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心理学

发布 2022-10-19 07:52:28 阅读 4720

第一章绪论。

心理学是一门与社会实践活动密切相联系的多分支科学。它已日益渗透到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中学教育心理学是中学教育与心理学相结合的产物,是心理学的重要分支学科之一。

中学教育属于基础教育,它在整个教育系统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探明中学教育中种种心理现象及其规律,对提高中学阶段的教育、教学质量,把青少年一代培养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人,对提高中华民族的素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第一节中学教育心理学的对象和性质。

一、中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二、中学教育心理学的性质。

三、中学教育心理学的体系结构。

第二节中学教育心理学的任务和意义。

一、中学教育心理学的任务。

二、学习中学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第三节中学教育心理学研究。

一、中学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原则。

二、中学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方法。

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中学时期是一个人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它包括少年期(从十一二岁到十四五岁)和青年初期(十四五岁到十七八岁)。中学阶段正处在一个人长身体、长知识、增才干、立志向,初步形**生观和世界观的关键时期。中学生以充沛的精力学习人类的各种科学知识,以远大的理想,豪情满怀地去探索人生的意义,因此,教育工作者应当了解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采取适当的教育措施,有目的、有计划地促使其心理健康地发展。

那么,心理发展的实质是什么?初中学生心理发展有哪些主要矛盾?高中学生心理发展有哪些主要矛盾?

这些问题都是本章所要阐述的基本内容。

第一节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一、心理发展及其一般特点。

二、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因素。

三、学生心理发展的动力。

四、教育与学生心理发展的辩证关系。

第二节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与教育。

一、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教育。

二、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教育。

第三章学习的基本原理。

学习基本原理是指导学生有效学习的基本原则和理论,它为成功地教与学提供重要的心理学依据。因此,这部分内容在中学教育心理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人类为了有效地适应和改造环境需要不断学习,中学生为了承担历史赋予他们的重任,则更需要学习,而且要集中时间专门从事学习。

如何使学生的学习更富有成效,除了要研究教学内容,教学原则和方法之外,还必须深入**学习的本质和规律。古今中外的教育家和心理学家们在**这方面问题的过程中,提出了种种理论观点。本章在阐明学习本质的基础上,将对一些有代表性的学习理论观点作一些介绍和简要评价,以便取其精华,为建立我国的学习理论做一些基础性的工作。

第一节学习及其类型。

一、学习的概述。

二、学习的类型。

第二节我国古代关于学习的。

一、关于学习过程。

二、影响学习的心理因素。

三、学习原则和方法。

四、品德心理。

第三节国外学习理论及其评价。

一、刺激—反应学习理论。

二、认知学习理论。

三、苏联心理学家的学习理论。

第四节学习的迁移。

一、学习迁移的概念。

二、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

第四章学习积极性。

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仅取决于客观因素的诸方面,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也受其主观因素的制约。就其主观因素而言,学生的智力水平、认知方式等智力因素固然对其学习效果会产生直接的影响,但在学习中各种非智力因素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非智力因素中,学习积极性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因此,探明这方面的问题,对于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一节学习积极性及其心理分析。

一、学习积极性的定义。

二、学习积极性的作用。

三、学习积极性的心理分析。

第二节制约学习积极性的因素。

一、客观因素。

二、主观因素。

一、创造条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培养学习兴趣。

三、学习动机的激发。

第五章知识的学习。

中学生掌握和应用基础知识是学习活动的主要任务之一。基础知识是人类认识的成果的高度概括,人类精神财富的精华。中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学习是通过理解、保持和应用三个基本环节来实现的。

在师生交互作用、协同活动的教学过程中,中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就是对教材中有关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从而达到理性上的掌握。中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对教材的持久记忆,叫做知识的保持。中学生依据所得的知识去解决同类课题的过程,就是知识的应用。

