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

发布 2022-08-01 07:50:28 阅读 6803

1. 沁园春雪。

授课总时数:1 授课日期:2011 年 8 月 25 日主备人:陈春燕。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背景、把握大意。

2、学习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对偶。

过程与方法:

3、体会词作语言运用的准确性,描写的形象性,蕴含的深刻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

领略作者的诗情画意。

二、学习重难点。

1.重点。1、培养学生阅读才欣赏诗词的能力,体会词作展现的意境、作者表达的感情,从中接受美的熏陶。

2、理解作者通过对北方雪景的描绘所迸发出的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以及当今英雄空前的伟大抱负和无比坚定的信心。

2.难点。理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三、知识梳理。

1.词的知识。

词兴起于唐,盛于宋,配乐歌唱,句式不齐,也称长短句。一首词的字数、句数、段数、韵律、平仄,都有固定的格式,这就是词谱,词人依照词谱填词,词谱的名称叫词牌。比如《沁园春》、《虞美人》、《水调歌头》等。

今天学习的课文“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这首词的题目。

2.创作背景与发表。

这首词写于2024年2月。遵义会议确立了***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率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之后,领导全党展开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斗争。

在陕北清涧县,***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过后写下了这首词。

3、意象。诗歌中的形象,我们又称之为“意象”。是指诗人根据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加以艺术概括所形成的具有一定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的具体生动的人、物和自然景象。

意象是诗歌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客观的自然景物即“物象”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带上了诗人的情感色彩,赋予它灵性,便成了浸透着主观意愿的“意象”。

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多采用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刚托物言志,这里的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的“情”,咏物所言的“志”,即为主观的“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即作者的主观之意和客观之象融为一体的艺术形象。

四、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借助字典。词典来解决字、词障碍。2、运用圈点读书法加深对有关知识的认识。3、学生结合背景,合作讨论交流,教师点拨。

2、诵读法、比较鉴赏法。

五、学习过程。

一)出示目标流程(1分钟)

齐读目标。1、了解背景、把握大意。

2、学习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对偶。

3、体会词作语言运用的准确性,描写的形象性,蕴含的深刻性。

二)自学讨论释疑(8分钟)

1.自学指导。

1)熟悉课文题目、作者及有关的常识;

2)标上小节号,大声朗读课文;

3)查字典、词典解决生字词。

2.教师设问。

1)总写北国雪景的句子是?

2)作者以“望”统领下文,都望到了什么?

3)哪几句是虚景?

4)你认为动静结合的句子有哪些?

5)在下片中,能起到领起下文的字是?它领起哪些句子?

6)“江山如此多骄,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在结构上的作用。

7)结句“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有何寓意?

3.小组讨论。

在组长的带领下学生对自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进行小组讨论。

三) 练习实践互帮(8分钟)

1、练习诵读本诗,中差生读,优生指导、纠正,助其提高。

2、给本诗作批注。小组内对标注出的疑难问题进行重点交流。

如:1、“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山、原都是静物,却写它们“舞”和“驰”,为什么这样写?给你怎样的感受?

2、上阕末尾三句写的是实景还是虚景?从哪个词可以看出?这三句写出了怎样的意境?试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三句诗的意境。

3、在这里,作者把空间写得如此广阔,表现了他怎样的胸怀?又把景色写得如此壮丽,表现了他怎样的感情?

4、 这首词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四) 展示汇报梳理(15分钟)

展示本节课所讨论的部分重点问题。

1)“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运用比喻拟人手法,把“山”、“原”人格化。雪花飘飞是动态,说山原在、在“驰”是形象地写出了万里雪飘,变静为动,画面生动活泼,景色壮观无比!

2)从“须”字可看出这三句为虚景。(意境略)

3)歌颂了当代无产阶级革命英雄,表现了他热爱祖国山河的豪情及民族自豪感。

4)凝练、生动、表现力强。

2、完成课堂笔记。

1)课文“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这首词的题目。

2)对文中重难点的理解。

五)达标检测评价(8分钟)

基础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2)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2.指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1)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2)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3.按要求默写相关的语句。

1)词中总写北国雪景的句子是。

2)词中作者想象的一句诗。

3)这首词的主旨句是。

达标题。1.这首词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给你带来怎样的感受?

3.你读懂“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深层含义了吗?”

