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导学案】
第九单元课题1:溶液的形成。
班级姓名自我评价效果。
课时达标】1.厨房中的物质放入足量的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a.食用油 b.白醋c.白糖d.氯化钠。
2.实验室配制溶液时,下列溶剂中最常用的是( )
a.酒精b.水c.汽油d.植物油。
3.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根据溶液具有均一性的特点来推理,蔗糖溶液应该是( )
a.无色透明b.上层溶液与下层溶液一样甜。
c.混合物d.水分、温度不变时,蔗糖与水不分离。
4.溶液的知识广泛用于生产、生活。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 b.面粉与水混合可形成溶液。
c.溶质只能是固体物质 d.硝酸铵溶解在水中,溶液温度会降低。
5.在盛有水的烧杯中加入以下某种物质,形成溶液的过程中,温度下降。这种物质是( )
a.氢氧化钠 b.氯化钠 c.浓硫酸 d.硝酸铵。
6.下列清洗方法中有乳化现象的是( )
a. 用洗涤剂清洗餐具 b.用汽油清洗油污 c. 用自来水洗手 d.用盐酸洗涤水垢。
7.指出下列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澄清石灰水中,溶质是溶剂是。
医用酒精溶液中,溶质是溶剂是。
锌和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后的溶液里,溶质是溶剂是。
8.碘是紫黑色晶体,可以溶解在汽油中,形成紫红色溶液。
碘的汽油溶液中,溶质是溶剂是。
甲、乙、丙三个同学分别画出下面的示意图,表示溶液中碘分子的分布(汽油分子没有画出)。
如果已同学的示意图符合事实,应该观察到的现象是。
根据你在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填甲、乙、丙)的示意图符合事实。
能力提升】
1.溶液在生产与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b.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
c.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d.外界条件不改变,溶质溶剂不会分离。
2.下列物质加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a.蔗糖 b.硝酸钾 c.植物油 d.高锰酸钾。
3.向如右图装置的试管中加入某种物质后,u形管右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降低,左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上升,则加入的物质是( )
a. 氢氧化钠 b. 硝酸铵
c. 浓硫酸d. 生石灰。
4.生产、生活中洗涤需要化学知识。下列有关洗涤问题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汽油可溶解衣服上的油渍b.洗洁精可乳化餐具上的油污。
c.用钢丝球洗刷铝锅,可延长其使用寿命 d.醋酸能洗去开水煲内壁的水垢
5.为了**相同条件下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某兴趣小组同学进行如下实验。(提示:本实验所用汽油与碘均不发生化学反应)
由图2所示现象可知:碘___选填“不”、“微”或“易”)溶于水。
图3所示试管中液体分层。上层紫红色溶液的名称是___说明碘在汽油中的溶解性比在水中___选填“强”或“弱”)。
碘易溶于酒精。若上述实验中汽油用酒精代替,振荡后静置,最终所得液体___选填“分层”或“小分层”)。
从稀碘水巾提取碘”是“海带提碘”工艺中的一个重要步骤,其原理类似上述图2中操作。工业实际生产时使用其他挥发性液体代替汽油,这种挥发性液体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6.实验室里将6.5g锌投入100g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回答下列问题:
该种100g稀硫酸中,溶质是 (写化学式),其质量为 。
生成氢气质量为多少g?(要求有计算过程)。
当完全反应后形成溶液,其中溶质的质量为 g。
化学导学案】
第九单元课题2:溶解度(第一课时)
班级姓名自我评价效果。
课时达标】1.在一定条件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是( )
a.很浓的溶液b.蒸发水分后能析出晶体的溶液。
c.降温后能析出晶体的溶液 d.加入该溶质的晶体,溶质不再溶解的溶液。
2.下列有关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全品中考网。
b.不饱和溶液的浓度一定比饱和溶液的浓度小。
c.饱和溶液一定是同种溶质在该温度下最浓的溶液。
d.饱和溶液一定是不能再溶解其他任何物质的溶液。
3.将4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冷却至20℃,有晶体析出,此时得到的溶液为20℃时的( )
a.饱和溶液b.不饱和溶液 c.稀溶液 d.浓溶液。
4.保持其他条件不变,使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下列方法中不可行的是 (
a.蒸发溶剂 b.升高温度 c.降低温度 d.加入kno3固体。
5. 某学生在一定温度下,向质量均为100g的四份水中分别加入一定质量的kno3固体,搅拌至充分溶解(如有不能溶解的kno3,则过滤除去),得到溶液。在实验中记录的数据如下:
则:根据上述数据分析,实验1得到的溶液属于___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下同), 实验2得到的溶液属于___溶液,实验3得到的溶液属于___溶液,实验4得到的溶液属于___溶液。
能力提升】
1. 溶液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 b.面粉与水混合可形成溶液。
c.稀溶液也可能是饱和溶液 d.溶液的上层浓度小,下层浓度大。
2. 下列有关固态物质饱和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饱和溶液就是不能继续溶解溶质的溶液。
b.同一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
