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模式

发布 2021-03-12 04:58:28 阅读 8746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使比较抽象的教学理论,转化成教师容易理解和掌握的实施方案,有助于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益。教学模式搭起了一座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为日常教学提供一个比较完整的框架。 “自主交互式”模式是在课改期间,经过不断的实践、反思和研究,提炼出来的比较适合小语课堂教学实际的一种基本的教学思路。

一、模式的含义。

“自主交互式”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是指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前提下,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会知识、发展智能、完善人格。让学生在参与中生动活泼地发展,在发展中积极主动地参与,人人都有参与和发展的机会。主要是通过学生的自读、自悟、自议、自得,实现学习效果的最优化。

二、模式的目标。

1.着力体现“三个维度”目标。

教师要围绕“三个维度”设计教学目标,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2.坚决树立学生主体意识。

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采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措施,创设吸引学生学习的教学情境及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切实提高个人的语文能力。

3.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特点。

引导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构建语文知识,形成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习作能力及语文综合性学习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三、模式的指导思想。

1.在参与中获得知识。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

儿童学习的最根本的途径应该是活动。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放手让学生参与动手、动口、动脑,完善他们的语文基础知识结构。通过读,能背诵课文,积累语言材料;通过思,能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品味文章的思想内涵;通过记,能消化吸收课文中的字、词、句、段、篇等知识要素。

2.在参与中发展智能。即发展学生的能力。

语文教学过程,应成为学生获得充分发展的过程。也就是说,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不仅要学习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师要教给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3.在参与中完善人格。参与是一个人生存的一种基本能力。

对小学生进行长期的、正确的参与行为训练,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而且对他们将来形成良好的生活工作态度、道德情感、社会责任感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参与作为一种行为方式,存在于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参与作为一种人格品质,完善于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因此,参与过程本身就包含着一系列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要求。

此教学模式意图使学生在自主参与交流互动的同时,学会知识、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生存,最终能主动发展。

四、模式的基本特征。

1、情境性。注重学生在真实的学习环境中去实践和**。所创设的情境要有利于显示学习的真实性,有利于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引出整体性的任务。

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还要把情境创设看做是教学设计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2、问题性。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总是从问题出发,围绕一定的问题展开**活动,并最终解决问题。

3、尝试性。学生在自主阅读**中,只有敢于尝试,善于尝试,才会有所发现。

4、合作性。学生在进行自主**、交流互动研讨中,往往需要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5、指导性。教师在学生自主**的过程中,要给予学生及时的引导和点拨,促进学生**成功。

6、反馈性。教师不能满足于问题的解决,还要引导学生对自主**学习的过程和结果进行交流评价。

五、操作程序。

(一)模式流程简图。

导入——自读自悟,整体感知→(交流收获,质疑问难)→围绕重点,精读**→回归整体,深化提高→适当拓展,学用结合。

二)具体操作流程。

第一环节 :自读自悟,整体感知。

1.学习目标:认识生字,读通课文,了解课文相关知识,理清层次,感知文章大意。

2.操作要领:激发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充分读书,查阅资料。

本环节要引导学生充分地阅读课文(保证读的时间和读的质量),从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到读连贯——能读出不同句子的不同语气,体现这样一个读书过程,从而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边读边想,画出不明白的地方,整理读书中产生的问题,及时写出读书的感受和体会。当学生有了读书的感受和体会,产生了疑难问题,教师要引导他们随时与周围同学进行交流、展开讨论。

其间,教师还要适时进行字音订正,强化生字学习,采取多种形式了解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

明确三个问题:

第一,引导学生整体感知什么?

