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研究方法》复习纲要

发布 2022-10-17 16:31:28 阅读 5666

1 科学研究的特征。

1.1 系统的实证。

实证是指以观察所得的资料来解决问题,系统是指科学研究是系统的、有结构的观察,根据观察的结果支持或是否定一些理论。有别于一般日常观察。

1.2 重复验证和同行评议。

科学研究得到的知识是公开的,也需要得到他人的认可。科学研究已经不是个人的行为,而是集体行为。

1.2.1直接验证。

简单重复原有研究。

1.2.2系统验证。

在原有实验上作部分修改,寻找研究结论的边界条件。

1.2.3概念验证。

采用不同于原有研究的方法,去验证原有研究的结论(方法的会聚操作)

1.3 可证伪性。

科学问题是具体的、可以用实征的方法找到答案的问题。

1.4 心理学研究的特殊性。

研究对象和研究者的特殊性(对象意识性、变量复杂、变量控制难以精确、人具有发展性、差异性)

研究过程的特殊性(主客体之间的互相作用)

研究方法的特殊性(考虑伦理、黑箱方法、较难确定因果关系)

2 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

从各种事实中归纳出一定的理论,即从个别或特殊的知识中概括出一般性的原则、规律和定理;根据这种理论演绎出各种有关假设,即从一般的知识出发,对特殊或个别现象作出推论和假设;以进一步的事实验证这些假设,从而进入科学研究的高一级水平。

2.1 理论及价值。

理论:一种能解释某些现象的具有逻辑关系的肯定陈述,是由一定的科学概念、概念间的关系及其论证所组成的知识体系。

归纳理论建构,逻辑基础是归纳推理,从特殊到一般,从事实到理论。

演绎理论建构,逻辑基础是演绎推理,从一般到特殊,从理论到事实。

价值:指导研究;整合已有知识;解释心理现象;**心理现象发展。

2.2 质和量的研究方法的区分。

质的研究基本特征:(1)在自然情景中寻求意义和理解,研究结果的解释依存于特定的情景。(2)研究者是主要的工具,只有人是质的研究搜集和解释数据的最理想的工具。

(3)采用归纳的研究策略。(4)呈现的是描述性结果。

取样:较多使用非结构化取样,最重要的是理论取样。通常用来发展或建立理论,是从经验或理论出发,以提供深度、多元化资料为标准,随数据的搜集和解释逐步选择特定的情景、人物、时间以及事件、直到到达理论饱和,即没有新信息可以用来进一步发展理论的状态。

例子:马斯洛“自我实现的人”的研究取样。

通过寻找威胁效度(validity threat)的证据来测试效度。方法:证伪法(找负面案例),三角验证(从不同数据**、研究者、理论视角和研究方法四个方面来说明研究结果),反馈法(把研究结果呈现给他人,获得他们的反馈意见),丰富资料法(对研究现象的细节描述详尽而完整)。

两类方法的比较。

3 研究的变量。

3.1 刺激变量、机体变量、反应变量。

刺激变量:是指已知的对有机体的反应发生影响的刺激条件,包括研究可以操纵和控制的环境特征。

机体变量(被试变量、主体变量):指被试本身对行为反应有影响的特征,这些特征可以分为稳定特征(性别、智力、人格;不能进行实验操作)和暂时特征(动机、疲劳)。

反应变量:由刺激引起的有机体行为的任何变化。

3.2 自变量、因变量、额外变量。

从实验研究的角度区分自变量、因变量和额外变量。

自变量:在实验中可以加以操纵的变量。

因变量: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被试反应特征。

额外变量:除了自变量之外,与因变量有关的变量,在实验中需要控制其对因变量的影响。

3.3 调节变量和中介变量。

调节变量:当一个变量的系统变化可能改变其他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时,这个变量就称为调节变量。

