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小学作文教学策略研究初探小学作文教学策略研究初探—小学作文校本教研终期总结。
内容提要:内容提要:作文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难题。
学生作文难的原因一是缺乏对生活的观察和积累而没得写,二是缺乏常规化的读写训练而不会写。本文从作文教学生活化和读写训练常规化两方面初步研究了小学作文教学的策略。主题词:
小学作文策略正文文:一、问题的提出:问题的提出:
作文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长期困扰着小学语文教师,影响了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并制约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的发展。
小学生作文难的原因有两个:第一是没有解决好读与写的关系,学生没有把课文语言内化成自己的语言,没有把口头语言上升为书面语言,没有把学过的表达方法内化为自己的表达方法,因而不会写。第二是作文教学丧失了生活这个源头活水,学生缺乏对生活的观察与积累,因而没有内容可写。
从这两个原因出发,我们把解决学生习作内容和习作方法问题作为作文教学策略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小学作文教学策略研究分成“作文教学生活化”和“如何搭建读写桥梁”两个子课题分别研究,并最终完成小学作文教学策略的研究课题。二、研究方法:研究方法:
在研究方法上,我们主要采取对比研究的方法。通过教学方法和课堂效果的对比,评判教学行为的短期效果;通过成长记录的对比,评判教学行为的长远效果。在操作上,我们设计了三种对比方案。
一)建立学生作文成长记录。实验初期,选学生自己认为最得意的作品作为该生的原始记录,选学生参加试验后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品作为该生的成长记录。通过对学生成长记录的分析与研究,掌握学生作文水平提高的幅度。
二)作文教学方法的对比。对同一作文题目,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通过对其效果的分析、比较,研究生活化和读写训练在作文教学中的作用。
三)作文评改方法的对比。把以教师评改为主的评改方法和学生自评、互评为主的评改方法进行对比,分析、比较两种不同评改方法的效果差异。三、小学作文教学策略综述小学作文教学策略综述(一)作文教学生活化作文教学生活化的实施策略生活化的实施策略的实施策略。
1、观察生活,积累生活。
现代小学生的生活往往不够丰富,即使有些孩子的生活经历比较丰富,但在作文时,仍然没东西可写,原因是学生没有养成有目的地观察、积累生活的习。
惯。因此,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我们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人、事、物、景,用心体会,有目的地积累生活素材。
我们要求学生坚持每天写随记。为了克服学生的畏难情绪,我们提出随记的内容可俗可雅,字数可多可少,但必须有一个要求,就是要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要有生活气息。
学生开始可能不习惯每天都记这些鸡蛋毛蒜皮的小事,更不喜欢把自己的喜怒哀乐写在随记里,但写随记是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积累生活的一个载体,是教师了解学生生活态度的一个平台,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养成这个习惯。
2、观察生活,描绘生活。
让学生先观察生活实践再进行写作,是生活化作文指导的重要方法。生活→作文→生活这种螺旋上升的过程,可以提高学生对生活的理解和认识。在教学中,我们尝试了以下策略:
走出去观察生活。比如,在写《春天》时,我们首先让学生复习了描写春天的课文和古诗,然后带领学生来到美丽的大自然寻找春天的足迹。学生们看到一片片刚刚返青的麦田,看到蓝天中盘旋的雄鹰、看到河岸边轻拂枝条的柳树,联想到“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的诗情画意,激情涌动,写出的作文,无论是“文”还是“情”,差距都非常明显。
把社会生活搬进课堂。社会生活中的一幕一幕,不是每个学生都能观察到和观察好的。学校门前的摊贩经常利用抓奖活动骗取学生的钱财,我们把这一现象编成短剧搬进课堂指导学生观察。
