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的教师“校本培训”研究》实施方案

发布 2022-04-22 20:47:28 阅读 6159

《基于网络的教师“校本培训”研究》实施方案。

东门小学《基于网络的教师“校本培训”研究》课题组。

一、课题提出。

1、课题提出的背景:

当前人类正在步入一个全新的技术发展时期。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所指出的,“新技术使人类进入了信息传播全球化的时代;它们消除了距离的障碍,正十分有效地参与塑造明日的社会”,“这些新技术正在我们眼前引起一场真正的革命,这场革命既影响着与生产和工作有关的活动,又影响着与教学和培训有关的活动”。从这种意义上说,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是教学发展的时代要求。

当前,世界各国都在研究如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的问题,加强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应用已成为各国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的校本培训活动已经越来越受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的重视,但基于传统的教师培训方式某些弊端日趋明显,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归纳一下,主要存在以下三种弊端:(1)大规模、运动式的教师培训,有些形式主义。

(2)长周期、面授式的教师培训,工学矛盾突出。(3)缺乏互动的灌输式教师培训,收效甚微。因此,我们开展基于网络的教师校本培训研究,正是克服传统的教师校本培训的弊端的需要。

开展基于网络的教师校本培训,至少具有以下三大优势:(1)网络的开放性有助于教师自主学习,减少工学矛盾。(2)网络的快捷性有助于提高教师校本培训的实效。

(3)网络的互动性有助于丰富教师校本培训的方式。因此,我们开展基于网络的教师“校本培训”研究,更是发挥网络优势,提高学校“校本培训”实效的需要。

2、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及价值:

1)课题研究目的、意义: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努力探索基于网络条件下教师校本培训的内容、方式、制度等,建立起新型的教师培训模式,从而全面提升学校教师质量,建立起新型的学习型学校组织。

3)课题研究价值:教师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主要实施者和课程设计的参与者,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只有通过教师的教学工作才能贯彻落实,进而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素质的高低是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教师的继续教育是推进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

3、完善的课题条件:

1)、分工安排。

课题总负责:曾献中

课题论证:刘跃辉吴小红。

课题方案:江涛刘小玲。

资料、搜集整理:课题组全体成员。

阶段总结:张玉胜刘雪梅。

最终成果总结:课题组全体成员。

2)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组成结构:

课题负责人曾献中,学校校长,小学高级教师,从事教务工作多年,曾参与我校校本培训的研究、组织和实施,并先后参加过多项省级以上课题的研究,具有较为丰富的校本培训和科研经验,能够胜任指导课题组成员开展校本培训研究。

刘跃辉、江涛 、吴小红 、刘小玲、刘雪梅:为我校的教研骨干,有丰富的教育教学工作经验,均多次参加市、省级科研课题。有能力胜任本课题研究。

张玉胜:信息技术教研、教学人员,信息技术专业知识过硬,有较强的网页、课件制作能力,能为教师校本培训专题**制作提供技术支持。

3)学校的软硬件建设日趋完善。

近几年,学校加大对信息化建设投资,现有多**演播厅一个,风格不同的多**网络机房3个,计算机320台,建成了校园网系统、依托于大容量服务器的教学资源库以及丰富的**教育资源,对教师信息技术采用多元化培训方式,确保全体教师信息技术与硬件配置、资源建设发展三位一体同步发展,学校迈入了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的先进行列,主要表现为:(1)结构合理的专业化教师队伍初步形成。(2)能动高效的管理软环境基本形成。

(3)规范配套的技术硬环境初具规模。这就为我们开展基于网络的教师校本培训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内外部条件。

二、指导思想。

该课题研究以“充分挖掘网络的开放性、快捷性、互动性优势,树立教师的终身教育理念、开放教育理念以及主体教育理念作为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

三、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研究目标:让全体教师通过基于网络的培训,提高教师自身的教育教学素质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从而提高学校师资的整体水平。

目标一:使教师基本达到现代教育技术的中级应用水平。通过基于网络的教师培训,使人人都达到计算机中级水平。

目标二:使教师具有获取和利用教育信息资源的能力。通过基于网络的教师培训,提高教师获取教育信息的能力,同时提高他们处理和利用教育信息的能力,逐步养成上网查找教育资料的习惯。

