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段阅读教学模式

发布 2021-03-12 05:40:28 阅读 1081

以读促写,感悟延伸。

小学中段阅读教学教学模式初探。

阳逻开发区第三小学李桂珍。

模式名称】以读促写,感悟延伸。

理论依据】阅读教学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学生今后的独立阅读打基础而进行的“教与学相结合或相统一”的活动,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读懂”课文,更应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会阅读。新课标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之一就是要求学生多读书,会读书。

阅读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所以教者的指导,就在于带学生走进教材,引导学生参与实践。

语文阅读能力是学生的基本语文能力之一,而语文阅读能力的获得,需要学生能够精读细读文本,需要学生对文本做深入的思考。 对于中年段的学生来说,语文学习的重点由字词的学习转入到段落的学习,如何让学生读懂段,进而读懂篇章,主要还是要训练学生的在文本中“走一个来回”,首先让学生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然后在抓住重点段落精读,体会感悟表达特点。

简要流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深入文本,精读感悟。

读写结合,拓展训练。

操作程序】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有兴趣就会入迷;入迷就会钻进去,学习就会有成效。

作为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启发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启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根据中学生的好奇、好胜、喜欢**新异事物的特点,课堂教学内容要有新意,用真情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动了“情”,继而便有了“趣”。

在课堂教学中,运用设置悬念的方法可以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如《给自己写信的人》这篇课文,在揭题时我是这样导入的:

师:同学们,老师今天带了一封特别的信,想看吗?(出示欧立希的信件)仔细读,用心想,这封信有事吗特别之处?

学生看后谈自己的想法,而后教师梳理学生的问题:

收信人和写信人是同一个人,这是怎么回事?

欧立希为什么给自己写信呢?

师:书信是两个人交流沟通的方式,欧立希为什么要给自己写信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课文《给自己写信的人》去了解吧。(板书课题)

学贵有疑,疑则进也”,学生有疑而学,学习的欲望也就油然而生,主动**的意识随即产生。通过这种方法组织的课堂教学也把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交给了学生。学生通过教师巧设悬念组织的自学训练,学会了在学习中多提问题,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经常有意识地要求孩子读题,然后质疑,随着这近一年的训练,孩子们基本上能提出很有价值的问题来,不像初接手时那样只会提出一些简单幼稚的问题了。比如在教学《第一朵杏花》时学生读课题后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是第一朵杏花?

这有什么特别是含义吗?在《点金术》一文中学生就课题提出的问题是:点石成金能给人带来幸福吗?

这样的问题一下就切中了课文的主旨,多好呀!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头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课标还对中年段的阅读提出这样的要求“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即要求学生能整体感知课文。

整体感知是阅读文章的第一步。所谓“整体感知”就是读者对整个文本通过感觉器官,在大脑中的直接反映,是以“综合”“知觉”为思维的主要特征,通过初步阅读对文章的基本内容和面貌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整体感知文本,是把握文本的主旋律,是学生和文本对话、走进作者的心灵的突破口、品味词句的切入口的常规方法。

一般学生拿到一篇文章,总有想先一睹为快的心理。在阅读教学的开始阶段,就要顺应学生的这种心理,让学生先通读全文,这也可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这直接反映并不等于整体感知可以放任自流,尤其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给学生感知方法,帮助他们总结其规律是很有必要的。

1.从文章的标题入手。有些课文的标题,本身就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浓缩和概括。顺标题之“藤”摸全文内容之“瓜”,自然“手到擒来”。

如教《和时间赛跑》,在学生对课题质疑之后,我进行梳理,提炼出了三问:①为什么要和时间赛跑?②应怎样和时间赛跑?

③和时间赛跑取得了怎样的成果?学生围绕三个问题来读、思,便可以把握文本的内容。这样引导学生紧扣标题思考,简捷的使学生整体性的把握文本。

2.从文章的中心句、词眼入手。有些文章在某一段、某一句或某一词,点明主旨,抒发情感。如《诚实与信任》中:

“人与人之间还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你给我留下了诚实和信任,这比金钱更宝贵。”小车主的话语意味深长,感动了作者,也感染了我们读者。只要能引导学生抓住文眼,就可纲举目张,全文内容尽收“眼底”。

3.从文本特点入手。有的文章或以抒情擅胜,或以说理见长,或情景交融,或叙议结合各有其文本的特点。从文本特点入手,整体把握文章内容,也是一种方便简捷的方法。

如《点金术》一文是一篇童话,告诉我们“做人不能太贪心,一味地追求金钱会使人失去更珍贵的东西。”在教学初,我告诉学生这是一篇童话,告诉他们童话的特点,学生很快就能抓住最后“教训”一词说出本文的主要内容。

通过初步通读全文,学生对全文有了整体的印象,解决了“写了什么?”的问题,深一步的理解文本也就有了基础。

以上几点是我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点经验,在实际教学中效果很好。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只要布置预习学生就知道该干什么,课堂提问时学生也能说出自己初读课文后的感受,在阅读理解、概括内容、文本赏析方面都有很大的进步。

对课前预习的检查一般是由学生小组内进行检查,每个小组每天一名学生进行检查,主要检查预习的完成情况,并填好课前预习检查记录,上交课代表,再由课代表把检查记录本和预习本交给任课教师。偶尔由教师抽样(一般抽2个小组)检查,主要通过查阅各小组课前预习检查记录,了解学生完成情况和预习疑问,同时,再根据学生的学案,了解学生对要所学知识的感知情况,及时进行“二次备课”,增强课上教学的针对性、有效性,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三)深入文本,精读感悟。

