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请以“发现与创造”、“材料与工具”、“设计与制作”和“行为习惯”等为关键词,谈你对“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学习目标的深入理解。
答:小学美术课程把学习内容定义为造型。表现、设计。
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4个学习领域并且始终贯穿整个小学美术学习过程。
其中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是实践课程,是把所学内容由理论变为直观形象的课程。
发现与创造是学习这一领域必须具有的前提条件,艺术**于生活,美术教学不是死板的,套式的教学,我们在教学中不愿意重复的做那些复制别人作品的行为,因此,我们要善于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艺术的题材随处可见,就看你能不能发现。我们要善于在教学中找到鲜活的、有趣的题材。有了这些题材,学生才能更有激情的创造作品,才能使艺术永远保持活力,发现是前提,是引子,而创造是冲动,是欲望的发挥和拓展。
材料与工具是学习这一领域必须具备的物质条件,艺术的创造首先要有必要的材料与工具。要把心中的创造欲望设计变成实实在在的没的东西,就需要用到材料与工具,选择的材料与工具关系到以后创作工作的顺利与否,材料的准备充分才可以将自己的想法和构思变成现实,而工具的得心应手更是工艺品制作过程中的润滑剂,二者互为补充,缺一不可。感受各种材料的特性,合理利用多种材料和工具进行创作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更使学生明白了材料和工具在美术课程中的重要性。
设计与制作是这一学习领域必须具备的创作过程,只有在生活中发现了美的题材,激起了创造美的欲望,并准备好了必要的材料和工具,那么如何创造美就成为了创作过程必须解决的问题。设计的过程就是审美的二次提升,就是运用已经学到的美术知识和技能进行二次创作的过程,如果说设计是想象,是目标,那么制作就是把这一想象,这一目标变为现实的过程,制作是手与心的高度融合,是把美术美妙的灵感转化为画面的美妙时刻,而这一时刻正是美术创作者享受美的过程。
行为习惯亦是这个学习领域乃至于整个美术学习过程最为重要的中心目标,当以上几个环节连环并固定养成习惯之后,设计。应用就会变成一个创造不竭的良性循环过程。而且,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快乐,情感得到宣泄,动手与动脑能够很好的结合,都是我们在学习美术课的过程中所实现的教学目标,当这一行为成为习惯以后,就将美术学习上升到了学生的德育教育和日常行为规范。
总之,“发现与创造”、“材料与工具”、“设计与制作”和“行为习惯”都是设计。应用这一学习领域乃至整个美术学习的学习目标的体现,仔细分析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充分运用各个因素有利条件,逐个去开发与培养,我们的美术课程学习就会登上一个新的高度。
2. “设计·应用”学习领域中“工艺”与“设计”的关系是怎样的?在教学中如何将两方面内容与学习“应用”协调起来?
答:在设计。应用学习领域中,设计的含义包括两方面即现代设计和传统工艺,所以他们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
工艺是指产品在我们视觉中所呈现的造型及装饰美,它既传承了传统工艺的特点,有具有现代工艺之创举。如果说工艺是基础,那么设计就是升华,是检验学生是否真正掌握知识的试金石。工艺体现的是一种技术,一种手段,而设计体现的则是一种理念,一种想法。
要把想法变成现实,就必须依靠一定的技术手段去实行,这两者之间是密不可分的。将掌握的工艺手段与自己的设计相结合,使之产生互动,设计将可以表现工艺,设计将是工艺的设计,工艺也会在设计的指导下有所对应的创新,成为活性的、设计的工艺。
设计、工艺与学习应用协调起来是一个理解与应用的过程,所以在教学中首先要了解一些基本的设计意图方法步骤,其次在进行工艺装饰,使设计效果更完美体现出来还需进一步努力。首先,回归生活。艺术源于生活设计同样也源于生活,只有使学生融入生活,理解生活,美化生活,才能挖掘他们的艺术才华。
其次,工艺与设计是生活不可缺的一部分。生活中无处不显示工艺与设计之美,所联系生活中的真实事物,使学生体验工艺的精湛,设计的绝妙,也可以利用多**进行设计和制作练习,更好地表现生活。最后,提高学生素质。
美术学习能够提高中小学生的审美观,尤其设计与应用的学习更使学生真实地体验到艺术之美。
3. 如何通过具体的教学活动和方式,把握不同学段学习内容递进关系的主线?