目标三:使教师具有大胆发表自己教育观点的习惯。通过基于网络的教师培训,引导教师把自己的思想观点交汇在这个可以畅所欲言、无所不谈的平台上,从而使教师养成善于交流的习惯,进一步转变其教育观念。

目标四:使教师具有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课堂教学的能力。通过基于网络的教师培训,引导教师把已掌握的现代教育技术,有意识地应用到教学之中,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目标五:通过研究,完善教研网络管理机制,形成、完善一系列校本教研制度。

研究内容:1、完善教研网络管理机制;(畅通信息渠道,形成制约机制,加强监督力度。)

2、形成教师培训制度;(使教师成为“学习型、研究型”教师,形成制度。)

3、完善中心教研组培训制度;(完善制度,撰写**)

4、完善备课组培训制度;(完善制度,典型录像)

5、开发教育网络资源――"充电"网,促进教师自主学习。

6、开辟网上论坛,让教师的思想观点聚焦在网络。

本课题的创新在于:让全体教师通过基于网络的培训,提高教师自身的教育教学素质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从而提高学校师资的整体水平。完善教研网络管理机制,形成、完善一系列校本培训制度。

四、主要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研究思路。1、主体性原则。

作为课程改革实验的主体,教师在学习中不仅学习国外教师的先进的教育理念,**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同时加深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必将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

2、探索性原则。

充分利用校园网(局域网)网络教学资源,构建多**电子备课流程,创造交互式的网络备课环境,形成扎实的基础学力和良好的信息素养,在教育实践中去大胆探索,大胆实践,寻求教育规律。 。

3、方向性原则。

遵循新课程标准,把握实施的方向。

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法,采用边应用边实验的方法,以实际应用研究为主。

经验总结法,发现、提炼、概括实际工作中的成功做法和实验,使之上升至理论的高度。

对比分析法,通过改变培训手段,明确优劣得失。

文献利用法,广泛查询、搜集有用的文献资料,为研究服务。

技术路线:以校为本的教师培训以新课程为导向,以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所面临的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重视教师个人学习和反思,强调教师的交流和合作。围绕学校所遇到的实际问题,通过“问题——设计——行动——反思——合作——行动”这一活动形式,建立起一系列的、健全完善的校本培训制度。

开发教育网络资源, 开辟网上论坛。

五、本项研究实施的步骤。

起始阶段:2023年4月至2023年12月。

论证确立研究课题,建立课题组研究人员。搜集相关资料,制订课题方案,申报课题。进行校本培训的宣传发动工作。进一步完善学校网络的硬件、软件建设。

第二阶段(实验阶段)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

用案例研究方法,对每一个教师建立个体档案,进行跟踪研究,不断调整,改进行动方案。

②每一个培训阶段结束,课题组人员及时总结、反思,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和可实施的步骤。使研究工作顺利开展。

进一步深化校本培训的实践研究,从实践上升到理论,能完成各方面的专题研究。

开发教育网络资源, 开辟网上论坛。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23年1月至2023年9月。

对照课题方案和实验资料进行全程总结,撰写课题实验报告,申报鉴定验收。

第四阶段(结题阶段)2023年9月至2023年12月。

六、预期研究成果:

完善科研资料、研究报告,将研究成果汇编成册,建立专题**。邀请上级课题管理专家进行成果验收结题工作。

基于网络的学习模式研究

the research of learning mode based on network environment 华中师范大学信息技术系。tel 8627 87673297 e mail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基于网络的学习正得到广泛的重视和研究。本文介绍了几种新型的基于网络的学习模式,如基于...

基于课题研究的教师培训模式实践研究

作者 陈丽敏景敏王瑾。中小学教学研究 2019年第04期。摘要 针对当前教师培训 现的问题,以两个省级课题实践研究为载体,构建了基于课题研究的教师培训模式,描述了该模式的内涵 特征 构成要素 操作步骤以及保障措施。关键词 课题研究 教师培训 教研共同体。一 引言。2013年5月6日教育部印发了 关于...

基于SECI模型的教师培训模式研究

陈娜娜蔡丽红 基于 模型的教师培训模式研究仅是实践操作的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在教学或管理实践中的经验 处理问题的原则 对待工作的。态度 处理难题的技术窍门 课程设计的思维模式 师生关系的处理方式等。在这一阶段主要以个人顿悟为主,不同学员跟同一位名师,由于观察角度不同或是悟性不同学习的成效差异可能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