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培训作业

发布 2022-07-17 14:20:28 阅读 6902

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回想沿着实践“课程改革”理念一路走来的点滴,真是感慨诸多。曾经,为了上好每一节课,几乎是“挖空心思”地备课、讲课,可到头来收效甚微。正当我迷茫时,“课改”之风吹来了,“课标”中明确指出:

“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这种理念如灯塔,给我指明了前行的方向。

而今,通过对“课改”理念的不断学习,加上本人的不断实践和反思,就如何在课堂落实“以学生为本”理念,我总结出以下几点:一、教学准备阶段:认真而全面这一阶段主要是备课,教师要潜心备“课标”、备教材、备教法。

首先,要“吃透”课标,做到心中有“纲”;教材,是联系师生对话的纽带,所以备课时教师要用心研究,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反思、总结,使之熟稔于心;其次,教师要精心构思“教学设计”,它可以说是一节课的“魂”,教学设计要根据文章的特点灵活设计;最后,还要精心设计学案,因为一个好的学案既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复习,还可以加深其对课文的理解。二、教学实施阶段:高效而愉悦教学实施阶段是关乎一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

课堂中如何体现“以生为本”理念,我觉得做好以下几点很重要。

新的课程改革理念下的语文课教学,应该生成一种开放的教学环境,通过组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然而,在传统的语文课教学中,只注重灌输传递,从而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默和格式化,缺乏生气和乐趣,致使教学效果大大降低。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创设各种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例如创设问题情境、形象情境、故事情境、实验情境或**情境等等,帮助学生尽快进入角色。

引导学生大胆质疑,独立思考,说事实谈体会,尽情表现个性,尊重学生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尊重学生的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化的过程。进而把语文课堂变成一个关注学生成长的乐园,成为师生共同学习、共同发展,快乐而充满活力的课堂。

一)、让生活走进课堂,放大和谐。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教育即生活。”生活就处处有语文,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把生活带近课堂,让小课堂变成大社会,让学生在小课堂中领悟生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促进师生教与学的联动与和谐。

如在教古诗《所见》时,在初读古诗,借助注释及字典理解了字词之后,教师**了一段录音,请学生闭上眼睛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并说出是根据诗中哪个词来想象的,要求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表达。有的学生边说边用动作表现牧童骑着黄牛唱歌的样子;有的学生用表演的方式再现古诗描绘的情景;还有的学生拿起了画笔;有的学生自编歌词,用歌声来表现画面。此时的教师在学生中间,时而朗诵,时而表演,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学生在尽情表现自己的同时想象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学习个性得以展示。在整过课堂中,学生是灵与肉的统一,心与情的和谐,学习效果大大提高。教师尊重了学生内心的感受和思维表达的差异,参与了学生的交流和讨论,既不失自然情感的流露,又不失对学生的引导与调控。

师生作为不同的个体,其生命活动的展现融合为一,相互感动,和谐成长。

二)、让人文走进课堂,丰富和谐。“语文课要以人为本,充满人文关怀,对学生要尊重其人格、理解其需求、赏识其个性、激励其潜能,真正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只有充满人文的课堂,才是和谐的课堂,才是有价值的课堂,才是师生生命延续的课堂。

人文教育强调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因此挖掘语文本身人文价值,是十分必要的。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应是一种民主、平等,相互协调、和谐发展的互动关系,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不搞“语言”、“思维”、“行动”上的“霸道”,而是在“润物细无声”的组织引导中,带领学生逐步建构和完善。

要尊重学生的独特的体验、感受和理解,让语文课堂的阅读成为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待学生的错误,在尊重、沟通、宽容、欣赏的氛围中,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更有“人情味儿”。如教学《落花生》一文,在组织学生讨论时做怎样一个人时,学生畅所欲言,见解独特。

教师这时既要肯定做人要像花生的观点,更要褒扬像石榴、苹果那样的人生观。外表美,敢于推销自己、展示自己的精神,在今天的形势下不正也需要这样的人吗?我们的语文教学不就是要培养、发展有创新、有个性的思维的学生吗?

