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溶液》溶液复习

发布 2020-02-22 18:43:28 阅读 5047

2015---2023年度第一学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一1 c—12 o一16 ca一40 s—32 mg一24

考点疏理。考点1】了解溶液的形成,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的概念;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以及几种。

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的温度变化。

1. 溶液是___或___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

叫做溶液。(物质间必须互溶,才能形成溶液)。溶液的基本特征溶液一般是透明的,但不一定无色。

如cuso4溶液为___feso4溶液为___fe2(so4)3溶液为___溶液由___和___组成,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通常不指明是什么溶剂的溶液,就是水溶液,其中水就是溶剂,溶于水的那种物质就是溶质。

[练习] 溶液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对溶液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液体b.溶液中只能有一种溶质

c.溶液中各部分密度不同d.溶液中各部分性质相同

2. .乳浊液是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洗涤剂有功能;乳化剂是将不溶于。

液体的油分散无数细小液滴,以使这些小液滴能随水流走,而不是使小液滴溶解在水中。除去油污的方法:①用___等溶解,②用洗洁精等洗涤剂乳化。

3.溶质溶解时有___和现象:

如等溶于水,溶液温度。

如等溶于水,溶液温度。

③如等溶于水,溶液温度。

练习] 小琪同学往右图所示的烧杯中加入一种固体物质,搅拌后,发现温度升高,石蜡熔化、塑料片掉了下来。 该同学加入的物质可能是。

a.氢氧化钠 b.硝酸铵 c.氯化钠 d.蔗糖。

考点2】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涵义,结晶的方法。

1. 饱和溶液是指在___下,向___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___继续溶解。

时,所得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反之是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理解概念要注意两点:(1)明确条件:一定温度和一定量溶剂,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2)注意判别是哪种溶质的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因为在一定条件下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却还可以继续溶解。

练习] 20℃时,将33 g食盐放入100 **中,食盐全部溶解,此时溶液质量为 g,再向。

此溶液加入3 g食盐又恰好全部溶解,则溶质为 g,现在溶液恰好饱和,此时溶液的质量。

为 g,再向此溶液加入3 g食盐,溶液的质量是g。

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

注:①适用于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液,除ca(oh)2和气体等除外,它们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

而降低 。②最可靠的方法是。

3、判断溶液是否饱和方法:看有无不溶物且量是否会减少或继续加入该溶质,看能否再溶解

4、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

饱和溶液不一定是___溶液 ;如饱和的石灰水溶液就是稀溶液 。

②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___溶液。

在同一温度下,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要比它的不饱和溶液__

5.降温结晶:热的溶液冷却后,已溶解在溶液中的___从溶液中以___的形式析出的过程。

晶体: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

结晶:在溶液中形成晶体的过程。结晶有两种方法和。

练习] 含有蔗糖晶体的溶液a,从冰箱冷藏室里取出放置一段时间后,晶体慢慢消失,形成溶液b。对于溶液a和b,下列说法中一定正确的是( )假设溶剂没有蒸发)

.溶液a和b均为饱和溶液溶液a和b 均为不饱和溶液。

.溶液a一定饱和,浓度ab

考点3】了解溶解度涵义,初步学习绘制溶解度曲线和查阅溶解度曲线。

1、固体的溶解度是指在下,某固态物质在___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

___叫做这种溶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溶解度的四要素:(定温百克剂,饱和单位克)

条件标准。状态单位。

2. 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 g,其含义是什么。

2. 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区别和联系:

