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后现代语境下的阅读教学模式

发布 2021-03-13 03:50:28 阅读 4056

作者:谢文新。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23年第01期。

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后现代”成为一个日渐常见的中文名词,作为一种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新兴的综合性的社会文化思潮,它强烈地冲击着人们原有的思想、观念、话语以及解决问题的方式,冲击着我们社会的各个领域。主要表现为颠覆性、随意性、零散性、消解主体性、解构统一性、互文性、游戏性、反权威性、反历史性、仿像与狂欢等特征的后现代主义,与讲究传统、传承、规范、典范的语文教学,在我们的大中小学校园产生激烈的碰撞,对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产生巨大的解构作用。有鉴于此,本文着重**在后现代语境下如何构建阅读教学的新模式。

一、后现代语境下人们的阅读新体验。

2023年以后,我国政治稳定,经济迅速发展,商品化逻辑无限扩张,大众传媒迅速普及,通俗商业文化泛滥,后现代语境包围着我们,形成一个中国式的后现代通俗商业文化的语境。流行**、排行榜、卡拉ok、通俗文学、畅销书、电视小品、连续剧甚至肥皂剧、武打片、言情片、vcd、***等等,后现代氛围日渐浓厚,艺术、理想、品德、情操、权威、价值等崇高的意义已经悄然引退。

在这后现代语境中,通俗商业文化深刻地影响人们的阅读习惯和文学欣赏的价值取向,阅读欣赏成为一种实用主义的手段。比如以迪斯尼和好莱坞为代表的商业文化,他们利用和复制人类的一切文明的物质或精神成果,影响着整个时代的观念和行为的走向,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每一层面。中国的大熊猫,古埃及的木乃伊,欧洲的莎士比亚,都成为他们的消费对象。

他们不再强调艺术个性和审美的孤芳自赏,而强调对众多受众的吸引效果。在这后现代语境包围中的青少年的阅读取向、审美追求不断好莱坞化,消解了文学欣赏的审美特性,文学审美逐渐走出象牙之塔,转向通俗大众化。

1、解构经典,模糊高雅和通俗的界限。

在后现代语境中,把文本的阅读过程,看成是对永恒意义和恒定结构的先验性设置的解构,是一个逃离权力中心的控制和话语制约的过程。为此他们对历史上的文化经典进行戏说、拼贴、改写、漫画化,以富有感官刺激与商业气息的通俗语言,消解经典文本的深度意义、艺术灵韵以及权威光环,使之成为大众消费文化的构件、装饰与笑料。例如:

周星驰的《大话西游》,林长治的《沙僧日记》、《q版语文》,漫画版四大名著《水煮三国》、《麻辣水浒》、《孙悟空是个好员工》,乃至于易中天之“三国”,于丹之“论语”、“庄子”诸如此类。他们通过大胆地篡改或戏说经典,进而消解权威、消解神圣。这种篡改和消解几乎指向文本的所有方面:

人物、情节、时空关系、话语方式。司马光砸缸后可以流出来七个小矮人、圣诞老人、兔巴哥、机器猫、刘老根、西瓜太郎、流氓免以及李亚鹏。诸葛亮可以搬个琴,摆个香炉,召两个小孩子,在城楼上唱卡拉ok(空城计)。

而孙行者也与妖怪姐妹们来一段跨时空的轰轰烈烈的生死爱恋。高雅和通俗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人们的阅读渗透着叛逆与欲望。

2、稀释经典,“鉴赏”过程成为一种简单的文化消费。

前段时间,某著名文学**在中学生中进行了一次“谁是对你影响最大的现当代中国作家”的调查,结果让人大吃一惊:大部分中学生喜欢的是一些时下的通俗作家,像曾炜、郭妮、郭敬明、韩寒等。至于传统意义上的作家,只有鲁迅和郑渊洁进了前十名。

就在我们很多成年人还不知道曾炜、韩寒、郭敬明是何方人士的时候,他们的书却已达到了百万册的销量,娱乐杂志,校园青春类、言情类书籍以及网络**正在成为中学生课外阅读的新宠。他们热衷于不需要思考的、**的、跳跃式的休闲式、消遣式阅读,而对需要付出大量时间、精力阅读的经典著作感到隔膜和不耐烦。这主要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稀释经典的思想含量,降低文字修辞程度,简化人物关系,淡化文学的审美经验。比如**经典、经典漫画化;简装本流行,把经典编成速成教材,经典阅读简单化等等。另一方面消解了阅读文本的语言魅力。

