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复习

发布 2022-01-11 16:43:28 阅读 3380

教育学。

名词解释:1. 终身教育:就是人一生所受教育的总和,它包括一切教育活动、教育机会和教育的一切方面,它既是一种教育理想,也是一种教育应遵循的实施原则。

2. 学校教育制度(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它规定了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及它们之间的衔接关系。

3. 教师专业化:是职业专业化的一种类型,是指教师“个人成为教学专业的成员,并且在教学中具有越来越成熟的作用这样一个转变过程”。

4. 校本课程:是由学生所在学校的教师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基本特征是校长、教师、学生、家长是课程决策、课程开发的主体,所以有时候也叫“学校中心的课程”。

5. 课程标准:是根据课程计划制定的有关学科教学的目的、结构与教学要求的纲领性文件。

6. 教学过程:就是教学活动的过程,即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掌握系统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能力,增强体质,并形成一定思想品德的过程。

简答 . 论述 . 案例分析。

1. 我国中小学德育的主要内容:

1) 爱国主义教育。

2) 人生观和理想教育。

3) 集体主义教育。

4) 民主法制教育。

5) 公民道德教育。

6) 健康人格教育。

2. 我国学校德育发展的趋势:

1) 回归生活,实现道德理性与道德主体生活的整合。

2) 注重民族传统,关注世界交流。

3) 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注意社会适应性。

4) 以人为本,规范性与主体性的有机统一。

3. 简述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1) 教育社会化与社会教育化。

2) 重视早期智力开发和学前教育。

3) 初等教育入学年龄提前,义务教育年限延长。

4) 寻求普通教育、中等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的最佳结合。

5) 高等教育出现多层次,学校类型多样化。

6) 以终身教育思想为指导,实现教育制度一体化,发展继续教育。

4. 教师职业的素质要求:

1) 具有先进的教育观念。

1 树立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目标观。教学目标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2 树立面向学生的学生观。

3 树立主动、开放的教育活动观。

2) 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素养。

1 热爱教育,忠诚教育事业。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基本前提。

2 热爱学生,(诲人不倦)。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

3 严于利己,为人师表(以身作则)。

4 (团结协作,互勉共进)。

3) 具有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与良好的文化素养。

1 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精神)。

2 良好的文化素养(广博)。

4) 具有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和能力。

5) 具有良好的人格特征。

5. 学生的基本权利:

学生的权利是指学生在教育活动中享有的由《义务教育法》赋予的权利,是公民受教育权的一个具体内容,是国家对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可以为或不可以为一定行为的许可与保障。这个权利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指国家宪法和法律授予所有公民的权利;二是指教育法律法规授予尚处于学生阶段的公民的权利。

1) 生存的权利。

《宪法》规定:“父母有抚养未成年子女的义务”。

《未成年人保**》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创造良好、和睦的家庭环境,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禁止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暴力,禁止虐待、遗弃未成年人,禁止溺婴和其他残害婴儿的行为,不得歧视女性未成年人或者有残疾的未成年人。

”2) 人身权。

1 受尊重的权利。

2 安全的权利。

3 受教育的权利。

6. 师生关系的含义:

师生关系是在教育过程中,师生双方通过交往和互相影响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这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具有社会的、教育的、心理的、道德文化的等方面特点。

1) 从社会组织层面看:师生关系是在一定的组织和制度中结成的角色关系;

2) 从教育的层面看:师生关系是为完成一定的教育任务而产生的人际关系,这种关系的意义在于教师和学生的工作最终是达成教育任务的完成和教育目标的实现(从这个意义上讲,师生关系是一种工作关系);

3) 从心理的层面看:师生关系是通过言语与非言语的交流而形成的各种相互认识、期望和情感关系;

4) 从道德文化的层面看:师生关系表现为一种道德伦理关系,这种道德伦理关系是靠一定的社会道德观念和道德规范来维持的,是一定社会道德风尚的重要组成部分。

7. 师生关系:(一定是一个大题,可能是案例、论述)

1) 民主平等。师生关系间的民主平等,体现的是师生在政治上、人格上和真理面前是平等的、相互尊重的关系。教师和学生作为独立的社会公民应该互相尊重对方的人格、信仰和爱好,彼此的关系是人与人相互承认和理解的关系。

2) 对话合作。对话合作的师生关系,是指师生为了共同的目的,在互相交换意见,互相协商、支持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我——你”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师生之间交流不仅是知识的交流传递过程,更是情感交融、理智碰撞的过程,在相互交流和碰撞中,彼此能够体验到成功和进步以及自身的价值。

3) 尊师爱生。学生对教师尊敬信赖,教师对学生关心热爱,是社会主义新型师生关系的重要特征。学生对教师的尊敬和信赖随着学生年龄和学识的增长而变化,小学生以教师对自己的态度为依据,中学生对教师的尊敬和信赖主要依据教师的学识和人格。

爱生是尊师的基础,尊师是爱生的结果。教师是教育者,在建立尊师爱生新型师生关系中起主导作用。

4) 教学相长。教育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在师生共同参与的教育活动中,双方存在着相互促进、彼此推动的关系。

因为知识学问的掌握不能单靠教师传递,还要靠学生自己领悟、体验。教师的作用只是做学生掌握知识的领路人,提高觉悟的启迪者,不应该也不可能代替学生自己学习和思考。教师必须根据来自学生的反馈信息,调整教育计划与措施,这就促进了教师的提高。

