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练一结”阅读教学模式初探。
一、模式建构背景。
当前的阅读教学,仍然较为普遍地忽视学生的自主阅读实践,尤其是预习实践。很多教师都没有能自觉地把学生自主阅读实践的意识、习惯、兴趣、品质、方法纳入教学内容,尤其是预习的习惯、方法和能力。学生不作预习,或无力预习,教师不得学生预习之反馈,对教学的起点缺乏较为具体的了解,教学针对性不强,无所轻重,面面俱到,而面面不到。
不论课文长短,通读感知开始,教学起点偏低。学生对课文不熟,则需要较长的时间领悟;而教师为完成既定教学任务,往往变相灌注。学生阅读理解失去了充分生成的时间,学习所得零散,肤浅。
又因为忽视了总结、反思和提升,学生不得言语之经验、言语之规律,语感迟钝,元认知能力低下。“田内损失田外补”,课后机械而重复地训练,教学重心严重滞后,又挤占了学生本来可以用来总结反思、预习练习和自由阅读的宝贵时间。如此,形成恶性循环。
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主体性严重缺失,失却自我,被动应付,甚至重不堪负,苦不堪言;粗糙、马虎、潦草、抄袭、偷工减料等不良习惯、不良品质由此生成。这确是一种“大范围、长时期、集团性”的失误。新课改两轮实验效果不佳,主要原因在此。
这迫使我们依据新课改理念,遵循学生自我建构规律,汲取传统教学经验精华,彰显语文学科性质,求真务实,去除雕饰,创造本真的阅读教学模式,充分张扬学生的主体性,极力追求教学的有效性。二、模式内涵阐释。
练,历练,即阅读实践。新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经也应是语文实践。
”阅读实践包括诵读、想像、揣摩、品味、质疑、比较、评点、仿写、改写等各种方式方法的活动。“两练”指预习练和当堂练,“一结”指课后的总结反思。
预习练,主要练习理清文本思路,整体感知内容,找出重点、难点、疑点,进行有关重点、难点的**实践。预习设计注重兴趣激发和方法引导。主问题设计,力求引导学生思考文本的重点、难点、疑点;既指向文本的言语内容,又指向文本的言语形式。
通过检查、询问、交流等途径,了解了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学就会针对性强,起点高。学生经过预习,容易形成新的阅读期待,可集中主要精力揣摩、**文本重点、难点、疑点。充分预习课文,既会有独特的认知与体验,也会有理解的艰难与困惑,对话便能深度展开;理解也就由朦胧到明朗,有单薄到丰厚,由肤浅到深刻,由零散到系统,渐而深得文本三味。
其中,必然常有豁然开朗之感、轻松兴奋之感、成就丰富之感,阅读兴趣也就由此产生。在独立的预习实践中,不仅能力得到了培养,利用工具书、查阅资料、参照注释、读书动笔、目读口诵心惟等习惯和方法也得到了培养。预习练习(包括课后总结反思)的自主性强,有较充分的自由支配的时间,张力由基础的强弱而定,这正是无形的因材施教。
学生在新课文的世界里自奋其力,开疆拓土,求索自然、社会和人生的真谛,是已有知识经验、生活经验、阅读方法的充分运用和升华,其锻炼和提升阅读能力的效果是无与伦比的。
当堂练,即通过课堂训练强化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达成三维度具体教学目标,不留课后练习。首先是依据新课程理念和课程标准,结合课文特点,依据具体学情,在教材单元之间的纵向关联和单元课文横向联系的坐标点上,确定训练的内容与方法。其次,通过评价或交流预习情况,高起点、双线索切入文本。
教学中,紧扣重点、难点、疑点,不蔓不枝,引导学生选择适宜的方式方法,展开深度**的阅读过程,有重点地进行理解与表达的书面练习,整合、建构课堂学习内容,同时检测和反馈阅读效果,以便裨补缺漏。当堂练的重中之重,就是最大限度的促进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充分生成,深化、拓展、迁移、积累、内化学习内容。