中介变量:考虑自变量x 对因变量y的影响,如果x 通过影响变量m 来影响y,则称m 为中介变量。

两者比较: 调节中介。

研究目的x 何时影响y或何时影响较大 x如何影响y

关联概念调节效应、交互效应中介效应、间接效应。

什么情况下考虑 x 对y的影响时强时弱x对y的影响较强且稳定。

典型模型y = am + bm + cxm + ey = c′x + bm + e3 m = ax + e2

m 的功能影响y和x之间关系代表一种机制,x 通过m影响y

效应回归系数c回归系数乘积ab

4 研究的效度。

研究效度是指研究真实、正确地揭示了所研究地问题的本质及其规律的程度,即研究结果符合客观实际的程度。

研究有多个阶段,在每个阶段中都要进行关键性的推理,其推理的恰当(即有很少竞争性的解释、且竞争性的解释不太可信)就反映了研究具有高效度。下面是一个验证性研究一般过程。

第一,产生一个反映理论含义的研究假设。(研究假设是否能对理论进行较好的检验)——构思效度。

第二,要选择一些操作定义来表征假设中所指的构念(变量)。(操作定义是否能好地表征构念)——构思效度、外部效度(操作定义明确便于重复验证,获取外部效度的条件)

第三,设计研究,测量各变量值,考察变量间的共变。(设计是否较好控制额外变量,测量的信度、效度,施测过程控制)——内部效度、外部效度。

第四,确定测量的变量是否真的像期待的那样共变。(使用恰当统计方法来分析数据)——统计效度。

4.1 内部效度。

在研究的自变量与变量之间存在一定关系(变量之间的共变关系)的明确程度。控制额外变量,减少竞争性的解释。

效度威胁:成熟,历史因素,被试选择偏差,研究被试非随机缺失,前测影响,实验程序不一致或处理扩散产生的效应,统计回归效应,多种研究条件与因素间的交互作用。

4.2 外部效度(生态效度)

研究结果能够一般化和普遍化到样本来自的总体和其他变量条件、时间和背景中去的程度,即研究结果的普遍性和适用性。总体效度指研究结果能够适用于被试所来自的总体的程度(取样的代表性,随机+一定的被试量),生态效度是指研究结果能够概括化和适用于其他研究条件和情景的程度(研究情景的代表性、设计的标准化)

效度威胁:样本代表性,变量的定义和测试方式,被试对测量的敏感性,多重实验的干扰,研究对被试的反作用(被试的反应性),实验者效应,情景的代表性,被试特征与实验处理的交互作用。

4.3 构思效度。

理论构思的合理性及其转换维抽象与操作定义的恰当性程度。

效度威胁:对构思缺乏明确的说明,单一方法和操作引起的偏差,构思水平的混淆,实验者期望和被试猜测,不同实验处理的交互作用。

4.4 统计检验效度。

是检验研究结果的数据分析程序与方法的有效性的指标。

效度威胁:数据的质量差,违反统计检验的假设,统计检验能力低。(当样本较小时,应进行统计功效分析,而不能仅凭统计显著性水平做出推论)

5 研究的设计。

5.1 研究设计的基本内容。

第一,明确研究目的与选择研究对象。

第二,选择研究方法与设计方式。

第三,确定研究变量与观测指标。

第四,选择研究工具与材料。

第五,制定研究程序与选择研究环境。

第六,考虑数据整理与统计分析的方法。

5.2 研究设计的类型。

5.2.1 相关研究设计(对因果推论的理解)

特征:(1)不区分自变量和因变量,不对变量进行操作。(2)相关研究不能证明因果关系,逻辑上会出现三种解释。

为什么用相关设计:(1)由于论理或实践的原因对某些变量不能进行操作。(2)对于某些变量的实验室操作会严重影响研究的外部效度。(3)相关研究允许测量的变化范围比实验研究广。

加强因果推论的方法:(1)通过变量的属性逻辑上排除可能的解释。(2)统计控制,使用偏相关技术排除第三变量的影响。

(3)根据变量间的时序关系从相关数据中提取因果关系。例如,交叉滞后相关分析。(4)采用实验设计来进行会聚操作。

5.2.2 组间比较设计(发展研究的设计:横向、纵向、时间滞后、时间序列;跨文化研究设计)

