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心理学

发布 2022-10-16 05:08:28 阅读 9867

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类需要的最高层次是( b).a.归属b.自我实现c.尊重d.生理。

2.一个较长的学习内容,首尾部分记忆效果好,中间部分遗忘较多,这是受下列哪种因素的干扰?(d)

a.消退和干扰抑制b.倒摄和干扰抑制c.前摄和消退抑制d前摄和倒摄抑制。

3.一般在教学开始前使用〔a)来摸清学生的现有水平及个别差异,以便安排教学。a.

诊断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c.总结性评价d.非正式评价4在照度、距离和位i等发生变化的条件下,对物体的知觉仍旧保持不变,这是指知觉的(d)。

a.选择性b.理解性c.

整体性d恒常性。

5.成就动机可以区分为力求成功与避免失败两种倾向,力求成功者的成就动机(b)a.高b.低c与避免失败者一样d.与学习无关6.注意的两种最基本的特性是(b)。

a.指向性与选择性b指向性与集中性c.指向性与分散性d.集中性与紧张性7.以学生所在团体的平均成绩为参照标准,根据其在团体中的位置来作出判断和报告评价结果的评价是(a)

a常模参照评价b.标准参照评价c.配置性评价d.

正式评价8.把人格特质分为共同特质与个人特质的心理学家是(b)。a.

卡特尔b,奥尔波特c.霍兰德d.斯坦伯格9.

下面体现垂直迁移的具体事例是(b)。a.汉语拼音的学习影响英语字母的发音b.

"免”的概念的掌握影响“直角”“平角”等概念的学习c.“石份,字的学习影响“磊”字的学习。

d.在学校形成的爱护公物的习惯影响在校外的行为表现。

10.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规范和准则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具有评价意义的特性叫作( a)。

a品德b.道德c.个性d.人格。

11.奥苏伯尔认为。对若干概念之间的关系进行的学习是(b)。a公式学习b,命题学习c.原理学习d.推理学习。

12.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的,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 a)a.力技能b.思维品质c.思维程序d.能力或特性13一个人的对人、对己、对事、对物的态度是( d )

a.与生俱来的b,在先天因素基础上形成的c.是实践锻炼的结果d.通过学习而形成的。

14.性偏差是指少年性发育过程中的不良适应,如过度手淫、迷恋黄色书刊、早恋、不当性游戏、轻度性别认同困难等,一般( c〕.

a.不容易矫正b.容易矫正c.不属于性心理障碍d.属于性心理障碍。

15研究表明,学生座位的安排对于学生接受课堂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a〕。a.有影响b.没有影响c.几乎没有影响d有实质性影响。

16.群体规范会形成群体压力,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产生a()a.极大的影响b.

不大的影响c.积极的影响d.消极的影响17.

人际排斥的特征表现为认知失调,情感冲突和(a).a.行为对抗b.

不团结,不信任c拉帮结伙d.互相为难。

1 8.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情境是课堂的三大要素,这三大要素的相对稳定的组合模式就是( d )。

a.课堂情境b.课堂结构c.课堂形势d课堂教学。

19.为了减少误差,测验在编制、施侧、评分以及解释等方面都必须遵循一套(d)。a.严格规则b.系统规则c.标准规则d.系统程序。

20.教学评价的目的是对课程、教学方法以及学生培养方案(b)a作出分析b.作出判断c.进行评估d作出决策。

21.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标志是2023年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

22.根据记忆依存时间的长短。可以把记忆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种类型。

23.学生性格差异主要是指性格的特征差异和(性格的类型差异)24.学生的认知差异主要包括认知方式差异和(认知能力差异)。

25.发散性思维常被用作衡量创造性的指标+它的三个基本特征是:(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

26.根据技能的性质和表现方式,可将技能分为操作技能或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或智力技能)

27.归因即对自我行为的原因分析,包括三个成分:内外源、稳定性和(控制性)。

28.成就动机指人们在完成任务中力求获得成功的内部动因,它由两种成分构成:追求成功的动机和(避免失败的动机)

29.在信息编码过程中利用储存在长时记忆系统中的知识经验对进人到短时记忆系统中的信息加以组织,使之成为人所熟悉的,有意义的、较大单位的过程。称为(组块)30(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一个人身上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

31(情绪和情感)是指人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32(正迁移)是指一种知识、技能对另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产生积极的影响,即起促进作用。

33.所谓(变式)。就是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即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便突出本质特征。

34交互式教学旨在教会学生四种策略:总结、提问、析疑和(**_)_

35.集体___是群体发展的最高阶段,成员的共同活动不仅对每个成员有个人意义,而且还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36.学习策略主要有元认知知识和体验、学习的调节与控制以及(学习方法_)三个要素构成。37.

(自我意识的高涨)是导致初中生反抗心理出现的第一原因。38健康教育课的教学模式包括:诱导式、自我分析模式(主体参与模式)39.