课后结,主要有以下一些内容。熟读课文,回味感受,温故知新,再次整合各种感受,全面深化理解,丰厚阅读感悟。梳理语用知识,进一步体会其表达作用,促进语用知识的系统积累和语感深化。
归纳阅读方法,反思学习过程,改进阅读方式方法,培养元认知能力。总结的方式,一是在课文中补充批注,二是修订课堂笔记。这也为以后的复习建立了最有价值的学习档案。
课后一结是三维度具体目标下学习内容建构的全面化、系统化、深刻化。教师有计划地调阅学生的课本和笔记,了解情况,对“一结”活动有针对性地强化指导,着力矫正不良习惯,就可以不断提高“一结”的水准。其实,课后总结的道理谁都知道,可实践中常被忘得一干二净。
实践使我们深信,课后“一结”比那种机械而重复地训练更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两练一结”环环相扣,层层铺垫,逐步深化。单元课文整合在一起,便可形成“练—练—结—练—练—结—”的循环往复、链接迁移的训练系统。当然,这还涉及到教材的编排体系,以及教师对教材的增删取舍、有机整合,限于篇幅,不作展开。
三、模式课例概述现以苏教版九(下)《台阶》一文为例,作模式课例概述。
教学目标:品味细节描写,揣摩比照手法,感受父亲形象,****意蕴。[一]预习练。
刘和刚唱过一首感人至深的歌《父亲》。歌词如下:(略)。《台阶》也塑造了一位感人至深的父亲形象,阅读后你一定会别有一般滋味。
设计导语,激发阅读兴趣,引导体会“别有一般滋味”。】1.摘抄课文生字词,理解词语,给生字注音并识记。2.抓住主要情节,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内容。
3.在下面横线上填上一两个词语,表达你对文中父亲的感受,并能通过品味课文内容加以说明:我觉得这是一位的父亲。
4.**刻画父亲的形象,有些情节似乎不合情理,请把难以理解的内容标注出来。
第1题练习利用工具书掌握生字词。第2题练习抓住主要情节,整体把握内容,感受情节结构。第3题懂得阅读**要感受和欣赏人物形象,且以品味文本语言为途经。
这样既指向文本的言语内容(父亲形象),又指向言语形式(细节描写),为课堂教学切入文本隐含了两条线索。第4题学会在不合情理处质疑,挖掘文本的张力结构,**文本的焦点、难点。】
二]当堂练。
课前查阅部分学生的课本和笔记,了解预习情况。课间**刘和刚演唱的《父亲》,呼应预习导语,创设情境。】
1.导入激趣。一首《父亲》荡气回肠,引起无数人共鸣,遂成经典。
因父亲的形象感人至深,《台阶》也成经典。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家李森祥的《台阶》,去触摸父亲历经沧桑的心灵,去感受经典动人心魄的魅力。
2.切入文本研读。出示幻灯片:我觉得这是一位的父亲(请通过品味课文内容加以说明)。
经课前调查,学生能独立完成预习的两题,课堂从这里高起点切入,同时指向文本的言语内容与形式,这正是本课的学习重点,即在品味细节描写中感受父亲的形象。在学生对话交流中,穿插诵读、揣摩等方法的指导,强化阅读能力训练,促进课堂生成,使学生的预习感受变得丰富而深刻。】
3.学生质疑,聚焦重点、难点。教师引导学生在课文不合情理处质疑,先共同解决一般性疑难,再研讨焦点性疑难:
父亲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建成了九级台阶,理应扬眉吐气,无比高兴,为何反而“尴尬”、“若有所失”?请揣摩课文中台阶建成前后形成比照的文字,从多。
种角度分析说明。
如果学生提不出这样焦点性的问题,教师可以回到上一环节,由学生对父亲的感受引出:如,为何父亲“可敬可佩”,却又“可怜可悲”?这可充分利用情节的张力性结构,教给学生揣摩比照内容,**疑难、意蕴的方法。
教师鼓励学生在尊重文本的基础上多元解读。这也是从一个新的角度对细节描写的再度品味。可能的答案:
如,(1)父亲感到身体已十分衰老,失去了往常的劳动能力;(2)父亲根本不适应新台阶的生活;(3)父亲的地位并没有如愿得到提高,也没有得到别人的尊重;(4)父亲不再有奋斗目标;(5)父亲并没有真正改变贫穷的处境。等等。在此基础上,还可引导学生玩索台阶的象征意味,各抒己见,启发学生思考人生:
如台阶是奋斗历程的象征,也是辛酸经历的象征;是理想追求的象征,也是精神桎梏的象征。红尘世界中,许多人的一生,常常就是为了造一座“台阶”,而弄得身心疲惫,憔悴不堪。】
4.根据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写一段文字,谈谈你对当时中国农村父亲的理解。【既训练整合不同感受、多元理解的方法和能力,又培养切己体察的阅读方法和书面表达的能力,学以致用,而不“死在言下”;同时感受时代的进步。
】[三]课后结。
1.熟读、回味课文,温故知新,补充批注,丰厚对父亲形象和台阶意蕴的感受。2.
梳理有关知识:(1)细节描写;(2)比照手法;(3)象征;(4)叠词运用。3.
归纳阅读方法:(1)抓主要情节,概括**内容;(2)品味细节描写,感受人物形象;(3)在不合情理处质疑;(4)分析比照手法,**疑难、意蕴。4.
反思学习过程:(1)是否主动投入,积极参与;(2)是否透彻理解文本,学有所得,能够运用;(3)有哪些方面还需努力或改进。【课后结的用意在模式内涵阐释中已述,只补充说明一点。
文本语言运用常常在某些方面很有特色,对学生积累言语经验,感悟言语规律很有作用,应引导学生有重点地总结积累。如课文中的叠词运用有三十多处,归纳起来至少有五方面的作用,举下列句中加点叠词为例:1.
“我”在那条青石门槛上往台阶上跳,“蹦、蹦、蹦”。又“便调了个头,从下往上跳,啪、啪、啪”,“我”能上下自如地跳来跳去,暗示自家台阶低矮。2.
父亲“拖着一双湿了的草鞋唿嗒唿嗒地走回来”,“父亲要了个板刷刷拉刷拉地刷”,揭示父亲生存状况:家境贫困,终年辛劳不止。3.
“一片片旱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飘去”,烘托父亲复杂心理,令人想像到父亲心中自卑与梦想交织,思潮翻滚,百感交集。4.“等泥水匠和两个助工来的时候,父亲已经把满满一凼黄泥踏好”,显见父亲的劳动量之大,突现父亲劳动艰辛。
5.台阶砌好了,父亲先是“用手去按一按”,再隔几天“用根细木棍去敲了敲”,将父亲小心翼翼的关注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阅读教学模式
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生本模式。大方向 预查定标 情景导入 共同 展现提升 练习巩。固 达标测评。预查定标 预习检查 交流 明确目标的环节 通过学生交流预习情况,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情景导入 创设适度的情景,激发学生入课的兴趣和减少开启的弯路。共同 自主学习 小组讨论 恰当运用前置作业展开导学 导练,...
阅读教学模式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教学模式使比较抽象的教学理论,转化成教师容易理解和掌握的实施方案,有助于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益。教学模式搭起了一座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为日常教学提供一个比较完整的框架。自主交互式 模式是在课改期间,经过不断的实践 反思和研究,提炼出来的比较适合小语课堂教学实际的一种基...
英语阅读教学模式
阅读教学程序。第一阶段 pre reading task 1.介绍阅读材料的主题,开展内容 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1 教师介绍课文的话题内容,有关的背景知识及课文的类型 2 学生有一个总体印象,唤起进一步阅读的欲望。3 教师从学生的兴趣及已有知识出发,让学生共同参与讨论。4 组织对阅读内容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