答:课标对各学习阶段的学习目标做了如下表述:第一学段(1-2年级)、第二学段(3-4年级)、第三学段(5-6年级)、第四学段(7-9年级),其目标分别是:
第一学段尝试不同的工具,用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通过看看、想想、画画、做做等方法进行简单组合装饰,体验设计活动的乐趣。第二阶段学习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易的创意和手工制作的方法,进行简单的设计和装饰,感受设计制作与其它美术活动的区别。第三阶段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单的创意、设计方法和各种媒材的加工方法,进行设计和装饰,美化身边的环境。
第四阶段了解主要的设计类别、功能,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多样与统一等组合原理,利用媒材特性,进行创意和设计,美化生活,形成初步的设计意识。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我注重以下方式的教学:
第一阶段:a、以游戏形式观察,并进行简单组合。b、用媒材进行拼摆、粘结、堆积、组合等方式进行造型游戏。
c、以游戏方式,把媒材进行折、剪、撕、拼贴等方法进行平面造型的练习,感受材料特性与设计关系。d、安全使用材料和工具。
第二阶段:a、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原理,通过描绘、拼贴、堆积、组合等手法进行简单的造型活动,获得视觉和触觉经验。b、用平面或半立体的形式,将动物和人类等不同类别的形象组合在同一作品里。
c、制作简单的彩绘和脸谱。d、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把材料平面拼贴进行造型设计。e、把材料进行立体、半立体制作。
f、利用多种媒材,制作作品。
第三阶段:a、学习设计基础知识,为社区或运动会等设计制作标志。b、用软、硬泡塑材料以及塑料瓶,废旧植物等材料进行生活实用品设计制作。
c、与同学合作,进行风筝的制作与放飞活动。d、选择合适的媒材,制作社区、校园或村庄的平面图或模型。e、用计算机或其他方式进行书籍封面、文体活动海报的设计。
f、学习陶艺制作放法。
第四学段:a、设计基础知识,做色彩对比、调和及联想等练习。b、为自己喜爱的书籍、影集、纪念册等设计封面。
c、为运动会或文艺活动设计招贴画。d、为商品包装装潢设计。e、了解钟表、**、汽车等工业产品的造型设计知识,学习绘制简单的效果图。
f、用计算机为家长会制作请柬,并对会场进行装饰美化设计。g、用各种手段绘制童装、校服的设计图。h、学习立体构成知识,用各种线材、面材、块材进行立体构成制作练习。
i、对废旧材料进行加工,设计制作小装饰品或是实用工艺品装饰空间或馈赠他人。j、练习制作陶艺小制品。
总之,在具体的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学情特点、教材内容的特点、当地素材的特点等的不同进行有特色的教学。并结合课标,钻研教法在不同的学段以递进的方式进行教学。
4.请归纳、阐述“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课程特质及教学策略要点。
答:一、“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课程特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的“设计·应用”其实具备和美术以及其他学科近乎平等的课程价值,一是因为涉及到人类生活的各种层面,因而围绕“设计·应用”学科本身的日趋完善和规范,作为一门课程,它具有独特的学科特质。
a、 在美术课程标准有关课程设计的说明指出“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包括设计和工艺学习内容,既强调形成创意,又关注活动的功能和目的。与美术追求精神和表现的“自我”相比,“设计·应用”更多讲求的是服务和“利他”,两者具有某种本性的差异;另外,设计产业紧扣时代、跟随潮流、满足需求、反应文化,以物质和非物质的产品形态影响设计教育的研究也指涉广泛。
理论上的现代“设计·应用”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横跨文理两科,涉及科技、人文和社会科学等领域,具有和绘画、雕塑等为主的纯艺术形式不一样的根本,其思维方式、价值判断、方法手段到结果呈现都不能等同于纯艺术,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介入和设计范畴的拓展,设计艺术的独立学科特质日渐明晰,因而,“设计·应用”教育有别于一般的美术教育。
b、 中小学美术教育中的设计教育有其自身特殊的规定性。凸显了某些特定的教育目标指向,如创新价值、技能价值、情感价值和伦理价值等。相对于通常美术学科中自由表达的“纯艺术”性目标,工艺与设计教育更多表现出一种限定条件下的“实用”性追求,其教学对于材料、工艺技能,科学原理和综合创新等方面内容的适度重视将突出其学科特质。
c、 学习领域特质决定课程优势。第一,综合创造:设计。
