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复习

发布 2022-01-11 16:31:28 阅读 8960

1.当代教育学的基本趋势:第一,教育学问题领域的扩大;第二,教育学研究学科基础的扩展;第三,教育学研究范式的多样化;第四,教育学的进一步分化与综合;第五,教育学发展与教育改革的关系更加密切。

2.原始教育形态特征: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融合在一起;教育的无阶级性、平等性;教育内容简单;教学手段和方法单一。

3.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a,古代产生了学校,教育成为社会的专门职能。

b,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具有非生产性。c,古代学校教育适应古代经济与政治的发展,具有阶级性;封建社会的学校教育还具有等级性。d,古代学校教育适应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表现出道统性、**型、刻板性和象征性。

e,古代学校教育初步发展,尚未形成复杂的结构体系。4.经济对教育的作用:

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结构和布局;;制约着学校的教育内容、方式方法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5.政治对教育的作用:

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的性质和目的;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事业的领导权;政治制度决定着社会成员的受教育权;决定着部分教育内容。6.文化对教育的影响:

文化影响着教育的价值取向;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文化影响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7.科技对教育的影响:

科技的发展改变着人们关于知识、学习和教育的观念;变革着现代教育的课程设施和内容体系;变革着现代教育手段、方式和方法;科技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科学化、个性化、自主化和民主化提供了平台。8.教育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教育为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教育再生产劳动力;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教育促进现代经济的发展。9.教育在政治中的作用:

促进人的政治社会化;培养专门的政治人才;促进现代政治民主化。10.教育在文化发展中的作用:

教育具有传递---保存文化的功能;具有传播---交流文化的功能;具有选择---提升文化的功能;教育具有创造---更新文化的功能。11.教育在科技发展中的作用:

教育具有传播科学技术的功能;具有创新科技的功能。12.人的身心发展的概念:

人的发展是随着时间和年龄的递增而发生的个体身心方面的积极变化,包括生理与心理两方面的发展。13.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学校教育具有明确的目的性、计划性、组织性、和系统性;学校教育有专业教师来施教;基础教育是人身心发展的关键年龄阶段的教育。14.教育发挥主导和促进作用是有条件的:

a,只有遵循人的发展规律,教育才能促进人的发展。b,只有正确处理好内因和外因的关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育才能产生积极的成效。c,要正确处理教育与遗传素质、环境因素的关系,发挥各自的作用。

15.影响教育目的的制订的因素: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是确定教育目的的主要依据;人自身发展的特点与需要是确定教育目的的重要依据;教育目的制订者的教育理想和价值观。

16.我国教育的基本点:强调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要求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我国当前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

17.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内容:人的发展同其所处的社会生活条件是相联系的;旧式分工造**的片面发展;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可能;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制度条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

18.素质教育的基本观点: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素质教育强调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南学生的全面发展;素质教育要以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素质教育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并渗透于教育的各个方面。

19.教育制度:广义的教育制度指国民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为实现其国民教育目的,从组织系统上建立起来的一切教育设施和有关规章制度。

狭义教育制度指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目的、要求、入学条件、学制年限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20.义务教育的概念:

指依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义务教育发源于德国。21.

教师的权利: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教育教学权);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学术活动权);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成长发展的权利(评定学生权);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报酬待遇权);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参与教育管理权);参加进修或者其它方式的培训(进修培训权)。22.

教师的义务: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遵纪守法义务);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教育工作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教育教学义务);按照国家规定的教育教学主要目标,通过活动对学生进行形象的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思想品德教育义务);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爱护尊重学生的义务);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其它侵害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保护学生的义务);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业务水平。(提高思想业务水平义务)。

23.制约学校课程发展的主要因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文化与科学技术的进步、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需要与特点、课程理论对课程的影响。

24.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是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25.教学的任务:

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现代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造力;发展学生体力,促进学生的健康;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高尚的思想品德、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心理素质。26.教学过程的特点: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以认识过程为基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27.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激发学习动机、感知教材、理解教材、巩固知识、运用知识。28.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又称教学的教育性规律)29.主要的德育原则:方向性原则、知行统一原则、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教育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从学生实际出发因材施教的原则。

30.德育的途径:教学、社会实践活动、课外活动、团队活动与集体活动、班主任工作、志愿者活动31.

中学生常用的德育方法:说服教育、榜样示范、指导实践、陶冶教育、品德评价。32.

陶冶教育:是教育者自觉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使受教育者在道德和思想情操方面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和熏陶的方法。33.

班级的教育意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社会性,以及良好的思想品德;有利于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互相帮助,互相合作,提高效率,培养社会交往能力;可以满足学生的尊重需要、情感需要、交往需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和教育能力。34.