学生不仅写出了惟妙惟肖的《**揭秘》,而且提高了学生观察社会生活的能力。
3、联系生活,创造生活。
现实生活是想象与创造的前提条件。在训练学生想象作文时,我们尽量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给学生一些熟悉的刺激信号,在想象与现实之间搭起一座桥梁。如,给孩子段有趣的声音;给孩子一张**;给孩子一些实物;让他们想象发生在生活中的具体情景。
在想象时,不要给他们任何限制,使他们处于完全的自我理想状态,当学生初步想象出具体内容时,再组织学生进行独立命题写作。
4、评改作文,品味生活。
过去,我们评改作文的方法是:先对学生作文精批细改或重点批阅,然后在课堂上对学生作文的优点和缺陷,加以讲评。实践证明,这种做法收效甚微。
我们变教师批为学生的自评自改;变书面批改为学生的组内互批互改;变按统一要求批改为分层批改。学生作文写好后交给最信任的同学进行生生互评;教师选有代表性的作文进行范评;学生在小组内进行集体评议。
这种转变的目的,就是变学生的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在评改中学会习作,1
在评改中学会生活,在评改中品味生活,拉紧生活和作文的关系。
5、搭建平台,展示生活。
展示学生的习作成果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还可以满足其他同学学习的需要,使他们在阅读别人作品的过程中了解同学的生活态度,从中受到教益。
在研究中,我们课题组的同志创办了学生文学期刊《园中葵》,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展示自己生活和习作的平台。通过发表学生的习作、练笔和随记,提高学生作文的积极性,展示学生生活。(二)搭建读写搭建读写桥梁读写桥梁的实施策略桥梁的实施策略的实施策略。
1、激发习作热情。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
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似乎只注重字词句段、标点符号、文章结构、表达方式……唯独忽视了学生的写作心理。学生完成习作,这是要求,而且是不折不扣要完成的要求!
全然没有顾及学生是否有表达的意愿。经验证明:对写作热情的激发比写作方法的指导更重要。
如果学生没有写作热情,厚“积”也不一定能“薄发”。
2、找准读写结合点。
在教学《半边井》一课时,我习惯性地让学生仿照半边井外形的描写,写本班的图书角。学生抓耳挠腮什么也写不出来。由此我发现:
一个普普通通的图书角无论怎么摆放,都不足以引起学生观察的兴趣,学生写起来自然无话可说,无情可抒。
后来,我抓住课文的关键词语“人情味儿”引导学生研读文本。通过对“我爷爷说……这样,没有能力挖井的人家也能来挑水喝了。”这一段语言的感悟、理解和内化,加深了对“人情味儿”的理解。
这时,我又引导学生:“想一想,这些书都是哪儿来的?你能结合这些书的来历说一说我们班的‘人情味儿’吗?
”学生大部分都参与了本班的捐书活动,表达的热情很高。有的说:“我们班有的同学家里生活比较困难,没有能力花钱买书读。
我们就把自己读过的书捐到班里,建起了班级图书角。这样,没有能力买书读的同学也有书读了。我觉得,我们班是一个很有‘人情味儿’的班集体。
”随后,我又及时引导学生拓展,“说一说,我们班还有哪些有‘人情味儿’的事?”学生又想到了为村里生病的孩子捐款,为灾区捐物等一系列有“人情味儿”的事件,写出了不少精彩的片断。
3、创设相似的情境。
相似的情境包含两个方面,一是课文情境,二是生活情境。两个情境紧密结合,就架起了读写的桥梁。在教学中创设情境应做到以下九个字:
读得进。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地研读文本,体会作者的写作步骤、写作方法、遣词造句等。通过读书,让学生在课文中走个来回,完成对文本语言的感悟和理解、赏析和内化、历练方法、体验和熏陶情感。
记得住。作为语言学习来说,阅读的基本功能就是吸收和储备语言。因此,积累和内化语言应该是小学阅读教学中最重要的目标之一。
用得上。阅读教学中的“运用”,是一种集对语言的理解、吸收、内化和运用于一体的综合训练。教师通过这种综合训练就可以及时地把学生刚刚储备的课文语言和表达方法转化为灵动的习作语言和习作方法。
教学《小企鹅和妈妈》时,小企鹅从妈妈的肚皮底下看世界,只看到蓝蓝的天,白白的地,就问妈妈:“这世界只是由蓝色和白色组成的吗?”妈妈告诉小企鹅:
“等你长大了,出去闯闯,还会看到……”妈妈的话,蕴含了很深的哲理,这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讲是很难用语言表达清楚的。教学中,我们先让学生研读文本,感悟并记住妈妈的话,然后安排学生看了几幅祖国风光画,这些美丽的自然风光学生从没见过,一种想出去闯一闯,看一看的愿望油然而生,相似的情境使学生产生了运用语言的冲动。这时,我适时地出示了仿写练习:
我们的祖国(),有()的(),有()的(),还有有()的(),等我长大了,一定()!这个训练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表达的积极性,让学生仿说较难的句子,更把抽象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具体化。
4、运用多种形式的迁移。
迁移是学生学习语言的重要方法。在语文的读写训练中,可以运用语言的迁移、结构的迁移、写作方法的迁移等。只有当迁移是有效的甚至是高效的积极迁移时,我们才能够欣赏到学生用心谱写的习作新篇章。
上文中提到的《小企鹅和妈妈》、《半边井》的读写训练,其实质是一种语言的迁移。
试用修订版教材第九册《草地夜行》的环境描写非常典型。“风,呼呼地刮着。雨,哗哗地下着。
黑暗笼罩着大地。”恶劣的环境衬托了小红军痛失战友的悲痛心情。教学中,学生通过研读文本,深刻的体会到环境描写对于衬托人物心情的作用。
为进一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我提出:“当小红军走出草地的时候,他的心情会怎么样?”“他眼中的景物会有哪些变化?
”“走出草地的小红军会想什么?做什么?”这一系列的问题打开了学生想象的闸门,在丰富的想象中,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环境描写对于表现人物心情的作用。
课后,《小红军走出草地。
之后》的续写,让学生把学到的方法迁移到习作实践中,实现了写作方法的迁移。四、课题成果展望课题成果展望展望。
本课题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初步的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课题组成员通过对影响作文教学有关因素的研究,达成了共识:第一,作文教学要生活化,即教师要不断的引导学生积累生活、描绘生活、创造生活、品味生活、展示生活,紧紧的抓住生活这个源头活水,解决学生有的写,写得真的问题。
第二,读写训练要常规化,即教师要深入研读文本,围绕文本展开字、词、句、段、篇的常规训练,解决学生写得出,写得好的问题。
由于生活是多样的,文本是丰富的,因此,在作文教学生活化、读写训练常规化这一作文教学策略的研究领域里,研究的空间是非常广阔的,本文只是作为抛砖引玉的初探。
注释:注释:①《爱因斯坦文集》第三卷144页。商务印书馆2023年10月版。
《论语。雍也》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田荣俊《新课程小学作文教学概论》上海远东出版社2023年版巢宗祺雷实陆志平主编《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23年5月出版。
作文教学策略初探
作者 陈晓蓉。中学语文 大语文论坛 2013年第04期。作文教学就是教会学生写文章并形成良好写作素养的活动。它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领域。改革作文教学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而作文教学只有在尊重学生个性,实行开放式的作文教学,才能做到 育人 与 练文 并举的效果。作...
作文教学策略研究
作者 董茂军。文学教育 2009年第08期。语文课程标准 明确提出 作文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 热爱生活 表达真情实感。我个人认为,要真正提高作文教学效益,必须实现学生作文回归生活,重建回归生活的作文教学理念。在此基础上,如何全面 高效的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呢...
初中作文教学策略初探
作者 何泰。甘肃教育 2014年第15期。关键词 作文教学 兴趣 日常积累 评价手段。中图分类号 g633.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 0463 2014 15 0055 01 语文课程标准 强调作文指导要联系实际生活,培养学生实事求是 有感而发 言之有物的好文风。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