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复习

发布 2022-01-11 17:18:28 阅读 8888

绪论 《学记》可以说是我国最早的教育学专著,已初步具备了“教育学的雏形”。《学记》辑于《礼记》之中,作者不祥,一般认为是孟子的学生乐正克所作。

从正反两个方面总结了儒家的教育理论和经验,以简约的语言、生动的比喻,系统地阐发了教育的作用和任务,教育、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等。

柏拉图(plato,公元前427-公元前347),柏拉图的原名为亚里斯多克勒斯(aristokles),后来因为他强壮的身躯而被称为柏拉图(在希腊语中,platus一词是“平坦、宽阔”等意思)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客观唯心主义的奠基人。代表作是《理想国》,人类要想从“现实世界”走向“理念世界”,非常重要的就是通过教育,帮助未来的统治者获得真知,以“洞察”理想的世界。因此,教育与政治有着密切的联系,以培养未来的统治者为宗旨的教育乃是在现实世界中实现这种理想的正义国家的工具。

理想国三类人, 一个人应归入哪一类,不是决定于他的血统和财产,而是决定于他的天赋和教育、实践锻炼中表现出来的才德。每个人只有各安其位,根据其天资**应干的工作,不致僭越,才能体现出正义。

德国哲学家赫尔巴特,对教育学的形成作出了里程碑式贡献的是赫尔巴特。赫尔巴特(1776-2024年)是康德哲学教席的继承者,近代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在世界教育史上被誉为“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2024年他出版的《普通教育学》被公认为第一本近代教育学专著,从而使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这本著作取得成功是因为完成了两个重要转变:

一是从“教”之学、“教育”之学到教育学的转变。

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教”之学的典范,康德的《论教育学》是“教育”之学的典范,前者**教授的艺术,后者**品格、道德教育的方法。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完成了教学与教育的结合。

他首先冲破“教授”之学与“教育”之学的隔离,建立融合二者的教育学,奠定了近代教育学的完整体系。

二是进行了科学教育学建构的尝试。

在这本著作中,他构建了比较严密的教育学逻辑体系,形成了一系列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范畴;他在逻辑学的基础上建立起了教育目的论,在心理学的基础上建立起了教学方**,根据受教育者的心理活动规律确立了教育的过程和阶段、手段和方法,揭示了教学工作和教育工作的客观联系,依此提出了教学的阶段理论和教学的教育性原则。

普通教育学》的出版标志着教育学学科的形成。赫尔巴特在教育学上的贡献不仅仅在此,在哥尼斯堡大学期间,他还创办了一个教育科学研究所和一所实验学校,正式的教育研究机构也已形成。在实验学校,赫尔巴特及其追随者开始应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教育研究。

教育学科的历史发展。

一)教育学萌芽阶段。

自从有了教育活动,就有了人们对教育活动的认识,但是在近代之前,人们对教育的认识活动主要停留在经验和习俗的水平,还没有系统的理性认识,没有成为教育之“学”。因此,可以把这一教育认识活动阶段称为“教育学萌芽阶段”。

二)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

这个阶段是从16世纪到19世纪末。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开始,教育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逐步形成了教育理论体系,这标志着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

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建立,主要应具备三个条件:

第。一、教育学有确定的研究对象,即将教育问题、教育思想作为客观存在的事实进行研究;

第。二、教育学有较为完整、系统的理论体系,有一套专门的概念和范畴体系;

第。三、教育学有科学的研究方法。

三)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阶段。

自19世纪末以来,教育学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许多教育理论家们从不同的视角、运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对教育学开展研究,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

1、实验教育学 2、实用主义教育学。

教育学的多样化发展阶段的特点:实验教育学和实用主义教育学只不过是教育学多样化发展情景的一个缩影,它反映出教育理论的不成熟性及教育学科本身的复杂性。

实际上,除了实验教育学和实用主义教育学之外,还有很多的教育理论流派,如改造主义教育、要素主义教育、存在主义教育、永恒主义教育等。

四)教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

时间跨度: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

学科的理论深化沿着两条路线发展:

一条路线是整合各分支学科、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的研究成果。

另一条路径是深入研究众多分支学科、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之间的关系和联系。

这一时期,教育学不仅仅在教育理论的基础上存在很多争议,在教育研究方法和一些具体的教育主张方面也存在很多分歧。

没有哪种理论能够做到一统天下,在不同国家和地区,教育学的发展呈现出一种学派林立的局面。教育学就是在这种不绝于耳的喧嚣中缓缓前行,按照不同的逻辑体系和框架结构进行建构。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学的概念: 与对“教育”这一概念的界定呈现出的多样性不同,对于“教育学”的概念,在我国出版的教育学教科书、百科全书和词典中,绝大部分几乎都不约而同地将其界定为: 教育学就是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去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一、教育的概念。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经验的基本途径。

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是具有教育作用;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期望他们发生某种变化的活动。

教育的基本要素。

教育者: 凡是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都可称为教育者。

受教育者:是指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的人,既包括学校中学习的儿童、少年和青年,也包括各种形式的教育中的**学生。