教师发挥主导作用是学生顺利完成学习目标的关键,而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课堂教学中主要表现在“精讲点拨,释疑解惑”上。教师要多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教师给予及时的点拨与引导。

在教学《梅兰芳学艺》一文时,梅兰芳怎样练功学艺的是课文学习的重点,由于小学生缺乏一定的背景知识和生活体验,所以在理解梅兰芳练眼神的刻苦上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我是这样设计教学过程的:先学第一自然段,而后过渡。

过渡:师傅可是个唱戏的行家,他说梅兰芳不是唱戏的料子,看来梅兰芳得改行了,那么梅兰芳后来怎样了呢?我们来看最后一自然段。

a学习第三自然段。

、学生自由读第三自然段。

、师问: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相机理解“闻名”“大师”

、师:刚才师傅还说梅兰芳不是“唱戏的料子”他的眼睛没神。现在却变成大师了,到这儿为止,你有问题要提吗?

、学生自由提问题,鼓励学生自己提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评价、归纳出如下问题:

a)梅兰芳怎么会成为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呢?

b)梅兰芳的眼睛怎么变得有神呢?

过渡: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很有价值,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通过读书来解决,下面我们回过头来学习第二自然段。

b评词析句,诵读感悟,揭开梅兰芳成功之谜。

1 、四人合作:四人一小组读第二自然段,然后在小组内说说你读懂什么?也可以提出问题,大家一起讨论解决。

2 、汇报自读情况。

1)梅兰芳学艺的决心没有动摇。

2)梅兰芳练眼神了。

3)梅兰芳的眼睛会说话了。

3 、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通过读第二自然段中的句子或看文中插图)

4 、出示句子:他常常紧盯空中飞翔的鸽子,或者注视水底游动的鱼儿。

1)提问:这一句话中,哪几个词是说梅兰芳看鸽子,看小鱼,看得非常认真?找一找,用“——画下。

2)看挂图,梅兰芳在看什么?怎么看的?你们看他的眼睛一不眨。这就叫“紧盯、注视” 板书:紧盯注视。

3)梅兰芳为什么要紧盯鸽子,注视鱼儿?(训练眼神)

4)做游戏。

规则:老师用一根小棒,棒上吊着一只纸做的鸽子,上下左右不停地飞舞,要求学生眼睛紧盯着纸鸽子,头尽量不动, 1-2 分钟后游戏结束。

①师:同学们想不想学一学梅兰芳,练一练自己的眼力呢?

②师生共同游戏。

③学生谈游戏的感受(眼睛发涩、难受……)

5 )师:梅兰芳练眼神,是不是像我们练一会儿?练一天,练两天。他练的时间是(很长很长) 板书:常常。

是啊!梅兰芳就是这样练呀练呀,练了一天又一天,练了一年又一年,不怕苦、不怕累,日子一长,他的眼睛渐渐地灵活起来。后来凡是看过梅兰芳戏的人,都说梅兰芳眼睛会——说话了。

板书:会说话了。

5 、总结:梅兰芳的这项本领是怎样来的?(勤学苦练)

这样在第 1 、 3 段的学习导出问题后,让学生诵读第 2 段,抓住重点的词、句来朗读、感悟。同时,我通过情境感知的方法,用纸鸽子来引导学生一齐玩练眼神的游戏,使学生能设身处地体验角色情感,丰富自己的内心视象,由此形象地感悟了课文的语言文字,从中体会梅兰芳学艺练习之苦,不知不觉地受到了教育,学到了知识,培养了能力,可谓是“一举多得”。

四)读写结合,拓展训练。

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除了专门的习作指导及平时日记(或小作文)的训练外,常态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小练笔的辅助训练更是不能忽视。因此教学中,我们要努力挖掘文本补白隐含的读写结合契机,以适度拓展加以渗透实施。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巧。”崔峦先生也曾说过:

“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一方面要加强阅读教学,另一方面要加强读写联系,做到读写渗透,读写结合。”语文教学中,讲究提倡“读写结合”。所谓“读写结合”,就是阅读与写作的结合。

通过读写训练,达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和表达能力。“读写结合”不是新鲜话题,但是个常青的话题。叶圣陶先生早就说过:

“ 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可见,“读写结合”是语文写作能力训练的必由之路。

阅读教学模式

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生本模式。大方向 预查定标 情景导入 共同 展现提升 练习巩。固 达标测评。预查定标 预习检查 交流 明确目标的环节 通过学生交流预习情况,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情景导入 创设适度的情景,激发学生入课的兴趣和减少开启的弯路。共同 自主学习 小组讨论 恰当运用前置作业展开导学 导练,...

阅读教学模式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教学模式使比较抽象的教学理论,转化成教师容易理解和掌握的实施方案,有助于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益。教学模式搭起了一座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为日常教学提供一个比较完整的框架。自主交互式 模式是在课改期间,经过不断的实践 反思和研究,提炼出来的比较适合小语课堂教学实际的一种基...

英语阅读教学模式

阅读教学程序。第一阶段 pre reading task 1.介绍阅读材料的主题,开展内容 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1 教师介绍课文的话题内容,有关的背景知识及课文的类型 2 学生有一个总体印象,唤起进一步阅读的欲望。3 教师从学生的兴趣及已有知识出发,让学生共同参与讨论。4 组织对阅读内容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