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纲要。
第一章。心理与脑:1、脑是心理的物质器官;2、大脑是产生心理现象的机制;3、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及规律。
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集体对刺激产生的规律性反应。
非条件反射是在种族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先天反射活动。
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后天训练或学习建立起来的反射活动,是反射活动的高级形式。
巴普洛夫及其学派研究的条件发射,称为经典型条件反射。
斯金纳用白鼠实验提出的条件反射称为操作性条件反射或工具性条件反射。
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就是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
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兴奋与抑制过程的活动规律、分析与综合的活动规律、活动系统化的规律。
兴奋与抑制过程的活动规律:兴奋与抑制过程的扩散和集中;兴奋与抑制过程的相互诱导。
心理与客观现实。
1、客观现实是人的心理活动内容的源泉。心理反映的内容来自客观现实; 人的心理反映受社会实践活动的制约。
2、心理是客观现实的主观映像。心理反映是客观现实的主观映像; 人的心理是一种积极能动的反映。
3、心理是在实践活动中发生和发展的。时间活动是外部世界与主观心理相结合的桥; 人的心理正确与否也应在实践中得到证明; 人的心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心理发展:人的心理从出生到死亡都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这种不间断的有规律的心理变化过程就称之为心理发展。
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阶段性;连续性;程序性;个体差异性。
心理发展的动力:就是在青少年主题与客观事物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亦即在青少年不断积极活动的过程中,社会和教育向他们不断提出新的要求,由此引起他们的新的需要与原有的心理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便构成其内部矛盾。这一对矛盾在一定的环境和教育条件作用下发展变化,并推动青少年心理的发展变化。
1、新的需要时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内部矛盾中比较活跃的因素;2、原有的心理水平是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内部矛盾中比较平稳的因素;3、新的需要与原有心理水平的对立统一,构成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动力。
心理发展的条件:
1、遗传素质和生理成熟时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生物前提。
2、环境因素;
3、学校教育在青少年心理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学校教育能充分地利用青少年的遗传素质,对其发展施加积极的影响; 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深刻; 学校教育能影响青少年心理发展的方向和水平; 学校是引起青少年心理发展的主要环节。
4、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内因。
心理科学的产生和发展:
心理科学的产生是以2024年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正式的心理实验室为标志的。
心理科学的发展:四大心理学派。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也可以说是研究心理现象的事实、机制、规律和本性的科学。
心理过程:
1、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内部心理活动过程。
2、情绪情感过程: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某种态度体验。
3、意志过程:这种确立目的,制定计划,克服困难以达到目的的心理过程就是意志过程。
个性心理:1、个性倾向性—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个体意识倾向;2、个体心理特征—指能力、气质和性格等方面的特征及差异。
心理学的基本任务:1、描述心理现象的事实;2、揭示心理现象的规律;3、探索心理现象的机制;4、阐明心理现象的本性。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观察法。是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被试者的外部表现(如言语、表情和行为等)去了解其心理的方法。
2、实验法。是按照研究的目的,有计划地严格控制或创设一定的条件,以主动引起或改变被试的心理活动,从而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
3、问卷调查法。是一种将要调查的内容以问题的形式提出,设计成问题,让调查对象回答,以此来搜集研究资料的方法。
第二章。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英国教育家约翰洛克说:“教师的巨大技巧在于集中于保持学生的注意。
注意的外部表现:
1、集中注意时的表现:(1)适应性运动的出现;(2)无关运动的停止;(3)呼吸变得轻微而缓慢。辨别的主要方法是,观察学生的表情动作是否随着教师讲过的内容而发展变化,出现点头、微笑、欢欣、惊讶、厌烦等表情,即看他是否合拍。
2、由教学上的原因造成注意力涣散时的主要表现:(1)情绪上的变化;(2)行为反应。一是反抗或淡漠,二是寻求承认和注意。
