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教学模式论述

发布 2021-03-12 05:42:28 阅读 4735

—**古诗导学的五个步骤。

鸭子口乡中心学校李德平。

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长河,几千年来奔流不息。她哺育了无数代炎黄子孙,使得我们这个古老的民族至今繁荣昌盛、欣欣向荣。其中,这条文化长河中孕育了无数的艺术宝藏,从而成为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尤其是古代诗词更是熠熠生辉的瑰宝。在初中语文教材中,编排了大量的古代优秀诗篇,以此来陶治学生情操,滋润他们幼小的心田,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使之生发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由此可见,古诗词教学对于提高学生语文能力、使之形成崇高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现结合《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阅读教学理论**古诗阅读教学模式如下。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相关理论告诉我们:义务教育语文“课标”指出: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高中语文“课标”也表述了同样的理念,即“教师的点拨是必要的,但不能以自己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独立阅读”。这两个“课标”都明白无误地表明,学生是阅读的主体,在阅读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和阅读的自主性。

何谓自主性,有位学者认为:“自主性,表现为学生能作出恰当的选择,主导并约束自己,持之以恒地任意自觉学习,没有被逼迫的现象。”

阅读教学中学生的自主性,可以从阅读学和教学心理学两方面得到解释。从阅读学的角度看,阅读是个人从文本提取意义并重组文本的过程。阅读是学生通过文本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创造信息的过程,也可以说是学生依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从文本中获取意义并对文本结构进行加工的过程。

再换个说法,阅读乃是学生个人与文本之间建构意义的过程。这一过程是相当复杂而困难的。作为读者的学生只有凭借自己的知识结构、生活体验和思想方法等,才能切实地获得信息,处理信息乃至创造信息。

在这一过程中,只有获取信息在某种程度上。

依赖文本,处理信息特别是创造信息就同时取决于读者了。而后者恰恰是阅读教学的主要出发点。

从教学心理学的角度看,学生是正在发展中的具有无限潜能的人,他们是学习中的主人,都有不同于他人的特性。阅读教学只能依据他们个人的兴趣、爱好、性格和需要去吸取知识,取得体验,增长智慧。

从哲学的角度看,内因决定外因,文本是外因,教师是外因,只有学生这一内因才会在阅读中起决定性作用。

从阅读学、教学心理学和哲学等出发的这种阅读过程本质观,也就决定了学生的阅读自主性。

学生的阅读自主性是相对于文本的作用和教师的地位而言的。相对于学生的自主性,文本不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从普遍性而不是特定意义上讲,任何文本都可以批评乃至否定。

教师也不再是主宰者,教师的任何观点都可以怀疑乃至批驳。当然,学生的阅读自主性又因文本的存在,教师的存在而存在。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扮演的角色应该是组织者、促进者和参与者。作为教学组织者,教师主要是给学生的阅读以必要的空间和条件。虽然教学需要学生参与设计,积极主动学习,还是主要由教师确定教学目标,选定教学内容和安排教学过程和方法,以创设利于学生有效阅读的环境和氛围。

作为促进者的教师,要求在学生的全部阅读过程中起到引导、促进的作用。在阅读之初,能激发起学生阅读的兴趣和欲望;在阅读过程中,能鼓励学生提问、质疑乃至进行观察或调查;在阅读之后,既给以评价,又能引导学生自我评价,让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得到提高。教师作为促进者是可以适当讲授的。

在面临新课题时,教师以其闻道在先的优势,只要能起促进阅读的作用,以讲授者的角色出现仍属必要。只是要防止片面的灌输,而融入推动学生思考的因子,使学生的接受性学习同样具有生命力。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如何充分挖掘、利用优秀的古代诗词,发挥其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教育作用,让宝贵的语文学习资源发挥其应有功能,是一个很值得**的话题。《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学习古诗文,重在积累。

因此,《语文课程标准》在“附录”中推荐了一百二十篇古诗文,供教师指导学生赏析、背诵、积累。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认真引导学生们欣赏品析优秀的古代诗词,对于提高。

语文教学质量,创建高效语文课堂至关重要。笔者结合个人语文教学实践,在此简要谈谈古诗词导学的五个步骤,以此抛砖引玉,试与同仁商榷。

古代诗词的课堂教学,笔者以为须把握好五个基本步骤。第一步,指导诵读。在古诗词的教学中,首要任务是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进而熟读成诵。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可见,诵读是品读诗文的关键环节。有目的指导学生诵读古诗文,使之在反复诵读中体味情感、感受意境。在指导诵读时,要根据课堂学习目标,设计一系列富有启发性、**性的思考题。

