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模块一作业

发布 2022-06-25 23:40:28 阅读 2477

1、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有效的教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在执教《认识分数》这一课中,注重从生活实际从科学的角度看,各种不同的解题方法都有优点和局限性出发,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认知规律,以多种方式灵活地启迪和调动学生学习的欲望,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

并提供丰富的操作素材,让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中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建立直观形象的数学模型,获得成功的体验,提升学习的自信心。综观全课,在教学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课堂上学生是“主角”,教师只是一个“配角”,把时间和空间都充分地留给学生,关注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思维等方面,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才能达成共鸣,才能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习。

整节课,教师始终保持着一种平和的心态,尊重、平等对待和信任每一位学生。从细微的动作、和蔼的眼神、亲切礼貌的教师用语中,缩短师生间紧张的心理距离,使学生产生与教师合作的热情。如:

请你说一说。你说得很完整!你们很会动脑筋!

等等这些话语让听者感受到是发自内心的,体现了亲情、人文的关怀。使学生在精神上获得了极大的满足,也为课堂营造了一个极力探索的氛围。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堂教学应强调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的知识经验和生活背景出发,在研究现实生活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数学,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这节课,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从学生熟悉的“郊游时分食物这一情境入手再到拓展应用中展示学生身边熟悉的**以及找一找、说一说生活中喜闻乐见的表示几分之一的事物,不仅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于生活,扎根于生活,还逐步培养了学生形成运用数学的意识。

传统的教学中,知识的形成过程是教师讲的。教师的讲授代替了学生的操作与思维,学生无法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本节课,教师充分地给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

学生通过课件演示,形成了对分数意义的表象认识,然后又在具体的折一折、涂一涂的基础上进行交流、表述,并展现了不同的图形判断、理解。学生通过直观的操作、演示、观察及联想,对分数表示的意义是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深刻。由最初的表象“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可以用分数二分之一来表示,逐步发展到建立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一,可以用分数几分之一来表示。

这些数学知识并不是在教师直接地灌输中给予的,而是孩子们自己体验到的,并形成了一定的技能,获得了积极的体验,发展了数学思考能力。

总之,整个教学过程,教师敢于放手,把时间和空间交给学生,让他们通过操作,观察,思考,交流去获取数学知识,获得思维的绽放,焕发生命的活力。 这样学生不但认识了分数而且更好的了解了分数的意义。

模块一2、运用合理的数学猜想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他们积极投身到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去,促使他们产生**知识的欲望,提高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创造力。 1. 从科学的角度看,各种不同的解题方法都有优点和局限性2.

这种解题策略多样化,是新课程对教学提出的新要求。

2、案例分析正1解读新课程标准,倡导**性学习新近颁布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展学生主体性的**性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发现、探索和研究,获得更多的学习体验和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的和谐发利用教材插图,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是思维的外在表现,语言的发展和思维的发展密切相关,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能促进他们思维的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每一幅插图启发学生说,首先鼓励每一位学生试说,并且不作统一要求,让每个学生把自己所观察到的说出来,接着再同桌互相说,这样学生对内容的理解也进了一步。

例如:在教学“比大小”时,可先出示主题图,让学生先观察并说说图中画的有什么?学生通过观察,可能会说:

“图上画有猴子和一些水果。”还可能说:“图上有3只猴子和4个梨、3个桃、2个香蕉。

”对这些同学的回答,教师要给予肯定。然后教师再单独出示3个猴子和3个桃,问:“谁多谁少?

”学生可能会说:“一样多”。教师可引导学生:

“谁能把话说得完整一些?”从而引导学生回答:“猴子和桃子一样多。

”这时,教师再出示3个猴子和2个香蕉,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学生可能说:“猴子多,香蕉少。”教师再出示3个猴子和4个梨,学生可能说:

“猴子少,梨多。”教师可以引导:“刚才你们说猴子多,现在又说猴子少,到底猴子是多还是少呢?

猴子、香蕉、梨这三种水果比较,谁比谁多?谁比谁少?谁最多?

谁最少?这句话怎样说合适?请同学们小组讨论讨论。

”这样,学生带着问题去讨论,讨论时各自都发表意见,每个人都有说话的机会。然后,各组代表汇报:“猴子比香蕉多,香蕉比猴子少;猴子比梨少,梨比猴子多;梨最多,香蕉最少。

”这样既让学生学到了知识,明确了物体的大小多少是从比较中得到的,又让学生把图的内容说得连贯、完整、具体,从而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判断、综合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数学知识是比较抽象的,而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同时也保留着直观动作思维形式。教师要从学生年龄特点和思维特点出发,本着数学**于生活这一事实,自始至终都要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引入课题,创设操作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通过观察来理解数学概念,掌握数学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例如:在教学“7的组成”时,教师可先让学生拿出7根小棒,再让学生把这7根小棒分成两堆。放手让学生自己摆小棒,很快学生马上就得出不同种分法,这样,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很快就得出了7的组成。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提倡让学生在做中学”。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力求领悟教材的编写意图,把握教材的知识要求,充分利用学具,让学生多动手操作,手脑并用,培养技能、技巧,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通过摸一摸、摆一摆、拼一拼、画一画、做一做等活动,使学生获得数学知识,在操作中激起智慧的火花,进行发现和创造。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可见,合作学习是新课标倡导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和教学组织形式,它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教学“分类”第二课时,“按不同标准来分”时,教师可让学生以4人一组的形式学习,每个人把自己文具盒里的铅笔都拿出来,集中在一起,摆放在桌子上,组内先观察,再讨论,最后动手把自己认为一样的分在一起。分完后,教师请每一组派一个代表给大家汇报:你们组是怎样分的?

按什么标准分的?经过讨论交流,学生们会想出十几种不同的方法。如:

1. 按铅笔的颜色分;2. 按铅笔的长短分;3.

按铅笔中有没有橡皮头分;4. 按铅笔有没有削过分;5. 按笔杆上有棱和没棱分;6.

按笔杆上的花纹来分……

这样教学,既发挥了学生之间的互补作用,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使学生的思路得以开拓,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锻炼。

总之,新教材为我们教学改革提供了极为方便而丰富的资源,它系统有效地培养和开发了学生的智力,给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场地,也给师生交往、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交流提供了条件。在日常教学中,要不断贯彻新课标的指导思想,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在新课程教学中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我们**、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勤分析,善反思,不断总结,我们的教学才能取得不断的进步。

数学模块一作业

谈谈数学十年课程改革取得的成效。新课程改革从2001年开始至今已有十年之久,十年来,我们努力探索,大胆实践,认真思考,把课程实施落到了实处,收到了明显的成效。十年来,教师的知识观 质量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原来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转到注重学生态度 情感 人格 能力的发展,由过分追求学科的严密性转到注重数...

小学数学模块一作业题

一 教学反思对小学数学教师专业成长具有哪些重要价值?答 1 构建相互尊重 民主平等的交往环境 2 以身示范,为学生树立良好的交往榜样。3 因人而异,采用不同的交往策略 4 提高整体素质,注意避免运用失当的交往方式。二 小学数学教师提升交往沟通能力的实践策略有哪些?答1 教学反思帮助小学数学教师客服职...

模块一作业答案 数学

1.下面是 认识分数 片段的教学设计,请说出这样设计的好处。1 学生小组活动,用各种形状不同的纸片,通过折一折,涂一涂得出这几种图形的二分之一。2 学生用同样的正方形纸折出了四分之一。教师抛出疑惑 你们折的四分之一面积一样大吗?答 活动一使学生从中体会到 虽然纸的形状不同 折法不同,但都把这张纸 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