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心理学

发布 2022-10-19 07:58:28 阅读 3758

一教师与教育心理学。

1.专家型教师应具有什么技能?

知识实体教育学知识特定内容的教育学知识。

2.教师的教学能力分三个方面:教学认知能力教学操作能力教学监控能力

3.专家型教师表现的方面:a 课时计划简洁、灵活,具有预见性 b 教学技能实现程序化、自动化 c教学监控能力强 d 采用深入的方法针对班级纪律问题制定计划 e善于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有很强的洞察力。

4.影响教师成长的因素有:个人因素(教师的知识、教育的基本理念、情感投入、个性品质、认知能力、教学能力、人际关系等)、环境因素(社会与社区、学校体制、学校氛围、教学小组或部门、课堂)、系统过程(专门手段和方法)

5.教师成长的阶段:关注生存阶段关注情景阶段关注学生阶段(最重要)

6.教师成长的基本途径:教研组的教学研究活动微型教学训练教学决策训练反思教学经验 (教师成长=经验+反思)

7.常见的反思类型:对于活动的反思活动中的反思为活动反思。

8.需要反思的内容有:认知成分批判成分教师的陈述。

9.反思的方法:反思日记详细描述交流讨论行动研究。

10.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景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有三方面:如何学习如何教学如何相互作用。

11.学生与教学的要素有: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有【物质环境】【心理环境】;心理环境是指集体氛围、班风、校风、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学校文化及社会文化等。

12.学习与教学的过程包括: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13.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实际意义?

a为教育教学实践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b帮助教师解决实际的课堂问题。

因为教育心理学不能直接告诉教师再按特定的情况下该做什么,它只是提供些一般性的原则、技术或手段,可对教育实践产生深刻的、间接的作用。但正确的决策还要依赖许多因素。

c提供各种研究方法和角度。

14.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实验研究、描述性研究、相关研究。

实验研究法有实验室研究和自然实验。相关研究有正相关、负相关或无相关。

15.教育心理学的创建。

夸美纽斯第一次明确提出教育必须遵循自然的思想;赫尔巴特提出要把教学理论的研究建立在科学基础上,而这个科学基础就是心理学;对教育心理学的创建突出贡献的是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

16.我国2023年出现了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数《教育实用心理学》。2023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

二中学生的心理发展和教育(重点)

1.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一直到死亡的过程中所发生的【有次序】的心理变化过程。

疾病原因引起的心理变化不属于发展。

心理包括心理过程(认知、情感、意志)与个性心理(个性倾向性、气质心理等特征)

2.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a 具有连续性与阶段性 b 具有定向性与顺序性 c 具有不平衡性 d 具有个体差异性。

3.青少年心理发展阶段:乳儿期(0-1) 婴儿期(1-3) 幼儿期(3-7)童年期(7-12)

少年期(12-15) 青年期(15-25) 成年期(25-65) 老年期(65以后)

少年期主要是指初中阶段,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充满独立性与依赖性、自觉性与幼稚性错综的矛盾。

青年初期主要指高中阶段,,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人生观相联系的情感成为了高中生占主要地位的情感。容易发生人格危机。

4.瑞士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

皮亚杰提出人的认知(思维)发展依次经过四个主要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0-2岁) 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

前运算阶段(2-7岁) 语言出现和发展,思维多表现为单向思维、静止性、自我中心、不和逻辑的推理。

具体运算阶段(7-12岁)重点标志是守恒观念的形成。

形式运算阶段(12以上)

总之,皮亚杰看来影响认知发展的因素主要有成熟、物理环境、社会环境和平衡化。其中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化过程在认知发展中起关键作用。

5.前苏联维果斯基认知发展论

解释了为什么有认知发展?怎样发展?

最大贡献——最近发展区(概念、意义)

最近发展区是指学生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

此理论说明了学生发展的可能性,意义在于教育者不应该只看到学生现在已达到的发展水平,还应该看到仍处于形成的状态,正在发展的过程。

6.教学支架:指在儿童试**决超过他们当前知识水平的问题时,教师所给与的支持和指导。

7.人格,又叫个性。是指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人格形成的过程就是个体社会化的过程。

8.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

他认为人格的发展包含生物的、心理的、社会的三个相互联系系而又独立的过程,在所著的《儿童期与社会》一书中把人格的发展分为八个相互联系的阶段,具体如下:

婴儿期(0-1岁)信任感对不信任感 :该阶段的基本任务是形成信任感。

幼儿期(1-3岁)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感 :该阶段的基本任务主要是形成自主性。

儿童早期(3-6岁)主动感对内疚感: 该阶段的基本任务主要是发展主动性。

儿童晚期(6-12岁)勤奋感对自卑感 :该阶段的基本任务是发展学习中的勤奋感。

青少年期(12-18岁)亲密感对孤独感。

**期(24-65岁)繁殖感对停滞感消极和积极两个可能性。

老年期(65-死亡)自我整合对绝望感。

9.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家庭教养模式学校教育同辈群体。

10.健康人格的建构(如何教育人)33页。

a 重视青少年人格的整体调节 b 帮助青少年进行积极的自我评价,获得自尊感。

c 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环境 d 引导青少年正确对待挫折。

e 引导青少年进行人格的自我教育。

11.自我意识是人格结构中的调控系统(核心)

