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模式初探

发布 2021-03-12 05:05:28 阅读 1652

一、 自读说体会——建立文本的表象阶段。

感悟是学生接触文本的第一反应,感悟体验有利于学生语感的培养,语感就是对语言文本的敏锐的感受,是主体对言语对象的形式和意义所产生的敏锐而直觉的感受和领悟。“语感的培养在儿童时代很重要”(郭沫若)。“强烈敏感的语感是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核心”(夏沔尊)。

在教学中应依据语言文本进行定向引导,展开想象进入课文所创设的境界,教学中充分让学生阅读文本,即使阅读过程中产生一定的阅读困难(字、词、句等方面),也要让学生独立进行下去,有一个整体感知的过程很重要。比如,我在教课文《幸福是什么》时,虽然课文比较长,但只要学生坚持一口气读下来,大多数学生能够体会到本文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即“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的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一个个学生,是一个个极具个性差异的鲜活的个体,他们兴趣不同、能力有别,面对学生的差异,在各教学环节中,教师均应为学生创造可供选择的学习空间,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及学习习惯进行个性化学习。阅读教学是学生、文本、教师之间的对话过程,同时也是阅读者与自我对话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阅读者将获得他人无法取代的心灵体验。

多重对话相互作用,形成了“对话场”,营造对话空间,让课堂成为学生个性化阅读的空间。

另外,体验阅读应扎扎实实地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认读能力,着力抓好两个训练点,一是提高学生自学生字和自读课文的能力,在熟练掌握汉语拼音的基础上,联系课文语言环境主动地自学,把识字与读书结合起来;二是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分配力,学生要一边阅读一边快速提取知识经验,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刚开始可能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阅读体验,是教育成功的第一步。

二、再读规范字词的读音——文本的理解与深入。

学生初步体会是零星的、点滴的,有时甚至不能正确识字、理解词语,此时就要求教师范读、领读、比较读,规范学生的读书行为,做到正确理解。同时,还要注意使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有效的体验,比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鸟的天堂》中,“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把握“一株”、“不可计数”等重点词语理解,就能较好地让学生体会出大榕树的大、茂盛的特点,感悟其生命力的旺盛。摈弃烦琐的分析,注重整体感悟,这不仅是教学方法的改变,也是教学思路的转变。

谁去“感”,谁去“悟”?自然是学生“自感自悟”。如教学《火烧云》一课,“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天空着了火。

”有的认为“红”用得特别好,有的认为“火”用得好,有的认为“烧”好,尊重学生的个体体验,让学生展开激烈的讨论,充分交流自己的看法、感悟,教师再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这句话,点拨“烧”字的妙用。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发挥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三、选择性阅读分析——文本的挖掘。

讲解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给作品生命;讲解只能使人知道,而朗读更能使人感同身受。我们教学生用两条视线读书,一条是生理视线,即眼睛的视线;一条是心理视线,即心灵视线,让学生有选择地朗读,通过多种感官使符号、语音、意义、表象有机结合,使语言文字充分在学生头脑中“活”起来,把“话”变成“画”,他们才能他们才能进行主体的全方位的感受和体验。如《荷花》:

**结合,想象荷花开放时的动态,分内容(总起句、叶、花)朗读,边读边想象,启发学生进入情境,充分感受荷花的美丽。反复朗读,熟读成诵,既加深了对课文语言文字的品味,又促进了学生对优美词汇的积累和内化。在教学中,我们往往发现课文中有些词虽然并不深奥,表层意思也不难理解,但用得精妙传神,耐人寻味。

教师要引导学生比较,挖掘含义,体会作者谴词造句的独特魅力,从而有所感悟。如《荷花》中:“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给文中的“冒”字换个词,替换后进行比较,理解:

冒,向外透,向外钻,往上升的意思。让学生反复读、体会,这个“冒”字不但写出了白荷花的数量之多,而且写出了荷花的动态美,还让人感受到荷花在荷叶衬托下奋发向上的精神美。

四、诵读积累、表达运用——内化到外化转换。

学生在深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要让学生充分积累、表达。比如,教学《第一场雪》,学生在充分体会、感悟了课文内容后,背诵积累课文中描写雪前、雪中、雪后优美词句、段落,将其内化成为自己头脑中的一部分。当学生一旦看到下雪的情景时,就会很自然地想起课文《第一场雪》,原来积累的大量的好词佳句就会自然而然地呈现出来,转化为学生个体的语言将眼前所看到的、感受到的自主的表达出来。

学生对课文的感悟应包括课文语言现象和作者创作过程的审美体验,以及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实践经验的觉察感悟。如《桂林山水》中,描写山、水景色的两段文本,运用了对比、排比、比喻等多种表达方法,通过引读、对读和自读自悟等多种方式,让学生领悟这些描写方法。然后在写作过程中,学生将学到的这些表达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

总之,对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教学非常重要,阅读能力的培养对小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等都有很大的帮助,对丰富小学生的思维内涵、发展学生的个性也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小学时期是培养阅读能力的**时期,小学生能在此期间养成独立、自主的阅读习惯,灵活多变的运用阅读方法将会对其终身有益。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安排学生进行阅读,多给学生想象的空间,要从多角度启发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

2]张兴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教育革新,2007.

3]李桂莲.**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学法指导[j].教材与教法,2006.

4]肖烘艳.小学语文朗读训练的优化[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

英语阅读教学模式初探

作者 刘倩。考试与评价 2018年第10期。摘要 根据2016年教育部新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增强英语阅读能力,是当前英语教育的重中之重。中学英语教学重点就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英语报刊和杂志文章,既能知道里面生词的含义,又能明白文章大意,同时增加词汇量,加强对英美文化的了解,对中学英语阅读有明显...

农村阅读教学模式初探

董素平女小一大专楚村中心小学皖亳州市蒙城县楚村中心小学。内容摘要 本文根据农村学生现状和自己的教学探索,提出了农村语文阅读教学的一点看法,运用 读 想 问 选 悟 练。打造农村学生阅读教学的模式,力图提高农村学生能力。关键词 农村阅读教学 读 想 问 选 悟 练。一 语文课改的走向及农村学生现状。随...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模式初探

作者 杨婷。校园英语 上旬 2019年第04期。摘要 听 说 读 写 学习英语必备的四项基本功,随着英语教学改革力度的加大,阅读潜能的发掘越来越得到社会广泛关注。显而易见,如果充分发掘出阅读潜力,提高阅读水平,解决好 怎么读 读什么 如何读 的问题,对学生在整个英语学习成长期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