班集体构成的要素:共同的目标;一定的组织结构;共同生活的准则;一定的心理氛围、情感纽带。35.

班集体形成的条件:确定班级发展目标、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建立班集体的规则和秩序、组织多种多样的活动、培养基本**和班风。36.

非正式群体的功能:满足学生正常的心理需要、促进学生人格的独立于发展、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37.

学生非正式群体的管理对策:在思想认识上要正视非正式群体存在的客观必然性、必要性;要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创造表现自我良好的机会,满足非正式群体的需求;注意发挥和引导好非正式群体中核心人物的作用;正确认识学生中的非正式群体,针对不同类型的非正式群体,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加强正式群体的建设,减少非正式群体不良因素的侵蚀。38.

主要教学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巩固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师要严格按照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体系和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进行教学,使学生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能力得到充分发展)、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从学生的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的进行教学)、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应使学生联系实际来理解和掌握知识,真正学懂,并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9.

备课的要求:要深入准确的把握学科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要有针对性,适应学生的特点;要根据社会发展,科技发展和学生对象的变化,不断更新备课的内容;要充分和周密的考虑教学审计诸因素的关系和结构,并做好课前的各种准备。40.

讲授法优点:可以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短时间内就能获得大量系统的科学知识;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有利于系统的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41.

讲授法的基本要求:教授的内容要有系统性、科学性、思想性,讲情难点突出重点;教授的方式方法要有启发性,不是简单的灌输;教授的语言要生动、通俗、形象,要清晰、准确、精炼、有条理、语速适当。42.

简述班级授课制:班级授课制的概念他是把学生按年龄和文化程度分成班级,教师根据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和规定的时间进行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的基本特征固定班级、以课为教学活动的单位、班级授课制的意义。

43.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育目的,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手段和一整套工作方式,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

44.德育:是指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

具体来说,他指的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道德要求和受教育者的个体需要及品德形成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主动的内化与外化,促进其养成一定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德育的组成部分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纪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

45.德育的任务:培养学生初步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引导学生逐步树立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逐步使学生养成社会主义的基本道德、法纪观念和文明行为习惯;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品德能力和品德心理。

46.行动研究的步骤: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设计研究方案——研究实施与资料收集——总结与反思,确定下一步研究问题——整理和分析资料——撰写研究报告。

47教师的角色:诊断者、传授者、指导者、评价者、管理者、研究者、协调员。48.

班级管理:班级管理是班主任带领学生,通过各种活动的形式,对班级中的人、财、物、时间、信息等资源进行组织管理,以实现班级目标的过程。49.

德育的过程:是以形成受教育者一定思想品德为目标,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参与的教育活动过程。50.

师生关系:是指师生完成一定的教育任务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51.

教师资格制度:是指国家对教师实行的一种特定的职业认定和许可制度,是由国家规定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人员应该具备的特定条件和取得教师资格的法定程序。52.

学校课程:是指在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学校根据自己的教育理念,在对学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系统评估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供学生选择的课程,又称校本课程。53.

教育法规的规范作用:教育法规具有指引作用;教育法规具有评价作用;教育法规具有教育作用;教育法规具有保障的作用。54.

教师劳动的特点:劳动对象的复杂性,教师劳动的对象有二:一是知识和文化,二是学生;劳动手段的主体性;劳动时间的延续性;劳动空间的室内性;劳动成果的精神性。

55.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的过程;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过程,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统一的过程;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的过程;德育过程是长期的和反复的过程。

56.转化后进生:首先,要正确对待后进学生,关心热爱后进生。

其次,要弄清情况,分析原因,谅解症状,对症下药。再次,努力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最后,要抓反复、反复抓。

教育学考研教育学原理复习

一 教育学概述。一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 二 教育学的研究任务 揭示教育规律 科学地解释教育问题 沟通教育理论和实践 三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1.教育学的萌芽 2.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创立标志是 对象方面,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1623年英国哲学家...

教育学复习

教育学复习资料。一 教育的概念 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 本质属性 是传承文化 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教育最基本的功能是培养人才 教育 一词最早出现在 孟子。尽心上 包括社会教育 学校教育 家庭教育。教育的社会属性 永恒性 历史性 相对独立性 继承性。教育起源 生物 最早 心理...

教育学复习

教育学。二 名词解释 4 4 1 教育制度p47 教育制度是对组成教育系统的各要素进行调节,保证教育活动得以进行的规范系统和机构体系。2 学校教育制度p50 学校教育制度 简称学制 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组织 主要指学校 的总体系统,它规定了各级各类教育组织的性质 任务 入学条件 学习年限以及它们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