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复习

发布 2022-01-11 16:34:28 阅读 9365

教育学。

1、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有目的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社会实践活动。

2、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教育影响、学习者。

3、教育的本质(即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一种有意识的活动、以影响身心发展为目标。

4、广义的教育:(伴随人类社会的出现而产生)

家庭教育:奠基性、针对性、长期性、随机性。

学校教育:目的性、计划性、组织性、可控性。

社会教育:广阔性、多样性、多变性、复杂性。

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5、教育的起源说。

1)生物起源说。

代表人物:法国社会学家、哲学家利托尔诺(1831-1902),英国教育家沛西。能(1870-1944)

观点:教育是一种本能行为,是从动物的教育继承和发展而来的。

评价:否认了人与动物的区别,否认了教育的目的性和社会性。

2)心理起源说。

代表人物:美国教育家孟禄(1869-1947)

观点:教育起源于儿童对**的无意识模仿。

评价:避免了生物起源论的错误所在,有其合理的一面,但把教育归之于无意识状态下产生的模仿行为,混淆了人的意识行为与无意识行为,也就否认了教育的意识性和社会性。

3)劳动起源说。

代表人物:前苏联的米丁斯基、凯洛夫等。

观点: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特有的生产劳动,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需要。

(游猎在额尔古纳河畔的鄂温克人的生活方式可例证 )

评价:突出了教育的社会性、目的性和创造性。前苏联和我国很多教育史学家和教育学家大多认可这一观点。

6、有关教育发展的历史分期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以生产关系发展为依据的观点、以生产力发展为依据的观点(三个阶段)、以教育自身发展特征为依据的观点。

7、三个阶段。

1)远古教育(原始社会的教育)(属于非制度化的教育)

a、教育与生产劳动、生活融为一体(非独立性)

b、教育内容简单、手段单一(贫乏性)

c、教育没有阶级性。

2)古代教育(农业社会的教育)(属于制度化教育的开始)

a、古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 学校正式产生于奴隶社会。)

b、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等级性

c、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六艺”、《四书》、《五经》)

欧洲奴隶社会(古代希腊)曾出现过两种著名的教育体系:斯巴达教育、雅典教育。

欧洲封建社会出现了两大教育体系:教会教育、骑士教育。

3)现代教育(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的教育)

a、学校教育体系趋于完善并不断加以变革。

b、教育同生产劳动从分离走向结合。

c、教育呈现出终身性和公共性。

d、教育的国际化趋势明显。

8、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注意:划分标准不同,得出的教育形态也就不同。

9、教育学的历史发展阶段。

1)萌芽阶段(17c以前)

特点:①人们对教育活动的认识主要停留在经验和习俗的水平上,教育学包含在哲学体系之中,还没有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②理论缺乏系统性, 概括的程度不高, 表述方式多采用比喻, 类比, 格言和预言等方式。

代表人物和著作:

中国:代表人物 :孔子、墨子、老庄、韩非、朱熹;

代表著作 :《论语》、《学记》、《师说》、《四书集注》等。

西方:代表人物 :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昆体良

代表著作:《理想国》、《政治学》、《雄辩术原理》

学记》,是中国乃至世界教育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文献。全文1229个字,分为十二节,系统总结了先秦儒家的教育经验, 对于教育的作用、目的、制度、内容、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师生关系等问题都作了理论上的阐述。如:

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教学相长;藏息相辅;启发诱导(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长善救失。

2)创立阶段(17c——19c初)

特点:①教育问题已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②形成了专门反映教育本质和规律的概念、范畴和概念、范畴体系③有了“科学的”研究方法④出现了一批教育家和教育学专著。

培根(英)在2024年出版的《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一文中最先提出教育学这个概念,并把它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认为是关于“指导阅读”的学问 。

代表人物和著作:夸美纽斯(捷克):《大教学论》(2024年)的问世为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奠定了基础,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

基本观点:提出泛智教育思想,主张“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让一切男女儿童都受教育的普及教育思想。建立适应学生年龄特征的学校教育制度:

母育学校—国语学校—拉丁语学校—大学,比较详细地论述了班级授课制的思想,提出了教学的基本原则,对教师的职业做了很高的评价。

把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于2024年德国哲学家康德。

赫尔巴特(德国):《普通教育学》(2024年)被公认为世界上第一部具有科学体系的教育专著,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他本人被称为“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或“现代教育学之父”。

基本观点:以心理学为基础论述了教学过程阶段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提出了“教学的教育性原则”确立了传统教育的“三中心”:即“教师中心、课堂中心、教材中心”。

3)多元化发展阶段(19c中——20c初)

实验教育学②文化教育学③实用主义教育学(杜威,提出了现代教育的“三中心”:即 “以儿童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以经验为中心”。)马克思主义教育学⑤批判教育学。

4)理论深化阶段 (20c中后期)