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诵读。例如,在教学九年级语文上册第6单元第25课《词五首》时,让学生分别思考如下问题:反复诵读。

读《望江南》《思考:这首诗表达了抒情主人公怎样的情感?读《渔家傲》思考:

词中所写的塞下风景“异”在**?读《江城子·密州出猎》思考:“亲射虎”“遗冯唐”“射天狼”的典故分别表达什么意思?

读《武陵春》思考:诗中是如何表现愁苦之情的?《破阵子》如何表现军旅生活?

学生在诵读练习中,还要注意结合注释以及老师的适时指导,把握关键的诗句,注意语速、语调、节奏、重音、停顿。通过严格的诵读训练,使学生达到整体感知、熟读成诵的学习效果。

第二步,体味情感。一首好诗好词。就是一支歌、一幅画。

古诗词教学必须充分利用其语言文字内在的情感及思想含义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引导学生在反复吟咏中体味诗人所表现的内在情。

感,陶治其性情。从中汲取语言及思想的营养,发挥诗词应有的育人功能。

第三步,感受意境。每一首古诗词,诗人总是凭借其流畅优美的诗句为我们创设了一个让人充满想象和梦幻的意境。例如:

温庭筠的《望江南》一词,表现了一位因心爱的人远行而独处深闺的女子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情感。这是一首风格清新、明快的小词,不到30个字,却容纳了很多内容:就时间而言,从清晨写到黄昏;就景物而言,从楼头、千帆,写到斜晖、江水,又写到白洲;就人物内心情感而言,从希望到失望以至最后的“肠断”。

景物层出,情感起伏,意境幽远。通过引导学生认真诵读、体会,感受其中深邃的意境,从而受到诗词美的熏陶,领略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第四步,品析佳句。中国古代诗词得以广为传诵,成为我们永远的精神财富,哺育了无数代中华民族的子孙。其根本原因是他具有丰厚的文学价值、美学价值以及深厚的思想文化内涵。

在这些优秀的篇章中,有些佳言妙语、名句警句尤为人们注目、难忘。如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一诗中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可谓中华传统美德的最高表现;苏轼的一曲“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让天下离人泪水涟涟;更有刘禹锡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更使人对前途充满信心;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使我们面对坎坷与磨难而永不放弃、内心坚持、努力向前。

所以在引导学生学习古诗词时,要十分重视名句的赏析、品味、记诵。

第五步,积累活用。引导学生学习古诗词,关键要指导学生在感知诗词大意的基础上,熟读成诵,对其中的名句警句,要能够理解活用。这样,才能形成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从而大幅度提高他们的语言文学素养。

以上五步古诗教学模式是笔者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不断探索出的教学古诗词的基本做法。通过个人的教学检验,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当然,教无定法,尤其是在创建高效课堂的教研路上,还需要我们不断改革创新,努力寻求更加科学有效的语文教学新方法、新策略。

从而使语文课堂更具有活力与生机,使语文教学更加高效、优质。

语文阅读教学模式

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研究综述。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 摘要 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相关问题一直是教育研究的热门课题。当前,人们对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看法分歧较大。有人认为它提供了可供研讨 运用的基本模式,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还有人认为模式的存在,极易于使阅读教学僵化。本文对语文阅读教学模式...

语文阅读教学模式

初读 品读都是为了理解课文而读,精读则是为体验课文 表达感情而读,在这个板块中,教师要从语气 感情 节奏等方面对学生加以指导。接下来,教师可送给同学们五个字,即 读 背 说 思 写。让同学们用这五种方法各取一种来展示。力求出现这样的课堂情景 有的学生在感情朗读自己喜欢的部分 有的学生在背诵自己喜欢的...

语文阅读教学模式

故驿小学李旭艳。踏入教师的门槛已有七个年头,语文教学中深深浅浅,在教学中尝试,在尝试中总结,在总结在改进。虽然 教无定法 但各种教学方法都会或多或少有它不无遗憾之处。作为语文教师,在众多的教学方法中,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努力使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更加切合学习的主体 学生认识事物的发展规律,我想,这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