自我意识是【个人对自己及自己与周围世界关系】的认识。从形式上看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即【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从内容上看,自我意识又可分为【生理自我】【心理自我】【社会自我】

12.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指导。

a 帮助中学生正确认识自己。

a 教师、家长应对其做出适当的评价与期望。

b 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

b 帮助中学生获取积极的自我体验。

a 尊重学生的人格。

b 帮助学生客服自卑感。

c 帮助学生提高自我控制力。

a 帮助学生通过实践锻炼其自我控制能力。

b 教授自我控制的策略和方法。

13.中学生的认知差异有:认知方式差异、智力差异。

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指个体偏爱的加工信息方式。有【场依存型与场独立型】、【冲动型与沉思型】

场依存型指人们对物体的知觉倾向于以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场独立型指人们对客观实物进行判断时,倾向于利用自己内部的线索作为参照,不易受外来的因素影响和干扰;在认知方面独立于他们的周围背景,倾向于在更抽象的和分析的水平上加工,独立对事物作出判断。

冲动型个体表现出很快的检验假设,他们不习惯对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性进行全面考虑,甚至有时在尚未搞清问题要求时,就对问题进行解答,因此他们完成认知任务时所用时间较少但出错率较高。沉思型个体则倾向于深思熟虑,即小心对待所面临的问题。

智力的群体差异包括智力的性别差异、年龄差异和种族差异等。男女智力的总体水平大致相等,但男性智力分布的离散程度大于女性。

智力的内涵是多元的,即包括言语智力、逻辑数理智力、**智力、空间智力、身体劳动智力、人际智力和自省智力,还包括自然智力和存在智力。

14.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定性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性格的个别差异表现在性格的【特征差异】和【类型差异】

苏联心理学家将性格分解为【态度特征、意志特征、情绪特征和理智特征】

三学习的基本理论。

联结学习的理论。

1.联结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通过条件作用,在刺激和行为之间建立直接联结。形成了用【刺激】与【反应】的联结来解释学习过程的联结理论,关键在于强化。

2.巴甫洛夫经典实验(条件反射理论)p50

经典条件作用有着共同的规律:

泛化(越相似泛化就越容易发生)、辨别、消退。

3.桑代克的试误说。

他认为学习的过程是通过盲目的尝试与错误而渐进的过程。

a 准备律指学生者在学习开始时的预备定势。即学习者有学习准备而又给以学习活动,就可引起满意;有准备而不给以活动则感到烦恼,学习者无准备而强制其活动也感到烦恼。

b 练习律指一个学会了的反应的重复将增加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结。

c 效果律指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结可以因导致满意的结果而加强,也可因导致烦恼的结果而减弱。

4.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

他认为个体的行为分类有两类【应答性行为】操作性行为】,在日常生活中人的行为大多数都是操作行为,它主要受强化规律的制约。

强化分【正强化和负强化】,正强化就是跟随某一行为后并能增强该行为反应的发生,如表扬某同学的关爱他人行为,接轨这类行为在班级中更多的发生。。负强化是指通过移去令人厌恶的刺激来加强某一行为的过程,如学生为避免受指责而认真学习,正强化又叫积极强化,负强化又叫消极强化。

惩罚不是负强化,强化无论正负都是加强行为的过程;惩罚是抑制行为的过程,只能是暂时停止行为,而不能**行为,惩罚要慎用。

5.联结学习理论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应用?

a 塑造或促进良好行为 b 消除不良行为 c 程序教学。

认知学习理论。

学习需要对整个问题情景进行直觉与理解,领悟其中各种条件之间的关系等。

6.格式塔的顿悟学习。

“格式塔”是德语“完形”的译音。

学习的实质:理论认为学习是对知觉的重新组织,是形成一种完形。

学习的过程:格式塔学派认为学习的过程是一种知觉经验的变化过程,并且这种知觉经验的变化过程不是靠渐进的尝试与错误,而是由突然的顿悟实现的。顿悟就是【一种突然的领悟与理解,是对情景全局的知觉,是对问题情境中事物关系的理解】。

理论强调【观察、顿悟、理解】等认知功能。

中学教育心理学

汉中市中学 职高 教师资格认证培训课程。汉中职业技术学院教育系王晓成。第一章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任务与方法。1 什么是教育心理学?它与学校教育是什么关系?2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它的体系包括哪些内容?3 为什么说教育心理学具有科学性质?4 教育心理学具有什么样的学科性质?它的研究范式是什么...

中学教育心理学

中学教育心理学 考试复习要点。第一章中学教育心理学概述。年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的著作 教育心理学 的出版确立了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新的独立的科学。2 教育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是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揭示教育实践过程中的各种心理活动的规律,为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服务,为我国教育实现 三个面向服务 教育心理...

中学教育心理学

第1章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任务与方法 1 第2章心理发展与教育 4 第3章学习理论。第4章知识学习。第5章动作技能与智力技能的学习。第6章问题解决与创造力的培养。第7章品德心理。第8章学习动机。第9章心理健康。第10章教学设计。第11章教学评价。第12章教师心理。章节重点。第1章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