应用学习领域涵盖的范围比较广泛。第二,技术实践:眼、手、脑并用,大量接触工具材料,在操作实践环节中,已从一定的程序环节,进行某种复杂性的、执行性很强的这样一种技术实践,可以说是提升学生动手能力,面对实际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的一种非常好的促进和提升。
第三,联系生活:设计。应用学习领域联系生活更直接,更密切,学生在学习活动在日常生活中,举手投足、各种事物各种物品都存在着某种设计意味、设计因素在里面,从中可以体验设计文化的一种丰富性、广泛性,所以说设计。
应用学习领域和生活密切关联。涵养道德:通过具体的设计环节我们可以在一些情感道德、伦理价值方面提出要求,加以引导,可以提醒学生在设计中关注一些社会责任,关注一些环境问题,关注一些对特殊群体的一些关照问题。
这些都属于道德层面,包括帮助学生提升关注生活、热爱生活,用指甲的设计行为改善生活等方面的一些要求。第五,经验协作:尤其是在现代设计范畴中,有一些设计活动可能要大家群体协作,包括工具材料的使用,包括协调配合,有一些更为复杂的一些专题活动,还需要大家一起进行考察、论证、讨论,这能够很好的促进学生养成一种协作的态度、合作的态度,多为同学在一起相互协调、配合的一些习惯和方式方法。
d、 过去中小学美术教学中,呈现的是在宽泛的艺术范畴中美术与设计“同”的一面,却忽略了它们之间的“异”。作为教育策略,基础教育阶段中的设计教育虽然归属于美术教育,但却应该显示出不同于一般美术的学科特征,它不仅和美术相关,也可以和理工、经济等相关,在美术教学中既要注重和美术学科的联系,更要突出“设计·应用”自身的特质,归属学校美术教育的“设计·应用”教育和一般美术教育是“和而不同”。
设计·应用”与一般美术教育的“和而不同”,才能更好地发挥设计教育优势。“设计·应用”教育体现时代、崇尚科学、内涵丰富、真实生动并充满创造活力,其自身的特点决定了设计教学更易于构成和其他学科的综合性;在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协作沟通能力和与社会、与环境和谐相处能力等方面具有优势。如果站在更高层面上分析,“设计·应用”教育具有某种超越一般学科价值的社会意义和教育意义,它便于通过具体务实、贴近生活、富有个性和挑战性的方式促成学生美好的内心情感与伦理道德观。
二、“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教学策略要点。
1、引导学生感知美。养成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设计教育中的审美感受应有更多机会形成于生活中对具体事务的亲历性经验,比之纯绘画来得直接、“真实”。
2、引导学生体会美。审美意识要体现出设计美学的特征,包括让学生体会结构之美、功能之美、科技之美等,这些审美体验既有与绘画相近的非功利性审美因素,也有“实用的”功利性审美关照。
3、**制作过程。设计教育中的技术含义不仅指(像绘画那样的)作为一般手段的操作技术,而应是科学和技术两个概念的统一,所指包括对物理结构、关系原理、工艺流程、设备使用等方面的适当**,简单地说,不仅是描绘蛋壳的外部形态,还要明白蛋壳的抗压结构和力学原理规律。
4、际操作和体验。学生不仅是掌握和创造性地应用某种技术,并且能够在过程中养成亲近科技、勤于动手实践的习惯。
5、参与和创造。让“设计·应用”上升到一个更高的目标维度,即“生活”目标。设计教育不单是让学生学会美化生活,还要通过“造物”为桥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
然后再以“设计”介入生活。“流行时尚”、“绿色设计”、“生态设计”等概念不仅是体验和感受,更是思考和分辨、设计与创造的过程。
模块五作业
1.请写出数据分析观念体现在哪些方面。答 对于统计,史宁中教授曾说过 事实上,现在的数据不仅仅是数,图是数据 语句也是数据。只要蕴含着一定信息,无论是什么表现形式,就是数据,统计能帮助人们从这些数据中提取出大量的信息。而现在我们教学 统计与概率 在教学过程中,在重视知识传授的同时,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
模块五作业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测试题 课外阅读 我永远也忘不了那记一耳光,忘不了那个月色如水的夜晚。那一年我九岁,一向反对棍棒教育,文弱且极少发怒的父亲,第一次以 迅 讯 雷不及掩耳之势,突然在我的脸颊上落下 严重 重重 的一掌。起因非常简单 我去游泳,回来时饥肠辘辘,便用准备 坐 座 车的5分钱买了两碗...
模块五作业
我觉得不同的学生应该采取不同的学习策略。在制定教学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不层次的学生的需求和能力。在设计学习活动时,确保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事做,都能有所收获。对于学习中下水平的学生,应该在充分了解他们的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设计一些特别的活动和要求来提高他们阅读能力。对于阅读,它是一个综合性的活动,所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