1)了解课文的大意和主旨。

所谓主旨,是指全篇文章所表达的中心思想或基本意思。阅读课文应当根据不同的文体特点把感知的焦点聚集在课文的主旨上。阅读记叙文,整体感知应该聚焦在记叙描写的内容和所传达的思想感情上;阅读说明文,整体感知应该聚焦在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的事理上;阅读议**,整体感知应该聚焦在作者观点和意图上。

2)初步感受课文的感情基调。

这个问题和课文的主旨是密不可分的,因为课文的主旨规定了文章思想感情的基调。课文是作者思想感情的结晶,无论哪一种文体,都渗透着感情因素。初读课文最好能受到一定的感染,激发一定的情感体验,形成一定的情绪氛围,为把握文章的思想情感奠定良好的基础。

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同一篇文章会有不同的情感体验,这是很正常的,也应该允许学生各抒已见。课文的感情有隐有显,有的课文表达的感情很直露,有的课文的情感倾向虽然比较复杂,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去感受理解,但课文表达的感情仍然有一个基调,因此,感受作者的情感基调,必然从课文本身出发。

3)粗知作者的思路或文章的脉胳。

思路是作者在思索和行文时思想发展、前进的线索。思路体现在文章之中,就是文章的内在脉络;落在文字上,就是结构框架。只有了解全文的思路脉络,才能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在整体感知课文思路这个环节里,只要了解了文章由哪几部分组成以及各部分之间粗线条的联系就可以了,至于各部分细微之处及部分之间的各种关系可以留到深入研读课文时再掌握。

第二,根据课文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叙事类的文章,可以先让学生自由读一读,边读边想文章写了什么事情。写人的文章可以让学生说一说作者写了主人公的哪些事情等。

离学生现实生活较远的内容,可以先从介绍背景入手。写景的文章,可以引导学生说一说作者写了哪些景点等。

第三,针对不同年级教学的侧重点也不同。

低年级:教师要一步一步细致引导。在自读课文前,教师可采用**课文录音、范读等方式,引导学生在“听书”中感受“字正腔圆”“抑扬顿挫”,为自读课文做好准备,同时也能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

低年级以识字教学为重点,因此要依据重点在教学中要提出明确的要求:可以让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利用多种方法自主识字。引导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这是为了帮助学生明确识字的任务,知道这节课自己要学会哪些字,画的过程就是在语言环境中跟生字初次见面的过程,这种方法老师们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经常用到;另一方面是引导学生利用多种方法识字。

这其实就是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让学生学在老师的组织的不同教学活动中自主识字,在识字的过程中积累经验和方法。如:借助拼音识字、联系上下文猜字、请教同学或老师、查字典……让学生学会解决“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问题,具备一定的识字本领。

中年级:可以适当放手,在教师指导下课内完成。

高年级:可以逐步放在课前预习中完成。在课内可以作为检查预习的一个环节。

3.注意事项:

恰当的创设导入情境。

根据教材内容、学生实际情况选用恰当的方法激发读书的兴趣。导入环节不必花太多的时间,一幅图、一段声音、几句话都可以创设情境,目的就是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落实检查。首先教师要对学生掌握字音的情况进行适当的检查,针对读错的字音师生共同评议,及时纠正。主要是针对是否读正确、读流利进行评议,也可以适时地提出某些意思生疏的词语进行理解,分散理解的难点。

低年级在检查生字时,不宜过早从语境中脱离,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要引导学生经历读文——读词语——读生字,由简单到复杂,有具体到抽象,由易到难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宜对生字逐一进行字形分析。 现行教材低年级识字量大,每篇课文有十几个生字,一节课往往要用一大半的时间花在分析字形上,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而且识记效果不好。

针对这种实际情况,一篇课文要有针对性地选择几个典型生字进行字形分析,其他生字则渗透在各个教学环节反复呈现,识字效果明显。

哪些字需要进行字形分析呢?一类是生字中有本课要新学的偏旁,一类是字形容易混的字,一类是可以帮助学生积累一定识字方法的字。

还要注意纠正学生朗读“一字一顿”和“拖腔拖调”的现象。长句子、难读的句子加强范读。对读课文的要求不宜过高,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即可。

