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复习

发布 2022-01-11 16:28:28 阅读 7813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1、 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

现象,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或引导人)

2、 教育产生于原始社会,学校。

产生于奴棣社会。

3、 广义的教育包括学校,家。

庭,和社会教育。

4、 教育学是实践性很强的理。

论性学科。《学记》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

5、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听著。

的《大教学论》是近代最早的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它标志着教育学的形成。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发展。

1、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①教育与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②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不平衡;③教育本身的历史继承性。

2、教育与社会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生产力及文化相互制约相互促进。

第三章教育与个体发展。

1、学生个体发展在内容上包括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

2、个体发展理论外铄论与内**的主要区别是一个依靠外在力量,一个源于自身的需要。★内**:①强调人的发展及其顺序是由人的某些方面的内在因素推动和决定的。

②对个体发展动因的解释确实有强调人的内在因素几乎不可更改的决定性影响,忽视外部因素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弱点。★外铄论:①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如环境的压力、刺激或要求,他人的影响或学校教育等。

②强调外部力量的意义,故一般都看重教育的价值,对教育在改造人的本性形成环境所要求的能力、品质以及知识等方面,都持积极乐观的态度。

3、影响人身心发展是因素有遗传、环境、教育和个体主观能动性。其中主观能动性是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内在动力。★内在因素:

①遗传素质(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②主观能动性(学生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其身心发展的根本动力,在学生身心发展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离开人的主观能动性,遗传素质、环境和教育所赋予的一切发展条件都不可能成为人的发展的现实)。★外在因素:③环境(“近墨者黑,近赤者红”之说;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不起决定性的作用)④教育(学校教育)教育是影响人发展的主导因素。

4、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①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要求教育循序渐进。②个体发展的差异性和不均衡性,要求教育因材施教。③个体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要求教育有针对性。

5如何理解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①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人们施加影响的社会活动。②学校教育是在受过专门训练和有经验的教师指导下进行的。

③教育能够依据科学要求,协调影响人的发展的诸因素,使遗传素质和环境的影响有利于受教育者的方向健康发展,同时,可将学校、社会、家庭的影响有效的组织起来,形成合力,共同对受教育者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第四章教育方针。

教育方针的核心是教育目标。

教育目的的功能有:①定向功能②调空功能:③激励功能④评价功能。

2、教育是课程改革对原有课程进行了重大调整,新课程的结构具有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的特点。

3、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关于人全面发展的学说,人全面发展能否实现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

4、素质教育的本质:①素质教育是一种全面发展的教育;②素质教育是促进全体学生发展的教育;③素质教育是一种发展学生主体性的教育;④素质教育是一种教师主体间的合作性教育。特点:

①主体性与成功性;②基础性与发展性;③全面性与个别性;④全体性欲个体性;⑤交互性与层次性;⑥内化性与外化性;⑦理论性欲实践性。

第五章教师。

1、专业化是促进教师发展和提高教师社会地位的成功策略。

2、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

专业地位②经济地位③政治地位④职业地位。作用:①教师是人类文明成果的传播者。

②教师是年轻一代心灵的塑造者。③教师是美的感受者、体现者和创造者。④教师通过培养人才促进社会的发展。

2、教师劳动的特点。

教师劳动具有独特的创造性:教师劳动的对象的差异性、内容、过程与教育情景的复杂等决定了教师劳动具有复杂性与创造性(如:因材施教等) 。

教师劳动具有很强的示范性:教师劳动对象及其劳动手段的特殊性,决定。

教师劳动在时间上的长期性:教师劳动对象成长的长期性,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具有长期性,教师劳动空间的非限定性,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具有广延性。

教师劳动个体性与劳动成果集体性:教师劳动形式的独特性,决定了教师劳动具有群体性与个体性。

3、教师的素质要求:1.教师的文化知识素养:

①教师应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②教师必须具有广博的文化素养;③教师应有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 2.教师的能力素养:

①了解和教育学生的能力②语言表达能力③教师的教学能力④组织、管理能力⑤教育机智★(重点)什么是教育机智:视角是善于观察、熟悉情况、敏捷果断和富于经验的产物,是教师高度责任感、良好的道德修养和智慧水平的结晶。⑥社交能力⑦教育科研能力。

3.教师心理素质:①良好的注意持久力和分配力②细致而深刻的观察力③良好的记忆力④敏捷性和逻辑性很强的思维能力⑤创造性想象力⑥广泛的兴趣⑦坚定的意志力⑧丰富而恰当的情绪情感。

总之教师既要有理论家的分析综合雄辩之才又要有艺术家的想象概括、表现之才;既要有科学家的观察实验推理之才,又要有语言家的凝练、形象表达之才。

良好师生关系的特征:

尊师爱生,配合密切②民主平等,联系稳固③教学相长,关系透明④双向反馈,互补互助。

第六章教育内容(德育原理)

1、学校教育在学生思想品德中起主导作用,学科教学是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活动的最基本途径。

2、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德育过程有哪些基本规律:

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的过程;②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品德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③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④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德育的原则?(案例分析):①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则;②从学生实际出发原则;③知行统一的原则;④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重点)