特征:(1)从两个及两个以上的总体中随机提取样本,来考察这些总体的差异。(2)对自变量的控制采用选择方式。

(3)典型的研究,发展研究、性别比较研究、跨文化研究。(4)组间比较时常见测量的等值性问题。做到等值性比较难,所以单一的测量操作威胁对研究结论有效性,称为单一操作偏差(操作定义单一)。

因此有必要进行不同测量操作的会聚操作。

5.2.2.1 发展研究设计。

以年龄为自变量,兴趣在于发现年龄的变化。

纵向设计:在跨越一定的时间间隔下对同一个样本至少测验两次的研究方法,是对年龄变化直接测量的唯一方法。

一些问题:(1)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经费;(2)由于“同辈人”效应的存在,影响研究结果的推论;(3)避免了选择偏差(selection bias),却存在选择性流失(selective bias)。(4)重复测试效应。

(5)测量时间和被试年龄的混淆。

价值:(1)直接对年龄变化的测量;(2)适合研究个体的一致性或个体变化;(3)适合研究个体早期的某特征与后期另外特征的关系。(4)适合对新领域进行探索、研究新能力形成和行为机制。

横向设计:在同一时间对不同年龄的样本进行测试,通过年龄差异推论年龄变化。

一些问题:(1)选择偏差。(2)年龄和同辈的混淆。(3)难以建立测量的等值性。(4)无法研究个体的发展和稳定性问题。

价值:(1)相对节省时间和经费。(2)没有因为重复测试带来的威胁。

时间滞后设计:

在不同的时间点上测量相同年龄的不同样本,这种设计方法不能提供年龄变化或年龄差异的直接信息,能够考察年代、测量时间或两个因素的结合的效应。有缺点,年代和测量时间的混淆。

复杂的设计:年龄——同辈——测试时间三个潜在因素,无法同时控制。

同辈(纵向)序列设计,从不同的出生年份的群体中抽取出来样本,并在相同的时间间隔内对他们进行重复测试。优势:(1)不存在年龄和同辈变量的混淆;(2)纵向比较不局限于同辈的群体;(3)包含了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4)同时也包含个时间滞后设计。

时间(横向)序列设计,包括两个(或多个)在不同时间执行的横向研究。不同时间的样本可以是独立的或相同的。

5.2.2.2 跨文化研究。

主要目的:考察文化因素对心理和行为发展的影响,区分出不同文化背景中心理现象的差异性和共同性。

主要方法:心理人类学方法和实验法。

心理人类学法要求研究者选取不同文化或心理行为特征作为研究变量,然后依据一定的标准从“人类关系区域档案”中选取恰当的文化或民族样本,然后加以统计分析,检验理论假设。这种方法很难用于有关个体的研究。

《心理学研究方法》复习

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复习资料。627下午 14 30 16 30 w104 一 单选。二 多选。三 简答。四 案例分析题。五 综合设计题。1.心理学研究的基本过程。1.1科学研究的特征p4 一 继承性。任何科学研究都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总是在前人或他人的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前人或他人有关科学研究的思...

期末复习心理学研究方法

1.学习心理学研究方法的意义 为什么要学习心理学研究方法?1 掌握有关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2 开阔心理学研究思路。3 提高评价研究的能力。4 初步学会做研究。2.系统性原则 系统性原则要求把心理现象放在一个有组织的系统中去考察,并且要用系统方法去考察。系统性的研究有助于把支离破碎的研...

心理学研究方法复习提要

心理学研究方法。第一章心理学与科学。一 名词解释。1 分析单位 就是具有所要研究的那些特征的事物。2 证伪性 所有科学研究都是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因为科学规律和理论都只能在一定的条件下成立,逾越其适用范围,科学结论就会变成谬误。因此,科学结论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它总是在一定条件下被证实,一旦超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