注意的种类:1、无意注意:是指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做意志努力的注意;2有意注意:
是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作出一定的意志努力的注意;3、有意后注意:有预定目的,不需要做出一定的意志努力的注意。
注意的品质:
1、注意的范围:又称注意的广度,是指在同一时间内(十分之一秒)一是所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
2、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长时间地保持在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上,其标志是活动在某一段时间内的高效率,这是注意在时间上的特征。这是相对稳定的,潜伏着起伏,变化,或者叫注意的动摇(起伏)。
3、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时进行两种或几种活动的时候,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
4、注意的转移:是根据新的任务主动地把注意由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时间有先后)
感知觉:感觉就是人脑对于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感觉器官对直接作用于其上的刺激物各种特性或各个部分的综合反映,是人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的过程。
感觉(感受性)的种类:绝对感受性:是能够感觉最小刺激量的能力。绝对感觉阈限: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呈反比的关系。
记忆:是人脑对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记忆的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三个基本环节。
记忆的分类:从记忆的时间角度分类。
1、瞬时记忆:亦称感觉登记,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所引起的短暂记忆。特点:量大易衰退,时间短(2s左右),不加以记忆快忘记。
2、短时记忆:又称操作性记忆,指保持短暂且容量有限的记忆。一般保持时间在1分钟左右,记忆容量为7±2个信息单位(组块),时间短,复述可保持。
3、长时记忆:亦称永久记忆,是一个有巨大容量,可长期保持信息的记忆系统。永久性,时间长,量无限,保持方式:言语和表象。
记忆的品质:记忆的敏捷性(快);记忆的持久性(牢);记忆的精确性(准);记忆的准备性(活)。
想象:思维:是借助言语、表象和动作实现的、以已有知识为中介的对客观现实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
概括性和间接性是思维的两个特点。思维的基本过程一般表现为分析和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及具体化。
思维的品质:
1、思维的敏捷性:指善于迅速地发现、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思维能力。
2、思维的广阔性与深刻性:广阔性指善于从各个方面各个角度考虑问题、全面地考虑问题与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深刻性是指善于抓住事物的主流、深入事物的本质的思维能力。
3、思维的独立性与批判性:独立性是指善于独立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批判性是指善于从各方面检查自己的设想和别人的意见是否符合客观实际的思维能力。
4、思维的逻辑性:是指善于遵循逻辑顺序考察问题,所做推论具有充分的逻辑依据的思维能力。
5、思维的灵活性:是指能够从实际出发,善于根据事物发展变化机智地解决问题。
思维的各种品质是衡量一个人思维能力的重要依据,作为教师应明确各种品质的含义,并有计划地去培养与发展嘘声的思维能力。
一志五心”是指:立志,专心,好心,乐心,恒心,虚心。
情绪情感过程:
意志:是指人自觉地确立目的并支配和调节其行动克服各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意志是自觉的,但受客观现实制约的。
意志行动中的心理冲突:
1、双趋冲突:亦称接近-接近型冲突,它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目标同时吸引着人们,而人们只能选择其中一种目标是所产生的内心冲突。
心理学复习纲要
综合复习。1.概念 心理过程 人格 行为主义 精神分析 人本主义 神经元 大脑两半球功能一侧化 第二信号系统 内抑制 知觉 错觉 感受性 适应 社会知觉 成见效应 短时记忆 内隐记忆 系列位置效应 创造想象 创造思维 定势 心境 应激 道德感 情绪智力 需要 成就动机 归因 挫折 趋 避冲突 气质 ...
心理学复习纲要
心理学 复习纲要。第一章心理学概观。1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和行为的科学。心理与行为是内在与外在两方面,二者之间有着复杂的相互关系。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是一门交叉性应用科学。2.心理学的目标是描述 解释。和控制。心理学描述 解释 和控制的对象是心理和行为。年,德国人冯特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冯特被...
心理学复习纲要
心理学复习纲要2012.12.24 第一章心理学的概念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心理对物质载体的依存性,心理与环境的相互制约性 心理学有一个长期的过去,但只有短暂的历史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第三章 1.意识的涵义 意识的功能 2.注意的概念 功能 注意的种类 注意的外部表现 注意的品质 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