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散步》
莫怀戚。学习目标。
1、积累“分歧、信服、霎时、委曲、嫩芽、拆散、水波粼粼、各得其所”等词语,掌握它们的读音及词义;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体会文章语言美,进而感悟文章的情感之美和生命之美。
3、让学生得到家庭亲情的熏陶,让学生体验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明白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会圈点勾画、批注及编写文段序号。
2、通过独立思考、深情朗读,品析精彩语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本学案的内容共分两课时。第一课时,在学案提供资料的基础上,学生自读课文,完成“课前预习”;第二课时,师生合作**,认真研究学案,完成质疑**,完成当堂检测及课后练习题和导学评价相关练习;规范书写。
学习重点。1、阅读课文,体会亲情,品味语言。
2、理解文章人物形象。
学习难点。最后一段的理解及以小见大的写法。
第一课时。学习小目标:
1、 了解散文的有关知识;积累关键词语;了解作家作品。
2、 自读课文,初步感知,体会作者表达情感。
学习重点:阅读课文,体会亲情。
学习难点:欣赏精巧别致,自然朴实的语言。
课前预习。教材助读。
1、走进作者。
莫怀戚,2023年出生,男,汉族。笔名周平安、章大明。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重庆人,当代作家。2023年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 现为重庆师范大学新闻学院教授。
散文《散步》和《家园落日》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曾著有系列**集《大律师现实录》,中篇**《诗礼人家》曾获“四川文学”奖。
2、了解背景。
文章写于2023年。莫怀戚父亲刚去世。照料了莫怀戚多年的母亲似乎一下子给抽调了了生活的目标,身体情况变得很复杂。
莫怀戚有个弟弟是医生,私下说,莫怀戚母亲处在丧偶综合症中,这是一个微妙的阶段,必须谨慎度过,最不能缺的就是子女的陪伴。
那次散步,就是一次陪伴。而与陪伴相伴的,就是对“生命”这个命题的感受和思考。
3、文体知识。
散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指的是广义的散文,在古代指的是一切不押韵的文章,但是古代没有“散文”这一个名称。散文”这个名称是“五四”时期才有的。狭义的的散文,指不讲究韵律的散体文章,包括杂文、随笔、游记等。
是自由的文体,不讲究音韵,不讲究排比,没有任何的束缚及限制,也是中国出现较早的行文体例。通常一篇散文具有一个或多个中心思想,以抒情、记叙、议论等方式表达。
预习。1、掌握字词,扫清阅读障碍。
1)给下列加点的字(或多音字)注音。
嫩(nèn)芽霎(shà)时桑(sāng)树水波粼粼(lín)
强(qiáng)壮背(bēi)起了母亲散步(sàn)
强背散。勉强(qiǎng我背(bèi)上的散(sǎn)文。
(2)解释下列词语(成语)的意思。
①霎时:极短的时间。
两全:顾全两个方面。
各得其所: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
预习自测。给加点词语加上拼音:
信( )服酷( )冬熬( )分歧( )
各得其所( )水波粼粼( )
背( )起了母亲背( )起了儿子
好像我背( )上的同她背( )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我的疑问。请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写下来,供课堂解决。
课内**。一、反复朗读课文,掌握关键词语,体会文章语言,了解文章大意。
二、小组合作**,整体感知文章。
1、从全文来看,这是一个怎样的家庭?
2、这篇散文通过写一家人“散步”,表现了怎样的情感道德?又是通过哪些细节表现的?
3、在“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怎样的分歧?最后分歧是如何解决的?解决分歧中,表现出“我”是怎样的一个人?
4、文章为什么把“我”背母亲,妻背儿子写得那么郑重其事呢?
我的疑问:请将你预习中未能解决的问题和有疑虑的问题写下来,待下一课时与老师和同学**解决。
四、课后训练:
1、抄写课文关键词语2遍,摘抄文中优美语句(两句以上)。
2、有感情的朗诵散文。
第二课时。学习小目标。
1、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体会文章语言美,进而感悟文章的情感之美和生命之美。
2、反复朗诵,让学生得到家庭亲情的熏陶,让学生体验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明白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学习重点:.