代表人物及著作:

布鲁纳(美国): 教育过程》(1963)提出了“结构教学论”观点;倡导发现法。

赞科夫(前苏联):《教学与发展》(1975)提出了“发展教学论”观点;强调一般发展与特殊发展的结合;提出了五条新的教学原则。

瓦根舍因(德国):《范例教学原理)

布卢姆(美国):《教育目标分类学)创建了教育目标分类学理论:认为完整的教育目标应当包括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三个领域;而每个领域又可再分为多个层次和水平提出了“掌握学习”理论。

10、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解释教育问题、指导教育实践、推动教育改革。

11、学习教育学的方法:理论联系实际、课堂学习与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博览与精思相结合。

制定好学习计划,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12、教育功能: 教育活动和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

13、功能类型。

1)从教育作用的对象看。

个体功能(本体功能或固有功能)即教育对个体生存与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社会功能(工具功能或派生功能)即教育对维系社会运行、促进社会变革与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2)从教育作用的性质和方向看。

正向功能:即教育对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所产生的积极促进作用。(贡献性功能)

负向功能:即教育对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所产生的阻碍作用或消极影响。(损害性功能)

3)从教育作用的呈现形式来看。

显性功能:即教育在实际运行**现的与教育目的相符合的结果。

隐性功能:即伴随着显性功能所出现的非预期的影响。

4)多维度的复合分类。

14、个体发展的概念:从出生到成年期间,个体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经验的丰富而表现在身心两个方面所发生的积极变化。

15、个体发展一般规律。

顺序性:循序渐进,不“凌节而施”

阶段性:教育内容和方法具有针对性和稳定性。

不均衡性:抓住关键期,适时而教。

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长善救失。

16、影响个体发展因素:遗传(物质前提)、环境(必要条件)、教育(主导作用)、个体主观能动性(内在动力)

17、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功能:促进个体社会化:促进个体个性化、教育的个体享用功能。

18、教育的社会功能:政治功能、经济功能、人口功能、文化功能。

19、教育目的含义:教育目的是指国家或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人的质量规格的总体设想或规定。

20、教育目的:(1)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2)教育活动的出发点与归宿(3)制定培养目标、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和评价教育效果的根本依据。

21、教育目的层次结构。

教育目的;:国家人才培养的总要求,具有概括性、指导性。

培养目标:针对特定对象提出的具体质量规格与要求,具有多样性。

课程目标:每门课程的质量标准和要求,具有较强的规定性。

教学目标:某个具体教学过程(如单元、课时)的预期效果,灵活性强。

22、教育目的的功能:定向功能、调控功能、评价功能。

23、选择和确立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个人本位论卢梭:《爱弥儿》,自然教育的代表,主张根据人的本性和发展需要。

社会本位论涂尔干等:应根据社会需要和要求。

24、选择和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社会关系现实和发展的需要、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和需要。

25、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基本内容:

1)人的全面发展是相对于“片面发展”而言。

2)人的发展与社会生产发展是相一致的。

3)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26、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明确指出了教育的性质和总要求 ——培养社会主义的“劳动者”

2)明确提出了人才培养的素质要求——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3)关注社会和时代发展需要——重视培养和发展独立个性,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是辩证统一的。

4)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各类人才——注重提高国民素质

27、教师概念的涵义:教师是受社会的委托,在学校中以对学生的身心施加特定影响为主要职责的专业人员。

28、教师的作用与社会地位。

1)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作用: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处于教育者、领导者和组织者地位,发挥着主导作用。教师发挥主导作用是教育过程中一种客观必然, 这主要取决于:

教育过程的本质、教师的特点、学生的特点。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是辩证统一的。

29、教师的职业角色 :(1)文化知识的传播者;——最突出的角色(2)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管理者(3)学习者(4)研究者(详见第十一章内容)(5)学生心灵的培育者(6)学生的榜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7)学生的朋友。

教育学考研教育学原理复习

一 教育学概述。一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 二 教育学的研究任务 揭示教育规律 科学地解释教育问题 沟通教育理论和实践 三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1.教育学的萌芽 2.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创立标志是 对象方面,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1623年英国哲学家...

教育学复习

教育学复习资料。一 教育的概念 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 本质属性 是传承文化 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教育最基本的功能是培养人才 教育 一词最早出现在 孟子。尽心上 包括社会教育 学校教育 家庭教育。教育的社会属性 永恒性 历史性 相对独立性 继承性。教育起源 生物 最早 心理...

教育学复习

教育学。二 名词解释 4 4 1 教育制度p47 教育制度是对组成教育系统的各要素进行调节,保证教育活动得以进行的规范系统和机构体系。2 学校教育制度p50 学校教育制度 简称学制 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组织 主要指学校 的总体系统,它规定了各级各类教育组织的性质 任务 入学条件 学习年限以及它们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