中学生只有能深刻地理解基础知识,巩固地掌握基础知识,灵活地应用基础知识,才能形成相应的基本技能及良好的道德品质。因此,知识的学习始终是学习心理研究的中心课题。

第一节知识的理解。

一、理解的概念。

二、理解的过程。

四、教学中促进理解的途径。

第二节知识的保持。

一、知识的保持与遗忘过程。

二、知识巩固的基本途径。

第三节知识的应用。

一、学生知识应用的主要形式与过程。

二、影响知识应用的因素。

第六章技能的形成。

中学必须在加强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使学生既善于动脑分析问题,又善于动手解决问题,不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增强社会适应性。中学生的学与习是不可分割的,只有学而时习之,才能把所获得的科学知识形成相应的技能。在中学生中,之所以有的成了运动健将,有的成了棋坛能手,有的成了青少年书法家,有的成了青少年发明家,无一不是学而时习之的结果。

中学生掌握技能的潜力很大,要把他们的这种潜力充分发挥出来,就必须认真研究技能形成的规律并根据技能形成的规律,用科学的方法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技能训练。

第一节技能及其种类。

一、技能的定义。

二、技能的种类。

第二节动作技能的形成。

一、动作技能形成的过程。

二、动作技能形成的标志。

三、练习曲线。

四、动作技能形成的条件。

五、动作技能训练的方法。

第三节智力技能的形成。

一、智力技能形成的过程。

二、智力技能的基本特征。

三、智力技能形成的条件。

四、智力技能训练的方法。

第七章智力发展与创造力的培养。

智力和创造力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认知因素,它们是随着学生个体的自然成熟,生活经验的积累与学校教学的积极影响而不断发展变化的,学生智力和创造力的个别差异对教学的影响是重大的,它不仅制约着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同时还影响着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相互作用的方式和结果。因此,发展智力,培养创造力问题,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在教学改革中**的竞争性课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中学教育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人的光荣任务,为了使学生适应当前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为他们今后独立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使他们不论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不断地充实和更新自己的认知结构,获得知识“再生产”的能力。

教师应当明确智力的实质及其与知识、能力的关系,智力的发展变化及其个别差异,分析创造力的心理成分,**在教学中发展学生智力和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有效方法和途径。所有这些都是本章阐述的基本内容。

第一节智力的发展。

一、智力及其结构。

二、智力的发展。

第二节创造力及其培养。

一、创造力的概述。

二、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第八章品德及其形成。

学生的心理面貌是由智力结构和道德品质两个基本成分构成的。一个人的智力才能表明他具有哪些为社会服务的实际本领,而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则表明他的态度和行为与社会要求的符合程度。学生优良品德的培养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社会职能。

使年轻一代具有优良品德,不仅可以使他们与社会现实保持积极的平衡,在集体中健康的成长,而且也会使他们将来能自觉地投入祖国“四化”建设,为推动社会的进步作出积极的贡献。中学生正处在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的品德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需要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培养。因此,**学生品德形成的过程和规律,就是本章论述的基本内容。

第一节品德及其心理结构。

一、品德的概述。

二、品德的心理结构。

三、国外关于品德结构的理论。

第二节品德形成过程的心理分析。

一、品德形成的过程。

二、品德发展的基本理论。

第三节学生不良品德的矫正。

一、学生不良品德的概述。

二、形成学生不良品德的原因。

三、矫正不良品德的心理学依据。

第四节中学生的品德评价。

一、中学生的品德评价及其心理效能。

二、中学生品德评价的方法。

三、提高品德评价效能的心理依据。

中学教育心理学

汉中市中学 职高 教师资格认证培训课程。汉中职业技术学院教育系王晓成。第一章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任务与方法。1 什么是教育心理学?它与学校教育是什么关系?2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它的体系包括哪些内容?3 为什么说教育心理学具有科学性质?4 教育心理学具有什么样的学科性质?它的研究范式是什么...

中学教育心理学

中学教育心理学 考试复习要点。第一章中学教育心理学概述。年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的著作 教育心理学 的出版确立了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新的独立的科学。2 教育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是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揭示教育实践过程中的各种心理活动的规律,为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服务,为我国教育实现 三个面向服务 教育心理...

中学教育心理学

第1章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任务与方法 1 第2章心理发展与教育 4 第3章学习理论。第4章知识学习。第5章动作技能与智力技能的学习。第6章问题解决与创造力的培养。第7章品德心理。第8章学习动机。第9章心理健康。第10章教学设计。第11章教学评价。第12章教师心理。章节重点。第1章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