c.将热饱和溶液降温时,一定会析出晶体。
d.饱和溶液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不饱和溶液
3.欲将某温度下的kno3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下列方法可行的是( )
a.加入kno3晶体 b.加水 c.降低温度 d.恒温蒸发水分。
4. 可以证实某硝酸钾溶液是20℃时的饱和溶液的事实是( )
a.降温到10℃时,有硝酸钾晶体析出
b.蒸发掉10**,有硝酸钾晶体析出。
c.20℃时,向原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钾晶体,溶液中硝酸钾的质量分数不变。
d.加热到30℃后,再加入硝酸钾晶体能继续溶解。
5. 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离不开水和溶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天然淡水经过沉降、过滤、杀菌消毒等净化后,可形成纯净物。
b.接近饱和的氢氧化钙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增加溶质等方法。
c.无法用水鉴别硝酸铵、氢氧化钠两种固体。
d.改变条件, 能够使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
6.烧杯中盛有一定质量、温度为80c、溶质为m的溶液,将其置于室温环境中,测定不同温度时析出固体m的质量。测定结果记录如下表。
若不考虑水蒸发对实验的影响,请回答下列问题:
65c时,该溶液是否为饱和溶液填“是”、“否”或“无法判断”);
将40c时接近饱和的m溶液变成饱和溶液,下列方法中一定能达到目的的有_ (填序号)
升温;②降温;③加溶质m;④加水;⑤加另一种固体n;
恒温蒸发水;⑦与40c时m的饱和溶液混合。
化学导学案】
第九单元课题2:溶解度(第二课时)
班级姓名自我评价效果。
课时达标】1.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对这句话理解错误的是 (
a.20℃时,100**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钠36g
b.20℃时,100g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含氯化钠36g
c.20℃时,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水与氯化钠的质量比为100:36
d.20℃时,将36g氯化钠溶解于100**中,所得溶液为该温度下氯化钠的饱和溶液。
d.t℃时,把31.6g氯化钠溶解在100**里恰好配成饱和溶液,则t℃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1.6g
2.要增大硝酸钾的溶解度,可采用的措施是( )
a.增加溶剂量 b.充分振荡 c.降低温度 d.升高温度。
3.如图是x、y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物质的溶解度大于y物质的溶解度。
c.降低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x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时,x物质的溶解度等于y物质的溶解度。
4.右图是某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30℃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 g。
50℃时,将40g该物质加入到l00**中,搅拌后得到的。
是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将该溶液降温到。
20℃时可析出晶体 g
5.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在 ℃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
t℃时,将40g甲放入50**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g;
将30℃接近饱和的乙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措施之一是 ;
若将t℃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g,分别降温至10℃,析出晶体质量较大的是 (晶体不带结晶水)。
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溶液导学案
第九单元溶液课题1 溶液的形成 知识梳理 1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物,叫做溶液。溶液。由和组成,溶质是以 或 的形式分散到水分子中间的,所以它的主。要特征是性和性。2 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 这种液体不稳定,静置后会出现现象。固体小颗粒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 这...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溶液
说课标说教材文稿。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溶液说课标说教材。各位评委 老师们大家好 我今天说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 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 能力,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化学第九单元《溶液》50道选择题
1.在家庭用的调味品中,与水充分混合后,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食用油b.食盐c.味精d.蔗糖。2.配制质量分数为20 的某盐溶液,需向100克水中所加盐的质量是。a.20克b.25克c.10克d.40克。3.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b.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