充斥于浅阅读文本的是情话、甜话、软话、大白话、大实话,以搞笑取代幽默,以调侃取代智慧,以浓艳取代素朴,以欧化取代民族化,消解语言的韵味,用最直接、简单的方式满足其娱乐需求,“鉴赏”过程则变成了一种简单的文化消费。央视“百家讲坛”中的某些学者,在经典的解读过程中,“语不惊人死不休”,吸引了众多受众的眼球,让高深的经典走进平常百姓家。

3、颠覆规范,在传统的文本中夹杂大量的流行词汇,建立传统文学经典与当下日常生活、日常语言的相关性。

在话语方式上,后现代主义打破了时间、地点、文化等级的限制,把古语和今语、雅语和俗语、宏大话语和琐碎话语随心所欲地并置在一起,组成话语大拼盘。“七个小矮人”、“圣诞老人”、“兔巴哥”、“机器猫”、“pk”、“粉丝”、“古惑仔”、“忽悠”,这些语言符号分别来自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宗教文化和世俗文化、传统文化和当代文化,但它们统统被抽离出原来的语境,跨时空、跨等级地拼贴在一起。如潘金莲可以与武则天、安娜,卡列尼娜、贾宝玉、现代人民法庭女庭长齐聚舞台,同台演出;曹操可以把董卓定位为恐怖组织;少年闰土变为“古惑仔”;贾宝玉竟然对贾政的丫环说“你别跟着我,我要去上网”,诸如此类,不但见诸于一些所谓自我标榜新新人类的作家,也见诸于“百家讲坛”的所谓“大家”。

这种对阅读文本规范的颠覆,深刻地影响现代人,特别是青少年的阅读形态和思维形式、价值尺度以及言语方式。

4、颠覆同一,消解标准,追求阅读的自我表达和自我满足。

后现代语境下,文本的阅读是一个复杂性和多样性的解构过程。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常常将熟悉的东西陌生化,将清楚的东西模糊化,将简单的东西复杂化,不满足于文本的稳定的陈述式的基础,而极力寻求人类理解的阐释性基础,通过不断地破坏事物表面的稳定性,以期更充分地提示各种可能的意义。它倾向于事物之间深刻的关联性,相信任何事物的意义是无法从该事物本身了解的,而只能从它与某个东西之间的关系中领悟出来,任何话语只能是在历史视点之内的有限性话语。

在这种理念下,改变了传统阅读只说“一面理”的惯性思维,而改说“两面理”甚至“多面理”,阅读文本成为自我表达和自我满足介质,在其中人们可以随意解构。比如说,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是因为有第三者;秦可卿是清皇室宫廷斗争的牺牲品;刘备三顾茅庐,是因为诸葛亮想待价而沽,诸如此类。在这个开放的话语空间里,各种信息多向流动,多元价值观相互碰撞,宽容代替狭隘,民主超越独断,不再有先验性的思想框架,阅读的过程是产生文本意义的主渠道。

由此可见,后现代主义思潮及其影响下的社会阅读生态环境的嬗变,对当下社会的阅读产生深远的影响,其所营造的后现代语境在我们的校园文化中渐成气候,一方面深刻地影响了当代青少年的阅读习惯和阅读的价值取向;另一方面,它对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的解构作用也是十分明显的。这对我们的语文教学提出新的挑战,我们不能无视这种挑战,一味的回避拒绝,而是应该正视这种存在,探索后现代语境下的阅读教学的新特点,构建后现代语境下的阅读教学新模式。

二、如何构建后现代语境下的语文阅读教学新模式。

1、构建个性化阅读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理解性、发现性、批判性的阅读能力。

语文阅读教学要实现后现代语境下的嬗变,首先必须承认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能以自己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通过阅读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发现,培养他们的批判意识,培养他们改革和再造世界的创造精神。要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必须完成如下的两个转变:

第。一、阅读教学目的要由阅读文本本位转向个体生命本位。

我国的新课程改革十分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获得,提出使学生“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因此,在阅读中,让学生结合自己个体情感体验,多元化、多角度地理解文本,通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想象力,培养学生的直觉、顿悟、灵感等非逻辑思维能力和求新、求变、怀疑、批判、反思、自主、独立等创新精神,即通过阅读让学生完成从好奇到具有批判意识,直至具有创新精神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一方面鼓励学生通过批判、质疑、反思、**,发展其自身的判断力、建构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怀疑意识、批判意识、**意识,培养他们探索创新的能力,学会学习的方法,从而为学生的生存与发展打下良好的能力基础。

另一方面,通过阅读教学让学生学会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获得终身学习的方法,满足其终身发展的需要。

第。二、教学内容要由单纯注重文本显性知识的传授转向对学生生存与发展的关注。

一个阅读文本不仅有可以表述出来的显性知识,也有不能表述或不清楚的隐性知识,包括个体的信念、情感、鉴别力、判断力等,这种隐性知识的获得具有情境性,总是与特殊问题或任务情景联系在一起,是主体对某种特殊问题或任务情景的一种直觉综合或把握。例如,对《醉翁亭记》中的“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醉翁形象的把握,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复还来”的李白形象的理解,就很难从文本字面上理解。因此,阅读教学的目的要改变以往单纯注重学生显性知识获得的取向,全面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心理发展、精神养成,使学生成为既具备丰富的知识、聪明的头脑,又具有高尚的品格和生命情怀的完整的人,而不是没有灵魂的学习机器。

2、构建动态的开放式的阅读教学模式,让师生平等参与阅读教学每一个过程。

1)打破课程与教学的界线,让每一个教师和学生在阅读教学中都能迫寻到主体性,获得解放与自由。

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认为课程与教学分属不同的范畴:课程主要是课程计划、课程标准的制定、内容的选择和编排,规定教师“教什么”;教学是指课程的实施过程,包含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等,规定教师“怎么教”。两者之间存在明确的和固定的分工。

这不仅是对教学的误解,也是对课程的误解。这样造成的后果是课程的设计与课程的实施持久隔离,与实际上的课程与教学极为密切的教育实践本质不相符合。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打破课程与教学的界线,重新构建阅读课程与阅读教学的新关系,也就是说在后现代语境下,阅读课程与阅读教学是交叉、融合的关系,它们之间没有明显的界线,阅读教学一方面进行着阅读课程的实践,另一方面在解读和构建什么是课程。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致力于课程与教学的整合,教师和学生就不再只是既定课程计划的实施者,而是课程开发者与教学设计者,让每一个教师和学生在阅读教学中都能追寻到主体性,获得解放与自由。打一个形象的比喻,阅读教学过程就像在欣赏肖邦的e大调练习曲,给人充分的想象空间,乐曲的旋律可能使一些欣赏者因感悟“‘啊! 我的祖国!

’—对灾难沉重波兰的怀念之情”这主题而热泪盈眶,也会有欣赏者因感受到其中或优美、或活泼、或高昂、或田园牧歌式的诗情画意而获得精神的满足和慰藉。

论英语阅读教学模式

作者 郭仙飞。亚太教育 2015年第28期。摘要 进行英语阅读教学的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英语教学模式,英语阅读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把自己能够读懂简单的文章以自己的语言进行交流,并在阅读的过程中掌握一些基本较为基本 常用的英语阅读方法和技能,从而培养出学生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扩大了学生...

论英语阅读教学的心理语言模式

关键词 心理语言学。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摘要 本文以心理语言学的假设干理论模式为根底,了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心理语言模式。该模式包括概念能力 处理策略和图式知识三个局部,这三个局部相互作用,导致了该模式的运行。同时阐述了这一模式对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一 引言。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阅读...

探索有效的现代文阅读教学模式

作者 应慈军。语文教学与研究 教研天地 2009年第08期。现代文阅读教学的模式有过很多,创造者们的教学效果总是处在一种理想的状态,可我们模仿来模仿去总是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但看阅读教学的模式。基本属于教法一类 我们也把劲用在了对 怎么教 的技术性问题的纠缠上。这应该属于舍本逐末的做法。一种有效的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