2. 雨说。

授课总时数:1 授课日期:2011 年 8 月 26 日主备人:陈春燕。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拟人、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体会它们在形象塑造、表情达意中的作用。

2、能够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

过程与方法:

通过作者对春雨形象的描绘和歌颂,领悟作者对儿童的关爱之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诗作,培养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感情。

二、学习重难点。

1.重点。赏析诗歌意象意境,把握诗歌内涵,体会作者感情,提高审美情趣。

2.难点。学习和运用生动形象、凝练精美的诗歌语言。

三、知识梳理。

1、关于作者。

郑愁予原名郑文韬,2024年出生于山东济南。童年随父辗转大江南北,2024年随家人去台湾,2024年开始发表作品,2024年赴美,在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班进修学习,获艺术硕士学位。此后一直保持沉默、很少发表作品。

2024年左右再度出山,“宝刀未老”,勤耕不辍,代表作有《错误》《水手刀》等,大多以旅人为抒情主人公,被称为“浪子诗人”。现旅居美国,为“现代诗社”成员,任耶鲁大学东亚文学系教授。

2、关于背景及相关资料。

雨说》是他复出之后于2024年写成的,此时诗人虽身在美国,却心系祖国,以满腔的热忱关注祖国儿童的成长。诗歌以新颖而鲜活的意象,灵动而多情的语言,抒发了对儿童浓浓的关爱之情,表达了对祖国未来真诚的祝福。诗人从小在炮火中长大,他深切体味过战争的苦难和流浪的辛酸,所以他更珍视童心的天真烂漫,也更能懂得“关爱”对童年的意义。

诗中“雨”成了温柔亲切的爱的使者,正寄寓了诗人真诚的希望。

四、学法指导。

诵读感悟法、联想想像法、评析欣赏法、**学习法。

五、学习过程。

一)出示目标流程(1分钟)

1、学习拟人、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体会它们在形象塑造、表情达意中的作用。

2、能够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

3、通过作者对春雨形象的描绘和歌颂,领悟作者对儿童的关爱之情。

4、通过学习诗作,培养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感情。

二)自学讨论释疑(8分钟)

1.自学指导。

1、注音。田圃( )禁锢( )留滞( )喑( )哑( )襁( )褓( )

1、“雨说”在诗**现了几次。主要表达了什么意思?

2.教师设问。

1、诗作是第几人称写作?是什么修辞手法?

2、在大地的期待中,雨悄然来到,为万物带来了勃勃生机。雨的家乡在**?它是怎么长大的?

3、雨做了这一切,它的来意是什么?

4、如何理解“只要旗子笑,春天的声音就有了/只要你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这句话?

5、雨的祝福是什么?如何理解?

6、理解诗歌的寓意。

3.小组讨论。

在组长的带领下学生对自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进行小组讨论。

三)练习实践互帮(8分钟)

精读诗歌,完成下题。

1、作者赋予了“雨”以人性化的表现,这样写好在**?

2、春天来了,你听了春雨对你说的话之后,想对春雨说些什么呢?

3、关于“春雨”的诗有许许多多。请你再查找一首写春雨的诗,并体会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四)展示汇报梳理(15分钟)

参看学习目标,各小组说说自己有哪些收获。

1、修辞方面。

2、关于雨的形象。

3、还可以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这首诗的理解。

五)达标检测评价(8分钟)

基础题。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禁锢留滞喑哑喧嚷蓑衣斗笠耸立襁褓。

2.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形容雨、雪、风、落叶等的声音。(

2)滞留,不流通。(

3)嗓子干涩发不出声音或声音低而不清楚。(

达标题。阅读课文,完成下列各题。

1.这首诗通篇都是“雨”到底要表达一个什么意思?

2.怎样理解“我来了,雷电不喧嚷,风也不拥挤”?

3.星星变奏曲。

授课总时数:1 授课日期:2011 年 8 月 29 日主备人:陈春燕。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朦胧诗及其审美特征。

2.感知诗中“星星”的形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诵读,体会诗歌的情景、意蕴和诗人的思想感情,理解诗歌主旨。

2.揣摩语言,品味诗句的丰富内涵。

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追求希望和光明的信念。

二、学习重难点。

1.重点。理解诗中所寄托的诗人的理想及了解朦胧诗的特点。

2.难点。星星”的象征意义。

三、知识梳理。

1.朦胧诗简说。

九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写景 议论 抒情的表达方式。2 背诵课文 默写课文。3 理解背景 把握大意。重点 难点 理解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学法指导 朗读,合作 评价方式 提问,默写,朗诵。教时 一课时。学习过程 一 检查预习。1 给加点的字注音 沁园春 莽莽 红装素裹 折腰 略输 稍逊 成吉思汗 今朝 分外妖...

九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

醉翁亭记 第 1课时 主备人 叶宗文审核。班级姓名授课时间评价等第。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朗读 背诵全文。2 理解作者 与民同乐 的思想。3 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4 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了解文中 也 而 等虚词的用法。过程与方法 以学生自主 合作学习为主,体会其文采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九年级上册语文《心声》导学案

学习目标 能复述故事情节,找出文中的主要矛盾冲突。理清 的情节线索,学习本文主要运用心理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写法 理解 的主题,培养平等待人的良好品质,树立对生活的信心。一 自主学习。知识链接 走近作者 黄蓓佳,1955年生于江苏省如皋县。1977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专业。1982年毕业后被分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