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的初中数学教学刍议

发布 2022-03-24 11:18:28 阅读 3336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是人类必不可少的工具,是一种人类文化。它能赋予人类创造性,它强调数学的大众性,因而没必要让所有人们都成为数学专家。

但数学的应用是极其广泛的,所以在初中阶段就要求每个学生必须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基于这些新的数学理念,我们就需要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考虑如何去做才能让更多的学生更好地掌握这门科学。

一、大胆创新,进行愉快教学。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应积极进行愉快教学,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高效率地学习数学。所谓愉快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积极性,教师乐教,学生乐学。在轻松愉快、情绪饱满、没有精神压力、没有心理负担的状态下,大脑皮层容易形成兴奋中心,激活神经系统,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因此,实施愉快教学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是提高学习质量和教学质量的需要,也是学校减轻学生负担,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国内外大量的心理学、教育学研究结果表明: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并不完全取决于智力水平的高低,非智力因素如学习目的、学习兴趣、爱好、情感、意志力等直接影响到一个人整体心理素质水平和事业的成败。

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所激发的潜能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弥补智力因素方面的不足,同时对智力因素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除生理方面产生较大的变化外,心理方面的变化更会对其成长过程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初中数学教师在其教学中应利用情感、兴趣、需要等非智力因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诱导学生乐学、爱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学生在愉快和谐的情感氛围中轻松地学习,最终达到教学效率、教学质量全面提高,推动数学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目的。

二、避免题海战术的同时教师首先跳入题海。

只有教师多做题,才能查漏补缺,牢固掌握基础知识,不致于见题色变;只有老师多做题,才能见多识广,体会解题思路和编题艺术,左右逢源;只有老师多做题,才能熟而生巧,做到授课时有的放矢,辅导启发有致,答题成竹在胸,编题得心应手;只有老师多做题,才能洞若观火,旁征博引,斟酌取舍,归类分档,量体选用,游刃有余;确认哪些可以用于课堂练习,哪些可以用于单元练习,哪些可以用于阶段复习,哪些可以用于总复习,哪些对澄清基本概念最有益,哪些对理解和掌握基本规律最适合;确认题目属于何种教学目标层次,哪些题目设计巧妙,立意新颖,哪些题目意念不清,有悖实际,哪些应适当改造,哪些应弃而不用;只有教师多做题,才能紧扣教材,精选典型,进而编制出高质量的适用于教学过程各个环节的习题,以少胜多,以一当十。总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只有遨游题海,体会其中三味,才谈得上战而胜之或取而代之。

三、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的内在实质是分析、综合、推理和应用,外在表现是思维的速度和质量。

1.思维速度的训练。

合理安排课堂教学内容,利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训练学生的思维速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如讲解完新课后,安排课本中的练习作为速算题;也可精编构思巧妙、概念性强、覆盖面广、有一定灵活性的判断题、选择题、简答题进行专项训练,以提高快速答题的能力。

2.思维质量的训练。

思维质量的训练,除利用课堂教学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展开解题思路的讨论,剖析各种题解方法的特点,选择简捷而有创造性的解题思路,以便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拓展学生思路时要尽可能考虑一题多解或多题一解。

3.逆向思维的训练。

启发学生思考与已知过程相反的过程,培养学生倒过来想问题的习惯,考虑与已知条件相反条件下的状况,构思事物反作用的结果,从而开拓思路,找出解题途径,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途径。

四、评价体系多元化、多样性。

数学课程的评价体系要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形式的多样化。教学评价融入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又贯穿教学的全过程,这就不只涉及学生与教师。为了建立开放和宽松的评价氛围,需要学生、同伴、教师、家长共同关注,并参与评价,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评价方式有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互评、家长评价等多种方式。

评价形式多样化首先体现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上,既关注学习的结果,又关注学习的过程。目前强调以形成性评价为主。形成性评价是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方面的发展做出评价。

形成性评价的全面性和综合性较强,因此可采用的形式很多,除上述自评、互评等外,还有学习活动评比、作业评定、点评、学习档案、问卷调查、访谈、平时测验、周记等。一般采用描述性评价、等级评定或评分等评价记录方式。终结性评价主要指期末考试,是检测学生综合运用能力发展程度的重要途径,也是反映教学效果和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总之,新时代的进步,促进着教育的新形势。同时新课标的提出代表着教育的进步,指引着教学课堂的不断更新、不断完善。新时代的教学同样也要求教师要及时更新观念,只有教师真正改变多年以来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工作方式,才能稳健地推进课程改革;只有教师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不断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才能真正培育出好学生。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刍议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刍议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刍议概念是事物本质属性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小学数学中反映数和形本质属性的数字 图形 符号 名词术语和定义 法则等都是数学概念。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与学生的思维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学时,...

刍议体育新课标下的体育教学

作者 林盈波。新课程学习 下 2013年第04期。摘要 采用文献资料等方法,通过对体育课程标准的理解 解读,提高体育教师在实施新课程标准中的能力和水平,改进体育教学方法,促进学生更好地健康成长。关键词 体育教学 体育意识 个体差异。在传统的体育教学活动中,我们主要关注于体育运动技能和技术,健康不是体...

新课标下的初中数学教学

经过几年的深入发展,在新课标指导下的初中数学教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更为自由,发展更为全面。但是,也有些教师没能很好地贯彻新课标的要求,依然坚持传统的教育理念,教学过程中还是以知识的传授为中心,过分强调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把学生的主体地位忽略了,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新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