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

发布 2021-11-11 14:31:28 阅读 5095

(小学四年级语文)

厦门市翔安区鲁藜小学黄延武。

桂林山水》是人教版新课标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2课的课文。教学本课需要2课时。这篇课文抓住了桂林山水的特点,以优美、简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桂林风景的喜爱之情。

课文从“桂林山水甲天下”讲起,既概括说明了桂林山水在祖国名胜中的地位,又交代了作者观赏桂林山水的缘由。然后,用对比的方法描述了漓江的水、桂林的山的突出特点。最后,把桂林的山和水联系起来,作为一个完美的整体,展现在读者面前。

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一是使学生借助课文感受祖国山河的美,感受祖国语言的美;二是引导学生领悟作者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学习本课对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和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知识与技能。

.通过看图、学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

.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观察、想象、理解、表达能力。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情感态度:

通过学习课文中优美生动的语言,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秀丽,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从而陶冶学生的爱美情趣。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象其美景。

.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本节课的学习者特征分析主要是根据教师平时对本班学生的了解的实际情况而做出的:

1、本班学生正处于向青少年过渡的儿童期的后期阶段,大脑发育正好处在内部结构和功能迅速发展和完善的关键期,学习能力和情感能力快速发展,是培养学习能力和情感能力的重要时期。

2、本班学生的认识能力的已有一定发展,开始对很多事情形成自己的想法,但是辨别是非的能力还极其有限,缺乏经验,经常会遇到许多自己难以明白的问题,需要家长和老师正确的引导。

3、本班学生的情感由易变性向稳定性过渡,从情感外露、浅显、不自觉向内控、深刻、自觉发展。随着情感生活的不断丰富,学生的道德感、理智感、责任感、审美感等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本课教学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在重视改进教法的同时,更要重视学法的指导;要重视语言文字的学习,抓好语言文字的训练,把语文课上成真正的语言文字课。

1. 讲授研读策略:教师讲授,学生深入研读。

2、引导**策略:教师启发引导,建立小组讨论、交流、合作等活动。

3、情景创设策略:根据学生平时对桂林的了解,通过看图、****把学生带入美丽的桂林山水之中。

在策略实施过程中最关键的问题是引导学生了解桂林的山水,通过朗读、讨论等来概括桂林山水的特点。

1、人教版新课标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材,教学挂图、投影、本课教学的多**课件。

2、多**教室。

教学**选择分析表(模块3完成)

第一课时。一、引导学生进入**描绘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之中。

放映课件图像,同时**课文朗读录音,对**进行整体感知,然后让学生谈感受。

二、导入(学习第一自然段)

导语:同学们,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找出来读一读。

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天下第一)桂林山水天下第一,那将是多么美的景象啊,让我们和作者一起荡舟漓江,去观赏名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吧。

三、观赏漓江的水(学习第二自然段)

1. 观察图画,感受漓江的水。

问:漓江的水与别处的水有什么不同,有哪些突出的特点?

用课件展示波涛汹涌的大海,以帮助学生理解“波澜壮阔”;展示风光旖旎的西湖,以帮助学生理解“水平如镜”。)

2. 归纳漓江水的特点自读课文,画出漓江水的三个特点,想想课文是怎样分别描写的。

特点之一“静”。课文用“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从感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静”)

特点之二“清”。课文用“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从视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清”)

特点之三“绿”。课文用“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这一形象的比喻,从色彩和品质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绿”和“纯”。翡翠:绿色的硬玉,有光泽。无暇:没有斑点,非常纯净)

根据课堂实情,教师点拨:为什么开头先提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在读议中让学生体会,用对比的方法突出漓江水的三个特点和作者的赞美之情。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感受。读出漓江水的静、清、绿,读出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

3、引导学生“发生这个句子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让学生谈对排比句的感性认识)注意通过范读指导读好“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三个“啊”的变调。

能背的可以看着画面当堂背诵。

四、观赏桂林的山(学习第三自然段)

1. 观察图画,感受桂林的山。

问:桂林的山与别处的山有什么不同,有哪些显著的特点?