体会学习本文巧妙的构思和结构以及“以小见大”的写法。
教学难点:把握作者的情感,领悟文章的主旨,继承和发扬敬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课前预习。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煎熬( )2)波光粼粼( )3)一霎时( )
2、运用下列词语造句。
各得其所:分歧:
委屈:3、改正下面句子中的错别字。
1)树上的嫩芽也蜜了。(
2)我想折散一家人,终不愿意。(
3)儿子虽然很胖,毕竞幼小。(
4)不过,一切都取绝于我。(
课内**。一、质疑**:
一)理解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死去了。
2、但是春天终于来了。
3、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二)分组讨论,谈谈对这些句子的理解。然后发言,说出自己的认识。
1、“他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2、“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3、“…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的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三),仔细品读,说说文中景物描写的含义和作用。
1、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绿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
2、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四)分组讨论,读完全文,你认为本文在选材上有什么特点。
二、当堂检测:
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
我的母亲老,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
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
1、选文第①段从记叙的要素看,交代了散步的___和___
2、下边的文字是从选文中抽出来的,联系选文内容,放在哪儿最合适呢?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3、对选文第③段中“强壮”“高大”该怎样理解?请结合文意说一说。
4、为什么说“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把你的理解说一说。
5、下面两句话,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道德品质?
我说:“走大路。”
母亲)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课后反思。课后训练。
1、完成课后练习。
2、写篇关于《散步》读后感。
七年级上册语文参***。
1、散步。第一课时。
预习自测。信(xìn )服酷( kù )冬熬( áo ) 分歧( qí )
各得其所( suǒ )水波粼粼(lín lín )背( bēi )起了母亲背( bēi )起了儿子
好像我背( bèi )上的同她背( bèi )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课内**。二、1、和睦、互敬互爱、互相体贴。
2. 敬老爱幼。“我劝母亲散步”,“解决走大路和走小路的分歧”,“我’背起母亲,妻子背起儿子”
3. 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我”决定委屈儿子,母亲却要依从儿子,走小路。最后,“我”背着母亲,妻子背着儿子,走了小路。
表明了“我”是对母亲非常孝敬的一个人。
4. 因为小路难走,恐怕稍有闪失,摔伤了自己的亲人,因此走得很慢,很稳,很慎重。表现了他们的责任感,体现了“敬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第二课时。课前预习。
1.(1)煎熬( áo ) 2)波光粼粼( lín ) 3)一霎时( shà )
2.(略)3.(1)( 密 )(2)( 拆 )(3)( 竟 )(4)( 决 )
课内**。一、质疑**:
一)1.表达了“我”对春天久盼不至致使一些老人经不住严冬的折磨而死去的怅恨之情。也表达了“我”对母亲健康的担忧和焦虑之情。
2. 表露出“我”盼春春至的欣喜之情,对母亲的孝敬之情。
3. 一个“熬”字形象地写出了老母亲面对漫长的严冬身体和精神所经受的折磨之巨。
二)1.这句话写母子关系,母亲明理,儿子孝顺,相映成趣。
2. 这句话充满生活情趣,既表现了小家伙的天真、聪颖,又表现了家庭的幸福和谐。
3. 这句话含义深刻,突出了“尊老爱幼”的重大意义,形象地说明了中年人身上责任的重大。
三)1.通过对初春景色的描绘,显示了春天不可遏制的生机,同时暗示了熬过严冬的母亲将会获得新的活力)
七年级语文上册1《散步》学案 新版 新人教版
1 散步 学习目标 1.积累 分歧 信服 霎时 委曲 嫩芽 拆散 水波粼粼 各得其所 等词语。2.正确 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整体感知课文,理解人物性格,领悟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学习以小见大 结尾提升主题的写作方法,领悟本文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感情的方法。5.培养尊老爱幼 珍爱亲情 珍爱生...
七年级语文上册《散步》导学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 散步 导学案。学习目标 1 准确 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2 能够通过细节描写把握文中的人物形象。3 揣摩语词含义,品味赏析语言,体会语言中富含的浓浓深情。背景链接。散步 的写作契机。莫怀戚。散步 写于1985年 因为是发一种 生命的感慨 所以注定了它的抒 彩,因我不善...
七年级语文《散步》导学案
散步 导学案。年级班级姓名。学习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2.学习由小见大,从平凡的事中挖掘深意的写法。3.培养尊老爱幼 珍爱亲情 珍爱生命的情感。一 作者简介 莫怀戚,重庆人,当代作家。1966年初中毕业,到四川内江插队,1982年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现为重庆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