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一、教育学的历史发展阶段及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思想或主要观点(判断或选择题)
1.前教育学阶段,代表人物和代表作:
1)中国:①先秦时期的《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
《论语》是孔子的**对孔子有关哲学、政治、伦理和教育的言论、见解和论说的集大成者。
2)西方:苏格拉底(产婆术)、柏拉图《理想国》、亚里士多德、昆体良《雄辩术原理》世界上第一本研究教育学的书。
2.独立形态的教育学阶段。
1)教育学雏形时期代表人物和代表作:
英国)培根《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首次提出教育学。
捷克)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闪烁着追求科学的火花,是近代独立形态的教育学的开端;
英国)洛克的《教育漫话》“白板说”提出了完整的绅士教育体系。
法国)卢梭的**《爱弥儿—论教育》体现其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瑞士)裴斯泰洛奇的《林哈德与葛笃德》。
2)教育学学科形成时期。
教育学学科形成的标志——赫尔巴特(现代教育学之父)《普通教育学》的问世。(传统教育学)
3.教育学的多样化发展阶段。
1)实验教育学。
2)实用主义教育学,代表是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和《经验与教育》,克伯屈《设计教学法》
二、现代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1、教育学的概念:研究教育现象、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现象、教育问题。
第一章现代教育的本质。
1、狭义的教育(学校教育):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和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教育的含义: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一种促进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活动。
2、教育的起源:
1)教育的神话起源论:
代表人物:宋代朱熹
观点:教育跟其他万事万物一样都是由神说创造的,教育的目的就是体现神和天的意志,使人皈依于神或顺从于天。
局限性:人们的知识总体水平较低,认识水平有限。
2)教育的生物起源论。
代表人物:(法国)利托尔洛、(英国)沛西·能。
观点:把人类教育的起源归结于动物的本能行为,归结于天生的生物行为,认为教育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生物现象而非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教育过程是按生物规律进行的本能的传授活动。
局限性:没有把握人类教育的目的性和社会性,否认了人与动物的区别。
3)教育的心理起源论。
代表人物:(美国)孟禄
观点:教育起源于儿童对**的无意识模仿。
局限性:这种观点把全部教育都归于无意识状态下产生的模仿行为,从而把有意思的和意识支配下产生的目的性行为排除在教育之外,走向了极端。
4)教育的劳动起源论。
代表人物:恩格斯。
观点:人类教育起源于劳动或劳动过程中所产生的需要,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活动。
优点:认识到了教育的社会性。
5)教育的生活起源论。
代表人物:(美)杜威。
观点:教育不仅传授劳动经验还传授生活经验。
局限性:教育的起源跟教育和生活的关系是两个不同的问题,而教育的生活起源论却未将二者加以区分。
3、教育的基本要素相互关系: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手段。
4、教育的功能:
1)基本功能:影响人的发展。
2)社会功能:影响社会发展(政治、经济、文化、人口和生态)
具体表现:通过培养人才影响社会的发展,即通过所培养人才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活动而影响社会的发展;教育通过对社会的科技、文化服务而直接作用社会,影响社会的发展。
第二章现代教育目的。
1、现代教育目的(广义):指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人才的总要求,是培养人才的规格与标准,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与归宿,对教育工作具有全程性的指导作用。
狭义的教育目的(指学校教育目的):指一定国家或社会对各级各类教育对人才培养规格的总体要求。
2、我国的教育目的:202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人。”
3、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
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区别:教育方针是教育工作的宏观指导思想,是总的教育方向、教育目的和教育政策。
教育目的着重是对人才培养规格作出的规定,是由社会团体或个人提出的,对教育实践可以不具有约束力;而教育方针是对教育事业发展方向所提出的要求,是由**或政党等提出的,对教育实践具有强制性。
联系: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教育方针中核心和基本的内容。两者都是一定社会、国家或地区各级各类教育在性质和方向上不得违背的根本原则,科学的教育目的观有助于制定科学有效的指导教育实践的教育方针。
4、教育目的的结构:
第一层为国家的人才培养规格目的。
第二层为学校培养目标。
第三层为课程目标。
5、教育目的的功能:激励功能、指导功能、评价功能。
6、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
1)坚持教育目的的社会主义方向。
2)“培养劳动者”是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总要求。
3)“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教育质量标准。
4)注重全民族素质的提高。
6、全面发展教育的内容:
德育:德育即思想品德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社会的思想观点、社会意识、道德准则转化为个体思想品质的教育。
智育:智育是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知识、技能和发展学生智力的教育。
体育:体育是指向学生传授体育运动和健身知识与技能,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增强他们的体质的教育。
美育:美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发展他们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文明素养的教育。