显然,在我们的课堂上,即使学生理解有偏差,我们也要让学生很“体面”地坐下,尊重他们想法中合理的部分,“扬弃式”地处理,会让我们的课堂更加和谐。

三)让竞争走进课堂,促进和谐。根据中学生好胜心强的心理特点,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引入竞争机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课堂上创设问题抢答、小组答题竞赛,可允许先回答正确的学生当“小老师”,教师运用适当的激励语言,“看谁说得最清楚”,“谁的方法最简便”,“哪个小组合作的既快又好”,最大限度的给学生创造表现自我的机会,展示学生的个性。

如在教学文言文《宋定伯捉鬼》时,究竟应该如何看待“宋定伯”和“鬼”这两个形象,我让同学们开展辩论会,有很多的同学都从正面肯定了宋定伯的机智勇敢,却有几个同学提出了相反的看法,他们认为鬼诚实善良,虽然是鬼,但并未蓄意去欺骗或伤害人鬼,可是却被宋定伯一味地欺骗,宋定伯先让鬼背着自己赶路,并利用鬼的善良套出鬼的禁忌,然后将鬼带到集市上变成羊,最后买掉,“得钱千五百乃去”,所以觉得鬼很可怜,值得同情。反倒是宋定伯阴险狡猾,面目可憎。正可谓“横看成岭侧成峰”。

实践证明,把竞争带进课堂,会使课堂更加和谐融洽。

四、关注学生成长,实施发展性评价,是构建和谐语文课堂的助推器。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流动的过程,教学活动中随机性、生成性、偶发性的教学行为都为教师的点评提供了契机。课堂上教师要及时调控、指正、辩驳,进而达成协议并形成共识。应该说课堂的情景性评价为激励学生进行创新思维提供了机会,课堂上呈现的不同言论,尽管有的是错误的或好似不全面的,但都反映了学生真实的思维活动,教师进行即时性评价就能达到为他们拨开云雾、识别真伪、提高认知能力的目的。

评价的基本目标是为了教育并促进学生的表现,而不仅仅是为了检查学生的表现;评价是为学习服务的,其目的在于提高学习的效率,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源泉。课堂评价性语言除对学生的发言内容作恰当合理的点评外,还包括对发言质量及态度进行表扬或批评。同样的目的,因表达方式不同,达到的效果也大不一样。

马克·吐温曾经说过:“只凭一句赞美的话,我就可以活上两个月”。事实证明,马克·吐温的话说出了大多数人的一个共同心理。

表扬和激励是世界上永远听之不厌的最为优美的语言,语文学科是所有学科中最能使学生得到肯定和赞美的科目。语文素养不是用一两次考试就能体现出来的,强烈的学习兴趣、良好的读写习惯、独特的文化体验和不竭的创造激情才是最为珍贵的语文“成绩”,才是最为持久的快乐源泉。表扬,即使是表扬一个暂时“错误”的答案,也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因为这一次表扬会催生千百次尝试;激励,哪怕是激励一位“满目创痍”的学生,也能产生令人惊喜的结果,因为这一次激励会克隆千百个优点。

和谐是一种美,更是一种境界。如果我们不仅把它们看作是一种教育理念,还当作是一种美的境界的追求,一定能逐步地做得更好,身心陶醉于其间。总之,实施和谐教育,构建和谐课堂,不仅是素质教育现代化的进程向我们提出的新要求,更是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培养造就高素质一代新人的需要。

远程培训作业

1.为什么要设置中学教师专业标准?答 教师对自己 专业认同,对社会 专业问责。专业标准是专门职业必备的构建,对教师 内心的统一性 对学校 标准的统一性 对公众 标准的统一性。专业标准是 聚沙成塔 的基础,是混凝土构建中的 钢筋 专业标准是明确的方向。即为了促进中学教时专业发展,建设高素质中学教师队伍...

远程培训作业

第一题 我是一名中学语文教师,通过王丽老师的听课札记,我就像看到了一个小学五年级的语文课堂,联系自己的教学实际,我想谈三点。1 一个好的语文老师,应是一个充满激情的人,唯有自己先融入文本,理解并升华文本的意蕴,才能以真挚的热情,激活学生的思维,感染学生的情感,一堂语文课才能真正灵动起来。很多年前,我...

远程培训作业

用爱心来感染学生。小敏是我班非常调皮的一个学生,对什么事情都满不在乎,学习成绩非常差,班级活动也不参加。无论老师怎么劝说,就是毫无效果,对此我伤透了脑筋,好多次真的想放弃这个学生。一天中午,我骑着电动车回学校,正好看见小敏在我的前方大摇大摆的走着。怎么办呢?是装着没看见继续往前骑,还是打招呼让他坐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