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
心理学》(《心理学新论》修订版) 姚本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一章绪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就是心理现象及其规律。
2.心理学的含义: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
3.心理现象的分类:
心理学的基本观点。
1. 心理与脑(心理对物质载体的依存性):
心理是物质的派生现象,它的产生需衣服于一定的物质实体。科学表明,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也就是说,人脑是人的心理活动的物质载体。
2. 心理与环境的相互制约性:
从心理的内容和源泉来看,人的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人脑与客观现实相互作用的结果。
3. 个性心理活动的主体性:
人的心理活动的主体性首先表现在心理是人脑的主观映像;其次,心理的主体性还表现在,人对现实的反映总是通过个体的主观世界的折射而实现的;第三,心理的主体性更表现在人对现实反映的主观能动性反面;最后必须指出人的心理的主体性最重要的特点在于人的意识性。人的意识是心理发展的最高水平,所以人的心理也可以叫做意识,有了意识人才能成为真正的主体。
心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1.科学心理诞生于2024年,2024年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有影响的心理实验室,开设了实验心理学,这标志着心理科学的诞生和独立,也意味着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发展历史的开始。
2.具有代表性的心理学派:
行为主义学派;格式塔学派;精神分析学派;构造主义;机能主义;
认知主义心理学,人为主义心理学代表着现代心理学发展的主要理论取向。
心理学的任务与意义。
描述:即对心理事实用科学语言予以叙述以便人们认识它;只说明事实的真相,不**问题发生的原因;
解释:解释是对个体行为做进一步分析,探索产生该行为的可能原因。
**:**是根据现有的资料,估计将来某一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控制:研究心理是为了有效的调整人的心理,使之利于社会,群体和个人的健全发展,这就是心理学的根本任务;
提升: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人,从事心理学研究,其主要的目的是提高人类的生活品质,也是其根本目的。
心理学研究的具体方法。
观察法:是指在自然条件下,对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从中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性客观观察法,自我观察法。
实验法:是指有目的的控制一定条件或创设一定的情境,以引起被试的某些心理活动来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实验室实验法,自然实验法。
调查法:可分书面调查和口头调查。
测验法:这是采用一种专门的测量工具,在较短的时间内,对被试的某些或某方面的心理品质做出测定,鉴别和分析的一种方法。
第二章注意。
注意的含义,特点,功能。
含义: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现象的指向和集中。
特点:指向性和集中性。
功能:选择功能,维持功能,调节功能。
种类:1.无意注意:事先没有预设的目的,也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又称不随意注意2.有意注意。
是事先有预设的目的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又称随意注意 3.有意后注意:是事先有预设的目的,但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
注意的品质:
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注意的分心。
注意的规律:
1. 无意注意的规律。
2. 有意注意的规律。
3. 有意后注意的规律。
注意的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1. 根据注意的外部表现了解学生的听课状态。
2. 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活动,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注意演讲板书技巧和教具的使用;
注意教学内容的组织和教学形式的多样化。
3. 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活动;提高活动的目的性,激发学习的动机,训练良好的注意习惯。
4. 运用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相互交替的规律组织教学活动。
注意力的培养。
1. 培养间接兴趣。
2.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4. 重视集中注意的自我训练。
第三章感觉与知觉。
感觉的涵义。
1. 感觉是个体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刺激的觉察。
2. 感受性是指人的感官对各种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
3. 感觉阈(yu)限是指引起感觉并持续一定时间的客观刺激量。
4. 外部感觉是个体对内部刺激的觉察,主要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觉。
5. 内部感觉是个体对内部刺激的觉察,主要包括机体觉、平衡觉和运动觉。
6. 视觉和听觉是最重要的感觉。
知觉的涵义。
1. 知觉是个体信息将感觉信息组织成有意义的整体的过程。
2. 感觉与知觉的关系:
联系:二者同属于认识过程,他们都是对事物的直接反映;感觉是知觉的基础,是知觉的有机组成部分,感觉越丰富,知觉越完整;知觉是感觉的深入与发展。
区别:感觉反映事物的个别属性,知觉是对事物整体的反映;感觉只和单一的感觉器官相联系;知觉是多种感觉器官协同活动的结果;感觉的产生是由事物的性质引起的而知觉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个体的知识经验。
感觉现象。感觉后象;感觉的适应;感觉的对比;感觉的相互作用。
知觉的特征。
知觉的意义性;知觉的完整性;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恒常性;知觉的理解性。
感知规律与科学。
1. 感知规律:目的律;差异律;组合律;活动律;调节律;协同律。