劳动技术教育:劳动技术教育是向学生传授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养成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的教育的。劳动技术教育包括劳动教育和技术教育两个方面。
7、正确认识和处理各育的关系。
1)正确认识五育之间的关系。
一方面,“五育”之间不能替代,因为各育之间是相对独立的,有区别的,各育都有自己特定的内容、内涵、任务和功能,对学生的发展起着不同的作用。
另一方面,“五育”之间又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互相促进的。
所以,应坚持“五育”并举的原则,防止重此轻彼的现象。
2)处理五育之间的关系。
五育中的各育都包含对学生的身、心两方面的和谐发展,还包含着对人的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的要求。
在教育实践中我们要考虑人的素质的全面发展性和整体性,要把各育结合起来,使它们在全面发展中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相互促进。
8、教育目的的实现——素质教育。
概念:素质教育是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的发展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准为宗旨的教育。
性质:1)它是现代教育;2)全面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3)特别关注个别差异;4)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潜能。
特点:①以人为本。这是教育本质的体现,是教育本体功能的回归。
②突出主体精神。这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标志。
③面向全体。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国民的教育。
④关注终身发展。素质教育重视教育的连续性和一贯性。
9、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不同。
1)教育价值观不同。
2)教育内容不同。
3)教育方法不同。
4)教育评价不同。
第三章现代教育与人的发展。
1、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发展的顺序性、阶段性、差异性、不均衡性。
2、学校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
1)现代教育促进人的主体性的发展。
2)现代教育促进人的个体特征的发展。
3)现代教育促进人的个体价值的实现。
在教育工作中心理内化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关键环节。
所谓内化,就是外部的客体的东西转化为内部的主体的东西。
道德内化——就是把社会道德转化为个人品德;
知识内化——就是把知识结构转化为认知结构;
智力内化——所谓智力内化,就是把实际操作转化为智力操作。
第五章现代教师与学生。
1、教师的概念:教师是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需要以自己的知识、智慧和思想品德向青年一代传播人类知识财富和思想意识,并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专业人员。
2、教师的职业特点:
1)教师劳动的复杂性。
(2)教师劳动的创造性、重组性。
(3)教师劳动的示范性。
(4)教师劳动的长周期性和迟效性。
3、教师的素质:
1)职业道德:要求教师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
2)知识基础:要成为一名专家型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学科知识和教育科学、心理科学以及教学法知识,而且要有成为一名专家型教师的知识。
3)教学能力:教育技术,教育智慧,教学仪态。
4)身心素质:健康的身心。
4、现代教师角色转换。
1)终身教育的要求:人们充分利用开发各种教育的资源,在一生中所接受各种训练和培养的总和。
2)网络时代教师权威的消解。
3)知识观的变迁。
5、教师专业发展概念:就是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并逐步提高从教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
我国在202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一次从立法的角度规定了教师的专业性及其重要作用:“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6、现代教师专业发展的实施。
1)完善教师资格证书制度是基础环节。
2)加强教师培训是客观要求
3)发展性教师评价是保障机制。
4)教育行动研究是有效途径。
7、杜威的教育思想:他针对“传统教育”中的“课堂中心、课本中心和教师中心”,而主张“生活中心、活动中心和学生中心”。
8、现代学生的基本特点。
1)学生是主体性的人:自主性、 能动性、创造性。
2)学生是发展性的人。
3)学生是完整性的人。
4)学生是个性化的人。
9、现代师生关系的内涵:指教师与学生在教育交往过程中所发生的联系。
10、现代师生关系的内容:教育关系(工作关系)、心理关系、伦理关系。
11、现代师生关系的类型:命令—服从型师生关系、放任—自流型师生关系、 民主—参与型师生关系。
12、 现代师生关系的特点:民主平等性、 互利互惠性、 合作对话性
第六章现代课程。
教育学考研教育学原理复习
一 教育学概述。一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 二 教育学的研究任务 揭示教育规律 科学地解释教育问题 沟通教育理论和实践 三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1.教育学的萌芽 2.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创立标志是 对象方面,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1623年英国哲学家...
教育学复习
教育学复习资料。一 教育的概念 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 本质属性 是传承文化 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教育最基本的功能是培养人才 教育 一词最早出现在 孟子。尽心上 包括社会教育 学校教育 家庭教育。教育的社会属性 永恒性 历史性 相对独立性 继承性。教育起源 生物 最早 心理...
教育学复习
教育学。二 名词解释 4 4 1 教育制度p47 教育制度是对组成教育系统的各要素进行调节,保证教育活动得以进行的规范系统和机构体系。2 学校教育制度p50 学校教育制度 简称学制 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组织 主要指学校 的总体系统,它规定了各级各类教育组织的性质 任务 入学条件 学习年限以及它们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