8. 班主任应如何组织培养班集体:

班集体是指按照班级授课制的培养目标和教育规范组织起来的,以共同学习活动和有直接人际交流为特征的社会心理共同体。

1) 确立班集体共同奋斗的目标。

集体目标一般可分为近期、中期、远期三个层次。确定集体目标应该由易到难,由低到高,要启发学生把集体目标变成自己的要求和方向,激发学生实现目标的愿望。目标一经提出,就要鼓励学生为实现目标而努力。

一个目标实现以后,要及时提出更高的新目标,使学生不断有新的追求,引导集体向更高的目标前进,推动集体健康发展。

2) 有计划地开展班集体活动。

3) 选拔和培养积极分子,形成班集体核心。

4) 树立正确的集体**,形成优良的班风和传统。

5) 形成班集体的纪律。

9. 基础教育新课程设置的主要内容:

1) 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

1 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

2 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

2) 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

3) 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4) 变革农村中学课程。

10. 一堂好课的标准:

以现代教学理论为指导,遵循教学规律,全面贯彻教学原则,善于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1) 目标明确。教学目标是备课是制定的,它不仅要写在课时计划上,而且要求落实到教学的每一个步骤上。教学目标是指一堂课要达到的要求,它是上课的出发点,也是上课要达到的最终目标。

目标达到与否是衡量一堂课成功的标准。

2) 内容正确。就是要保证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思想性正确无误。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既要注意突出重点、难点和关键,又要顾及教材的系统性、连贯性;既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又要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等。

因此,教师要正确选择和科学地安排教学内容。

3) 方法适合。就是教学方法选择恰当,运用灵活。选用的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使教学生动形象,学生注意力集中,学习兴趣浓厚,思维敏捷,形成生动活泼的教学局面。

4) 语言清晰。教师讲课主要是通过语言来进行的。教师的语言如何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

教师讲课,说话要清楚,语言应通俗,生动流畅,用词准确,言简意赅,讲话速度快慢和声音高低适当,以姿势助说话,使课堂气氛生动。

5) 组织的好。教学要有严密的计划性和组织性,合理安排课的类型和结构,整个教学进程进行得井井有条,课堂纪律好,有效利用教学时间,较少的时间和精力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6) 积极性高。在课堂的进行中,教师和学生都处在积极的状态,教师精神饱满,学生生气蓬勃;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学生充分发挥能动作用。

11. 一节课的基本结构包括:

1) 组织教学。组织教学的目的在于促使学生为上课做好心理准备和学习用具方面的准备,集中注意,积极自觉进入学习状态。

2) 检查复习。检查复习的目的在于通过学生复习已经学过的内容,激活旧知识,以便新旧联系,为接受新知识做准备;检查学习质量,弥补知识上的缺陷,以便确定学习的起点。

3) 讲授新教材。目的在于使学生通过教师系统、生动、有效的讲授,掌握新知识,发展新技能。这一部分是综合课的主要部分,所占时间最多,是其成功与否的关键。

4) 巩固新教材。目的在于检查学生对教材的掌握情况,并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使他们达到基本巩固和消化所学的内容,促进新旧知识的融合,为深入学习和独立作业做准备。

5) 布置课外作业。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学能力,在此过程中,促使学生将所学的新知识内化,转化为主体认知结构中的一部分。布置作业时,应该进行具体的说明和指导,提出明确的要求,必要时还可以做必要的示范。

同时教师要用辩证统一的观点处理好作业的质与量的关系,有效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12. 讲授法:

1) 讲授法:就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并结合无声言语及其他**工具,向学生系统地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发展学生能力的方法。

2) 优势:它可以使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得大量的系统连贯的知识,同时也便于教师按照教学计划有条不紊地完成教学任务,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3) 不足:如使用不当,往往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使学生处于消极被动等待的地位,不利其主体作用的发挥。

13. 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

1) 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

2) 优点:班级授课制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这是因为:

1 教师按照一定的上课时间表,有计划地同时对十几名学生进行教学,扩大了教育对象,提高了教学工作效率。

2 学生在教师有目的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指导下进行活动,有利于教师发挥主导作用。

3 各门学科轮流交替上课,既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又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减轻疲劳。

4 把年龄和程度相近的学生编成班级,在集体组织形式中进行学习,易于相互讨论切磋,共同提高,发挥集体教育作用。

教育学考研教育学原理复习

一 教育学概述。一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 二 教育学的研究任务 揭示教育规律 科学地解释教育问题 沟通教育理论和实践 三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1.教育学的萌芽 2.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创立标志是 对象方面,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1623年英国哲学家...

教育学复习

教育学复习资料。一 教育的概念 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 本质属性 是传承文化 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教育最基本的功能是培养人才 教育 一词最早出现在 孟子。尽心上 包括社会教育 学校教育 家庭教育。教育的社会属性 永恒性 历史性 相对独立性 继承性。教育起源 生物 最早 心理...

教育学复习

教育学。二 名词解释 4 4 1 教育制度p47 教育制度是对组成教育系统的各要素进行调节,保证教育活动得以进行的规范系统和机构体系。2 学校教育制度p50 学校教育制度 简称学制 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组织 主要指学校 的总体系统,它规定了各级各类教育组织的性质 任务 入学条件 学习年限以及它们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