具有感染性的、比较平稳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叫作(心境_)。

40.经过一定训练后。让被试在解决某个间题的同时大声说出头脑内进行的活动,事后由心理学家对之进行分析的方法叫作(口语报告)法。41.简述教育心理学与邻近学科的关系。

教育心理学既然有它自己独立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同时也有适合于它自己的研究方法,因而,它构成了心理学领域的一个独立的分支。但是,正如我们在分析对象任务时所提到的。

它与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中其他的一些学科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有时甚至有交叉、重叠。(1)教育心理学与教育学的关系:教育学与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侧重点不同。

2)教育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的关系:儿童心理学为教育心理学提供基础,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也有助于进一步阐明各年级阶段发展的规律。

3)教育心理学与教育技术学的关系:教育技术学是一门边缓学科。它是综合地应用教育。

学、心理学、生理学以及理工科的知识研究实现教育目标的最优手段、方法的一门学科。教育心理学的学习理论是教育技术学的理论根据;而反过来,由于现代化教学手段的采用,又为学习理论的研究开辟了新的途径。

4)教育心理学与学习心理学的关系:广义而言。教育心理学包括学习心理学,学习心理学是教育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就狭义而言,教育心理学要以学习心理学的研究为基础。42.简述影响态度和品德学习的内部条件。

1)认知失调。当自己的观点与他人的、社会的观点或风气不一致时,内心就会产生不偷快或紧张,就会试图通过改变自己的观点或信念达到新的平衡。认知失调是态度改变的先决条件。

2)态度定势。个人由于过去的经验对所面临的人或事可能会具有某种肯定或否定、趋向或回避、喜好或仄恶等内心倾向性。这种事先的心理准备或态度定势常常支配着人对事物的预料与评价,进而影响着是否接受有关的信息和接受的量。

3)道德认识态度、品德的形成与改变取决于个体头脑中已有的道德准则和规范的理解水平和掌握程度十取决于已有的道德判断水平。实施道德教育时。不应只注意道德教育的形式,进行道德说教,而应结合学生的思想认识和体验的实际情况、晓之以理。

43.简述智力的个体差异。

智力的个体差异表现在两个方面:①发展水平上的差异。不同的人所。

达到的最高水平极其不同;②智力的结构差异,即组成方式上有所不同。另外。人的智力发展有早晚差异。

有人“少年早慧”,有人“大器晚成”。44.简述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斯金纳认为,人和动物的行为有两类:一类是应答性行为;一类是操作。

性行为。操作性行为是有机体自发做出的随意反应二斯金纳认为影响操作性行为反应概率的因素主要有;①积极强化,如教师对孩子听话给予奖励;②消极强化;③无强化;④惩罚。由上述可见,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其目的都在一增加某一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因而是建立操作性行为的有效手段。

而无强化和惩罚,其目的均在于减少某一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因而是消除操作性行为的重要手段。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把学习看成是反应概率上的变化,把强化看成是增加反应概率的唯一手段。45.

简述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途径。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有关课程;(2)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3)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4)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缝康教育;(5)个别心理辅导或咨询;(6)小组心理辅导。46.简要回答发现教学的阶段及其原则。

1)发现教学经过四个阶段:首先,创设间题情境,使学生在这种情境中。

产生矛盾提出要求解决和必须解决的问题;其次,促使学生利用教材所提供的某些材料、所提出的问题。提出解答的i段设;再次。从理论上或实践上检验白己的假设;最后,根据实际获得的一些材料或结果,在仔细评价的基础上引出结论。

2)发现教学的四项原则:①教师要将学习情境和教材性质向学生解释清楚;②要配合学生的经验,适当组织教材;③要根据学生心理发展水平,适当安排教材难度与逻辑顺序;④确保材料的难度适中,以维持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47.

试论述当前中小学心理教育的误区当前中小学心理教育的误区主要表现为:

1)心理教育就是心理健康教育。心理教育包括心理素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两方面的内容。学校心理教育的重心是心理素质教育而不是心理健康教育重点是心理素质的培养。

2)心理教育就是搞心理测验。心理测验确实是心理教育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但。

不是全部。3)心理教育就是进行心理咨询。心理咨询只是学校心理教育的一个方面而不是心理教育的全部内容。

4)心理教育就是开设心理课。心理课侧重解决一般性、整体及共性的心理问题,而无法深人地解决特殊的个别学生的心理间题。

5)只有心理有病的人,才需要心理教育。心理教育主要是针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需要而开展的教育活动。

6)心理教育主要是针对个别学生展开的教育活动。

7)心理教育属于德育工作,只是团队工作者和班主任的任务。以上几点都属于心理教育的误区。

中学心理学

1.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学习结果称为 d a.学习目的b.教学目的c.学习目标d.教学目标。2.用小猫逃出迷笼的著名实验来解释试误学习现象的心理学家是 c a.苛勒b.巴甫洛夫c.桑代克d斯金纳。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a a.学与教二者相互作用的心理规律b.教学的心理规律c.学与教的心理...

中学心理学

四 品德心理。我国古代教育家不仅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而且特别重视品德及其修养的原则和方法。发掘这方面的遗产,对于我们今天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会有一定的启示作用。一 品德的心理分析。在道德认识方面,古人十分重视道德观念 道德原则的掌握。孔子把 闻道 看作比什么都重要,他说 朝闻道,夕死可亦 论语 里...

心理学 中学 试题

浙江省2008年10月教师资格认定培训考试心理学 中学 真题。一 名词解释 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 1.心理学 p3 2.韦伯定律 p47 3.学习 p99 4.投射法 p208阅。5.去个体化 p239 6.自我意识 p307 7.信度 p148 二 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10小题,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