1)相同点:都是表示某物质在溶剂中的溶解能力。

2)不同点:前者是粗略的,定性的;后者是准确的、定量。

3)联系:200c,在100g 水中:(s指溶解度)

s > 10g 易溶物质。

s > 1g 可溶解物质。

s < 1g 微溶物质。

s < 0.01g 难溶物质。

3.溶解度曲线。

1)涵义:表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改变而变化的曲线。

2)规律:①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___曲线为“陡升型”,如kno3。

少数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___曲线为“缓升型”,如nacl。

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___曲线为 “下降型”,如ca(oh)2。

3)应用:①可以查出同一溶质在不同温度下的___并根据溶解度判断溶解性。

可以比较同一温度下,不同溶质溶解度的大小。其中的两条曲线的交点表示。

曲线及曲线上面的溶液为___溶液,曲线下面的溶液为___溶液。

可以判断不同溶质的溶解度。

可以判断哪些溶质的溶液用哪一种结晶方法最便于使晶体析出:

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___的固态溶质要从溶液中析出,就采用___

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___的固态溶质从溶液中析出,就采用。

4. 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①溶质、溶剂的___或种类。

5.气体物质的溶解度。

(1)涵义:该气体在压强为101kpa,一定温度时的溶解在1体积水里到达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

2)影响因素成反比成正比)

考点4】掌握一种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1.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 ——溶质的质量分数:__的质量与___的质量之比。

2. 公式:

m溶质m 溶质。

溶质质量分数(w100100%

m溶液m溶质+m 溶剂。

练习] 在农业上,常需要用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来选种。现需要配制200kg这种溶液,需要氯化钠的质量kg,水的质量是kg。

3. 用固体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步骤及仪器:

12托盘天平、药匙、量筒、胶头滴管)

3烧杯,玻璃棒4)贮存:即是装瓶,盖上瓶塞并贴上标签。

4.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解度的关系式:

sw100%

100+s

练习]右图是a、b、c、d四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表是这些固体物质在部分温度时的溶解度。根据图表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a曲线表示kno3的溶解度曲线。

的溶解度小于a的溶解度。

c.要从a与d的混合物中得到a,通常采用蒸发溶剂使其结晶的方法。

d.60℃时将120gkno3放入100**中充分溶解后形成的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4.5%

5. 关于溶液稀释问题的计算。

原则: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

公式:m 浓溶液ⅹ a% =m稀溶液ⅹ b% =m 浓溶液+m水)ⅹb%, a>b)

练习]把100g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稀释为10%的硫酸,需要水的质量是多少?

6.代入方程式的已知量必须是纯净的,求出其它物质的量也是纯量;所以对溶液来说,代入方程。

式时,必须是___的质量。求反应后生成物溶液的质量有两种方法:

1)根据质量守恒的方法来求:

生成物溶液的质量=反应物的质量总和 - 沉淀量 – 生成气体质量(一般用这个方法较简便)

2)根据溶液质量 = 溶质质量+ 溶剂质量,来求溶液质量。

先求水的质量,即求反应物中的水量和生成的水量,那么生成物溶液的水量= 反应物中的水量+ 生成的水量。再根据上式便可求得。

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溶液溶液的形成

1 溶液。1 定义 一种或几种物质 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 的 的混合物,叫溶液。2 特征 性 溶液各部分性质相同。性 外界条件不变,组成不会改变。混合物。3 组成。4 常见的溶质 溶剂的确定 2.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现象。1 有的溶质溶解时,会出现 现象,表现为溶液的温度升高,如 浓h2so4。2 有...

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溶液

9 溶液。课题1 溶液的形成。一 溶液。1 概念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 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2 特征 均。一 稳定。均一 指溶液中任意一部分的组成和性质完全相同。稳定 指外界条件不变时 温度 溶剂量 气体压强等 溶质不会从溶剂中分离出来。3 组成 由溶质和溶剂两部分组成。...

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溶液复习学案

第九单元溶液 复习课学案 一 溶液。概念分散到里,形成就是溶液。特征 性 性。溶质概念叫做溶质。溶液组成 状态 态 态 态。溶剂概念叫做溶剂。水是常用的溶剂,但等也可以做溶剂。用途 二 溶解过程的吸热和放热现象。1 溶解过程中温度的变化。1 溶解时溶液温度升高。例如等。2 溶解时溶液温度降低。例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