教育中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联系和互动的纽带,是开展教育活动的内容和方式。

教育内容:是教育者用来作用于受教育者的影响物,它是根据教育目的,经过挑选和加工的、最有教育价值和适合受教育者身心发展水平的人类科学文化成果的结晶。

教育活动方式:涉及教育基本要素的组合与教育工具和手段的应用,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动态过程,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教育活动方式就是教育活动本身。

关于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问题:

第一种观点:教育者起主导作用,受教育者是对象和客体。

第二种观点:教育者起主导作用,受教育者占主体地位。

第三种观点: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互为主客体。从教的角度来看,教育者是主体,受教育者是客体;从学的角度看,受教育者是主体,教育者是客体。

现代教育的本质:

现代教育的本质在于,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并通过育人活动,从而实现自然人与社会人的统一。

教育的特征。

教育的根本的特征在“育人”,其“育人”的支撑点是教育者的主观要求与受教者的客观水平的矛盾、生物实体与社会实体的矛盾。

教育特征分析:

首先,教育的对象是“人”,即受教者具有人的主体性,而不是消极、被动的客体。

其次,教育的过程是“育”,即通过教育者对受教者施加系统的影响,营造受教者自动的环境,使受教者受到生理的、心理的影响,以获得身心的全面发展,而不是简单机械的“工厂式”的敲打挤压。

再次,教育的结果是“化”,即外在的人类文化内化为受教者内在的素质,表现为受教者在知识技能水平方面的提高,在思想情感、价值观念等方面的积极变化,而不是生产出具体的、有形态结构的物。

二、教育与人的发展。

人的发展概述。

个体发展:广义的个体发展是指,个体从胚胎到死亡的变化过程,其发展持续于人的一生。 狭义的个体发展则是指,个人从出生到**的变化过程,主要是指儿童的发展。

(即由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转变过程)

人的本质的理解:

1、人是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自然性是有生俱来的,社会性是教育的结果。同处于一个人身上的自然性和社会性是矛盾的、对立统一的。 自然性也称为人的生物性,它是人类在生物进化中形成的特性,主要由人的物质组织结构、生理结构和千万年来与自然界交往的过程中形成的基本特性,如食欲,性欲,自我保存能力等等。

社会性:人的社会属性中符合人类整体运行发展要求的基本特性。人的社会性主要包括这样一些特性,如利他性、服从性、依赖性、以及更加高级的自觉性等。

2、人是受动性与能动性的统一。

人的受动性是指人的生存和发展既要受到自身条件和自然环境的制约,又要受到社会环境的限制。人的能动性主要是指人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对象性活动的链条中,并不是单纯被动地适应客观世界而生存下来,更不是听任客观世界固有规律的摆布,而是不断地超越客观世界,指向未来。

人的能动性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主体活动的目的性、计划性和预见性,主体活动的选择性以及主体活动的创造性。

人具有“自觉的能动性”,这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本质所在。而人的能动性主要表现为人的意识的能动性:人在每一次的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中都是有人的意识参与指导的。

人是能动性与受动性的辩证统一体。人的这个辩证统一的实现是一个过程,是一个矛盾的过程:人的能动性的不断实现就意味着人在不断认识和利用受动性,并且将其转化为能动性。

3、人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共性:一表现在人的体质和心理发展的继承性;二表现在社会生产力和精神文化发展的继承性。

个性:是指单个的人所具有的属性或特征的总和,是一个人区别于其他人的特殊性。 体现在教育上,就是要做到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相结合。

人的发展的规律性。

1、个体发展的历史性与社会性。

个体发展的历史性:

人是历史的积淀物和生成物,同时又是历史的创造者。人类从动物界分离出来之后已经有几十万年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人类一直在发展着。

人类生命个体的发展总是带着一定的历史规定性,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个体向什么方向发展,发展到什么程度,这是由具体的历史条件决定的。

个体发展的社会性:

个体发展的历史性是与其社会性相统一的。历史是社会的历史,社会是历史过程中的社会。社会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状况制约人类总体发展水平,因而也制约着个体的发展水平。

另一方面,人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为适应社会的需要,同时也为着促进社会的发展。

2、个体发展的顺序性与阶段性。

个体发展的顺序性。

教育学考研教育学原理复习

一 教育学概述。一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 二 教育学的研究任务 揭示教育规律 科学地解释教育问题 沟通教育理论和实践 三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1.教育学的萌芽 2.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创立标志是 对象方面,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1623年英国哲学家...

教育学复习

教育学复习资料。一 教育的概念 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 本质属性 是传承文化 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教育最基本的功能是培养人才 教育 一词最早出现在 孟子。尽心上 包括社会教育 学校教育 家庭教育。教育的社会属性 永恒性 历史性 相对独立性 继承性。教育起源 生物 最早 心理...

教育学复习

教育学。二 名词解释 4 4 1 教育制度p47 教育制度是对组成教育系统的各要素进行调节,保证教育活动得以进行的规范系统和机构体系。2 学校教育制度p50 学校教育制度 简称学制 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组织 主要指学校 的总体系统,它规定了各级各类教育组织的性质 任务 入学条件 学习年限以及它们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