用课件展示泰山和香山,以帮助学生理解“峰峦雄伟”“红叶似火”。)

2、归纳桂林山的特点自读课文,画出体现桂林山特点的三个词,想想课文是怎样分别描写这些特点的。

特点之一“奇”。课文从两方面描写。一是“拔地而起,各不相连”。

一般的山脉逐渐高上去,且连绵不断,桂林的山却是从平地崛起,互不相连。二是“奇峰罗列,形态万千”。罗列:

排列。形态万千:各有各的样子。

除了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教师还可补充介绍,有的像背着娃娃的妇女,有的像好斗的公鸡,有的像下山的猛虎,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莲花,有的像捧书而立的书童,有的像敞胸露肚的罗汉……使学生感到桂林的山真是形态万千,目不暇接。)

特点之二“秀”。课文打了两个比方“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写出“秀”的表现:郁郁葱葱,色彩明丽。屏障:起遮挡作用的东西,本课指桂林一带的山。)

特点之三“险”。课文用“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概括了这一特点,并用“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下来”的感觉,突出了桂林山的“险”。危峰兀立:

即高峰耸立。怪石嶙峋:指奇形怪状的石头重重叠叠。

)2. 练习朗读,读出桂林山的奇、秀、险,读出对桂林山的喜爱之情(重点指导读好“真奇啊“真秀啊“真险啊。)

五、 我们观赏了漓江的水,观赏了桂林的山,总的有什么感觉?作者又有什么感受?(学习第四自然段)

1、看图,启发学生把山、水联系起来读感受;看看作者有什么感受?

1) 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2) 理解“画卷”“连绵不断的画卷”及“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画卷”绘画长卷,一般要卷起来收藏。“连绵不断”,接连不断。“连绵不断的画卷”,即很长很长的画卷。

从桂林到阳朔,航程83公里,沿途都是青山绿水,美不胜收,说桂林山水是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十分贴切。“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道出了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是一种美的享受,充满情趣,与开头的“桂林山水甲天下”相呼应。)

2、练习朗读第四自然段读出荡舟漓江,被桂林山水所陶醉的感情。

六、 朗读全文。

七、 作业。

.识记生字 2.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流程图。

七、教学评价设计(模块7完成)

学生以评价的主体身份参与形成性评价,是评价改革的一个重点课题。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进行自我反思的能力。教师有必要逐步培育和构建学生的有效评价行为,如及时采集个人表现的信息,记录自己的学习过程,学会进行自我监控,学会描述自己的学习行为等。

课堂评价量化评分表(100分)

班别___姓名:__得分。

八、帮助和总结。

课堂中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朗读、分析和概括。教师采用点拨的方法向学生提供帮助和指导。教师对于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采用讲授和分析的方法,让学生了解到课文的重点。

学生在学习完本课之后对桂林山水的特点已基本掌握,但对桂林山水形成的原因还不是很了解,希望同学们能在课后通过网络进行资料的搜集,以完全地了解其形成原因。

平面设计方案 教学设计方案

篇一 平面设计类教案。平面构成 教学大纲。一 课程性质。平面构成是在二维平面内,按照一定法则组构既有形态,从而创造理想形态的造型设计基础课程。平面构成课程体系建立在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研究与实践相融会的基础上,它与色彩构成 立体构成平行互补,形成一门相对独立完整的构成体系。一切造型活动都必须从平面入手...

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名称科目课时 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为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计算机应用基础 中第二章第六节的任务2,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具有使用计算机工具进行图形绘制和处理的能力。信息技术1课时。windows xp附件程序及应用班级授课人 汽修一年级三班兰州电教中心韩飞翔。学习者特征...

教学设计方案

小学数学五年级。人教版,1课时。五年级下册课本第60 62页,练习十一部分习题。分数的意义是一个不容易理解的概念,整套教材在处理上是采用分阶段逐步渗透的办法来解决,把分数划分为两个阶段教学。第一段安排在三年级上册,学生借助操作 直观,对分数积累一些感性知识。初步认识了分数 基本是真分数 知道了分数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