这一原则要求的预计要进行集体教育,又要在集体中通过集体教育每个成员;既进行个别教育,又通过个别教育来影响集体,促进集体的形成、巩固和发展。贯彻这一原则要求:①努力组织和培养良好的学生集体。

②充分发挥集体的教育作用。

加强个别教育,把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结合起来。

德育有哪些方法,案例体现在**?(分析)1、说理教育法(重点)特点: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提高认识、分清是非。

方式:谈话、讲解、讲述、讨论、报告、参观。2、榜样示范法。

特点:以他人高尚的思想品德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类型:

典范---历史伟人、模范人物;示范---教师、家长及他人;评优---优秀个人优秀集体3、实际锻炼法,特点:通过行为训练,形成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类型:

给予具体的任务;执行规章制度;参加各种道德实践活动。4、 陶冶教育法(重点)

特点:利用环境、气氛、作风、教育者自身的教育因素等影响学生。类型:

人格感化;环境陶冶;艺术陶冶。5、指导自我教育法。6、品德评价法,特点:

通过对学生的优良或不良的品德给予肯定或否定的评价,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类型:奖励---赞许、表扬、奖赏。

惩罚---批评、处分。

第七章课程。

课程的概念?

广义:指学校教育中为所有的学生提供的和重建的人类知识和经验的总和。

狭义:指学科或活动的总和,指教学计划、教学进程,指教学内容的组织等某一个方面。

1、课程的标准是指导中小学教师教学实践,评价学生学习的结果的重要依据。2、经验主义课程理论的主要特点:①课程理念——以经验为基础;②课程设计——以儿童为中心;③教学论——以实践活动为中心3.

、课程的类型主要有3种即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和综合课程。

课程的类型:①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②综合课程与核心课程③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

第八章教学基本原理。

1、教学过程的基本原理因素主要有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

2、教学集中体现了学校与特征与职能,学校必须以教学为主,全面安排工作、

3、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主要通过间接经验来实现。

4、为什么教学是一种限制性的艺术教学活动。

首先,教学是一种创造性的艺术活动。其次,教学活动是一种有限制性的艺术创造活动。这种创造性反映在教学过程的不同阶段:

第一,备课是一种同质异构的艺术创造活动。第二,上课是一种亦陈亦现的艺术表现活动。第三,评课是一种“空筐”艺术。

5、理解科学性和思想性原则,直观性教学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

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指教师的教学要授予学生反映客观实际的真理性知识和运用实际有用的知识技能,使教学内容具有严密的科学性,同时有目的地、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指教学中要从实际出发,把理论知识讲授与实际结合起来,把教学内容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并注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直观性原则:指教师运用各种直观手段,引导学生充分感知所学对象,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为正确而深刻的了解教材、掌握科学概念打下基础。

第九章教学基本程序和策略。

1、 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上课 。上好课的关键是备好课。

2、 备课要做到4备即备。

学生、备内容、备教法、备学法,班级授课时教学的基本形式。

3、 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

工作的基本单位、

4、 教学法有法教无足法,教学贵在得法,并不是学习的方法越多越好。

现代学生主要的学习策略:①自主学习②合作学习③**学习。

5、 目的学习、合作学习、**。

学习是当代学生的主要学习策略。

6、 上课的基本要求:①目。

的明确②内容正确③方法恰当④组织严密⑤语言清晰⑥积极性高。

7、 理解讲述法谈话法问。

答法含义。讲授的含义:是教师以口头语言向学生呈现、说明只是,并使学生理解知识的行为。

它通过循序渐进的叙述、描述、解释及推论来传递知识、阐明概念和论证规律、公式,引导学生分析和认识问题,并由此促进学生的智力和品德的发展。

谈话法是指课堂教学中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达到掌握知识和技能培养和提高各种能力的目的。

问答策略也叫提问策略,根据师生在问答活动中参与程度,问答和讨论,分别指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和生生间的互动交流。

问答策略有四个环节:一是发问。二是侯答。三是叫答。四是理答。

第十二章班主任工作。

1、 主题班会是指在班主任的。

指导下,全体学生围绕一定的教育主题而开展的集体活动。

2、 班主任工作目标的高低应。

根据学生是实际情况而定。既不能定的太高也不能定的太低。

教育学考研教育学原理复习

一 教育学概述。一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 二 教育学的研究任务 揭示教育规律 科学地解释教育问题 沟通教育理论和实践 三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1.教育学的萌芽 2.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创立标志是 对象方面,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1623年英国哲学家...

教育学复习

教育学复习资料。一 教育的概念 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 本质属性 是传承文化 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教育最基本的功能是培养人才 教育 一词最早出现在 孟子。尽心上 包括社会教育 学校教育 家庭教育。教育的社会属性 永恒性 历史性 相对独立性 继承性。教育起源 生物 最早 心理...

教育学复习

教育学。二 名词解释 4 4 1 教育制度p47 教育制度是对组成教育系统的各要素进行调节,保证教育活动得以进行的规范系统和机构体系。2 学校教育制度p50 学校教育制度 简称学制 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组织 主要指学校 的总体系统,它规定了各级各类教育组织的性质 任务 入学条件 学习年限以及它们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