2. 遵循感知规律,提高教学效果,可以提高感知的成效。
3. 观察与观察力的培养。
观察目的性训练观察方法的训练观察准确性训练观察分析力训练观察重点训练观察积累训练。
第四章记忆
一、记忆的涵义。
1.记忆:记忆是人脑对有关信息进行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认知加工过程。
2.记忆的基本环节:信息的编码(识记);信息的储存(保持);信息的提取(再认和回忆)
3.记忆的分类 :
根据记忆的内容不同来分:形象记忆、情境记忆、语义记忆、情绪记忆、运动记忆。
根据记忆的目的性分类:有意记忆、无意记忆。
根据记忆的方式分类:理解记忆、机械记忆。
二、记忆的信息加工系统。
记忆的基本策略。
(1)注意策略(2)复述策略(3)精细阐述策略(4)组织策略(5)提取策略。
三、遗忘。遗忘:是之所保持的信息不能在使用时顺利提取出来。
遗忘的规律: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有先快后慢的特点。
影响遗忘的因素:
1) 记忆材料的性质。
2) 记忆材料的长度。
3) 个体的心理状态。
4) 个体的学习程度。
四、前摄抑制:先学习的材料对组织和回忆后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
倒摄抑制: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后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
五、运用记忆规律指导学生学习。
(1)合理安排学习内容和时间。
2)选择适当的记忆方法。
3)反复阅读与试图回忆相结合。
4)及时复习。
5)选择适当的复习方式。
六、记忆里的培养。
(1)唤起记忆的愿望。
2)增强记忆的信心。
3)教授记忆的方法。
4)培养自我检查的习惯。
5)讲究记忆卫生。
第五章想象与思维。
一、想象的涵义:想象是个体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产生新形象的过程。
想象的种类:
1)有意想象:有意想象是指事先有预定的目的的想象。
无意想象:无意想象是指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的想象。
2)再造想象:根据现成的描述而在大脑中产生新形象的过程。
创造想象:不是根据现成的描述而在大脑中产生新形象的过程。
幻想是创造想象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与个人生活愿望相联系,并只想未来的想象。
二、表象的涵义、特点、作用。
1.涵义:表象是表征的一种特殊形式,是认识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过度的桥梁。
2.特点:表象是以对客观事物的知觉为基础的具有明显的直观性;
表象还具有一定的概括性,表象的概括性是个体对知觉形象进行综合的结果。
3.作用:在人的认识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一方面表象以知觉为基础,与知觉有紧密的联系;另一方面,表象不为具体事物的知觉所限制,概括的反映事物主要的外部特征,为概括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感情基础。
三、思维的涵义、特征、种类
1.涵义:思维是一种高级的认知活动,是个体对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2.特征:概括性;间接性;问题性。
3.种类: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
辐合思维,发散思维。
常规思维,创作思维。
4. 思维的认知加工方式。
分析与综合。
比较与分类。
抽象与概括。
系统化和具体化。
5.问题解决。
表征问题。设计方案。
执行方案。评价结果。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情绪与动机。
对问题情景的知觉。
定势。功能固着。
原型启发。7. 思维的品质:
思维的敏捷性、创造性、深刻性、逻辑性、灵活性、独立性批判性逻辑性、广阔性;
最主要的就是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和创造性
8. 思维的培养:
敏捷性养成良好的习惯;
培养强烈的讲求效率的竞争意识;
培养说话和写字的速度;
保证正确前提下,日常思维训练始终要有数量与速度的要求。
引导学生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
深刻性提供感性材料,组织从感性到理性的抽象概括;
指导积极迁移,推进旧知向新知转化的过程;
强化联系指导,促进从一般到个别的运用。
指导分类、整理。促进思维的系统化。
创造性保护学生的好奇心。
培养学生的独立的个性。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第六章需要与动机
一、需要。1.含义:需要是指由生理上或心理上的缺失或不足引起的一种内部紧张状态,是个人活动积极性的源泉。
2.特点:需要的客观现实性、主观差异性、动力发展性、整体关联性。
3.种类:自然性需要与社会性需要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
二、需要的层次理论。
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
自我实现的需要。
三、动机。1.含义:动机是引起并维持人们从事某项活动,以达到一定目标的内部动力。
2.功能:动机的激活功能;指向功能;维持和调整功能。
3.动机的形成:
需要是动机形成的基础;
诱因是动机形成的外部条件。
心理学重点纲要
1.需要层次理论。2.情绪。3.恐惧条件反射 指患者对某种客观事物或情境产生异乎寻常的恐惧紧张,并常伴有明显的自主神经症状。患者所表现出的恐惧强度往往与他所面临的实际威胁不相称,患者明知这种恐惧反应是过分的或不合理的,但在相同场合下仍反复出现,难以控制。往往在某一事物或情境面前引起一次恐惧发作以后,...
心理学复习纲要
综合复习。1.概念 心理过程 人格 行为主义 精神分析 人本主义 神经元 大脑两半球功能一侧化 第二信号系统 内抑制 知觉 错觉 感受性 适应 社会知觉 成见效应 短时记忆 内隐记忆 系列位置效应 创造想象 创造思维 定势 心境 应激 道德感 情绪智力 需要 成就动机 归因 挫折 趋 避冲突 气质 ...
心理学复习纲要
心理学 复习纲要。第一章心理学概观。1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和行为的科学。心理与行为是内在与外在两方面,二者之间有着复杂的相互关系。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是一门交叉性应用科学。2.心理学的目标是描述 解释。和控制。心理学描述 解释 和控制的对象是心理和行为。年,德国人冯特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冯特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