中高年级逐段地检查,把课文要读正确读流利,这是读书的“保底工程”。

保证练读的有效性。

因为每个学生的阅读习惯、阅读水平有着一定程度上的差异,因此要在尊重的前提下给予一定的自由。通常采取个体自由练习朗读的方式,但为了保持读书的兴趣,也可以在独自练读的基础上,允许和同伴一起朗读,这样彼此又能互相发现问题,互相帮助。

为了防止部分学生注意力分散,或发呆,或与同学说笑,教师要发挥督促、帮助的作用,来回巡视,轻言提醒,或是巧妙暗示。还可教给学生增强控制注意力的一些技巧,如用笔勾画难读的句子、在读错处作上符号、相互提醒等。

对于能较快流利朗读的学生,为了避免他们觉得无事可做影响别人,可建议在读顺了的基础上,超前练习背诵,或自学生字等,一定要让全班学生都沉浸在书声琅琅的学习氛围中。

必须保证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在读通顺上下功夫,同时要让学生懂得怎样才能读正确、读通顺——读书时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按朗读的要求认真读,一遍读不通再读一遍,直到读正确、读通顺。

第二环节:交流收获,质疑问难。

1.学习目标:交流初读课文的收获、产生的疑问,梳理归纳问题。

2.操作要领:注重合作学习的实效性,达到资源共享。

学生在自读自悟的过程中获得了一些知识、体会,同时也会产生一些不能解决的问题。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以互动交流的形式让学生交流自己的学习成果,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互动交流可以是师生间的交流,也可以是生生交流。

在交流的基础上,分小组再提出问题,教师筛选、归纳几个重点问题。低中年级可以就需要理解的重点词、句、段,中高年级可以围绕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了解词句表达的作用,揣摩最基本的表达方法,以及多数同学共同感兴趣的问题,根据大家提出的“疑”或“惑”,展开合作学习。通过合作学习,集思广益,把学习内容引深、拓宽,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实现高效的学习。

3.注意事项:

生生交流——“小组内交流”强化的是学生之间的合作效果。学生的水平不同,知识经验不同,学习目标的达成度也有一定的差异。小组内交流的目的是实现资源共享,人人有进步,有提高。

交流的内容固然重要,但更值得关注的是学生交流的态度、倾听的习惯、表述语言的条理性、思考问题的个性化和善于分享别人成果等品质的培养。

师生交流——强化的是教师与学生的合作效果。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哪怕是一点新见解,都应给予鼓励。对于错误认识要及时引导,关于纠错,教师要针对具体教学内容,不要针对学生本人。

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共性的基础上发展个性。对于有思考空间的题目,不是要求学生随声附和、人云亦云,要引导学生在交流中敢于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避免走入简单形式上的统一答案的误区。

阅读教学模式

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生本模式。大方向 预查定标 情景导入 共同 展现提升 练习巩。固 达标测评。预查定标 预习检查 交流 明确目标的环节 通过学生交流预习情况,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情景导入 创设适度的情景,激发学生入课的兴趣和减少开启的弯路。共同 自主学习 小组讨论 恰当运用前置作业展开导学 导练,...

英语阅读教学模式

阅读教学程序。第一阶段 pre reading task 1.介绍阅读材料的主题,开展内容 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1 教师介绍课文的话题内容,有关的背景知识及课文的类型 2 学生有一个总体印象,唤起进一步阅读的欲望。3 教师从学生的兴趣及已有知识出发,让学生共同参与讨论。4 组织对阅读内容进行 ...

英语阅读教学模式

八年级英语阅读教学模式。泛读 广泛阅读,所得宽泛。主要课型 1.获取信息型 2.学习语言型 3.培养技能型 4.表达交流型。阅读课教学基本原则 1.以话题为中心开展阅读 2.重视背景知识的激活与渗透 3.重视阅读策略的学习与技能的培养 4.关注思维过程的训练 5.培养扎实的词汇和语法基础 6.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