括 感觉 知觉 记忆 思维 和 言语 等。5 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